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经验感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285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则经验感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规则经验感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规则经验感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规则经验感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规则经验感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则经验感想.docx

《规则经验感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则经验感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则经验感想.docx

规则经验感想

梦在学海格外精彩——记2003届GMC世界总决赛冠军暴风雪队

一切为了圆梦

人潮逐渐退去,庄严典雅的小礼堂内光线柔和,就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暴风

雪”队的两名核心队员李国鑫和高建辉,他们刚刚应邀作为嘉宾参加了保洁公司的一

个讲座,一下讲台就被我们“逮”住了。

两位帅帅的师兄,言语不多,平和自然,很

难想象他们曾经在GMC国际赛场上勇夺冠军的样子以及那个响亮得似乎有点嚣张的

名字“暴风雪”。

也许在盛名与荣誉的背后,生活的真、学习的乐才是最实在的。

坐定之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话题:

关于GMC,关于“暴风雪”,关于他们。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GMC了,那时我还在读本科,印象还不怎么深,后来考上了

中大管理学院研究生,才开始对其关注起来,因为毕竟是与本专业有关的重大赛事。

尤其是听说2002年我们学院组织的‘战神’在全国比赛中屈居亚军,与国际赛事

无缘的消息之后,我的心里就一直有了这个想法,有一天我也要参加GMC,而且一

定要冲上国际赛场,把其他队伍杀个片甲不留,好好地圆‘战神’未圆的梦。

”看上

去斯斯文文的李国鑫师兄提到圆梦一事,语调一下激昂起来,仿佛又回到了葡萄牙G

MC激烈的比赛现场。

“我们起‘暴风雪’这个队名,就是希望我们的队伍能够像暴

风雪般席卷整个中国乃至世界!

”一旁的高建辉师兄也激动地说道:

“对,我们就是

要圆一个冠军梦,一开始就是冲着冠军这个位置去的,已接受过三家报社、一家电视

台和宝洁公司的采访,每回都被问“暴风雪”这个队名的涵义,但是一提起这个话

题,两位师兄还是禁不住激动。

抱着同样的梦想,暴风雪队的五名队员渐渐走到了一起。

其实初赛时只有高建辉

和李国鑫两个人,到了复赛,五个人才正式走到一起,李国鑫担任CEO、高建辉担

任CUO、余瑜担任市场部经理、李昭担任CFO、谭光胜负责研发。

五个人拥有五

种不同的性格,高建辉和李国鑫师兄极度自信,余瑜和两位女生则相对内敛,谭的性

子比较急。

恰恰就是这样五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凑在一块,组成了一支合作默契的强

有力的团队——暴风雪。

迈向冠军之路

438—110—14—15—1,“暴风雪”就这样一路走过来。

438支初赛队伍,将近2200多人,其中有近400支来自52所MBA及

管理类高校,占参赛队总数的90%;此外,还有来自政府机关、企业、银行、科研

院所及个人组成的参赛队。

参赛选手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约80%具有

MBA学位或是MBA在读研究生。

“暴风雪”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迈开了夺冠的步伐。

高水平的比赛,强大的对手,注定夺冠之路不那么顺当。

初赛的时候,小组八支队伍

中,经过五轮的决策,暴风雪队的股价只列第三位,而只有小组前两名的队伍可以直

接出线。

好在组委会还通过挑选第三名中成绩最好的队伍参加复赛,“暴风雪”才有

幸赢得了出线的机会,这也成了夺冠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使他们更加明确了原先的思

路。

反思,总结,决策,思路不清晰是致命的弱点,为了这个虚拟的国际化标准企业

更好地发展,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

接下来则是一路绿灯。

“暴风雪”取得复赛小组第一晋级中国区总决赛。

本来就

已很自信的队员们底气更足了,再加上MBA中心组织了两位老师对其进行辅导,冠

军是志在必得,剩下的只是时间和过程。

北京参赛使他们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

做“身心憔悴”,一天五轮的比赛要求他们不得不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做出一系列快速

