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97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

《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docx

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2019年高三历史二轮练习最近新题汇编:

专项九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一】选择题

1、〔2018·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6题〕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

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

以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说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解析】此题考查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

此题用排除法。

海禁政策说明清政府的消极防御的外交思想和策略,排除A;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未能完成自救,排除B;护国运动发生时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D。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表述正确。

应选C。

【答案】C

2、〔2018·山东泰安质检·1题〕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1900年

1915年

1920年

1924年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和所学史实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到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才完全解体。

【答案】B

3、〔2018·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16题〕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解析】此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从材料“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原料产地;又从“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商品销售市场,故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B

4、〔2018·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4题〕《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

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A、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把握,实际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和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答案】B

5、〔2018·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23题〕历史上“上海曾作为苏州的‘卫星’城被称为‘小苏州’”,而在“20世纪20—30年代,苏州反而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被称为‘小上海’”。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的衰败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C、上海是近代最早的商埠之一

D、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唯一因素

【解析】从小苏州到小上海,上海于20世纪20—30年代获得发展。

因上海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并程度更深。

关键信息:

20世纪20—30年代。

【答案】C

6、〔2018·湖北孝感第一次统考·22题〕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

A、①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把握时间信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即可,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是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走私鸦片的恶劣影响之一,故排除②④,选择B项①③。

【答案】B

7、〔2018·潍坊三县期中联考·12题〕“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假设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就是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

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于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有关。

B项废除重农抑商,C项自然经济瓦解,D项苏杭丝织业衰弱不符合事实。

【答案】A

8、〔2018·西安八校联考·1题〕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那么用土布者渐多。

B、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求,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封限制。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原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永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20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那么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解析】此题要求回答因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情况,分析各选项,A项19世纪末用土布逐渐增多与题意不符;B项反映厦门虽对西方棉织品有较大需求,但受到限制与题意不符;D项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现象但没有说明是因为外国商品输入,此题C项切合题意。

【答案】C

9、〔2018·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14题〕阅读以下两表〔均出自《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其所反映的共同趋势是〔〕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870年

出口总量〔万吨〕

1、90

5、51

10、00

时间

茶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均

5000/年均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外贸出超逐渐扩大

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茶叶和生丝头号出口国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材料无法表达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故①不正确;材料只反映茶叶和生丝大量出口,并未反映是头号出口国,故④不正确。

茶叶和生丝大量出口,说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原料产地,②③正确。

【答案】B

10、〔2018·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12题〕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

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

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和所学史实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加紧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D

11、〔2018·安徽宿州第一次质检·6题〕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

时期〔年〕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

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③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④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

以上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之前晚清政府的剥削和压迫已经沉重,故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不能作为出国的主要原因。

排除④,应选C。

1840年后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引起了离乡谋生的现象。

故其他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2、〔2018·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4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

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B、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业分离

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D、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关键把握“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是自然经济,题干即是问自然积极瓦解的表现。

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大量农民纷纷破产,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封建统治的基础开始瓦解;A、C两项那么是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的表达;D项不是单指哪一方面,而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B

13.〔2018·江西丰、樟、高、宜四市联考·17题〕《东瀛识略》记载:

“茶固闽产,然只建阳、崇安数邑。

自成丰初请由闽洋出运,茶利益溥,福、延、建、邵郡种植殆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旺盛B、福建山区较适宜茶叶的种植

C、种茶、制茶获利较为丰厚D、国内的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解析】此题考查近代中国商业经济的解体。

根据材料中“自成丰初请由闽洋出运”分析,题干上的现象出现在咸丰年间,此时正值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畅销。

【答案】A

14、〔2018·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29题〕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比重变化表%

1877年

1894年

1913年

1921年

1928年

26、9

33、3

20、7

20、2

16、2

49、4

24、9

8、4

2、1

3、7

豆及豆饼

1、9

12、0

13、9

20、5

皮及皮制品

0、8

2、7

6、0

2、9

5、4

矿砂及锑、钨丝金属

0、2

3、3

2、9

2、1

棉花

0、5

5、7

4、0

2、7

3、4

棉纱及棉制品

0、1

0、1

0、6

1、2

3、8

——据《关册》及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

根据以上表格表达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

①丝、茶等传统出口大宗商品的比重变化在于其产销方式的日益落后

②豆、皮类产品比重变化,表达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口不断扩大。

③锑、钨等特种产品的比重变化,反映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④棉纱及棉制品的出口变化,说明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⑤出口贸易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解析】根据时间可知,一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而豆、皮类产品出口比重在不断增加,这不能说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②不正确;近代史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故③不正确;棉纱及棉制品不属于农业原料,属于轻工业品,不能说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故④不正确。

丝、茶等传统出口大宗商品的比重减少与产销方式的日益落后有关,故①正确;出口贸易有农业原料、矿物金属、轻工业品等,说明⑤正确。

【答案】B

15、〔2018·佛山高三质检一·14题〕竹枝词是风土诗的一种,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如要研究近代上海开埠后的商业活动,可选用的竹枝词是〔〕

A、“邑志详陈旧土风,镇升为县百年中。

田家妇女帮农作,镇市夫男晓女工。

蓬首晨兴遥入市,归家手挈米和盐。

B、“南北分开两市忙,南为华界北洋场。

有城不假设无城富,第一繁华让此方。

C、“菜圃瓜畦拓百弓,杭家村北夕阳红。

楝花倒覆三间屋,酒幔低垂十里风。

D、“北口山头民力忙,耕牛无恙乐平康。

一鞭残照吹横笛,蚕豆青青麦半黄。

【解析】此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动。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A、C、D三项反映了自然经济。

