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员考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388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员考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设计员考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设计员考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设计员考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设计员考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计员考证.docx

《设计员考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员考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员考证.docx

设计员考证

1.轴线法与山水法——轴线法即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方法。

任何设计方法无非是园林的五大要素之间的组合形式。

轴线法是规则式园林的实质。

由于强烈、明显的轴线结构,规则式园林将产生庄重、开阔、明确的景观感觉。

一般轴线法的创作特点是有纵横两面三刀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控制全园布局构图的十字架,然后,由两主轴线再派生出若干次要的轴线,或相互垂直,或成放射状分布,一般组成左右堆成,有事还包括上相、左右堆成的、团性十分强烈的布局特征。

轴线法创作产生的规则式园林最适合于大型庄严气氛的帝王宫苑、纪念性园林、广场园林等。

如法国暴力凡尔赛宫、意大利台地园、英国伦敦的都铎王朝最著名的汉普顿宫、没过华盛顿纪念园林、中国故宫内的御花园、印度的泰姬陵等园林设计精品。

山水法的园林创作特点,就是把自然景色和人工造园艺术,包括园林五大要素的改造,两者巧妙的结合,达到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效果。

最突出的园林艺术形象,是以山体、水系为全园的骨架,模仿自然界的景观特征,早就成第二个自然环境。

山水法造园,一般地势自有高低,那么“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即使原地形较平坦,也“开池浚壑,理石挑山”。

用一句话概括“挖湖堆山”法。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

所以,山水法的园林布局“巧于因借”,“精在合宜”。

2.规划与设计——规划:

一般是指在实施之前制订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

作为一种工程语言,是指在工程建设初期,综合考虑工程间相互联系、平衡和远近期发展、控制远景及原则性问题,不考虑其施工方案。

如风景区、公园的总体规划等,主要解决功能分区、导游线组织、景点分级等大问题。

“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计”者,寂寞、策略之意。

设计:

具体实现规划中某一工程的实施方案,是具体而细致的施工计划。

如xx宫苑植物种植设计或土方工程竖向设计等。

3.园林与绿地——园林与绿地的相同点:

园林与绿地属于同一范畴,所含要素基本相同。

有山水地貌,绿色植物为主题,并有一定的建筑和交通设施。

功能都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等、园林与绿地的不容点:

绿地包含的面比园林广泛,园林必属绿地,绿地不一定属园林,因为绿地的含义不因艺术标准、技术要求和设施质量高低而改变,只要是树木花草占主要面积的地块都称为绿地;而园林则是绿地中内容丰富、设施质量、艺术标准和技术要求较高且环境优美的、可供游憩部分,而绿地不一定可供游憩的。

4.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园林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而绿化覆盖率是指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覆盖总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区别在于,前者绿地面积一旦确定,其面积不会随时间因素和树木生长变化而影响;而绿化覆盖面积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按植物的垂直投影测算,但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再重复计算。

所以,决定绿化覆盖率大小的因素,除绿地面积外还有树种选择、植物配置形式、树龄等。

用绿地覆盖率作为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的计算方式之一,其优点是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绿化的生态环境效益(平衡二氧化碳和氧气降低太阳辐射,调节湿度、温度等),同时可以使规划者在树种的选择和搭配时考虑植物冠幅和枝叶的茂密程度及生长速度等。

其不足之处是,绿地的绿化覆盖率并不能反映实际绿地面积的数量和绿地的人均占有量,因此绿化覆盖率高并不一定代表绿地面积大和绿地的人均占有量大。

5.均衡与稳定——和均衡相联的稳定。

如果说均衡涉及的主要是园林构图中各要素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那个稳定所涉及的则是园林景观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处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生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人们凭借着最新的技术成就,不仅可以建造出超过百层的摩天大楼,而且还可以把古代奉为金科玉律的稳定的原则——下大上小、上轻下重——颠倒过来,从来建造出许多底层透空、上大下小、如同把字塔倒转过来的新厅的建筑形式。

园林中的峰石处理经常巧妙地运用稳定法则。

6.景点与景区-----凡有欣赏价值的观赏点叫景点,景点是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位。

一般园林绿地均由若干个景区组成,而景区是由若干景点组成的。

这是我国传统的“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手法。

如圆明园由40景,承德避暑山庄先有36景,后增为72景等,这里的“景”是指景区。

如北京陶然亭公园由“陶然佳景”,“望春浴德”,“童心幼境”,“水月松涛”,“九州方圆”,“胜春山房”,“瀛岛飞云”,“华夏名亭”,八大景区,每个景区都有若干戈景点。