的反应和果断的决策,这种比赛强度是初赛复赛时所没有过的。

然而最后,他们还是

以一路领先的成绩从参赛的14支队伍中胜出,获得了全国总决赛的冠军。

令“暴风

雪”队员们感到自豪的是在14支参赛队伍中有7支来自GMC中国赛区大赢家的对

外经贸大学,4支来自另外一个大户四川大学,包括去年的国际冠军队伍“凯联

队”,中山大学仅“暴风雪”一支,但是就这一支已足矣,因为冠军的奖杯已经揽入

怀中。

那一刻,他们第一次感到了“圆梦”的幸福,而他们的梦想还在继续。

梦圆马德拉

2004年3月,“暴风雪”负载着全国的期望,也负载着他们的国际冠军梦,

背负行囊踏上了大西洋上美丽的马德拉岛,在丰沙尔市与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

的参赛队伍进行最后的较量与角逐。

将近一百八十个日子的朝思暮想,终于在此刻有

了实现的希望。

马德拉岛的美丽风情着实减轻了“暴风雪”因旅途和时差带来的不少劳累,放松

了他们的比赛神经,但是在暴风雪队员的心中,此行绝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为了

夺冠,或者用高建辉师兄的话来说是“努力完成一个既定的目标,因为我们知道冠军

非我们莫属”。

可以想象的是,模拟一个规范的国际化企业,需要整合生产、营销、人力资源、

财务、研发诸多方面,这就要求各成员彼此间的默契与良好配合。

过五关斩六将的

“暴风雪”,此时五位成员之间的默契与配合已臻极致,彼此都已绝对信任。

身为C

EO的李国鑫师兄后来介绍说,各个成员在自己的领域内力求“部分最优”,在此基

础上由CEO负责协调,从而达到“整体最优”。

团队,只有在一个个部分都体现出

应有的价值的前提下,才能把缥缈闪烁的目标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团队也不是简单

的凑合,努力拼搏的态度在彼此之间相互感染传递,创新的思维在交流中结出硕果。

“与其说这是一个挑战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在谈到最后的国际决赛

时,两位师兄不禁脱口而出。

决赛中,“暴风雪”一直以较大的优势保持着领先,夺

冠几乎没有悬念,因此,在比赛中队员们注重的倒不在于如何去夺冠,倒更在乎学习

的过程,学习比赛,学习对手,从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

即便如此,最后把奖杯捧到

手里的时候,他们才真真切切地感到“冠军之梦”已圆。

话在归来之后

在骄人的成绩背后总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付出与努力。

余瑜说:

“不记得有几个日

日夜夜在电脑面前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面对成堆的数据进行苦苦的分析,更不记得有多

少次为了GMC放弃了本该的休息和放松,也不记得有多少次为了突破一个技术难点

而彻夜未眠。

一边是繁重的学业,忙碌的实习;一边是紧张的备赛,我们唯有将休息

的时间挤出来。

经常是为了一个问题,我们坐在电脑前十几个小时,晚上讨论到一两

点,每次提交完管理报告的那天晚上,还会在床上反复回忆管理报告,甚至在梦里都

会想到分析的数据,所作的决策。

对比赛投入到如此地步,或许用“走火入魔”这个

词形容也已经不为过了。

难怪比赛完后,我们共同的一个最大的感受就只有一个字:

累。

不但是身体的,也是心理的。

但我们一直都无怨于也不吝于我们的付出,这一切

只是出于对GMC比赛的兴趣与热爱,对冠军梦的憧憬,对自我的挑战。

高建辉师兄说:

“人生应该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次的GMC对我而言是一

种超越,也许以后类似这样的超越不会太多,我会永远记下这次难忘的经历!

对于“暴风雪”的成员而言,或许这一次的GMC之赛仅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一次

超越,是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更大程度上则是一次启示,趁

自己还年轻,多给自己一些目标与理想,多给自己一些超越吧,年轻的世界是需要理

想与超越来编织的!

