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153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docx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八十五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由于新22师的猛攻,18师团也非常惶恐,将主力部队全部调入卡盟外围,进入预设阵地,卡盟城附近没有什么部队驻守。

本来这也没什么,因为卡盟到孟拱一线,本应该驻扎日军2个多联队的重兵,随时可以增援。

只是,5月11日,滇西的中国远征军也全线进攻,横渡怒江,攻击56师团,日军紧急调动第53师团步兵第119联队第1大队,第2师团第29联队第2大队,北上增援去了。

在新1军空降攻击下,东面密支那的18师团114联队2个大队非常吃紧,第18师团第114联队第3大队,也赶忙向东开往密支那。

早在3月,英军温盖特少将指挥第3印度师3个旅共9250人,又在孟拱南面的卡萨一线奇袭空降了,切断了日本的铁路交通线。

日军独立混成第24旅团主力,第2师团和第53师团各一部,又被迫去南下扫荡英军去了。

日军北上东进南下四处补漏洞,用光了孟拱一线所有预备部队。

这样一来,孟拱河以南就出现了一个长达30多公里的兵力空挡。

如果谁能够插入这个空挡,就很有可能极端时间内占领卡盟,更可以完全打破日军在孟拱河谷的防御体系。

而此时孟拱河北岸的新38师受到压力较小,进展比新22师要快30公里,正巧就在这个空挡的对岸。

那么有人要问,为什么日军这么愚蠢,看不到这个大失误呢?

一来,当时日军在卡盟、密支那、滇西等地都在国军重击,首尾不能相顾。

所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日军明知道有危险,却实在没有兵力填补这个空挡。

二来,日军武断的认为孟拱河在雨季湍急,压根就不可能有大股部队乘船或者架桥渡河成功,国军绝对不可能攻入这个空档。

孙立人不这么看!

他发现这个情况以后,立即亲自赶到孟拱河边查看。

众所周知,孙立人是一个篮球高手,也是一个游泳健将,他再三查看河水情况,认为日军判断是对的。

雨季孟拱河不停泛滥,根本没有固定的河岸,渡船在这里难以展开,无法使用。

架桥的话,由于水流湍急,河道极为复杂,根本无法作业。

不过孙立人认为,如果选择精锐的士兵,轻装身背漂浮物跳入水中,还是完全可以游过去的。

他的几个团长听到孙立人的这个决定,都惊呆了。

这太冒险了,第一,二战爆发以来,还从没听说过哪个部队靠游泳渡过一条大河的。

第二,即便能够渡河,游泳时只能携带步枪和少量子弹,这怎么长期作战呢?

万一周边日军野战部队大举反攻西通,又有怎么办?

对于他们的疑惑,孙立人笑谈:

我们不是有强大的美国朋友吗?

有了他们空中支援,还愁没有武器弹药补给吗?

另外,缴获的一份日军文件,让孙立人确认这个判断是没有错误的。

补充兵大队指挥官野恒光一大尉向至一线指挥官相田俊二少将求援,说自己第一线兵力极为困难,连司令部的30人都准备曾调到第一线了。

恒光一大尉在战斗中被击毙,他的文件都被新38师官兵缴获,交给孙立人。

孙立人认为这份信件不是假的,应该可以证明他的判断,现在日军全部增援到一线,二线非常空虚,几乎没有兵力。

对于这个决定,孙立人自己有长篇回忆:

孟拱、卡盟、密支那,成三角形,互为掎角之势,如不急速打下,接着就是雨季降临,一个月可以落下1米多的雨,敌人就是想利用雨季,将我军困死。

因为雨下得多,交通阻塞,补给困难,加以疾病、潮湿、蚊虫、蚂蟥等等,都足以困坏部队,那时虽然从国内调来五十师两团,三十师一部分,十四师一部分,还有美军一个团对密支那来一个奇袭,侧应卡盟。

但密支那变成了阵地战,1个多月未曾拿下,还无法支持,所以敌我各部,都成了胶着战争,无法进展,说来事有凑巧。

一日我部攻击一个山头,从打死的敌军官身上搜得一封信,那是日军步兵指挥官即十八师团步兵团长相田俊二少将写给那被打死的十八师团补充兵大队指挥官野恒光一大尉的信,信上说:

