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293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延边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卷

试卷说明:

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7题(共54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61分(填空题46分和附加题1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O16Cu64Ce140

Ⅰ部分(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27=54分)

1.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

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0.1mol/L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等于5mL

2.4p能级只填充一半电子的原子,其原子序数是()

A.15B.33C.35D.51

3.已知X、Y为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除外),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能显负价,也可能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X可能小于Y

C.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于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D.原子序数X一定大于Y

4.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③>②>①B.原子半径:

③>②>①

C.电负性:

③>②>①D.最高正化合价:

③>②>①

5.对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对它们的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s轨道的形状是球形的,所以s电子做的是圆周运动

B.3px、3py、3pz的差异之处在于三者中电子(基态)的能量不同

C.处于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可以有多个,它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地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6.在以下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微粒半径:

O2-

He

C.分子中的键角:

CH4>H2O>CO2D.共价键的键能:

C-C

7.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2H5OH(l)

H2O(l)

新制的生石灰

蒸馏

B.

Cl2(g)

HCl(g)

饱和食盐水、浓H2SO4

洗气

C.

NH4Cl(aq)

Fe3+(aq)

NaOH溶液

过滤

D.

Na2CO3(s)

NaHCO3(s)

灼烧

8.根据下表数据,则与HClO3比HClO具有的是()

Cl-O键键长(pm)

Cl-O键能(KJ/mol)

HClO

170

209

HClO3

157

244

A.更高的沸点B.更强的酸性C.Cl-O断裂放出的能量更少D.更易放出原子氧

9.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

C.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10.氨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键角小于109°28′,而甲烷是正四面体,键角等于109°28′,键角差别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杂化,而CH4是sp3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11.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很稳定(1000℃以上才会部分分解)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氢键所致

B.由于NaCl晶体和CsCl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比不相等,所以两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不相等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D.MgO的熔点比MgCl2高主要是因为MgO的晶格能比MgCl2大

12.根据氢原子和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对F2和HF分子中形成的共价键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为s

sσ键B.两者都为p

pσ键

C.前者为p

pσ键,后者为s

pσ键D.前者为s

sσ键,后者为s

pσ键

13.共价键是有饱和性和方向性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价键的饱和性是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决定的

B、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的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

C、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分子内部的原子的数量关系

D、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有关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B.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失去的电子数就越多

15.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

B.晶体具有自范性,有固定的熔点,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

C.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

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

16.有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简单立方堆积②为六方最密堆积③为体心立方堆积④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B.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

①1个,②2个,③2个,④4个

C.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

①6,②8,③8,④12

D.空间利用率的大小关系为:

①<②<③<④

17.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离子晶体中都存在离子键,肯定没有共价键②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肯定没有离子键

③金刚石、SiC、NaF、NaCl、H2O、H2Se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④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⑤金属晶体的熔点普遍都很高⑥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⑦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A.①②③⑥B.②④⑥C.③⑤⑥⑦D.③④

18.在某晶体中,与某一种微粒x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另一种微粒y所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型(如图)。

该晶体可能为()

A.NaClB.CsClC.CO2D.SiO2

19.Co(Ⅲ)的八面体配合物CoClm·nNH3,若1mol配合物与足量AgNO3溶液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则m、n的值是()

A.m=1,n=5B.m=3,n=4C.m=5,n=1D.m=3,n=3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和钾都采取图1的堆积方式

B.图2为金属原子在二维空间里的非密置层放置,此方式在三维空间里堆积,仅得简单立方堆积

C.图3是干冰晶体的晶胞,晶胞棱长为acm,则在每个CO2周围距离相等且为

的CO2有8个

D.图4这种金属晶体的晶胞,是金属原子在三维空间里以密置层采取ABCABC…堆积的结果

21.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硼酸晶体属于原子晶体B.H3BO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C.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D.含1mol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氢键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烧杯、表面皿、蒸发皿、圆底烧瓶都能用酒精灯加热

B.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

C.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D.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滴定管尖嘴部分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无气泡,则测定结果将偏小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粗盐提纯中,当加热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残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B.当振荡分液漏斗中的混合溶液时,须用一只手压住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另一只手握住旋塞,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C.从加碘盐中获取碘单质的操作步骤为:

溶解—萃取—分液—蒸馏

D.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

2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3NAB.1molSiO2晶体中含NA个SiO2分子

C.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

D.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25.两种硫酸溶液,一种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密度为ρ1g/cm3,另一种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密度为ρ2g/cm3,当它们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密度为ρ3g/cm3,则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2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①17.6g丙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为4NA个

②常温下,21gC3H6和C4H8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5NA

③电解饱和食盐水,当阴极产生2.24L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④2gD216O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均为NA

