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235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6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

《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docx

会考说明大题和答案资料

2016年会考说明题型示例

二、非选择题

136、中国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王绾、李斯对秦朝的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

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具有怎样的意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结合约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其进步意义。

(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3)上图所示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

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

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

(4)上文中“代表”参加的是什么会议?

该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李斯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弊端,主张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确立了行政和、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如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君主专制。

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4)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考查内容:

秦朝中央集权制、辛亥革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认知层次:

C

难易程度:

137、民主政治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

回答下列问题。

民主政治在伯利克里的时期达到最高潮。

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司大会手中。

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伯利克里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

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有人说“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人更加深刻地与他们的直接民主制紧密相连”,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加以说明。

 

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了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首相,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

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英国政治制度史》

(2)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解决主权问题成为1787年宪法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即国家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除解决主权问题之外,宪法还解决了另一个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

中央集权。

新国家领导人最惧怕的莫过于最终建立的是一个专制独裁政府。

——[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3)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别说明美国是如何解决“主权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的?

参考答案:

(1)全体公民通过参加公民大会,通过表决直接介入处理雅典事务的决策;可以担任陪审员,参与民众法庭的终审;通过比例代表制的形式,经抽签选举担任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公民大会决议;薪给制的实行,为贫苦公民担任公职提供保障。

(2)特点:

国王“统而不治”,行政权由首相掌握。

内阁成员集体辞职,与首相共进退。

(3)实行联邦制。

联邦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强调政府内部的权力分散,创立了立法、行政、司法的平衡制约机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的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三者相互制约,防止专制。

考查内容:

雅典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

认识层次:

B

难易程度:

138、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懈追求。

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运动早已表现出了中国真正的、积极的民族特性,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全国各阶层的人都受到了影响。

——摘自《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

(1)五四运动是如何体现“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的,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1949,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宣告: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这句话的理解。

 

(3)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请任选一幅图片撰写说明词。

(应包括时间、事件、影响)

参考答案:

(1)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得益;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商人也参加了爱国斗争;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自此中国一扫百年屈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在1971年第26届联大上,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

标志着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到机场迎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外交迎来新局面。

考查内容: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外交的成就

层次:

C

难度:

139、历史漫画以幽默的风格记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

回答下列问题。

法国的第三等级这样行!

共和国取代路易十六(1792年)

(1)以上两图分别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什么信息?

(2)观察上图,结合所学说明这幅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3)请为上图撰写说明(包括时间、地点、寓意等)

参考答案:

(1)第三等级深受压迫;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2)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本幅画创作于此时,画中两次出现中华民国的“国”字,国中有民,象征“主权在民”。

(3)该画发表于1937年的上海。

该画把愤怒呐喊、高举铁拳和武器的抗日军民比作“巨浪”,野牛般的日寇正要被“巨浪”所淹没,反映了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考查内容:

法国走向共和、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认知层次:

C

难易程度:

140、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渐(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

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上述材料反映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

——郑观应《盛世危言》

1872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

(2)上述材料反映近代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1978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过去作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

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邓小平文选》

 

(3)观察上图,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围绕“开放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变化:

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

影响:

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代表着新兴的生产方式。

(3)格局: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认识:

可从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外贸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促进了外贸发展和外商来华投资;学习了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了管理水平;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考查内容:

中国古代、近现代经济

认知层次:

B

难易程度:

 

141、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世界通史教程》

(1)依据材料概括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

(2)观察图示,任选其中一个时间段,结合所学分析相应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原因。

并简要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上图反映了美国历史上的什么现象?