“目前进入第一线后方,妨害第一线补给之敌,仅六七十人,本兵团长指挥贵官,击退此敌,并应先至拉瓦司令部,与本职同往,但贵官前夜10时,自卡盟出发,至翌日夕刻,尚未到达。

初意贵官不及侯本职已先至第一线,当即率司令部人员30名,赶至第一线,然全出意外,贵官等竟尚未到达,现究竟彷徨于何处,部下之疲劳,余自详悉,昼间有敌机飞来,余亦尽知,然就第一线全员之疲劳,且缺乏给养,尚须与敌死斗思之,不必要之休息与昼间躲迫空袭等,乃绝对不许可者。

故须激励部下,以最大之速度追及,倘判明贵官等不足赖时,本职决心率领本部30名,突入敌阵中。

”由于上述一信,经研究后,确定其真实,并判明两点:

第一是当面之敌,因为伤亡重要,兵力已全部用于第一线;第二是士气消沉,甚为疲惫。

基于这种判断,觉得可用一团奇兵去袭击他的后方西通,这就是乘虚而进,临机应变的道理。

孙立人左思右想,将这个危险的任务交给了主力112团。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划分,卡盟是廖耀湘新22师的作战地区,和新38师无关。

孙立人认为战机稍纵即逝,根本没有时间和廖耀湘或者史迪威反复商量。

孙立人果断下了命令,然后才汇报给2个人。

对于这个大胆的想法,史迪威也很怀疑,他问孙立人:

你觉得能成功吗?

孙立人痛快的回答:

将军,我从不打无把握之仗,也不会让我的弟兄们白白去送死。

顿了一顿,孙立人又说:

我相信新38师是最优秀的部队,什么艰难的任务都能完成。

而正面前进困难的廖耀湘,也没有表示反对。

需要说明的是,新22师师长廖耀湘也有类似想法。

早在孟拱战役打响之前,廖耀湘曾经对史迪威说:

早在缅北战役开始前,我就建议在全面进攻的同时,应该分兵袭取密支那、孟拱、英多等敌军补充基地,切断敌军后路,实行关门打狗战术,却没有人采纳。

结果我们虽然在孟关、瓦鲁班、沙杜渣等地重创敌军,但他们仍然利用畅通的后方通道,源源不断的获得兵员和物资的补充,且有援军从各地赶来救援,使得第18师团又迅速进行有组织抵抗。

我现在要提的建议,仍然是要尽快的确实的把密支那、孟拱和英多拿下来,完成对敌18师团的全面包围,然后关起门来收拾它。

112团陈鸣人团长接到命令以后,5月21日立即率部轻装出发。

给他们的命令是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实现的。

孙立人命令他们,必须在6天内行军100公里,还要偷偷渡过孟拱河,然后在几小时内占领日军卡盟一线重要补给基地西通。

西通是个小村,在卡盟以南10多公里,是日军从孟拱至卡盟唯一的补给线,也是卡盟地区日军军用物资总库,一条公路穿过村旁。

本来在6天如果平地走100公里,根本不算什么。

可是,此时已经是缅甸的雨季,或大或小的雨终日不停。

有的时候,雨大倾盆,即便两人相距5米也无法看清对方的样子。

这种暴雨中行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可怕的是,保密起见,行军不能依靠日军简易公路,必须穿越原始森林。

而在雨季的原始森林,小溪成为大河,几乎无法逾越,而平地淤泥至少齐膝高。

这种天气,不要说中国人,即便缅甸当地土著居民也从不进去森林。

难以行军只是其中一个困难,更惨的是因为保密期间,沿途均不允许空投补给。

112团2000人只能携带6天份额的应急口粮,也就是从出发点到西通的单程口粮。

后来因为需要携带较多的弹药,只允许携带4天的口粮分到6天吃。

这就要求,112团必须有极强的野外识别能力,千万不能迷路。

一旦迷路,就会遭遇断粮,不战自垮。

另外,他们只能维持3日作战的弹药,最大口径的武器不过是81毫米迫击炮而已,所有大口径火炮一律不许携带,其实也无法携带。

那么,即便他们到了西通,面对的日军也有1000多人。

如果短时间内不能解决战斗,一旦敌人从卡盟和孟拱出兵夹击救援。

这两地日军总数有近1万多人,112团区区2000人根本无法对付。

那么112团就会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全军覆没。

除了以上的极点以外,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要在没有桥梁没有渡船的情况下,靠游泳渡过湍急的孟拱河。