在入世的钟声敲响之际,全球风险资本浪潮将在西部大地汇聚碰撞。

为吸引国际国内风险资本参与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国际创业大赛应运而生。

大赛于8月启动,将于10月在深圳中国高新技术交易会举办开幕式,2002年5月北京国际科技周总决赛并举办颁奖仪式。

从去年面向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创业大赛扩展成为今年面向全球华人创业者、中小科技企业的国际创业大赛,其背后暗藏何种玄机?

刘期智是去年“四川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见证人,他和同校的3名队友的参赛作品“纳米技术”从426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金奖。

但由于其作品作为实验室懵懂的“新生儿”,未经过中式,更没有申请专利,使得风险投资“顾虑重重”,最终没有产生实质结果。

一年过去了,已经毕业的刘期智反省当初“嫁人”失败的原因时,有些感慨地说:

“风险投资对学生创业缺乏信心,他们更愿意把资金注入有市场运作经验、一定资金基础和谙熟国外企业文化的海外留学生以及发展迅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VC“喜新厌旧”

刘期智的感慨体现了当时参赛者的心声,可以明显看出,当年被淘汰的绝大多数是学生们凭着热情所开发出来的网站等缺乏市场前景的项目。

同样,在今年中关村创业大赛上,一个由海外留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纳德国际技术公司赢得了上海某公司2000万元的投资,成为12个优胜创业团队中获得投资最多的一个团队。

而本土团队尽管实力不俗,所获得风险投资金额却远远落后于“海归派”。

记者认为,这两个现象影射出当今风险投资界的三个重要转变:

第一、好的项目比好的团队更吸引人,在资本的作用下,团队的组合可以由投资方调配。

第二、在全球经济发展趋缓的今天,风险投资已经走过了冲动期,关注的领域也从.COM等纯网络概念逐步向有实业背景的信息电子、生物医药、互联网基础设施及相关技术等领域迈进。

第三、关注学生创业不如关注拥有双重文化背景、市场前景广阔、回报周期小的“海归派”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

由此不难理解,今年的四川大学生创业大赛为何演绎成“面向中小高科技企业在职人员、海外留学人员、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等”的国际创业大赛的原因。

本届创业大赛将分为创业计划大赛和成功创业挑战赛两个阶段竞争。

设立北美、南美、欧洲、亚洲、中国五个赛区。

各赛区前三名获胜者参加第二阶段竞赛,并从第二阶段竞赛中经公开答辩产生大赛名次。

到西部摘红苹果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风险投资对现代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风险投资的援助下,美国的计算机和半导体工业产量已占美国工业总产值的45%。

全世界最大的100家电脑公司中,有20%是在“风险投资大本营”的硅谷诞生。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风险投资机构在全球的资金投入量为117亿美元,比2000年第四季度下降43%。

在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今天,更多的海外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西部。

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产业化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西部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从西部论坛到西部投资论坛,加之今年8、9月“国际创业大赛”在全球启动,纷至沓来“到西部来摘红苹果”的风险投资机构将在西部大地上掀起第三代VC风暴。

据了解,在成都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的102个创业者中,60%怀抱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环保等领域的“金娃娃”。

由于孵化时间短,大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风险资金投入帮助实现项目的产业化、产业的规模化。

国际创业大赛的举办无疑将为国际资本与西部知本的成功对接创造有利的条件。

机遇Vs挑战

入世的钟声即将敲响,此时风险资本的涌入激发了国内创业者的激情,由此也将改变西部科技企业的成长历史。

但要博得风险投资的青睐,除了一份良好的计划书、一个优秀的团队外,创业者还应具备什么素质?

据国际创业大赛成都赛区负责人刘臧秦介绍,本届国际创业大赛除了定位扩展以外,还采取了层层过关的考核模式,力求客观、科学、公正地考核项目的市场前景和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这些新标准包括第一阶段对“创业计划书中盈利模式、管理团队、融资金额、股本构成机退出机制的可操作性”。

第二阶段“在虚拟公司运营中,考核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能力”,评判标准将依据GMC(国际企业管理)软件。

第三阶段将在2002年5月的北京国际科技周上对第二阶段获胜的8个创业团队进行电视现场答辩。

创业计划书、经营虚拟公司和现场答辩各占比赛的40%、30%和30%。

依据以上标准,基本上能够评定一个创业团队的创业计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对外交往能力。