⑤常温下,1.0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离子数目为0.1NA

⑥将100mL0.1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0.01NA

A.①②④B.①③⑥C.④⑤⑥D.①⑥

27.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

H+、NH4+、K+、Mg2+、Cu2+、Br-、AlO2-、Cl-、SO42-、CO32-,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试管取少量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先浑浊后又变澄清,有无色气体放出。

将溶液分为3份。

②在第1份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先浑浊后又变澄清。

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见明显现象。

③在第2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显橙红色。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有K+、Br-、CO32-、AlO2-B.溶液中一定没有Mg2+、Cu2+、Cl-、NH4+

C.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K+、SO42-、Cl-D.往第3份溶液中滴加BaCl2不能确认是否有SO42-

 

Ⅱ部分(共61分)

二、填空题

28.(14分)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现有下列仪器,请按要求填写以下空白:

(1)其中适用于物质分离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填名称),使用前需要检验是否漏水的有______(填序号)。

(2)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干燥器

(3)步骤③除铁架台、烧杯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有;

(4)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上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5)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29.(1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为部分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a

f

h

i

b

e

j

c

d

g

k

l

(1)请写出上述元素d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请写出j的单质与a、h形成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比较b、e、j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元素符号);此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元素符号);

(4)g、e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与a、c、h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j、k、l三种元素之间能以原子个数比1∶1两两形成互化物,这些互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这些元素单质的性质。

请写出k、l的互化物的电子式,它是由键(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填写)形成的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30.(16分)a、b、c、d、e均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a

原子核外电子分别占3个不同能级,且每个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相同

b

基态原子的p轨道电子数比s轨道电子数少1

c

在周期表所列元素中电负性最大

d

位于周期表中第4纵行

e

基态原子M层全充满,N层只有一个电子

请回答:

(1)d属于________区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

(2)b与其同周期相邻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c的氢化物水溶液中存在的氢键有________种,任意画出一种________。

(4)a与其相邻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低顺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若将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对应的正盐酸根离子表示为A,则A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A的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与A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________(填化学式)。

(5)e与Au的合金可形成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体,在晶胞中e原子处于面心,该晶体具有储氢功能,氢原子可进入到由e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储氢后的晶胞结构与金刚石晶胞结构相似,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为________,若该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密度为ag/cm

,则晶胞的体积为________(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附加题

31.(15分)Ⅰ、利用铜萃取剂M,通过如下反应实现铜离子的富集:

(1)M与W(分子结构如图)相比,M的水溶性小,更利于Cu2+的萃取。

M水溶性小的主要原因是。

(2)基态Cu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Cu2+等过渡元素水合离子是否有颜色与原子结构有关,且存在一定的规律。

判断Sc3+、Zn2+的水合离子为无色的依据是。

离子

Sc3+

Ti3+

Fe2+

Cu2+

Zn2+

颜色

无色

紫红色

浅绿色

蓝色

无色

Ⅱ、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几种稀土元素的电离能(单位:

kJ·mol-1)

元素

I1

I2

I3

I1+I2+I3

I4

Sc(钪)

633

1235

2389

4257

7019

Y(钇)

616

1181

1980

3777

5963

La(镧)

538

1067

1850

3455

4819

Ce(铈)

527

1047

1949

3523

3547

(1)离子化合物Na3[Sc(OH)6]中,存在的作用力除离子键外还有。

(2)Sm(钐)的单质与1,2-二碘乙烷可发生如下反应:

Sm+ICH2CH2I→SmI2+CH2=CH2。

ICH2CH2I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1molCH2=CH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常温下1,2-二碘乙烷为液体而乙烷为气体,其主要原因是。

(3)PrO2(二氧化镨)的晶体结构与CaF2相似,晶胞中Pr(镨)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

则PrO2(二氧化镨)的晶胞中有个氧原子。

(4)Ce(铈)单质为面心立方晶体,其胞参数为a=516pm。

晶胞中Ce(铈)原子的配位数为,列式表示Ce(铈)单质的密度:

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酸式滴定管的25.00mL刻度的下端无刻度,所以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时,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要大于20mL,则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时,需要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20mL,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对滴定管的认识

2.B

【解析】

试题分析:

4p能级只填充一半电子的原子,说明该元素应该是第ⅤA族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其原子序数是2+8+18+5=33,答案选B。

考点:

考查

3.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显负价,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故A错误;B.第一电离能可能X可能小于Y,例如第一电离能:

N>O,故B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C正确;D.根据提示可知,XY在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故原子序数X>Y,D正确;此题选A。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

4.A

【解析】

试题分析:

①是16号元素S,②是15号元素P,③9号元素F,A、第一电离能:

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是ⅡA族大于ⅢA,ⅤA族大于ⅥA族,因此F第一电离能最大,P大于S,因此大小顺序:

③>②>①,故A正确;B、电子层数越大,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半径减小,②>①>③,故B错误;C、F的电负性最大,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增大(除稀有气体),即③>①>②,故C错误;D、F电负性最大,无正价,S最高正价+6价,N最高正价+5价,最高正价顺序:

①>②>③,故D错误。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

5.D

【解析】

试题分析:

A、s轨道是球形的,这是电子云轮廓图,表示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不是说电子在做圆周运动,故A错误;B、p能级有三个原子轨道,同一能层上的p轨道能量相同,3px、3py、3pz能量相同,它们的差异是延伸方向不同,故B错误;C、根据泡利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故C错误;D、电子云的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形象地描述电子运动的状态,故D正确。

考点:

考查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6.D

【解析】

试题分析:

A、Li+的电子层数最少,所以离子半径最小,其余三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O2->F->Na+>Li+,错误;B、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减小,所以He>Ne>Ar,错误;C、甲烷为正四面体,键角是109º28´,水为V形分子,键角是105º,二氧化碳为直线型分子,键角为180º,所以二氧化碳分子的键角最大,错误;D、碳碳单键的键长>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所以键能C-C

考点:

考查离子半径、电离能、键角、键能的比较

7.C

【解析】

试题分析:

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可以加入生石灰后蒸馏,A正确;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干燥,B正确;NH4Cl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C错误;NaHCO3受热容易分解生成碳酸钠,D正确。

考点:

考查了等相关知识

8.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HClO3和HClO中都存在Cl-O,根据表格的数据可知,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就越强,键能就越大,越不容易断裂。

A.HClO3和HClO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与分子内的化学键强弱无关,错误;B.酸性强弱与分子中H-O结合的牢固程度有关,与Cl-O无关,错误;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HClO3中的Cl-O键能大,键长短,断裂吸收的能量更多,错误;D.HClO3中的Cl-O强,使Cl原子与其它O原子结合力弱,因此更易放出原子氧,正确。

考点:

考查键长、键能在比较HClO3和HClO的性质的应用的知识。

9.B

【解析】

试题分析: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铜离子以配合离子[Cu(NH3)4]2+的形式存在,A错误;B.铜离子能与氨气形成配位健,则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B正确;C.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解度降低,将析出深蓝色晶体,C错误;D.在[Cu(NH3)4]2+离子中,NH3给出孤对电子,Cu2+提供空轨道,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配位健的有关判断与应用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氨分子的键角小于甲烷的键角是因为,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强,导致NH3键角有所压缩,键角变小。

考点:

氨分子和甲烷分子中键角的区别。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A、水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内的共价键较强的缘故,与氢键无关,错误;B、乳酸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所以存在一对手性异构体,正确;C、碘、四氯化碳、甲烷均是非极性分子,而水是极性溶剂,所以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正确;D、含氧酸的分子中的非羟基氧原子的个数越多,该酸的酸性越强,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分子性质的判断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H原子的1个电子排布在1s轨道,F原子的最外层7个电子的排布为2s、2p轨道,所以F2单质中共价键是p-pσ键,而HF分子中是H原子的1s轨道与F原子的2p轨道头碰头重叠,形成s-pσ键,所以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一般的,原子的未成对电子一旦配对成键,就不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故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决定了该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这一饱和性也就决定了该原子成键时最多连接的原子数,故A和C正确;B、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程度越大越好,为了达到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程度,成键的方向与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故B正确;同理可知D错误。

考点:

考查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A.分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则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A正确;B.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例如甲酸HCOOH是一元酸,B错误;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C错误;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任意失去电子,但失去的电子数不一定越多,D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晶体组成、酸及金属性强弱判断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A.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但是具有规则外形的不一定是晶体,例如玻璃;B.晶体具有自范性,有固定的熔点,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B正确;C.晶体研碎后并没有改变晶体的结构排列,故C错误;D.玻璃的内部结构无法规则的出现晶胞排列,故D错误,此题选B。

考点:

考查晶体的性质相关知识。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A、②体心立方堆积,③为六方最密堆积,错误;B、根据均摊法,顶点原子属于晶胞的1/8,面心原子属于晶胞的1/2,体心内属于晶胞,棱上的原子属于晶胞的1/4,所以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是1、2、2、4,正确;C、简单立方堆积中,原子的配位数是6,体心立方堆积中原子的配位数是8,后两种原子的配位数均是12,错误;D、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六方最密堆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