由于雨季暴雨每天都不同,孟拱河的水量随时在变化。

到了河边以后是否能够游过去,也很难说。

即便能够游过去,西通村距离河只有几百米。

如果敌人在中途发觉,立即调动一部进攻。

只有区区轻武器的112团,会在渡河一半的最不利情况下,被日军击败。

陈鸣人团长在听到这个命令时,先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有发表意见。

在孙立人花费1个多小时时间,详细解释每一步的作战要点后,陈鸣人想了几分钟,回答:

请师长放心,任务虽艰巨,还难不倒我们112团!

-------------------丛林中的艰苦行军,连骡马都不能带。

这种艰苦,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想不到的。

至于缅甸雨季是什么样子?

也是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的!

奇袭西通5月21日,陈鸣人团长留下正在攻击高山据点瓦兰的第2营,其余部队第1营地3营和团部直属部队,全部进入丛林,开始急行军。

112团1营2连上尉连长孟化新回忆:

21日,上面突然给112团下达紧急命令。

第一,全团动员,相敌后大迂回攻击。

第二,绝对迅速,绝对保密。

第三,限时4个昼夜完成任务(指赶到河边)。

第四,中途没有补给。

下午2点,我所在的1营开始行动。

团长陈鸣人下令:

将有疾病,尤其是患咳嗽的官兵留下。

前者不能承受这样高负荷的行军,会死在路上。

后者会严重影响隐蔽行军,让日军发现我们;每个官兵携带7份英制纸盒装口粮(每包有8片粗面粉制成的饼干,1小包花生米,1小包奶粉,1小块巧克力,4颗水果糖,1小包茶叶,2支香烟和1包伊拉克蜜枣);秘密任务,所有官兵不允许问下一步要做什么!

孙立人给112团增加了1个工兵连,用于在丛林中无法逾越的河上架桥,同时还给了他一个山炮连作为火力支援。

不过,这个山炮连没有一门炮,计划是占领西通以后,再空投山炮。

之前112团有过几次大范围的迂回,很有经验。

陈鸣人团长认为,不能携带骡马行军。

第一,骡马爬山越岭的能力不如人类,很多地方人能过去,但骡马过不去。

骡马会成为行军的累赘,严重影响行军的速度。

第二,人可以控制不讲话,不发出声音,但骡马不行。

在这种秘密潜入的行军中,骡马的嘶鸣声,很容易被日军在丛林中的巡逻队发现,暴露目标。

骡马负重能力至少在70公斤以上,这是人比不了的。

现在没有了马,所有马背负的东西,就只能人来抗,包括重机枪、迫击炮、弹药箱、补给品等等!

这就大大增加了步兵负重,增加了急行军的艰难程度。

陈鸣人认为部队没有火炮,攻坚能力太差,所以带了一些巴组卡火箭筒。

这还不够,又让战士们多带一些手榴弹和炸药包。

这样一来,112团平均每个战士,负重高达65斤,有的士兵带了六个手榴弹。

同时,陈鸣人团长一再强调必须秘密行军。

他要求全体官兵必须跟在情报组的后面,防止走错路暴露目标;所有官兵不允许讲话;部队军官白天用手势,晚上各连各排都以1条白绳子系着,官兵手牵着绳子走,夜间绝对不许有灯光;途中不准烧饭或者烧开水,饿了吃饼干,渴了和雨水(每壶水中防止一片白色药片防止生病)。

进入丛林以后,到处都是倾盆大雨。

即便积水最浅的地方,雨水也没过脚踝,很多地方淤泥齐腰。

112团老兵回忆:

丛林中很多地方是平地,但积水很高,几乎可以行船。

在这种泥泞和雨水中,一双崭新的丛林皮鞋,用1个星期就坏掉了。

雨衣里面的军服,也是最多1个星期就会发霉。

平地尚且好说,但很快又爬上了库芒山。

库芒山的山势陡峭,在雨水作用下山路极为湿滑。

在这种地方行军,并不是靠2条腿,而是靠四肢,很多时候不是在走,而是在爬。

无论怎么小心,还是有一些官兵失足摔伤了。

此时即便摔断了腿,都不能呼叫,因为敌人巡逻队可能就在100到200米外。

雨终日不停,即便有雨衣也挡不住如柱般的大雨,士兵全身始终是潮湿的。

这么大的雨,无法生火也不能生活,衣服无法烤干。

吃的都是冷干粮,带的少量罐头刚一打开,几分钟后就被雨水灌满,只能从水里面捞出来吃。

任务很急,全天几乎都在行军,偶尔可以停下来休息1到2个小时。

丛林里面到处都是积水,士兵们只能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背靠背坐着,腿和脚都泡在水里。

林间的小溪都被雨水冲为大河,必须依靠工兵架桥才行。

这种所谓的桥,不过是砍倒的一棵大树,非常湿滑,一不小心就会落入水中丢了性命。

只是,军令如山,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好在没有什么人落水。

有意思的事,瓢泼大雨却也有两个好处。

本来长距离迂回行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无法供应。

水和食物不同,它的体积很大,一袋很大的水喝不了多久。

在艰苦行军中,军人如果断水,一般只能活2到3天。

在之前的多次行军中,由于携带的水只能喝3天,后面都靠飞机空投。

日军很聪明,他们根据飞机空投的点,判断新1军秘密行军部队的方位。

此时,暴雨倒是解决了喝水问题。

休息的时候,只要将钢盔倒着摆在地上,不到十分钟就会灌满了雨水,再将雨水灌入水壶,喝水问题就解决了(树林里面的积水有毒不能喝)。

另外就是,暴雨让日军成为瞎子。

这种大雨在丛林中是巨响,完全掩盖了行军的声音。

期间112团有几次在敌人哨所前1百米外穿过,里面的日军却毫无察觉。

连续行军4天,到了距离孟拱河不远的山与洋,暴雨才终于停止,天气暂时晴朗了1天。

此处日军一支巡逻队见晴天了,也出来逛逛,迎面和112团遇上。

日军二十多人突然发现了新1军大部队,惊得一时间都没有想到开火。

这边112团一个连四面包过去,手榴弹加冲锋枪,打这二十多人就跟玩一样,10分钟就全部歼灭,无一漏网。

歼灭这支巡逻队以后,陈鸣人害怕日军大部队赶来阻击,命令部队立即加速行军,又走了1天2夜,终于翻越了海拔4000多米的库芒山,在晚上到达了孟拱河边,河对岸西通的灯火隐约可见。

西通是孟拱河以南的一个小村子,距离渡口仅有几百米。

在日军看来,西通毫无疑问属于日军的后方!

西通作为卡盟的补给基地,建有十几座巨型仓库,存放大量武器弹药、粮食、药物和暂时用不上的重炮。

陈鸣人团长看了一下时间,此时距离预定的6天还有15个小时。

112团必须在15个小时内渡过孟拱河,还要击溃1000多日军,占领西通。

此处的孟拱河倒是不宽,只有200多米,却因为连日暴雨河面猛增,现在已经达到1000米。

1营2连连长孟化新回忆:

此时我身上连最后一块饼干都没有了!