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开始联为一体。

(2)1860—1870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蒸汽动力的广泛使用,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世界市场形成。

1879—1900年:

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

(如学生回答“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亦可)

影响:

工业革命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现象:

美国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国民收入急剧下降,失业率急剧上升,各地集会罢工不断,社会矛盾激化。

措施:

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具体措施包括颁布《工业复兴法》,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农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等。

影响:

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巩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国家干预这样一条新路,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深远影响。

考查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罗斯福新政

认知层次:

B

难易程度:

142、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重大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巴黎街头的高架电力火车

(1)上述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简述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工业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试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分别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果。

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洲际间的联系大大加强;促进了生产力的增长,国际贸易进一步增加;促进了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工业革命也使资本主义国家征服世界的能力大大提高。

(2)标志:

洋务运动

原因:

①一战期间,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③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实业家兴办企业的热情;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考查内容:

两次工业革命及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认知层次:

B

难易程度:

143、二战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型飞机生产网络图

(1)通过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的生产示意图,说说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起步较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

发达国家由于国内市场饱和,急需为多余资金寻求出路。

但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历史证明:

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不可能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却会陷入更落后被动境地,向现有秩序挑战往往收效甚微又要面临巨大压力;完全做体系的追随者以求跻身强国之列也无异缘木求鱼。

中国这样的大国,除自强之外,无胜人之本。

没有自主的体制和社会创新,现有世界体系不可能为有众多人口的中国提供现代化的空间。

——《大国崛起》

(3)举例说明孤立于世界体系之外不可能跟上世界发展潮流。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与答案:

(1)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的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分属于多个不同的国家,说明整个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2)经济全球化使得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配置,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为发展中国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为这些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加深了富国和穷国的差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一方面,中国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入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技术、资金机遇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不断进行国内政治、经济的改革,不断进行品牌创新,使中国经济更具世界争力。

考查内容: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影响

认知层次:

C

难易程度:

 

144、城市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宋代汴梁城内外,随处都有店铺、酒楼与民居、官署、寺宇相错……甚至连在宣德楼南面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亦“许市人买卖于其间”。

除了店铺随处临街开设以外,流动小贩也走街串户,随处叫卖。

在达官贵人的宅舍门前,每日都有小贩卖肉食禽鸟、鱼虾水产及其它日用品。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1)、依据上述图文资料,从商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宋代都城出现的新特点。

 

  借助充沛的能源--煤炭,英国新兴的大机器工业在英格兰西北部迅速发展起来。

一大批有活力的新工业城市,在该地区纷纷涌现,如雨后春笋……其中曼彻斯特是当时的棉编织业中心,这里数百家工厂都有六七层高的厂房,硕大无比的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

--《世界通史》

(2)、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英国西北部“新工业城市”兴起的主要因素。

 

沿海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单位:

亿元)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上海

4950.84

6180.74

9154.19

大连

933.12

1254.66

2152.23

天津

1826.27

2172.04

3697.62

青岛

700.75

910.06

2695.82

(3)、依据上表概括说明上海等沿海城市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特点:

打破坊市界限,出现夜市,出现瓦肆等娱乐场所,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2)、因素:

西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生产,工厂制确立。

(3)趋势:

生产总值逐渐增长。

 原因:

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5、商业、货币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商业发展与纸币出现】

材料一然宋之所以得行者(纸币流通),每造一界(届,一个批次),备本钱三十六万缗,而佐以盐酒等项。

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欲得盐酒,则以钞入诸务;故钞之在手,与现钱无异。

——《明夷待访录》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宋朝时纸币得以流通的原因。

 

【商业发展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明朝时“去农而改业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尤其是富商最多的安徽徽州地区,更是“出贾既多,土田不重,商贾中余资,多不置田业”。

徽商把理欲相通引申到士商关系的解释中,提出了贾儒相通的观念……徽州民间有所谓“左贾右儒”的说法,明朝以左为上,右为下,这说明在徽州人的心目中,甚至把贾放到了比儒更重要的位置上。

在明代徽州,经商被看成是“第一等生业”,是他们谋生的首选。

随着这股重商风潮的涌现,许多的官宦之家也开始从事商业,据明于慎行《谷山笔崖》中记载:

江南一带的人靠纺织为业,即士大夫家,多以纺织求利。

黄省曾《吴风录》中也说“吴中缙绅士夫,多以货殖为急”。

——《重商思潮和崇官心理的变奏》

(2)从思想观念演变的角度对以上材料进行说明和解释。

要求:

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分析清晰,归纳总结完整。

 

【商业与社会发展进步】

飞钱

坊市制度

交子

丝绸之路

洋务运动

经济特区

三角贸易

工业革命

欧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

北美国自由贸易区

WTO

阅读上表,从“商业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要求:

主题主意明确;关键词的选择应与主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

 

参考答案:

(1)条件:

北宋商业的发展;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和实物保证纸币的信用。

(2)明朝时,许多地区的民众一改“重农抑商”“农本商末”的传统观念,重视商业发展,将经营商业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些地区甚至将商人的地位提高到最重要的位置。

此观念的形成与明代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在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

这些观念的变化,改变了传统鄙视商人的做法,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示例:

商业发展推动经济组织不断发展

关键词:

坊市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WTO

添加的关键词:

关贸总协定

考查内容:

古代、近现代商业的发展

认知层次:

C

难易程度:

146、西方人文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格拉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1)普罗塔格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理解有何异同?

(2)亚尔伯蒂对“人”的理解比普罗塔格拉和苏格拉底有何进步之处?

“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自然人的自由和公民的自由…..(它)受限制于一般意志。

”“我们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服从才是真正的自由。

(3)卢梭对“人”的理解与普罗塔格拉和苏格拉底相比较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1)同:

都把“人”置于中心地位,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异:

普罗塔格拉观点中的“人”是个人而非人类,忽视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人的道德价值。

(2)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基础上,强调人的创造性。

(3)同:

对人和人性的尊重。

异:

以理性作为指导思想,强调人也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应该为所欲为。

147、伴随着西方的侵略和西学的浪潮,中国文化也艰难地迈上近代化之路。

回答下列问题。

《海国图志》书影康有为的两部著作《新青年》

(1)依据图片信息,分别指出它们各自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2)上述著作呈现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的不同阶段,据此概括中国向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结合所学归纳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

参考答案:

(1)图1:

魏源在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图2:

康有为在两部书中宣传维新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图3:

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2)第一呈现出阶段性:

历经由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第二呈现出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化的特点。

(3)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一国两制”理论等。

(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

考查内容:

近代思想发展历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层次:

B

难度:

148、教育的变革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请根据材料及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中提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礼之用,和为贵。

(1)材料中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孔子将这些主张作为其私学的教育内容,目的何在?

孔子首创私学,对当时社会具有怎样的影响?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梁启超《变法通议》

京师同文馆学生

(2)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教育变革,并综合说明这些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作用。

1965年,全国的高等学校有434所,是1947年的1.1倍。

十年动乱,国家至少少培养100万大学毕业生。

1977年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

经过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的招生考试,全国有40多万人走进大学校门。

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464万人,是1988年的3.4倍。

(3)分析上述数据,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并就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主张:

仁和礼。

目的:

在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背景下,极力倡导“礼”和“仁”,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和道德,以此恢复和稳定社会秩序。

影响: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也能受到教育。

(2)变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化人才;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作用:

引进新式教育,培养近代化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变革,维新派创办学校(万木草堂)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3)新中国成立初期:

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大力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

“文革”十年:

高等教育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缺乏专门人才;

“文革”结束后:

恢复高考制度,大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加大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高速发展。

看法:

社会进步靠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教育的质量。

因此,国远兴衰,系于教育。

考查内容: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发展

认知层次:

C

难易程度:

149、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古代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还成为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分别列举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但丁

《社会契约论》

康有为

《新青年》

伏尔泰

《十日谈》

《变法通议》

彼特拉克

《狂人日记》

孟德斯鸠

《新学伪经考》

胡适

(2)阅读上表,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