获胜者将被授予中华创业之星称号,并获得全球风险资本权益式资金垂青,成为资本与知本联姻的“幸福结晶”。

记者点评风险投资在国外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成长,对于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还是个较为陌生的概念。

在拥有众多高科技项目和丰富人才储备的西部地区,风险投资和地区经济的依存关系尤为突出。

但风险投资的顾虑也有其“苦衷”,在不成熟的市场、退出机制和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的西部地区,谨慎投资甚至自配资源是“以守为攻”的最佳战略。

这就给国内特殊体制的风险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希望如此众多的创业大赛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本土资源的国际化,更多还应是高技术和高增长的优化组合,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西部的综合竞争实力!

感悟GMC三个半月的历程

———记长春工程学院珠穆朗玛队挑战之旅

作者:

珠穆朗玛队队长(CEO)工商0441班杨成桉

当提起笔写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我感觉到时间过得快,转眼间离开GMC已经一个多月了,令人为之欢呼,使人为之哭泣,立时三个半月的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终于落下了帷幕,也许是我们的勤奋感动了上苍,并派来幸运之神助我们一臂之力,使我们长春工程学院珠穆朗玛队,这个首次参加GMC的队伍来说,总算没有空手而归。

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接过颁奖嘉宾颁发的各种奖项的时候,当我听到热烈的掌声对我们表示祝贺和肯定的时候,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比赛结束了,队员们都各自乘上了回家的列车,我坐在奔驰的列车里,透过车床望着远处,使我不禁回想起了这三个月半月的比赛历程:

这三个半月经历了无数次的知识的较量、智慧的较量、博弈的较量、心态的较量、勇气的较量、信心的较量,同时也经历了意志和耐力的拼杀。

2006年9月,那是一个美丽金色的季节,我还在埋头学习专业课知识,管理学院团委宣传了GMC的通知,并发动学生踊跃报名,出于好奇我报了名准备参加比赛,但是GMC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的竞赛,我们都一无所知,直到听取了吉林大学商学院刘柏老师对此竞赛进行了讲座我才对GMC有了初步的认识。

所谓GMC就是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由5人组成的参赛队经营一家虚拟的上市公司,队员分别扮演总经理(CEO)、生产和研发(COO)、市场和营销(CSO)、会计和财务(CFO)、人力资源(CHO)等部门的经理。

队员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该企业每季度的经营状况做出一系列的决策,与同一市场的其他7个虚拟企业竞争。

GMC是一套设计精密的企业管理系统,涉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研发和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板块,同时又要设计四种模型与以上各个板块相对应,并且每个模型又涉及很多的参数和公式,单凭一个人来运作使非常困难的,只有由不同专业的同学组队参赛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的队伍是由两个企业管理大三学生,一个市场营销大三学生,一个财务管理大三学生和一个工程管理大三学生组成。

开始角色分工的时候我们也经过了充分的讨论,最后由我担任这个队伍的CEO来整体把握公司运营方向,组织管理团队成员,并负责最后经营决策定夺。

初赛时候,在比赛开始之前,首先,我们总结了热身赛管理报告,分析了各公司的战略战术,认为产品差异化战略可以在比赛当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次,对初赛的公司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最后通过会议讨论,制定出了此次决策的总体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

可是我们没有对价格与销售量影响的程度进行透彻的分析,把价格提到了全组最高的位置,同时在整体趋势是一个萎缩的市场中,没有招聘代理商,再加广告费用的投入也很多,并且没有针对性,全部扑在九个市场当中,工人工资也涨到了145.5,造成销售成本过高,而销售额过低,第一期的管理报告显示的成绩自然而然很不理想,股票总体价格排在了小组第四位,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压力,但是我们并没有灰心,全体成员都在思索怎么样才能在以后的四期化被动为主动,由于我们并没有比赛的经验,于是我们就虚心向老师和其他队友请教,吸取他们的宝贵建议,再加上我们的感觉,逐渐转为了主动的局面。