其中“华夏名亭”园就由九个景点所组成,即以九个历史文化名亭及环境形成若干意境单元。

它们分别是:

屈原的“独醒亭”,王羲之的“兰亭”及其父子(王献之)的“鹅池”碑亭,欧阳修的“醉翁亭”,陶渊明的“醉石”,白居易的“浸月亭”扬州瘦西湖的“吹台亭”无锡惠山公园的“二泉亭”,苏州沧浪亭公园的“沧浪亭”杜甫的“少陵草堂”碑亭。

7.交替韵律与交错韵律----交替韵律即由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的韵律特征。

如河堤上的一株柳树一株桃树的栽种,两种不同花坛的等距交替排列等等;交错韵律两组以上的要素按一定规律相互交错变化。

常见的由芦席的编织纹理和中国的木棂花窗格子。

8.框景与夹景----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

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墙垣、建筑等条件;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口等。

选择特定角度,撷取最佳景观。

9.风景视线与导游线----人在观赏点观赏景点时,观赏点与景点之间必须留出透视线(即为风景视线),否则就无法欣赏该景点。

由了好的景点,必须选择好观赏点的位置和视距。

风景视线的布置,主要在隐显上来说。

一般小园宜隐,大园宜显;小景宜隐,大景宜显,在实际中,往往隐显并用。

园林对于游人步移景异的过程中。

园林空间的风景界面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类型,那么不同的空间爱你类型组成有机整体,并对游人构成丰富的连续景观,这就是园林景观的动态序列。

如同写文章一样,以有起有节,有开有合,有低潮有高潮,有发展也有转折。

10.容积空间与立体空间----容积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

空间中墙和地的特征较突出。

立体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填充,空间层次丰富,有流动和散漫之感。

实体围合而成的物质空间容易创造,人们亲身游历时需要的感受空间需要花一番心思精心打造。

11.自由韵律与拟态韵律——自由韵律类似像云彩或溪水流动的表示方法,指某些要素或线条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不规则地但却有一定规律地婉转流动,反复延续,出现自然柔美的韵律感。

拟态韵律,是指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连续构图。

如花坛的外形相同,但花坛内种的花草种类、布置的又有变化;园林景墙上漏窗的窗框一样,但窗格及花饰不相同的连续构图等都属于此类。

12.造景与主景—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空间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编排,使它们各得其所,又要形成一种类似电影、戏曲一样的动态序列,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却要考虑相邻空间的衔接问题。

这里的衔接包括两个方面:

即联系与分隔。

13.“城市紫线”与城市绿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线,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是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园林、道路绿地、湿地以及古树古木等,都应划定绿地省界线。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街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

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划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紫线有城市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划定。

14.花坛与花境——花坛多设于广场和道路的中央分车带、两侧以及公园、机关单位、学校等观赏游客地段和办公教育场所,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采取规则式布置,有单独或连续带状及成群组合等类型。

花坛内部所组成的纹样多采用对称的图案,并要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

一般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株形紧密、花或叶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常选用一、二年花卉或球根花卉。

植株高度与形状花坛纹样与图案的表现效果有密切关系,如低矮而株丛较小的花卉,适合于表现平面图案,可以显示出较细致的花纹,故可用于模纹花坛的布置,如五色苋类,三色堇、雏菊、半枝莲等,草坪也可以用来镶嵌配合布置。

花境设计时相邻的花卉色彩要能很好搭配,生长势强弱与繁衍的速度应大致相似,以利于长久稳定地发挥花境的观赏效果。

花境的边缘即花境种植的界限,不仅确定了花境的种植范围,也便于周围草坪的修剪和周边的整理清扫。

依据花境所处的环境不同,边缘可以是自然曲线,也可以采用直线。

高床的边缘可以用石头,砖头等垒砌而成,平床多用低矮致密的植物镶边,也可用草坪带镶边。

16.陵园和墓园——陵墓园、寺庙园都有祭祀性质建筑的园林。

而陵墓为埋葬已死去的人并祭扫之地;寺庙既有宗教建筑称寺或庙,也有祭祀帝王、名人的建筑称庙的。

但是,陵都为园,墓不一定都为园;寺庙多数与园结合,也有仅有建筑而无园的。

称园者必有自然、人文景观布置。

17.筑山庭与平庭——筑山庭又称山水庭或筑山泉水庭,主要有山和池,即利用地势高差或以人工筑山引如水流,加工成逼真的山水风景。

另一种抽象的形式,称作枯山庭。

在狭小的庭院内,将大山大水凝缩,用白砂表现海洋、瀑布或溪流,是内涵抽象美的表现。

平庭即在平坦地上筑园,主要是再现某种原野的风致。

其中可分许多种;芝庭----以草皮为主;苔庭----以青苔为主;水庭----以水池泉为主;石庭----以砂为主;砂庭-----不同于石庭,有时伴以苔、水、石作庭;林木庭---根据庭园的不同要求配置各种树木。

