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218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docx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

乡镇党委党校年度工作总结

  XX年,xx县委党校各项工作在xx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党校工作条例》,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履行职能,突出发挥阵地作用、熔炉作用、智囊作用。

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措施,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优化后勤保障服务,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认真开展了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培训教育工作,开辟了党校工作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着力建好党的人才培训基地

  一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培训轮训干部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宽办学思路,按照省、市、县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要部署,创新培训理念,扩大培训层面,提升培训质量,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全年先后举办各类干部主体班次培训13期2891人,其中:

县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xx建设进程培训班一期539人;农牧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一期216人;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一期42人;全县政法系统干警轮训班两期278人;全县统一战线及宗教人士培训班一期48人;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修轮训班五期639人;非公委党建负责人及工会干部培训班一期112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晋职前培训班一期217人;乡镇干部社会管理轮训班两期242人;县直机关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一期130人;党代表培训班一期80人,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各层次的干部培训工作任务。

  

(一)创新办班形式,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实效性

  在办班模式上,我校依照班次精、学制短、内容实、效果显的办学原则,分层次开设了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班、科级干部理论研修班、乡镇干部社会管理学习班等;分专题开设了政治理论专题学习班、执法专题学习班、干部能力提高专题培训班等;实施分层次分类型分专题办班模式。

在办班形式上,我校采取课堂教学与小组研讨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员互相交流相结合,分组讨论研讨,实现了理论对谈与实践交流的互联、互通、互溶,增强了培训实效性。

  

(二)创新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育培训针对性

  为保证培训效果,我校坚持分类培训,加大培训的覆盖面。

在主体班次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始终坚持缺需与补学相结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以学员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实现知识能力与社会发展、工作需求相吻合、相同步。

因此,XX年主体班专题设置既有基础理论辅导,又有县域经济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也有工作实务知识探讨,还有心理调节减压和技能素质提升的内容,本年度累计开设了25个专题,由于这些专题理论与实际相吻合、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培训吸引性

  我校以增强培训的互动性、研究性、开放性为方向,积极探索、创新、尝试不同教学方法。

由过去死板的“课程供应式”向“菜单设置”的自主式拓展;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式”向“课堂+基地”的实践式拓展;由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向“讲授+研讨”的互动式拓展;由枯燥的“听讲式”向“听讲+活动”的体验式拓展。

互动、研讨、案例、情景等教学方式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双方的互动,强化了培训效果,也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学员来到党校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用。

培训班学员到课率、参与率比往年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积极发挥农牧村培训主渠道作用,着力建好农牧村科技推广基地

  XX年,我校以培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的新型农牧民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一)科技入村,助力农牧村劳动力致富

  我校紧扣全县农牧业产业发展实际,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各类科技实用技术培训。

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农牧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班66期294场(次),开展现场培训指导211场(次),聘请、抽调市县专兼职培训教师41人,培训农牧村劳动力3179人7317人(次)。

一是开展冬春农技大培训。

全县从事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村服务的1200名农牧民群众参训,发放各类辅导资料XX0余份。

二是对明花乡从事黑枸杞、肉苁蓉种植的农牧民45户51人进行现场技术培训,组织27位种植大户赴XX市小金湾东乡族乡实地考察黑枸杞产业。

三是完成各乡镇动物疫病防治、接羔育幼、舍饲养殖、羔羊早期补饲技术培训班13场1137人(次)。

四是完成马蹄、祁丰乡农牧村创业人才创业理念、营销技术培训2场73人。

五是完成皇城镇、康乐、白银乡饲用玉米种植技术培训3场175人。

六是协助各乡镇举办肉牛、肉羊育肥培训6场,培训学员476人(次)。

七是在全县5个精准扶贫村举办牛羊养殖培训班7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98人;举办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赴外培训班1期,培训45人;举办精准扶贫村劳动技能培训班5期,培训105人。

八是组织全县农牧村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77人赴内蒙古观摩学习考察。

  

(二)精准培育,提升新型职业农牧民素质

  一是组织实施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

采取分段式培训,集中举办了12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组织赴外观摩14期,参训441人,完成XX年项目培训任务的%;招收中职生70人,完成招生任务140%。

二是修订完善了《xx县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完成XX年新型职业农牧民资格认定400人。

三是制定《xx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扶持政策》,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四是开展后期跟踪指导服务工作,组织专兼职教师,分别深入全县23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小区,对畜牧业生产和合作社规范化运行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

五是深入各乡镇遴选确定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300人,申报认定现代青年农场主35人。

六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培育对象摸底调查,建立后备学员库。

七是开展XX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7期,组织赴外观摩和参加实训8期,参训333人。

