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298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6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docx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

普通心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分类;

2、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

3、了解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以及研究主要内容,及其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4、树立科学的心理学观.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分类、对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心理科学的发展概况等相关问题。

2、难点:

对心理现象的基本认识、心理科学发展进程中不同流派的基本观点。

三、参考书籍

《普通心理学》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五、教学内容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二、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四、心理学研究领域

五、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是一门边缘学科)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如何研究心理学)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科学态度与方法

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心理测验法;3、实验法;4、个案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心理学主要派别

三、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行为和心理历程)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心理现象内容:

图例

一、个体心理

1、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注释:

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的认识。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在知觉中,知识经验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感知觉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并没有马上消失,它还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再现出来。

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是记忆。

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问题,这就是思维。

人们还能利用语言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这就是语言活动。

人们还具有想象活动,凭借着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创造新形象的活动。

2、情绪和动机

情绪(情感)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认知与情感冲突

动机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人类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各种不平衡状态。

人的各种需要形成了人的各种不同的动机。

动机还有性质和强度的不同。

如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

意志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自觉能动性)。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解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

意志和认知、情感有密切的关系,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解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实现的,而人的意志的坚强和懦弱又反过来对人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3、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人的心理特征有时是暂时的、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

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叫做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

能力: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注意: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而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全部心理条件。

因为成功完成某种活动受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知识经验、性格特征、兴趣与爱好等。

总之,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三个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这三个方面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在人类的行为中,语言刺激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语言发布命令,可以支配别人的行为,也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使行为服从预定的目的。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及其特征

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特征;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这是人的意识的又一特征。

外部觉察和自我意识:

人的意识也叫觉察。

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揭露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规律,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人不仅有喜怒哀乐,而且知道怎样趋利避害。

正是这种自我意识,能够使人们行为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和控制。

注意:

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注意是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活动也往往是人能意识到的活动。

注意出现在人的各种认知活动和行为中。

注意的基本作用是选择信息。

无意识: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

前面我们讲到的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心理特征。

但是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团体中,并与其他人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团体的客观存在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团体和个体一样,存在着团体需要、团体利益、团体价值、团体规范、团体舆论、团体意志、团体目的等心理特征。

事例——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

团体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领域

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技能形成过程等;

2、心理结构

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但不是杂乱无章的。

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构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3、心理的脑机制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特别是脑的机能;

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儿童到成人);

5、心理与环境

人的心理系统及其物质载体—人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和周围环境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

外界刺激作用于人,在人脑中产生各种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反过来通过人的行为作用于周围环境,进而引起新的心理活动。

————图表————

二、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

因果研究

相关研究

个案研究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正确的解释现象、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

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四、心理学研究领域

1、普通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

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

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

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

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

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五、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总之,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观察法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二)观察法的缺陷:

1、在自然条件下,事件很难按严格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

2、在自然条件下,影响某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结果难以精确分析。

3、由于未对条件加以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的研究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

4、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影响。

二、心理测验法

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量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

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

1、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的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们对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那么相应的量表就会说完善。

另一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三、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1、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联系,并可以进行反复的验证;但是缺点是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景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

2、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情景中进行的。

它消除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但是由于条件控制的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实验法是包含着一系列的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有些变量是由试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叫自变量和独立变量。

还有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

四、个案法

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古代心理学。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2、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1)近代唯理论-著名代表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身心交感说。

(2)近代经验主义起源于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经验主义先驱)和洛克(奠基人)等。

(3)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形成联想主义,代表人物是詹姆士•穆勒、约翰•穆勒、培因。

3、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近代哲学思潮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生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直接来源。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心理学主要派别

1、构造主义--

奠基人是德国冯特。

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法。

2、机能主义――

创始人美国的詹姆士。

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

他们也主张研究意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意识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它推动心理学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3、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

行为主义特点: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格式塔心理学――

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他们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5、精神分析学派――

由奥地利的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

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

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三、当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用生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2、行为主义研究:

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不关心有机体内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3、心理分析研究:

将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着重于人格方面研究。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1、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始于1917年,标志就是北京大学首次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2、1920年,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3、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

4、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被正式接纳加入世界心理学联合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