18.社交距离与个人空间距离-------个人空间距离是指进近到45~76CM时,是得以最好欣赏对方面部细节与细微表情的距离;远到76cm~122cm时,即达到个人空间之边沿,相互间有一臂之隔,说话声音的响度是适应的,不再能闻到对方的气味,除非有人搽香水。

社交距离指近到122cm~214cm,接触的双方均不扰乱对方的个人空间,能看到双方身体的大部分。

双方对视时,视线常在对方的眼睛、鼻子、嘴之间来回转,这往往是人们在一起工作、社交时保持的距离,但更正规些的距离认为是214cm~366cm,此时,对方的全身都能被看见,但面部细节被忽略,说话时声音要响些。

19.两段式(展开序列)与三段式(展开序列)-------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多用在一般纪念陵园从入口到纪念碑的程序。

如苏军反法西斯纪念碑就是从母亲雕塑开始,经过碑林甬道,旗门的过渡转折,最后达到苏军战士雕塑的高潮而结束。

三段式一般具有起景------高潮-------结束三个段落,在此期间还有多次转折,有低潮发展为高潮景序,接着又经过转折分散收缩以至结束。

20、联系与分隔---联系具有衔接和渗透之意,而分隔是指相邻空间的隔离。

分隔具有已下意义:

1.分隔可以打破园林一览无余

、空旷、平淡的感觉;’分隔可以防止主题不同、情趣各异、各有特色的景区互相干扰,同时使空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2.分隔

还可以造成空间的大小、开合、动静等方面的对比效果。

但现代园林,空间不能划得太小,以免造成游人拥挤。

因此要在充分调查、

取得可靠资料的基础上,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

空间分割为了产生对比,出现差异。

但隔死堵严,使景区之间不相往来,又会破坏

园林的整体感。

因而在空间分隔的同时,使各景区、空间之间又要保持有机联系,隔而不死。

分隔能突出个体,联系又为了统一,

既分隔又联系,富于变化,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有节奏、统一和谐的空间整体。

四、简答题

1、园林形式的确定一般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做简要阐述。

答:

园林形式的的确定一般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园林的功能与性质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园林,必然有相对应的不同

的园林形式,力求园林的形式反映园林的特性。

形式服从园林的内容,体现园林的特性,表达园林的主题。

(2)社会意识和名族

文化由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传统的差异,决定了园林形式的不同。

(3)地区自然条件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园林的形

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的限制尤为明显,使得各地区的园林在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无不表现出自己的特

点。

2、影响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有哪些,请作简要说明。

答:

(1)国民经济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提高。

(2)城市

性质不同性质的城市对园林绿地的要求不同,如风景游览、修养疗养性质为主的城市,由于游览、开放、美化等功能的要求,定额

指标要高一些。

(3)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大小的不同,绿地数量亦不同。

由于中小城市与自然环境联系较为密切和方便,因此,绿

地系统中的各种类型绿地不一定像大城市那样齐全。

在大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工业多、建筑密度高、居民远离郊区自然环境

故在市内应有较多的绿地,其绿地定额指标应高于小城市。

(4)城市自然条件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城市,为改善人们

的居住、生活环境,应适当增加绿地面积,以防风、固土、遮荫,但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

城市中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条件对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也有重要影响。

(5)城市现状城市园林绿地的定额指标还同城市用地分布状况、城市建成区状况、城市绿化现状等有密切的关系。

当城市用地为带状时,为方便居民使用园林绿地,绿地就应分散布置在带状城市中,并且每块绿地需保证有其最小的面积,因此,这类城市的绿地面积将高于城市用地紧凑的城市。

上述几项因素,主要是从历史、现状、自然条件等来分析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

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3.比较规范的综合性儿童公园一般有哪些功能分区,并作简要阐述。

比较规范的综合性儿童公园一般有以下几个功能分区:

(1)幼儿游戏场。

幼儿是指1.5-5岁的儿童,主要的游戏种类有椅子、沙坑、草坪及小滑梯、小跷跷板和转椅等活动的内容。

(2)学龄儿童活动区。

主要服务对象为小学一、二年级儿童。

一般的设施有螺旋滑梯、秋千、攀登架、电动飞机、浪木等。

(3)青少年活动区。

主要服务对象是四、五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在体力和知识方面都要求在设施的布置上更有思想性、活动难度也更大。

(4)体育活动区。

是少年儿童开展体育活动的区域。

(5)文化、娱乐、科学活动区。

是寓教于乐、学习和增长文化、科学知识的区域。

(6)自然景观区。

是少年儿童投身自然、接触自然的地方,一般选择有天然水源的区域,布置曲溪、小湾、浅沼、深潭、镜池、石矶等。

(7)办公管理区。

是进行园内卫生、服务、急救、保安工作等办公管理专门区域。

4.综合性公园一般有哪些功能分区?

并作简要阐述。

综合性公园一般有以下几个功能分区:

(1)文化娱乐区。

是比较热闹的、满足较多游人参与的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区域。

(2)观赏游览区。

以观赏、游览为主,在区内主要进行相对安静的活动,一般布置在地形和植被现状比较优越的地段。

(3)安静休息区。

是供游人休息、学习、交往和进行其他一些较为安静活动的区域。

(4)儿童活动区。

是主要供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的地方。

(5)老人活动区。

是老年人休闲活动、安静休息和锻炼身体的地方。

(6)体育活动区。

是公园内以集中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的区域,

(7)园务管理区。

是为公园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专门区域。

5.园林设计的依据一般有哪几个方面,并作简要阐述。

依据:

(1)科学依据。

即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

(2)社会需要。

即园林设计者要体察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态,了解他们对园林绿地开展活动的要求,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游人的需要。

(3)功能要求。

即要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来设计。

(4)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设计者应当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发挥最佳设计技能,节省开支,创造出最理想的作品。

6.在园林设计中突出主景的手法有哪些,并作出简要阐述。

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携领的效果。

手法:

1:

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如“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法。

2:

轴线对称法。

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主景位在轴线上,而配景则放在轴线两边对称或均衡的位置。

3:

“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集中部位。

4:

构图重心法。

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

5:

园中之园法。

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微而取胜。

7.简要阐述工厂绿地条件的特殊性。

表现在:

环境差、用地紧凑、保证安全生产,服务对象专一等四个方面。

1:

环境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2.:

用地紧凑,绿地用地面积少。

3:

绿化要保证工厂的安全生产。

4:

工厂绿地的服务对象主要以本厂职工为主。

8.根据建筑的本质特性简述建筑构成的几个基本要素,并作简要解释。

(1)空间性:

是建筑的本质特性要素,并与时间要素相统一。

(2)功能性:

即实用性,是指建筑必须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

(3)物质性:

是指建筑必须具备物质材料、技术设备和构筑手段。

(4)艺术性:

是指建筑必须满足精神和审美情趣方面的要求,

9.建筑结构的类型按照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结构形式?

并作简要解释。

(1)砌体结构:

是指用砖砌体、砌块砌体、石砌体等材料用砂浆砌筑成建筑内、外墙并用以承重的结构。

(2)框架结构:

是指由横梁、纵梁、和柱等构件所组成的结构。

(3)钢结构:

是指用钢板、角钢、工字钢、槽钢、钢管和圆钢等热轧钢材或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制造而成的结构。

(4)木结构:

是指全部或大部分由木材构成建筑物或建筑结构的受力构件,如木楼盖、木柱等。

10、简述中西方对建筑与人的不同传统观念

答:

传统观念上,西方人着重分析,理性突出:

中国贵在综合,着重感性。

在西方,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为非此即彼,人屋截然,二在中国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则为人亦此一彼,人屋相渗,天人合一。

这些传统观念上的不同与各自不同的进化过程、自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等有关。

12、现在城市中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答:

1)、工业企业的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污染主要来自一下几个方面:

1、燃料的燃烧2、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烟尘废气。

2)、生活炉灶或采暖锅炉的污染,数量多而分散,能经常直接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3)、交通运输的污染,只要上汽车,火车。

飞机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的污染,一汽车尾气最厉害。

在当前的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

保护环境通过3个途径。

1、合理的规划布局,2、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以减少、免除污染的发生3、采取生物措施,普遍绿化,大力植树造林,栽花种草。

三者缺一不可,不能偏颇。

13、风景序列中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指的是什么,在序列展开中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衔接关系?

