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967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docx

内蒙呼市六中初二地理下学期湘教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与居民习题

8.5

副标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描述的是

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

A.黄土层深厚B.黄土土质疏松

C.开垦、采矿、砍伐等活动D.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

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及该地反坡梯田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质疏松 ②降水稀少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过度放牧 ⑤缓坡地建梯田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⑤

4.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A.修路采矿B.利于耕作C.保持水土D.修筑窑洞

5.有关黄土高原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茂密,覆盖率高B.生态环境良好,不需要治理

C.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D.能源资源贫乏,特别是煤炭资源

6.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③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④大力发展畜牧业.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塬、墚、峁黄土地貌分布广泛

B.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

C.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D.自然灾害频繁,入地矛盾日益突出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

①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人类活动使地表疏松④黄土高原土层深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9.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属于同一地形区,即黄土高原

B.数字②处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

C.图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太行山,④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

D.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乙地区,所以④河段形成了“地上河”

10.下列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属于人为原因的是(  )

A.过垦过牧B.土质疏松

C.黄土易溶于水D.降水集中在7、8月份

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黑点所在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④③①②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3.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D.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14.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B.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中游河段

C.耕地面积减少

D.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15.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图中阴影区(  )

A.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水土流失是当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C.人口稠密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D.应大力发展采矿业,增加农民收入

读“黄河流域略图”和“黄土高原旱涝发生频率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6.有关祁连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B.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C.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D.大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17.黄土高原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旱涝C.地震D.水土流失

18.下列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中,不合适的是()

A.缓坡修建梯田B.坡脚建挡土坝

C.植树种草D.大面积开垦耕地

19.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说”B.“水成说”C.“风成说”D.火山灰堆积

20.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④多暴雨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1.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处为__________山脉,它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从气候因素分析,③地区产生春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__________。

(4)2017年3月国家设立雄安新区,这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可以集中疏解以下哪个城市的部分功能()

A.北京B.石家庄C.天津D.太原

(5)黄河干流的__________河段(上、中、下游)为地上河。

(6)菏泽市某中学生夏令营计划乘火车从菏泽站去北京参观考察,乘坐___________(铁路干线)的火车最便捷。

22.读黄土高原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西抵乌鞘岭,东到①______山.

(2)流经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②是______.该河干流上中游的分界点③是______.

(3)A省的行政中心④是______.

(4)图中⑥是______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5)写出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各写两点)

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

(6)请你为防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献计献策,(至少两点)______,______.

23.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1)A______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该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但依靠______(河流)的灌溉水源发展了种植业。

(2)B地形区存在严重的______问题,使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泥沙淤积成“______”.

(3)_________(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线于2014年12月12日如期通水,主要解决我国______(填B或C)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4)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②碉楼③信天游④京剧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

24.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注入_________;

(2)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是因为形成了著名的_________;

(3)从图中看,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上、中、下)游河段;

(4)图中A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__,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表形态表现为______________;

(5)针对A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建设护坡林草带②开垦梯田,扩大耕地面积③发展林、牧多种经营④修建挡土坝、水库等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高原基本特征,要理解记忆。

我国有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其中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依据题意,故选D。

2.【答案】C

【解析】

解:

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故选:

C.

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要理解记忆.

3.【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①③对;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②错;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④对。

缓坡地建梯田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之一,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⑤错。

综上,①③④对,A对;②⑤错,即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工程措施。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生态建设,正确的做法是“缓坡建反坡梯田,陡坡植树种草”,这样可以起到保持水土,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C对,ABD错。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

熟练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多暴雨;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该区域人多地少,煤炭资源丰富。

综上所述,ABD错,C对。

故选C。

6.【答案】A

【解析】

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具体措施是大力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以及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

故选:

A.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考查黄土高原的开发和治理,要理解记忆.

7.【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概况。

黄土高原包括山西全省、陕西的中部和北部,以及甘肃、宁夏、河南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又称秦晋高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黄土高原上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覆盖着深厚的黄土,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降雨比较集中的气候条件下,加上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强烈的流水侵蚀,造成了特殊的黄土沟谷地形与塬、墚、峁等,造成了高原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形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所以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解析】

解:

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故选:

D.

