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960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

《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docx

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

2014年海淀区初三化学二模试题(附答案)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化学2014年6月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35道小题,满分8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和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

Ca40Fe56Cu64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B.酸碱中和C.汽油挥发D.氮气液化

2.下列图标中,表示“剧毒品”的是

ABCD

3.常吃菠菜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单质

4.烧碱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烧碱是指

A.碳酸钠B.氢氧化钠C.碳酸氢钠D.氯化钠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B.空气C.生铁D.水

6.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7.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B.O2C.COD.CO2

8.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化石燃料。

其主要成分是

A.甲烷B.氮气C.氢气D.氧气

9.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为降低水的硬度,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煮沸B.静置C.过滤D.吸附

1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H2OC.NaOHD.KMnO4

11.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H2B.2H2C.D.2H

12.使用下列能源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风能B.石油C.氢能D.太阳能

13.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直尺B.尼龙提包C.纯羊毛手套D.塑胶地垫

14.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2CuO+C2Cu+C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3Fe+2O2Fe3O4B.H2OH2↑+O2↑

C.Cu+H2SO4CuSO4+H2↑D.CH4+2O2CO2+2H2O

1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闻气味C.加热液体D.过滤

17.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碱性最强的是

A.血浆(7.35~7.45)B.胰液(7.5~8.0)C.胃液(0.9~1.5)D.唾液(6.6~7.1)

18.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NH4)2SO4==4NH3↑+3X↑+N2↑+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B.O2C.SO2D.SO3

19.加压降温可以使空气液化,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分子质量变大B.空气中的分子间隔变小

C.空气中的分子种类改变D.空气中的分子数目变少

20.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氧气能助燃,可用于医疗急救

B.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

C.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21.在玻璃中加入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22.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B.用适量稀硫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D.用足量稀盐酸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23.下列实验中,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B.C.D.

图示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吸入瓶内,瓶内水面上升约1/5试管1中的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试管2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结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碱性物质

24.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样品已完全变质

B.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25.某同学欲测定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ag样品溶液,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A.加入过量稀盐酸,称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m1g

B.加入过量浓盐酸,产生的气体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2g

C.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m3g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干,称量固体质量为m4g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6.(6分)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几千万种物质仅仅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下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组成的部分物质和用途。

(1)钠蒸气灯和镁闪光灯的发光原理不同。

镁在通电之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强光,该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均属于(填序号)。

A.单质B.化合物C.有机物

(3)17世纪中叶,人们开始使用磷酸盐矿石生产化肥,下列物质属于磷肥的是(填序号)。

A.KNO3B.CO(NH2)2C.Ca(H2PO4)2

(4)青霉素(C16H18N2O4S)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由种元素组成。

(5)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6)氩弧焊是使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的一种焊接技术,氩气可作保护气的原因是。

27.(6分)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需要摄取多种食物。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填序号)。

A.面包B.鱼肉C.黄瓜

(2)运动饮料中常含有钠、钾、钙等元素,饮用这种饮料能为人体提供水和填(营养素名称)。

(3)当人体内缺少钙时,可能患有的疾病是(填序号)。

A.骨质疏松B.夜盲症C.佝偻病D.坏血病

(4)X是合成维生素A的原料。

物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物质丙和X,甲、乙和丙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甲乙丙

微观示意图

①X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该反应中甲、乙、丙的质量比为23:

17:

1,则X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28.(5分)水和溶液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1)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

(2)海水淡化可缓解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状况。

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可行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使海水淡化

B.用降温的方法将海水变成淡水

C.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发再冷凝收集淡水

(3)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①将100g

40℃时的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

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

NaCl______KNO3(“>”、“=”或“②2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45gNaCl和KNO3

的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时,

盛有_____的烧杯中需要加入更多量的水。

③将8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稀释为16%的NaCl溶液,用于农业选种,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9.(7分)金属铁、铝、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金属铜做导线是利用其延展性和性。

(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①乙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

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按如图实验结束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

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

B.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C.乙、丙混合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

30.(6分)甲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甲可以用于灭火,将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试液变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甲是一种红色固体氧化物,将甲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

(3)若甲含有4种元素且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向甲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乙和水,但无明显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若一定量的甲与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列情况与图像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甲乙y轴含义

A生石灰水固体质量

B铜锌合金粉末硫酸铜溶液溶液质量

C工业炼铁的尾气氢氧化钠溶液气体质量

D密闭容器中的空气红磷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31.(6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ABCDE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3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右所示装置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实验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步骤1:

水槽中放有一定量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

此时观察到白磷不燃烧。

步骤2:

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

此时观察到甲中水面下降,白磷露出水面,。

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

【实验2】浓盐酸的性质

步骤1:

a处放一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乙中放入浓盐酸,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

此时观

察到试纸变为红色。

说明浓盐酸具有的性质为。

步骤2:

将试纸取出,立即向水槽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观察到红色溶液逐

渐变为无色。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33.(8分)

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

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

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

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

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__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______________。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

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

分别取0.5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

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Mg(OH)2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10.47.2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Ⅱ。

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

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

分别取0.5g“镁粉”和0.5g_________,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

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_____________。

四、计算(共2个小题,共6分)

34.(3分)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可产生氧气:

2CaO2+2H2O=2Ca(OH)2+O2↑,因此广泛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领域。

若用288g过氧化钙来给鱼池增氧,理论上可释放出多少克氧气?

35.(3分)在13g锌粉中加入过量的20%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242.2g溶液,则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硫酸铜的质量是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