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2037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docx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计算题汇总

高二会考化学推断题

1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反应条件未全部列出),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B、D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

C、E是单质,I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⑦是工业上冶炼金属的一种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B的电子式为

⑵G的化学式为。

⑶E与H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I的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

(1)

(2)SO3

(3)Cu+2H2SO4(浓)

CuSO4+2H2O+SO2↑

(4)Cu2++2OH-=Cu(OH)2↓

解析:

常见到无色液体是水,即B、D为水和双氧水。

双氧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所以B是双氧水,D是水,C是氧气。

I的溶液呈蓝色,说明含有铜离子,因此E是铜,则A是铜的化合物,在铜矿中一般是铜的硫化物,因此F是SO2,G是SO3,SO3溶于水即得硫酸,H是硫酸,在加热时浓硫酸能溶解单质铜。

2在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

A是常见气态氢化物,B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无味气体,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7,G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单质。

(部分反应中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反应条件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

(2)A的电子式为。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6分)

(1)O2

(2)

(3)3NO2+H2O=2HNO3+NO

(4)3Cu+8H++2NO3一=3Cu2++2NO↑+4H2O

3(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被略去。

常温常压下,A为无色有毒气体,B为红棕色粉末,C、E为金属单质。

反应①②均为工业上的重要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K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C高温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4)写出D与J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1)

(1分)

(2)FeCl3(1分)

(3)Fe2O3+2Al

A12O3+2Fe(2分)

(4)CO2+CO32—+H2O=2HCO3—(2分)

4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常温常压下,D、F、K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A是由单质C在D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

(反应中生成的部分物质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化合物E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下图中A~H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H是气体,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E是,F是,H是。

(填化学式)

(2)C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可作剂。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无锡新领航教育高二会考化学计算题

1(10分)纳米氧化铝在陶瓷材料、电子工业、生物医药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可通过硫

酸铝铵晶体热分解得到。

[已知:

硫酸铝铵晶体的化学式为Al2(NH4)2(SO4)4

·24H2

O,相对分子质量为906]

1备硫酸铝铵晶体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检验上述流程中“过滤”后杂质是否除尽

的实验方法是。

②上述流程中,“分离”所

包含的操作依次为:

、、过滤、洗涤、

干燥。

⑵取4.53g硫酸铝铵晶体加热分解,最

终剩余0.51gAl2O3固体。

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2请通过计算确定400℃时剩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某氮肥硫酸铵中混有硫酸氢铵。

为测定该氮肥的含氮量,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取一定量氮肥样品,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备用。

已知:

氢氧化钠少量时2NH4HSO4+2NaOH=(NH4)2SO4+Na2SO4+2H2O

氢氧化钠过量时NH4HSO4+2NaOH=Na2SO4+NH3↑+2H2O

(1)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②广口瓶内四氯化碳的作用是.

③指导老师指出,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即使氢氧化钠足量且实验过程中无氨气外逸,测得的样品含氮量仍将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2)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后(改进装置图略),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不同质量的上述样品分别与40.00mL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完全溶解后,加热充分反应(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并使生成的氨气全部被稀硫酸吸收,测得氨气的质量。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请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①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②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⑨若样品质量为31.00g,则生成氨气的质量为g。

(1)①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②防止倒吸

③残留在反应装置中的氨气未被稀硫酸吸收。

(2)①

备注:

①主观性试题的其他合理答案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②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全对得2分。

缺少条件、符号或未配平等得式错误或漏写不给分。

3(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失室制取漂白粉,并探究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条件和产物。

已知:

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备氯气,同时生成MnCl2。

②氯气和碱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3Cl2+6OH-

5Cl-+ClO3-+3H2O

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甲装置用于制备氯气,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该兴趣小组用100mL12mol/L盐酸与8.7g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______________g。

(2)小组成员发现,产物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

他们讨论后认为,部分氯气未与石灰乳反应而逸出,以及温度升高是可能原因。

为了探究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他们另取一定量的石灰乳,缓慢。

匀速地通入足量氯气,得出了

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粗略表示为右图(不考虑氯气和水的反应)。

①图中曲线I表示_____________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②所取石灰乳中含有Ca(O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mol。

③另取一份与②等物质的量的石灰乳,以较大的速率通入足量氯气,反应后测得产物中

的物质的量为0.37mol,则产物中

=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Ca(ClO)2的产率,可对丙装置作适当改进。

请你给出一种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

(1)①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1分)

②7.15(2分)

(2)①ClO—(1分)

②0.25(2分)

③7:

6(3分)

(3)将丙装置浸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1分)

4(10分)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

(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

已知:

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铁屑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

t1时开始加热,在铁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变。

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图2。

图1图2

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_____▲_____;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②t2时,取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

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

同学们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各自的假设。

乙同学的假设是:

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

你的另一种假设是_____▲_____;为了验证你的假设,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

(2)另一组同学对铁和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

他们用amolFe和含有bmol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若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n(Fe3+):

n(Fe2+)=2:

1,则

的值为_____▲_____。

5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工厂生产印刷电路板后所得废液进行探究(生产原理:

2Fe3++Cu=2Fe2++Cu2+)。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

从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

[资料获悉]

①3Fe2++NO3-+4H+=3Fe3++NO↑+2H2O

②有关金属离子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

Fe3+Cu2+Fe3+

[探究思路]

(1)先确定废液的组成及各金属离子的浓度;

(2)选择合适试剂回收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

[实验探究]

取几滴废液于试管中加水稀释后,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可知废液中除含有Fe2+、Cu2+外,还含有Fe3+。

甲同学取10mL废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8.61g;乙同学另取10mL废液,加入某试剂将pH调至4.0,使其中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Fe2+、Cu2+仍留在废液中,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冷却后称重得0.32g。

通过计算可知废液中c(Fe3+)=mol/L,c(Fe2+)=mol/L,c(Cu2+)=mol/L。

[交流讨论]

如何回收1L废液中含有的铜,并重新得到FeCl3溶液?

丙同学认为应该先向废液中加入wg铁粉[w=c(Cu2+)×1L×56g/mol],使之充分反应置

换出铜,过滤,得金属铜。

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将Fe2+全部氧化为Fe3+,并进行尾气处理,即可达实验目的。

有些同学认为丙同学的方案不可行,请你评价丙同学的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

(不一定填满)

(1)

(2)

(3)

该小组同学根据讨论得到的合理方案进行操作,最终达到了预期目的。

(方案内容略)

[拓展延伸]

请画出1L废液中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与废液中铜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并利用图像计算,当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一半时,加入铁粉的质量是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