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204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

《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docx

人教版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学案无答案语文doc

2019年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

专题一民族问题与祖国统一

一、关于西藏问题

1.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高原一带。

2.唐朝:

时,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奠定了;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

唐蕃“”。

3.元朝:

元政府在中央设,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4.清朝:

顺治帝册封,康熙帝册封,1727年,清朝设,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乾隆时制定制度。

5.年,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6.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7.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

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基本政策:

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关于新疆问题

1.(皇帝)时,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

3.清朝时,乾隆帝平定了新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管理整个新疆地区。

4.1876年收复新疆,年清政府设置新疆行省

三、关于台湾问题

1.历史上台湾有哪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1)两次被割占历史

①明朝后期,殖民者侵占,②1894—1895年,战争中国

战败,年签订《》,台湾割给。

(2)两次回归

①1661—1662年,打败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年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今天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

年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分别是什么?

四、香港和澳门问题

1.香港:

(1)年《》割香港岛给英国。

(2)年月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正式成立。

2.澳门:

(1)明朝时,占据澳门。

(2)年月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正式成立。

中考预测:

1.反对国家分裂,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2)列举清初统治者为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而作的努力。

(3)19世纪中期的美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危机,是哪位总统领导美国人民克服了这一危机?

这一危机是如何解决的?

(4)20世纪后期,我国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了哪一重大决策?

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地区。

这一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此设置了(机构)。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民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

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此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4)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

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国家)侵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收复;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和大陆处于分裂状态,后来什么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专题二中外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在统治时期达到顶峰。

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2.封建社会的改革:

(1)商鞅变法;

时间:

内容:

意义:

(2)在中国,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是和。

(3)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改革是。

(4)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改革是,核心是,形成的封

建贵族的等级是。

(5)中国被列强打开大门后,封建统治者向西方学习,自强、自救的运动是,

该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有、、、等。

前期以“”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工业;后期以“”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工业;筹建了、、三支海军。

这次运动虽没有,但。

3.资产阶级改革:

(1)戊戌变法:

时间:

内容:

影响:

(2)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时间人物

内容:

实质:

影响:

(3)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

内容:

影响:

(4)罗斯福新政:

背景:

时间

核心和基础:

特点:

评价:

4.社会主义改革:

(1)年,列宁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和直接联系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转变。

(2)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是年改革。

(3)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是年(会议)。

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开始,实行制度,意义是。

(4)1993年,通过了《关于建立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国企改革的方向是,为适应国企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我以、、和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

中考预测

1.列宁、罗斯福和邓小平是三位20世纪以来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伟大人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俄国经济,1921年列宁采取的一项伟大的经济措施是什么?

(2)为克服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该对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为了彻底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20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考察古今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请你参与以下探究活动:

[古人的足迹]

(1)“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是什么?

(2)列举中国古代促进民族融合的重大改革。

[近代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请举出两例史实,说明上述历史观点。

与此同时,中国进行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这场运动是什么?

[中国的崛起]

30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4)说出这次改革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专题三.对外交往与对外开放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1.西汉:

(1)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年,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

路线:

→→今新疆境内→→→欧洲;

丝绸之路的作用:

2.唐:

(1)日本向唐朝派遣;唐朝时期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唐朝时期,西行到取经,是第一个系统的把印度的介绍到中国的人。

3.宋:

海路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在主要港口设(机构)。

4.元:

中外人员往来频繁,著名的有威尼斯人。

5.明:

郑和下西洋,时间;目的;

最远到达和一带。

评价(影响):

6.清:

实行政策。

该政策的影响:

7.列举明末清初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二、中国近代的对外关系

1.列举近代史上列强大规模的五次侵华战争(时间、侵略国家、条约)

2.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三、中国现代史上的对外关系

1.外交成就

五十年代:

(1)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的谈判中,提出了。

(2)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提出了“”的方针。

七十年代

(1)年,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在基础上,双方在上海签署了《》。

年,中美正式建交。

九十年代

(1)在“”的科学构想下,年月日,香港回归。

年月日,澳门回归。

(2)1991年,我国加入APEC即。

2.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

(1)1980年,我国在、、、设置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3)1990年,开发开放新区。