可是到了第四期管理报告返回来的时候,我们又遭到了重创,由于我们出现了大量未交定货,并且这种情况是在整体市场升温状态下出现的,因此仿真系统也给我们一个严厉的惩罚,股票价格从第二直线降到了第五名,这可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了挽回现在的局面,为了能够冲出初赛,获得复赛的资格,我们相尽了办法,经过了老师的指点和我们的胆量,最后我们做了这一期的决策:

降低产品的价格,提高生产量,增加广告投入,其他的费用(包括研发费用、支持费用、每台机器维修时数、公司活动信息、市场占有率信息)全部降低,甚至为零。

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力求当期利润最大化。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以小组第一的好成绩成功的获得了复赛的进级资格。

经过了热身赛和初赛的洗礼,我们对比赛的认识又进一步的加深了。

到了复赛,通过分析公司历史得出:

整个市场是处于收缩状态,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出现了亏损,透支900多万,产销不平衡(8台机器,供不应求)。

面对此种状况,我们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扭亏为盈,然后再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

由于机器不足,产量跟不上销售需要,为了防止为交订货的出现影响公司发展,我们决定较大幅度提升各市场产品价格,考虑到北美市场的成本较高,并且现金回笼较慢,于是我们把广告主要投入到了中国国内和互联网市场,可是我们对何时购买机器以及机器何时到位能使公司内部的成本达到最优,这一点我们把握的不够准确,只能依据讨论结果和自我感觉在第二季度买了两台机器,而其他公司却采用了“1+2”或“1+3”的策略,这样他们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经营中使成本最优。

为了在机器设备站下峰的情况下能够使我们的成本控制到最佳,并获得更多的利润,我们根据市场状况,对产品进行选择性的生产,考虑到产品三的获利空间大,单位生产和单位组装的时间比较长,于是我们决定选择产品三主打产品,产品一和产品二的国内和互联网市场位居第二,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第四期将轮班次数有原来的三班减少到了两班,大幅度降低了工人的工资成本,最终我们把小组第一的成绩保持到了复赛的结束,成功晋级半决赛。

半决赛阶段,我们所在的组被我们称为死亡之组,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在这一组中有世界冠军北京理工大学,有全国冠军西南民族大学,还有具有丰富比赛经验的吉林大学,而我们确是一无名小卒,但是我们并没有被这样压倒性的势力所震慑住,因为通过热身赛到复赛我们的队员经验也变的更加丰富,水平进一步提高,并且我们在赛前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也更深刻的了解,所以我们并不紧张,而是以放松的心态进行最后一搏。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心态,才使我们的头脑更清醒,分析更明确,配合更默契,完全按照总体战略实现最终目标(大体方向:

1、公司整体财务状况前两期可以不理想,第三期成为转折点转为上趋势直到第五期结束;2、公司内部成本尽量提前,为后期经营获取更多利润打下基础;3、第四期进行产品提价,增加库存,第五期降价销售,促进销售量,提高销售额。

)这里面固然有时间限制的缘故(从本回合开始必须在一个小时里作出一个季度的营销计划、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而不是原先的3、4天),也归功于我们的队员对比赛和虚拟公司的情况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否则,不懂各个职能部门的运作不可能作出这样的项目型运作。

当比赛成绩出来的时候,真是让我们不感相信自己的眼睛,珠穆朗玛队离挫群雄,创造了奇迹,进入全国总决赛八强!

成为了一匹GMC黑马!

这样的结果不仅带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而且增加了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为了能够在2007年1月19日的全国总决赛当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能够保持一种沉着冷静的心态,理智的进行管理决策,因此我珠穆朗玛队制定出了比赛前未来10天的工作计划(分析2002-2006年所有比赛的历史和典型参赛队的资料),来应对各种情况。

终于等到了决赛的那一天,当看到公司历史的时候,我们既欣喜,又担心。

欣喜的是公司历史与半决赛的相同,我们可以按照半决赛的经营战略进行比赛,这就可以为我们决策带来很大便利;担心的是现在是全国总决赛,参赛队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对于同种的公司历史他们肯定做了充分的准备,而我们想要取胜就不是那么简单。