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要理解记忆.

9.【答案】C

【解析】

解:

A、图中甲是黄土高原,乙是华北平原.故A不符合题意;

B、数字②处是河套平原,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位于河口市.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黄河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下游的④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河水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易发生凌汛.故C符合题意;

D、黄河中游流经甲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④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考查黄土高原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10.【答案】A

【解析】

解:

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故A正确。

故选:

A。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修梯田、筑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三种黄土地貌是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牢记即可.

11.【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地形区和地势的判读。

根据图中省区轮廓特征可知,①位于内蒙古高原,处于第二级阶梯;④位于青藏高原,处于第一级阶梯;③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谷地,位于第二级阶梯上,但海拔低于内蒙古高原上的①;②位于黄河下游的华北平原,处于第三级阶梯。

综上可知,按四个地点所在地形区的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④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窑洞的分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

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因此,窑洞一般建在南坡(阳坡),利于冬季避风御寒、采光取暖,可排除乙、丙两地;甲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为谷地,在夏季易到雨水的影响,甚至洪水威胁,地面潮湿,而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利于排水,受雨水影响小,不受洪水威胁,地面易保持干燥。

因此,最适宜建窑洞的是丁处。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A

【解析】

解:

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故选:

A.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地表土壤,破坏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道,给防洪和河道整治造成了困难,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要理解记忆.

14.【答案】B

【解析】

解:

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其危害有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泥沙大量堆积在黄河下游河段,使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等,故B符合题意。

故选:

B。

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牢记即可。

15.【答案】B

【解析】

解: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故A错误;

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B正确;

黄土高原地区不能为增加粮食产量而增加耕地面积,故C错误;

大力发展采矿业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故D错误。

故选:

B。

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黄土高原,该地形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与修建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位置及主要的环境问题,读图解答即可.

16.【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本题考查祁连山的意义。

太行山脉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A错误;秦岭—淮河大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B错误;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C正确;祁连山是西北—东南走向,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形成旱灾,夏季降水多集中于7、8月份,而且多为暴雨,容易形成涝灾,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是:

缓坡修建梯田;坡脚建挡土坝;植树种草等。

大面积开垦耕地会使水土流失加剧。

故D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C

【解析】

解:

黄土风成说是黄土成因说之一.1877年由李希霍芬提出,认为黄土来源于大气粉尘降落,粉尘受到雨水、霜雪、生物活动等作用,发生次生碳酸盐化、碳酸盐与粘粒物质构成微团粒或集合体,附着于堆积物根孔或虫孔内,形成大孔构造;又与氧化铁、锰等一起包裹粉尘颗粒而呈黄色而成为黄土并被搬运到沙漠以外的附近地区堆积而成的.风成说观点被多数学者所接受,是黄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

故选:

C.

黄土高原,介于太行山、祁连山、长城和秦岭之间,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考查黄土高原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20.【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③地形破碎,千沟万壑;人为原因:

①植被的人为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毁林开荒、开矿等。

由题意可知,题目中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的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B对,ACD错。

故选B。

21.【答案】

(1)水土流失严重

(2)太行山

(3)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南水北调

(4)A

(5)下游

(6)京九线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地形的生态环境、地势界线、河流、铁路干线、北京的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图中①是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严重。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读图可知,②处为太行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读图可知,③位于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因此容易产生春旱。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该地区,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4)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交往中心。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可以集中疏解北京的部分功能。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5)黄河的中游流经了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在夏季多暴雨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大量的泥沙被携带,到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高高在上的“地上河”。

(6)根据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可知,从菏泽站去北京参观考察,乘坐京九线火车最便捷。

22.【答案】太行;黄河;河口;西安;秦岭;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解析】

解:

(1)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①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

(2)②黄河从③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黄河中游穿行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3)A陕西省的行政中心④是西安.

(4)⑥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5)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6)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具体措施是在平坦的黄土塬地区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在缓坡修建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在陡坡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故答案为:

(1)太行;

(2)黄河;河口;(3)西安;(4)秦岭;(5)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过度开垦;过度放牧;(6)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故选:

B.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考查黄土高原的开发与治理,要理解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