上游连日大雨,江水暴涨,放眼望去,只见江水汹涌,恶浪滚滚,令人胆寒。

陈鸣人团长下令立即渡河,要求在2个小时完成准备。

新38师早在蓝姆迦的时候,就受过无数次这种单人渡河的严格训练。

士兵们接到命令以后,立即行动,砍伐了一些木头,做成了无数个小小的漂浮木筏。

这些木筏上放着士兵们的武器、弹药、衣服、钢盔、水壶、干粮,士兵们上半身趴在木筏上,靠双腿蹬水前进。

陈鸣人见准备完成,立即下达了渡河命令。

一时间,2000多士兵裸着身子悄无声息的进入河中,仅仅花了20多分钟就全部游了过去。

对于此次奇袭,孙立人在多年后感慨的写到:

将此奇袭计划交给史迪威将军,起初他说,那太危险,恐怕会白白地送掉一团,后来见我申说此举的意义非常重大,也就同意了,要我估定时间。

我说最少要6天,他说3天何如,我按地图计算,须偷行300里,况又是悬崖绝壁,非6天不可。

不料那位参谋长柏特诺正在旁边,他说可以派一团人从西边去,3天可到。

因为从我国内地新来了几团人,他认为是新生力量,预备从中间挑选一团,再由美方自认为久经森林战训练者百余人引路(美军),所以他敢于自告奋勇的如此说。

我说:

“我走东边,你走西边,两相包围,而你又能早到,那不更好吗?

”结果史迪威将军也允许了我6天的期限。

于是我回部后就将这艰苦的任务交给我师一一二团,因为他们对我很信任,所以欣然接受,毫不疑惧,但以这是奇兵偷袭,宛如郑艾的偷渡阴平,所走的尽是悬崖绝壁,人迹罕到之处,有时还要利用各种地形地物,从敌人封锁线的间隙中过去,至于骡马等及重兵器,自然不能携带,就是宿营或休息,还不准燃火烧饭,以免被敌人发现,只许在掩蔽极周密的情况下,烧点开水而已。

每人带了4日份的干粮,限定分作六日吃,因为多了带不动,只得使用节食的方法,21日开始行动,22日就下大雨,接着一连4天不停,25日晚到了孟拱河边。

早上,我赶着去见史迪威将军,要求空投粮弹,史还不相信念,继派小飞机侦察,果然已在激烈战斗,当即迅补给,此时恰巧参谋长柏特诺也在旁边,我问他的奇袭部队到了哪里?

史迪威闻言,气得面红耳赤,连说:

“不要说了,他们回来了!

”我说:

“有如此的快吗?

”然后史迪威将军告诉我,他们在森林中转了3天,不知方向,无法前进,只得让他们回来,谁知半天就走回来了。

渡河成功让陈鸣人团长很兴奋,他命令部队立即集结,然后向西通发动猛攻。

----------------------史迪威和廖耀湘皱眉不展,他们明白正面强攻进展不可能很快。

在廖耀湘建议下,史迪威派兵奇袭了密支那,但由于美国佬的瞎指挥,密支那就成为持久战。

如果不是孙立人出奇兵占领西通,恐怕缅北的战斗真的要持续到抗战结束了!

下下图是成功率部突袭西通的陈鸣人团长!

西通大捷112团官兵穿上衣服,拿起武器,开始发动攻击。

缅甸雨季天亮的很早,此刻刚刚5点多,天已经亮了。

日军西通营地里面吹起了起床号,日本兵开始集合,听大队长训话,然后排队去吃早饭。

112团官兵已经从三面包围了西通,随时可以发起进攻。

最前面的第1营1连100多官兵,已经摸到了西通日军兵营外几百米,躲在茅草中。

就在他们准备发动进攻的时候,突然有个日本兵背着一个背篓,大摇大摆走出来。

压根没想到这里可能有中国人,他在距离1连官兵只有10多米的地方停下,挥舞镰刀开始割草。

看起来,他是一个饲养员,是割草准备给他的牲口吃的。

这个日本兵年纪也不大,加上日本人腿短矮小,看起来也就是16、17岁的一个少年。

1连连长打了一个手势,1排1个班长带着一个老兵,偷偷的摸了过去。

这个日本兵专心翼翼的割草,没有想到抬头。

2个人摸到他身边几米,那个班长拔出刺刀,想捂住嘴一刀刺死他。

下手的时候,他又有些犹豫。

多年后,他回忆:

我看他又瘦又小,看起来还像个小孩,又只有一把镰刀,就有些下不了手。

那个班长将刺刀收起来,拔出自己的勃朗宁手枪,在距离他3米的低声用日语喊了一声:

缴枪不杀!