也许是我们太紧张的缘故(当时每个表现的却很轻松),或者是我们对公司历史的相似性形成了定势,我们的建议很难达一致,也就因为这样第一期决策当中我们停止了产品二的研发,结果到了第四期我们的产品星级是全组最低(消费者对本公司及竞争对手产品设计质量的评价,以星级表示,一个星代表过时、劣质产品,五个星代表设计一流、技术先进、制造精良的产品)这也是我们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尽管我们逐渐的开始进入状态,完全按照自己的战略方针进行决策,力求以后每一期的管理报告在大体上不出现失误,以此来争取反败为胜,可是由于第一期失败决策,使我们无能为力将局势扭转,当最后一期决策提交上去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表面上仿佛松了一口气,可其实心情都是忐忑不安的,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最后到底是怎么样。

直到搬奖晚会开始才得知,珠穆朗玛在2006年GMC中取得全国第五名,东北地区冠军。

当听到了这个成绩,我们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感受:

有欣喜,有遗憾。

欢喜的是我们长春工程学院珠穆朗玛代表队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第一次进入全国总决赛,并且第一次取得中国赛区第五名,第一次获得东北冠军;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决策当中的失误,让更好的成绩与我们擦肩而过。

可是再想想,毕竟我们是第一次,与那些有着丰富比赛经验的强队相比,很多方面我们都考虑的不周全,心态调整也不够端正,失败了也在常理之中,输的也应心服口服。

面队队友那感到遗憾的面容,作为队长首先要坚强起来,要高兴起来,因为现在这样的成绩也是来之不易,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很大的回报,对于我们这样的新手已经成功了!

在参赛过程中,我们全体队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物质上或名誉上的回报,但是这并不重要,最重要则是思想观念、认识水平和分析、判断及决策等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使我体会最深刻的是企业经营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全面落实实施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只有把握住这个方面,才能使企业前景客观,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路走来,我们与GMC一起成长,回首过去,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比赛路途上的足迹---成功陪伴着失败,喜悦拥抱着泪水……还记得珠穆朗玛的队员们在比赛中沉着冷静,坚定执著,敢打敢拼,挑战自我,还记得自己站在领奖台上的欢喜之情……,很多令人激动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即使我们只取得了第五名,但我依然认为我们是胜利的,因为我们战胜了了自己﹑证明了自己不比别人差!

通过比赛我深深的感到是GMC使我变的冷静,是GMC使我变的执著,也是GMC使我变的自信,感谢GMC!

GMC虽已结束,但人生的马拉松仍在继续。

在这条路上还会布满更多的荆棘,还会出现更多的失败,不过只要心中充满理想,充满勇气,即便屡次失败,我都会义无返顾,因为我坚信:

多次失败会积累最后的成功!

队员姓名:

杨成桉

参赛队名:

珠穆朗玛

队内职务:

CEO

时间:

2007年2月21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关于07决赛的感触(附判断市场策略的一点心得)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关于07决赛的感触(附判断市场策略的一点心得)&^!

k+W!

C4W3h

!

L/|+F'H*R(i

新滑社北京1月19日电*}6C"L5F(F

通讯员:

周小川ÿÇßO¨?

%Ľbbs.gmc->?

Ø&?

?

?

W6h#]  C1{)w6{&c0i#h

ÿÇßO¨?

%Ľbbs.gmc->?

Ø&?

?

?

W,G8m8w3G1y,\-R;x

瑞雪丰年,北京比赛时候正赶上大雪纷飞(中山大学的战友们可抄上了),预示着GMC07年度是收获的一年。

举世瞩目的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总决赛及颁奖典礼17日在北京谢幕。

与会的众多来宾,各界代表和参会指导老师度过了紧张而愉快的一天。

参赛队员纷纷表示,比赛举办很成功,回去刻苦修炼,明年继续切磋。

ÿÇßO¨?

%Ľbbs.gmc->?

Ø&?

?

?

W:

j  k3V+i  c/N

;C7N0W5r;Q-A$?

2P笔者第一感悟就是决赛的队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