B项中“北洋场”是指租界中的“北市”,“北市”的繁华已经超过了“南市”〔城隍庙〕,这反映了上海开埠后的商业活动。

应选B。

【答案】B

16、〔2018·浙江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17题〕“买办”是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

以下有关“买办”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通商口岸开设的商行、公司等机构

B、旧中国官方或民间设在通商口岸管理外贸的机构和人员

C、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佣的中国代理人

D、旧中国外商设在中国的商行等机构中的外资代理人或中方合伙人

【解析】考查对外国经济侵略的理解。

买办就是替外国商行、公司进行贸易的中国人。

由此应是指C。

【答案】C

17、〔2018·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18题〕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侵略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此题考查洋务运动。

从材料“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说明只许官商合办,不允许私人办企业,显然这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18、〔2018·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22题〕李鸿章自称是大清的“裱糊匠”,他说: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这说明〔〕

①李鸿章对晚清的颓败无能为力

②洋务派以西方军事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专制统治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

此题提取有效信息即可判断。

【答案】A

19、〔2018·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5题〕李鸿章曾说: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酌度时势,假设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一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材料说明李鸿章〔〕

A、认识到中国“积弱”的根源B、主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

C、主张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D、力主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

【解析】此题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点。

分析这段李鸿章的言论,可以看到他主张在中国也发展“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来增加赋税,联系教材这是洋务运动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民用工业的创办,对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此题选D项,A项错误中国“积弱”的根源并非材料所涉及的经济因素;B项与材料不符,这是洋务派前期的口号和目标;C项两次工业革命说法错误,时间上不符,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期。

【答案】D

20、〔2018·山西高三诊断考试·14题〕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三次〔分别为1877年、1883年和1889年〕签订“齐价合同”:

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水上运输费用〕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

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A、开启中国水上运输近代化进程B、借鉴了国外先进管理方式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D、没有摆脱对外资企业的依赖

【解析】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

从材料看轮船招商局成立后,英美轮船公司签订了“起价合同”,可见轮船招商局的成立使得外商企业承认了中国民族航运业的地位,选择C项。

【答案】C

21、〔2018·湖南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17题〕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

以下关于洋务运动失败主要原因的分析不符合郑观应观点的是〔〕

A、郑观应认识到了社会制度层面的“体”与科学技术层面的“用”之间不是等同的关系。

B、郑观应认识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最根本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而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落后。

C、郑观应认识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抛弃中国的体和用,不仅要“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而且要“议政于议院,以民主共和,谋定而后动”。

D、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遗体求用,舍本逐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反映了当时有些人对中国落后原因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解析】考查对洋务运动的理解。

材料中郑观应的观点就是,批判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所以A、B、D符合郑观应的观点;而C错在他并不主张民主共和而是君主立宪〔“君民一体”〕。

【答案】C

22、〔2018·北京顺义区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8题〕李鸿章在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后规定:

“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

”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D、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创办后下令各口岸的其他企业十年内规模不能超过“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反映了洋务派力图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此题选A项,其他各项说法错误。

【答案】A

23、〔2018·湖北荆州毕业班质检·10题〕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上述材料折射出洋务派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的主要不同点是〔〕

A、产品投放面向社会市场B、建立起股份制企业管理制度

C、注重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D、吸纳了部分民间资本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和所学史实说明民用企业与军事工业最大的不同在于有民间资本的进入。

故此题应该选择D。

【答案】D

24、〔2018·章丘第一次模拟考试·12题〕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假设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解析】注意题目中是“本质”含义,A、B、C三项只是表象。

【答案】D

25、〔2018·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18题〕“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无产者,生产的目的是搜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以下近代企业中具有这种特征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发昌机器厂B、湖北织布局、开平煤矿

C、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平煤矿D、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解析】材料所述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

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都属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不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列,故符合题意的答案是D。

【答案】D

26、〔2018·潍坊四县一校质监·17题〕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清王朝自求运动”B、“东南沿海的开放”

C、“近代工业的起步”D、“民族工业的春天”

【解析】从图中的“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可以判断是指中国的近代化起步。

【答案】C

27、〔2018·浙江湖州高三期末·12题〕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

这说明〔〕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解析】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解。

关键信息是:

“知县徐赓陛查封各处缫丝厂”即可判断是C。

【答案】C

28、〔2018·江苏泰兴市第一学期期中调研·6题〕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

“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界,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郑观应却感慨道: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

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以下有关开平矿务局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B、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

C、洋务企业的困难重重D、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

【解析】此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变化。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开平矿务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从材料中的章程分析,清政府对其控制严格。

从材料总“股东”、出现的时间、“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分析,能表达AD项;从“每日……每月”“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表达了C。

【答案】B

29、〔2018·山东潍坊青州第一学期期中质检·10题〕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

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化。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它们都使用机器生产,都是中国的近代企业。

【答案】D

30、〔2018·山东枣庄三校第一学期期中检测·7题〕阅读以下有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

第一时期l872一l894年

第二时期l895—1913年

设厂数

53

463

商办

资本〔千元〕

4697

90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