请举例说明

答:

风景序列是由多种风景要素有机组合,逐步展现出来的,在统一基础上求变化,又在变以化之中见统一,这是创造风景序列的重要手法,以植物景观要素为例,作为整体背景或低色的树林可谓基调,作为某序列前景和主景的树种为主调,配合主景的植物为配调,处于空间序列区段时,又可能出现新的基调,主调和配调,如此逐渐展开就形成了风景序列的调子变化,从而产生渐变的观赏效果。

14.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是什么意思?

请举例说明。

答:

作为风景序列的构成。

可以是地形起伏,水系环绕,也可以是植物群落或建筑空间,无论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总应有头有尾,有放有收,这也是创造风景序列常用的手法。

以水体为例,水之来源为起,水之去脉为结,水面扩大或分枝为开,水之溪流又为僵。

这和写文章相似,用来龙去脉表现水体空间之活跃,以收放变换而创造水之情趣,这种传统的手法,普遍见之于古典园林之中。

例如北京颐和园的后湖,承德避暑山庄的分合水系,南京的鹭洲公园的聚散水系。

15.请简要写出滨河林荫道(花园带)的设计要点。

答:

滨河林荫道(花园带)的规划设计应注意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分析周边环境特点,充分利用城市的人文历史资源,创造出色彩丰富的城市景观,突出绿地系统的地域景观特征。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滨河的绿化一般在临近水面设置游步路,最好尽量接近水面。

(2)如有风景点可观时,应适当设计小广场或突出水面的饿灵台,以供游人欣赏和摄影。

(3)可根据滨河地势的高低设成1~2层平台,以台阶或踏步相连,使游人更接近水面,以满足人们的亲水性。

(4)若滨河水面较为开阔,划船和游泳时,可考虑适时适地以游乐园或公园的形式进行规划布局,容纳更多的游人活动。

(5)滨河花园带规划形式要因地制宜。

16.什么叫特置(石),在布置设计上有什么要求?

答:

“特置”也称孤植或独植。

是指玲珑、奇巧或古拙的体量较大的单块山石立置而言,常置于园中作为局部构图中心或作小景,可设基座,也可半埋于土中以显自然。

多选湖石,以“漏、透、瘦、皱”兼具者为上品。

江南四大名石:

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岫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花圃的皱云峰是山石特置的典范。

17.请写出美国近代园林先驱阿姆斯特德的几条重要的设计原则。

答:

美国近代园林先驱阿姆斯特德的几条重要的设计原则分别是:

(1)保护自然景观,园林设施融化于自然环境之中。

(2)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式

(3)保持公园中心区一定面积的草坪、草地。

(4)道路成流线型流畅曲线,并成循环系统。

(5)全园靠道路划分不同区域

(6)选用当地的乔木和灌木

18.请举例简要说明什么叫造园的“立意”。

答:

立意,即主题思想的确定。

主题思想通过园林艺术形式表达,它是园林创作的主体和核心。

立意和布局的关系实质是园林的内容与形式。

只有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形式充分表达内容,表达园林主题思想,才能达到园林创作的最高境界。

无论中国的帝王宫苑、私人宅园,或外国的君主宫苑、地主庄园,都反映了园主的指导思想。

从到某个小景点到总体布局设计,都离不开立意,所谓“意在笔先”。

立意的最高表现是意境的创造,即追求景观的“行外之意,象外之象”。

这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尤为显著。

如扬州个园园主无疑在说,无个不成竹个园暗喻他有竹子品格的清逸和气节的崇高。

19简述自然美的特征

1多样性:

自然美依其不同的时空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美。

例如,山在不同的季节应会有不同的状貌:

“春山烟云连绵,夏山嘉木繁阴,秋山明净摇落,冬山昏霾翳塞”。

2象征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人改造自然,自然也改造人。

其中,人与自然具有了某种同形同构关系,因而获得了某种象征意义。

孔子曾说过,水无私地滋润万物“似德”;它经过的地方,给万物以生机,“似仁”由高向低流,舒急皆循其理,“似义”:

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

赴万仞之谷而不疑,“似勇”3直观性:

与其他美的形态相比,自然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审美体验,在观赏自然景物时,往往为自然物的形式所吸引,而其内容则相形之下显得模糊。

20.简要解释山之“三远”的含义,同时写出水之“三远”的名称。

答:

山之三远分别是“高远”、“深远”、“平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给人以以清明感;深远给人以重晦感;平远给人以仲融飘渺感。

水之三远:

旷远、幽远与迷远。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环境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答在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