听到这句怪声怪气的日语后,这个日本兵才愕然抬起头,惊恐的看见一个中国兵站在他的面前。

这个日本兵愣了足足半分钟,突然扔下镰刀和背篓,转身就跑。

这下没办法了,那个班长只能对准他的后背打了一手枪,11.43毫米大口径子弹威力很大,一枪就打把他撂倒了!

听到这声枪响后,陈鸣人团长对天上打了三发信号弹,发布了进攻命令。

112团立即发动了猛攻,冲入西通。

西通驻扎日军有1500多人,数量似乎不少,却没有战斗力,绝大部分是辎重部队!

日本陆军中,最被轻视就是辎重兵。

他们被认为是有蛮力无智力的低能儿,只能做类似骡马一样的工作。

一般正常的日本青年,是不会愿意加入辎重部队的。

辎重部队的晋升也远比作战部队要慢的多,一般大佐就是辎重兵的最高军衔了。

这里驻扎的辎重兵第12联队的1000人,一共只有300支步枪,其余的士兵只有1把刺刀而已。

至于野炮重炮兵第21大队第1中队,有4门150毫米重炮,也没有同步兵作战的能力。

唯一可以打一打的,就是仓库守备队约2个步兵中队,却还严重缺员,实际上仅有1个中队兵力!

当112团向他们发动突袭时,日军毫无准备,大部分人还在坐着吃早饭。

被攻击以后,日军就像被捅了一下的马蜂窝,根本没想到抵抗,而是分散溃逃。

1连最先冲入西通日军兵营,迎面遇到100多个吃早饭的日本兵,他们的枪还都在营房的枪架上。

1连二话不说,砸手榴弹加扫冲锋枪。

10分钟之后,这100多人大部分都躺在地上不动了,有的人手中还拿着饭碗。

双方战斗不到30分钟,日军已经失去有组织抵抗。

更无语的是,被袭击以后,缺乏经验的日本辎重兵指挥官,居然以为是中国人的伞兵。

他命令部队和高射机枪,全力向空中射击!

于是,这边112团在地面上把日军打的抱头鼠窜,那边日军居然朝空无一物的空中胡乱扫射,却不对地面的目标射击。

陈鸣人团长开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是和美军约定的空投提前了?

日军在扫射美军运输机?

2小时内,这里1000多日军大部分被112团歼灭,仅仅击毙的就有700多人,余者屁滚尿流冲入丛林逃命。

期间,日军仓库守备队还是顽强抵抗,只是没有造成什么威胁。

孟化新连长回忆:

在我背后60米以外的山脊上,日军一个轻机枪手发现我是军官,马上瞄准了我,对我发射了一个弹夹。

被射击以后,我已经来不及躲避,只能眼睁睁的见子弹落在我身体的上下左右。

万幸的是,我身上居然没有中弹。

我滚到草丛里以后,立即命令我连60毫米迫击炮还击。

迫击炮迅速发射了36发炮弹,随后2排攻了过去,只发现了18具日军的尸体,还有几个日军应该逃走了。

我军缴获1挺轻机枪,18支步枪,我连士兵没有一个人伤亡。

112团缴获满载军用品大卡车45辆、150毫米重榴弹炮4门、骡马320匹、汽车修理厂1座、仓库11处。

这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日军最爱吃的大和煮牛肉罐头就有近1万罐,其他各种罐头也有极多。

大米蔬菜甚至酱油食盐,塞满了所有的仓库。

靠112团这2000人,恐怕吃上半年也吃不完。

陈鸣人团长向孙立人汇报:

缴获大量粮食仓库,只要空投山炮和弹药,粮食就不用投了!

更天助我也的是,在占领西通的27日当天,居然只有很小的雨。

当天,大量C47运输机飞到西通,空投下大量弹药和山炮零件。

有意思的是,史迪威接到孙立人的报告以后,还不太相信,他亲自乘坐一架C47运输机来到西通上空。

亲眼目睹了西通升起青天白日旗,这个老头才连连说:

了不起!

