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237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docx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

河南省教师招聘考试2015年

(总分:

82.00,做题时间:

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总题数:

30,分数:

30.00)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分数:

1.00)

 A.育人为本

 B.优先发展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

解析:

2.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有()

(分数:

1.00)

 A.能力

 B.气质

 C.需要 √

 D.性格

解析: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需要是个性心理倾向性。

3.“教育”一词最早出自()

(分数:

1.00)

 A.《论语》

 B.《孟子》 √

 C.《学记》

 D.《中庸》

解析:

【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小明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于是他选择去图书馆看书。

这体现了动机的()功能。

(分数:

1.00)

 A.激活

 B.维持

 C.调节

 D.指向 √

解析:

【解析】动机的指向功能是指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动机的指向功能。

5.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最佳期,这反映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分数:

1.00)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

解析:

【解析】最佳期又叫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分数:

1.00)

 A.政治经济制度 √

 B.生产力

 C.传统文化

 D.科学技术

解析: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的一个表现就是: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7.我们通常所说的“分心”实质上是指注意的()

(分数:

1.00)

 A.分配

 B.转移

 C.分散 √

 D.起伏

解析:

【解析】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也叫分心。

8.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就是()

(分数:

1.00)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

解析:

【解析】题干考查运动后效的概念。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句话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分数:

1.00)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

 D.间接性

解析:

【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10.“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所体现的是()

(分数:

1.00)

 A.再认

 B.追忆

 C.形象记忆 √

 D.抽象记忆

解析:

【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在形象记忆中,一般人以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为主。

11.在学习过程中,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干扰时。

这种作用是()

(分数:

1.00)

 A.前摄抑制 √

 B.倒摄抑制

 C.幻觉

 D.联觉

解析:

【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12.地方课程属于()

(分数:

1.00)

 A.一级课程

 B.二级课程 √

 C.三级课程

 D.四级课程

解析:

【解析】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其中,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13.在所有研究方法中,()需要一线教师与研究者共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

1.00)

 A.叙事研究法

 B.行动研究法 √

 C.个案研究法

 D.观察研究法

解析:

【解析】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14.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分数:

1.00)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

 D.壬戌学制

解析:

15.()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分数:

1.00)

 A.利托尔诺

 B.孟禄 √

 C.朱熹

 D.沛西?

解析: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心理起源说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孟禄。

16.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形态。

其中,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

()

(分数:

1.00)

 A.卡特尔 流体智力

 B.斯皮尔曼 流体智力

 C.卡特尔 晶体智力 √

 D.斯皮尔曼 晶体智力

解析: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其中,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是晶体智力。

1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

(分数:

1.00)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

解析: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18.“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句话体现了现代教育对()的重视。

(分数:

1.00)

 A.知识

 B.技能

 C.能力 √

 D.经验

解析:

19.看小说时,在人脑中形成的相应形象的过程主要是()

(分数:

1.00)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

 C.幻想

 D.创造想象

解析:

【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如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文字描述,想象出祥林嫂的形象,这是再造想象的过程。

20.能否自觉关注()是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分数:

1.00)

 A.任务

 B.情境

 C.教学效果

 D.学生 √

解析:

【解析】自觉关注学生是教师成熟的标志之一。

2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分数:

1.00)

 A.共青团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

解析:

【解析】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22.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师德具有的特殊价值是()

(分数:

1.00)

 A.经济价值

 B.激励性价值

 C.规范性价值

 D.伦理道德价值 √

解析:

23.“我看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这句话出自,说明了教学过程的规律。

()

(分数:

1.00)

 A.赫尔巴特 发展性

 B.夸美纽斯 发展性

 C.赫尔巴特 教育性 √

 D.夸美纽斯 教育性

解析:

【解析】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规律,是由赫尔巴特提出来的。

24.问题解决的过程是()

(分数:

1.00)

 A.发现问题———检验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

 B.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

 C.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验证假设———提出假设

 D.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验假设

解析:

【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25.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分数:

1.00)

 A.阿特金斯

 B.皮亚杰

 C.班杜拉 √

 D.韦纳

解析: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26.现代教育评价更理念提倡(),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

(分数:

1.00)

 A.发展性 √

 B.总结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解析:

27.学生在解决任务的时候,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

这属于()认知风格。

(分数:

1.00)

 A.冲动型 √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解析:

【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

2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分数:

1.00)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组织课外、校外活动

 D.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解析:

【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

29.()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分数:

1.00)

 A.群体规范

 B.群体凝聚力 √

 C.群体气氛

 D.群体动力

解析: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群体凝聚力的内涵及意义。

30.明知校舍或者教育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应依法追究责任人的()

(分数:

1.00)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

 D.法律责任

解析:

【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总题数:

10,分数:

10.00)

31.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分数:

1.00)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

解析:

32.以下属于想象的加工方式的有()

(分数:

1.00)

 A.黏合 √

 B.夸张 √

 C.典型化 √

 D.比喻

 E.拟人化 √

解析:

【解析】想象的加工方式主要有黏合、夸张、拟人化和典型化。

33.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在()

(分数:

1.00)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

 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

 C.有利于人口迁移 √

 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

解析:

【解析】教育对人口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2)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3)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4)有助于人口迁移。

34.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B.根据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C.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

 D.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和附属内驱力 √

 E.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

解析:

35.思维的过程包括()

(分数:

1.00)

 A.分析与综合 √

 B.比较与分类 √

 C.抽象与概括 √

 D.系统化与具体化 √

 E.抽象与概括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解析:

【解析】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36.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是()

(分数:

1.00)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与综合化 √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

 D.重视能力的培养 √

 E.重视个别差异 √

解析:

【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故B、C、D、E项均为共同的发展趋势。

37.下列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分数:

1.00)

 A.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

 B.品德形成的标志是道德行为的形成

 C.品德又称道德品质

 D.皮亚杰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道德是从他律到自律发展的 √

 E.品德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成分,即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 √

解析:

【解析】D项内容与提干要求不符;E项描述错误,品德心理结构包含的四种基本成分分别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38.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分数:

1.00)

 A.教学目标明确

 B.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

 C.照顾到个别学生 √

 D.教学方法适当

 E.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解析:

【解析】教师上好一节好课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1)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2)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考生需区分“一节好课的标准”和“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39.课堂导入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分数:

1.00)

 A.直接导入 √

 B.直观导入 √

 C.情境导入 √

 D.问题导入 √

 E.温故导入 √

解析:

【解析】课堂导入的类型主要有六种,即直接导入、温故导入、直观导入、问题导入、实例导入和情境导入。

40.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分数:

1.00)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

 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

 C.未成年人自己独立地处理人际关系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

 E.学生和教师担负所有责任

解析:

三、填空题(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总题数:

10,分数:

10.00)

4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1。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解析:

42.“活到老,学到老”反映的是1教育的特征。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终身性)

解析:

43.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杜威、1和2。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安吉尔)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詹姆士)

解析:

44.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1。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

解析:

45.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是2。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人脑)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反射)

解析:

46.小学阶段是1具体形象思维到思维转换的阶段。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抽象逻辑)

解析:

47.意志品质中与任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1。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意志的自制性)

解析:

4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1。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上课)

解析:

49.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是1。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先行组织者)

解析:

50.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1。

(分数:

1.00)

填空项1:

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倒U型曲线)

解析: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的括号内打“?

”或“√”)(总题数:

10,分数:

10.00)

5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了人的需要具有选择性。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题干体现的是需要的层次性。

52.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属于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发现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其中,个别化学习模式包括程序教学、掌握学习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5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也体现了教育的长期性。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也体现教育的社会属性,即长期性属性。

54.发散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55.杜威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说明他认为教育没有目的。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56.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德育的导向性原则的基本涵义。

57.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58.叙事研究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

(分数:

1.00)

 A.正确

 B.错误 √

解析:

【解析】教育叙事研究并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

59.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60.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分数:

1.00)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五、名词解释(总题数:

5,分数:

5.00)

61.图式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图式是指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解析:

62.课程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解析:

63.教学原则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解析:

64.从众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

解析:

65.课外、校外教育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解析:

六、简答题(总题数:

8,分数:

8.00)

66.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解析:

67.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

(2)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解析:

68.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①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解析:

69.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民发展学说。

解析:

7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马斯洛是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最富有影响力的需要理论。

早期,他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

后来他又补充了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两种需要。

马斯洛对以上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

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解析:

71.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分数:

1.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