八是组织250名新型职业农民到新疆农牧科学院、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开展了牦牛高效养殖技术、肉羊高效养殖技术、合作社规范化运作与实务、牛羊疫病防治技术、农村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细毛羊高效养殖技术等培训。

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三)因需施教,助推农牧业生产上台阶

  在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中,我校针对农牧民素质现状,分区域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

在培训方法上,采取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的办法,把传统的课堂培训与电教媒体培训结合起来,把理论讲授与现场操作结合起来,通过现场观摩、示范带动、跟踪指导、座谈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培训,增强了培训实效性。

在教材开发上,紧扣我县农牧村产业发展实际和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作需求,组织农牧专业技术领尖人才,编印了贴近我县生产实际,农牧民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

  三、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着力构建教科研探究基地

  

(一)加大调研力度,努力提升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能力

  围绕“推动xx转型发展”主题,我校组织教师深入各单位、各乡镇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高端旅游文化品牌、建设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等专题调研报告,今年共有11篇调研文章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有1篇论文荣获全省理论研讨征文一等奖;有四篇论文荣获第二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理论研讨一、二等奖。

这些调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既为党校教师掌握社会实情,搜集了第一手材料,也为县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了经济决策参考。

同时,我校通过加强党校网站建设,把党校网站办成了教师展示理论研究成果的平台和党校对外宣传推介理论的“窗口”。

我校的214篇工作信息分别在中央、省、市、县网站发表,扩大了我校对外宣传影响力。

  

  

(二)加大教研力度,努力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围绕“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主题,就如何转变发展方式搞好主体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教学资源等方面我校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集聚优势,整合师资聚合力。

构建了“专职教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三位一体的师资力量格局。

今年,我们面向社会择优选聘32名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骨干、“乡村土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还聘请上级党校、高校名师为客座教授,充实壮大师资队伍,解决了部分领域培训师资匮乏弊端,丰富拓展了党校教育培训的内涵外延,保障了教学优质,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是推陈出新,推进教学制度改革。

为提质增效,树立“一流县级党校”品牌,今年,我校开展了系列教学改革,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两个一”竞赛活动,即:

“一名教师上一堂品牌课、写一篇精品文章”,要求每名教师调研一个课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品牌培训专题,及时进入课堂。

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我校实施严格的集体说课制和课堂教学测评制。

每一节新课的推出,都实行严格的新课试讲制和学员满意度测评制。

真正做到不成熟的课题不推出,试讲不过关的不推出,学员不满意的教师不上讲台,有力地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我校郎玉丽教师参加全省党校系统“第三届优质课评选”荣获二等奖。

  三是拓展空间,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在“高素质的各级干部要有高素质的师资来培训”理念引领下,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联系相关院校,让教职工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我校先后有5名教师到省委党校、省农广校、甘农大、青海大学、河西学院等高等院校参加师资培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7名教师旁听全省党校系统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汲取党校教育教学“真经”;14名教职工带领培训学员赴山东、贵州、新疆、内蒙、青海等省份观摩学习,开阔视野,启迪发展思维,从而保证了师资队伍经常接受先进的培训方式方法,拓宽了理论视野。

  四、积极发挥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着力筑牢思想宣传基地

  我校始终坚持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宣讲党的理论方针和时事政策。

XX年,我校骨干教师累计在全县各乡镇、机关单位、农牧村、社区、学校等宣讲49场次,参加3920人,实现了多层面、广覆盖,较好地完成了宣讲任务。

宣讲中,重点突出了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占总宣讲场次的80%以上。

其他内容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党史、县域经济发展等内容。

在对外宣讲中我校教师紧扣时事政治、紧密结合县情,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社会发展实践成果及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送到农牧业生产第一线,把学员的学习过程变成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

  五、积极开拓创新,着力创新创建党校工作新机制

  

(一)创新思路,拓展党校办学新路径

  面对党校教育内涵的提升、对外培训规模扩大、教学资源短缺等问题,我们立足创新求发展,及时拓展办学思路,增强转型发展的应变能力,开辟了一条走外向求发展的办学新模式—联合办学。

我校积极与省内外兄弟党校联系,借力其他省市县党校开放发展优势、汲取优质教学资源、依托高效实训基地,走联合办学路子。

今年,我校先后与贵州省委党校、XX区党校、青海省委党校、XX市委党校、XX市委党校等培训机构合作,举办非遗传承人、旅游文化、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等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400人次。

  

(二)建章立制,构建制度约束机制

  一是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靠制度预防腐败、靠制度推动工作的制度约束机制。

今年,我校重新修订完善了《xx县委党校规章制度汇编》,实现了内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了单位规范运行、有序发展。

二是完善岗位目标管理制度。

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为契机,建立了全员绩效考核责任制,真正把工作的压力传递到每一个岗、每一个人,进一步激活党校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党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实施督查落实机制,各项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回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