真了不起!

112团这一行动有着极大的军事意义。

西通被占领,也就切断了前线卡盟一线日军重兵和后方指挥中心孟拱的全部联系。

这使卡盟及其以西的日军,不仅弹尽粮绝,而且整个通信、联络、运输、指挥等机构,都陷入混乱状态。

----------------日军还是很顽强的,依靠阵地死守。

在孟拱,卡盟,日军也拼死和新1军巷战。

只是,此时日军已经不是新1军的对手!

誓死保卫西通发现卡盟被新38师袭击以后,18师团长田中新一措手不及,方寸大乱。

田中新一无兵可用,只剩将114联队一部抽调出来,拼死从孟拱向卡盟反击。

同时,他立即向缅甸方面军求援。

英印军空降部队3个旅,已经在孟拱以南的卡萨作战了大半个个月时间。

乘日军兵力空虚,他们切断了从仰光到孟拱的铁路。

此时缅甸方面军北部的主力,全部在孟拱河谷和滇西同中国人激战,南部又在英帕尔和英军混战,已经没有多少机动兵力。

就是因为日军兵力不足,英印军3个旅才得以切断了铁路。

由此,从仰光到孟拱的物资运输就中断了。

日军在半个月后,转而从仰光铁路运输物资到腊戌,这是另外一条铁路线,然后再用汽车向西运到密支那、孟拱等地,实际上运输没有收到什么影响。

日军在孟拱密支那都囤积大量物资,英军切断这半个月算不了什么。

不过,英印军3个旅的存在,对日军怎么也是个威胁,分散了日军的兵力,对新1军起到了一定的策应作用。

日军不可能坐视铁路永远被英军切断,肯定会组织反攻。

缅甸方面军随后抽调几只零散部队进攻,并且抽调了53师团两个联队赶来孟拱。

英印军空降部队不敌,被打的连连后撤,一度就要崩溃。

就在英印军就要崩溃之前,缅甸方面军深知卡盟的重要性,决定放弃攻击英国人,先去对付在西通的新38师112团。

他们紧急将卡萨地区围攻英印军空降部队的部队,全部抽调北上。

日军集中所有可用的机动力量,向西通的新38师112团疯狂反扑。

日军参战兵力众多,除了18师团114联队1个大队以外,还有增援而来的第2师团第4联队、53师团第128联队部分、151联队部分。

兵力超过112团3倍尚且不谈,仅仅重武器就有重炮4门、野战炮12门、速射炮10余门,还有97式中型坦克5辆。

日军炮兵第3大队战史中写到:

5月28日,卡盟的补给线被从西通公路来的新1军占领了。

我们两个师团对西通的国军进行了夹攻,但最后还是没能击退这些敌人。

6月1日,18师团开始下令从卡盟撤退,但由于主要道路已经被敌军切断而不同通行,所以也不可能后撤。

结果,突围出去的只有师团司令部。

其余的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残部,以及辎重部队,野战医院,全部被敌人夹击在卡盟以西的公路上。

所以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在西通控制公路的敌军击退!

112团此次是轻装突袭,没有重武器,最大口径仅有空投的4门75毫米山炮。

好在,占领西通以后,陈鸣人团长立即下令部队向四面前进,在西通外围3到7公里修建了大量野战工事,也囤积了不少空投的弹药,几门75毫米山炮进入阵地做火力支援。

面对日军垂死攻击,早已百炼成钢的112团毫不示弱,硬打硬拼。

112团官兵和反攻的日军都明白,西通被谁占领就决定了孟拱河谷战役的胜负。

为此,两军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拼死争夺西通。

这场龙争虎斗的胜利者,又会是谁呢?

激战到16日,日军连续攻击10多次,甚至多次使用人海战术。

结果仅仅是伤亡大队长增永少佐以下官兵1730多人,却始终无法击退112团。

在日军围攻下,112团也遭受很大伤亡,却寸土必争,死死占据西通,切断了日军公路运输。

期间可歌可泣的战例太多,就举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