(4)201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影响:

引进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发展。

3.近代中国开放通商与当代中国开放的区别

(1)南京条约中开放的港口:

(2)马关条约中开放的城市:

(3)近代开埠通商是战败被迫开放,而当代中国开放是独立自主的主动开放。

四、中美关系

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提出,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2.中美关系正常化:

列举中美建交的过程:

五.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的表现:

2.明朝时期的中日关系:

3.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及结果和原因

4.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及中国人民的斗争:

5.日本对外学习进行的两次改革是:

中考预测

1.列举:

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____》,影响:

②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

《____》,影响:

③赔款数额最多的条约:

《_____》,影响:

2.青史留名,垂范后人。

列举下列赞誉所指的历史人物:

(1)“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的文化使者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的民族英雄

(3)“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的远洋航海家: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______________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______________

(6)“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______________

(7)“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专题四思想文化成就及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成就:

1.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朝开始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秦统一后,规定以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后推行。

2.孔子:

时期学派的创始人。

是我国伟大的家和家。

他的主要思想是和,提倡“”,主张、。

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创办,主张、等。

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一书。

3.百家争鸣:

(1)出现原因:

的发展。

(2)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4.两部史书

著作

作者

体例

记述时间

5.列举唐诗、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6.绘画、书法成就:

(1)绘画:

东晋画家的代表作是《》和《》

北宋画家的《》描绘了东京的繁盛景象。

(2)书法:

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代表作是。

7.四大名著:

(1)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作者是。

(2)以农民起义为题材创造的长篇小说是《》,作者是。

(3)取材于玄奘取经故事的长篇神话小说是《》,作者是。

(4)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著作是《》,作者是。

8.道教和佛教:

(1)佛教:

起源于,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时期形成。

9.雕塑:

(1)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

(2)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是山西的石窟和河南的石窟。

(3)隋唐时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的是。

二、中国近代的思想文化成就

1.魏源:

编著《》,提出“”主张,是对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2.严复:

译述《》,把西方学说介绍到中国,推进了发展,是中国近代的。

3.科举制度创立于朝,完善于朝,时期僵化,年,废八股,年,废科举。

三、近代四次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1)时间

(2)兴起国家

(3)核心思想

(4)代表人物及贡献

(5)实质(影响)

2.启蒙运动:

(1)时间

(2)国家(3)核心思想

(4)代表人物及主张

(5)影响

3.马克思主义思想:

(1)诞生的时间及标志

(2)意义:

4.新文化运动:

(1)开始时间及标志

(2)阵地及口号

(3)主要内容

(4)代表人物及贡献

(5)影响

专题五科技成就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

时期发明,时期改进了造纸术。

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2)印刷术:

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第一部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

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比欧洲早年。

(3)指南针:

战国时期出现的指南工具是,时期制成指南针,并开始运用于事业。

时期由人传入欧洲。

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

时期发明了火药,最早记载火药配方的是《》;时期广泛应用于军事。

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2.医学:

(1)“医圣”是时期的,他的著作是《》,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神医”是东汉时期的,他研制出。

(3)明朝医药学家著有《》一书,该书被誉为“”。

3.数学:

(1)成书于时期的《》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2)南朝的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位的人,比欧洲早年。

4.科技著作:

(1)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写的《》。

(2)优秀的地理学著作是北魏时期写的《》。

(3)“17世纪的百科全书”时期写的《》。

5.建筑

(1)长城:

秦长城目的是抵御,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_。

明长城目的是抵御,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__。

(2)世界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单孔平拱石桥是朝设计建造的。

(3)北京城:

明代迁都北京后,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而成,由、、

组成。

其中就是今天的故宫(又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二、中国近现代的科技成就

1.詹天佑:

主持修筑铁路, 是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侯德榜:

发明,为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做出贡献 

2.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有: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2)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核武器试验。

(3)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两弹一星指什么?

(4)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分别于年月和年月成立。

后来解放军部队建成了“”的战略核力量。

(5)1973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代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6)1986年3月,我国实施《》,简称“”计划。

三、三次科技革命

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主要标志

主要发明(成果)

交通工具

进入的时代

动力能源

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影响

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创新能力。

3.科技是把双刃剑,带来环境污染、危及人类生命安全,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世界史上的科学家及成就

1.世界古代上著名的科学家是著有《几何原本》的和提出杠杆定律的。

2.“现代科学之父”是,他著有《》,系统阐述了和。

3.物种起源的探索者是,他的科学巨著是《》,完整的确立了学说。

4.现代物理学的泰斗是,他提出了。

中考预测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

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那场革命,使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

……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这场革命,人类在更多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

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2)材料二中的“电灯照明”、“飞机在空中翱翔”分别是谁的发明?

(3)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

举出一个“重大突破”的领域。

(4)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专题六中共建党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

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21年—1927年: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军校。

联合,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1927年—1936年:

(1)反抗国民党武装起义的第一枪

(2)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的道路。

(3)长征①原因:

②开始时间:

③转折

④结束时间及标志

⑤意义:

(4)促成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3.1937年—1945年:

(1)局部抗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2)全面抗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3)国共两党联合抗战取得的重大胜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及意义:

4.1945年—1949年:

(1)谈判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全面内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3)转入战略反攻的时间和标志

(4)战略决战

(5)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标志;垮台的时间标志。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先后进行了哪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

1.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

2.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之后中国出现了和的严重失误。

3.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时间、内容、意义。

4.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该理论成为指导我国

和的光辉旗帜。

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取得的重大成就:

1.建立新中国:

(1)时间,

(2)标志(3)意义:

2.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标志

4.民主法治建设:

(1)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

(2)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年会议上通过。

(3)新宪法(或现行宪法)年会议上通过。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通过了一批重要的法律,初步建立起我国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教育成就:

(1)年颁布,我国普及义务教育。

五、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

(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年革命,推翻了,结束了,颁布了,使深入人心。

(2)毛泽东,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取得胜利,标志着时代已经过去。

年完成标志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六、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知识归类】

1.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1)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的会议:

(1)大会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确定了领导核心的会议

(1)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会议

(2)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确定指导思想的会议

(1)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2)确定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5.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曲折中发展。

国民大革命失败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怎样面对危局、继续开展革命的?

 

(2)科学理论必须与具体国情相结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取得胜利的重大胜利。

  

(4)统一战线是克敌至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两次国共合作,分别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5)结合以上问题和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专题七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1.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聚落是和。

2.春秋战国时期,和的使用使个体生产取代集体耕种。

3.商鞅变法中有关农业问题的规定是和。

4.战国时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修建者是。

5.唐朝出现的新式农业生产工具是和,唐玄宗时人口达户。

到了宋代,人口突破。

6.从时期开始,我国北方人口开始南迁,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

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7.北宋时,发明了新式插秧工具,引进优良稻种,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二、中国古代著名的农书: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作者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是《》作者是。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变革:

(1)1950年,颁布《》,年,完成土地改革,废除了。

(2)1956年,通过走道路,90以上的农户加入。

(3)1958年,在“大跃进”高潮中,农村办起,其特点是。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制,把农民的、、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

中考预测

1.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材料一是在何时召开的什么大会上通过的?

材料一中的“平均地权”被孙中山阐发为“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2)材料二中“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起义的最后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请说出何时农村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

农村改革中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请说说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为什么都涉及到了土地、农民和农村问题?

专题八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法治建设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

时间

 

原因

 

开始标志

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

结束标志

颁布文献

 

代表人物

 

影响

 

二、辛亥革命:

(1)列举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提出了“、、、”的政治主张,后阐发为“”,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高潮:

年月日起义爆发,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3)中华民国的成立:

年月日,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4)评价:

推翻了,结束了;颁布了《》,使深入人心。

三、民主法治建设

1.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中国现存最完备的法典是朝的《》。

2.近代欧洲民主政治文明源于古希腊雅典的城邦民主。

在时代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