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862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

《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docx

北京公务员老师申论答案解析

2015北京申论答案解析

第一题、阅读给定材料,概括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

(1)概括准确全面;

(2)语言简练;(3)字数不超过300字。

【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清题意,定位全部材料。

第二步,寻找材料关键信息,挖掘每则材料的信息点。

材料出现的数字和例子比较多,注意在数字和例子前后总起或总结的句子,通常是得扥点,还需留意较为规范抽象,概括性比较强,与题目密切相关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或句子。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公民科学素质通常用公民科学素质指标(CivicScientificLiteracy,简称CSL)来测量。

它是综合性指标,由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三部分构成。

经国家统计局批准,自1992年起,我国共开展了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调查将“公民对科学的理解程度”作为核心指标,用以测算CSL值。

一个公民如果在“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方面都达标了,我们就将其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数占全体公民数的比值,就是CSL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010年进行的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大陆的CSL值为3.27%,比2001年有“明显提升”,但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前的水平。

另据报道,我国和美国曾同时公布了截止到2007年年底的CSL值,当时美国为25%%,我国只有2.25%.

——得到: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材料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2012年9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北京公众科学素质达标率超过12%”.2013年9月11日,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签署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提出的共建目标是:

北京市到2015年实现本辖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3.04%.

北京市于1997年首次开展全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据悉,1997年全市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为4.0%,2002年增至6.6%,2007年达到9.2%,2010年升至10.0%.在2010年全国公民科学素质省市排名中,北京市位居全国第二,略低于上海。

调查还显示,虽然不少市民表示对科普感兴趣,但多数人只是口头说说,仅有两成左右主动参观过“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这也说明当前的科普活动对公众仍然吸引力不够。

市民对“医学与健康”感兴趣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方面的科技信息,是排在第二位的“环境科学与污染治理”的1.77倍;“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遗传学与转基因技术”、“天文学与空间探索”等与生活距离较远的科技发展领域,市民并不关心。

——得到:

公众科普参与度低,兴趣范围窄,不关心生活之外的科技发展。

材料5: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科普工作提到国家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台,明确规定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科普方面的职责,提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科普工作的推进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共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

其中,科普专职人员23.42万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12.95%.也就是说,加上兼职人员,全国每万人口中拥有的科普人员仅为13.55人(2009年全国科普兼职人员人均投入作量为1.46个月)。

“我们要号召科技战线的人员都投入到科普工作第一线去,研究怎么将科普工作、科学道德和社会的道德精神建设结合起来。

”某专家向媒体这样表示。

——得到:

人力资源不足,缺少一线经验

材料6:

 某专家发表文章说,文革前,由于多年科学常识的普及和反对封建迷信的教育,虽然在民间可能残留一定的迷信观念,但是至少在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上,这种东西基本没有什么市场。

文革结束后,原来的极“左”政策得到迅速纠正,但与此同时,一些宣扬封建迷信的东西也死灰复燃。

文章中提到,气功本是我国传统文化优秀宝库中的一部分,但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科学介入得不够,气功中很多超乎实际的功能被无限夸大,为一些骗子行骗开了绿灯。

再往后,迷信的东西逐渐泛滥。

算命、看相、风水、卜卦等活动,一一浮现,像野草一样疯长。

某些高校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提出要开风水课,说这不是迷信。

文章指出,现在不要说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们,就是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迷信意识严重,迷信行为甚至成为一种时髦。

他们的行为,丝毫都没有体现出他们受过科学教育。

这让人感到很困惑。

——得到:

大学生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迷信行为泛滥。

材料7:

某省的调查显示,目前该省农村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1%,即100人中有2.1人达标,比城镇公民基本科学素养2.8%的比例低0.7个百分点。

有65.03%的农民认为科学知识重要,有农业科普方面的需求,他们中多数人受惠于农业科技,并通过农业科技发展起致富项目。

认为科技知识一般或不重要的,占34.97%,他们觉得科技太深奥学不会,或是没钱学不起、学得起用不起。

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该省农民了解科技知识最主要的三种渠道,比例分别为45.71%、17.40%和12.70%,而通过报刊了解的较低,只有9.51%.农民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是“农科110”,接近60%的农民认为打电话询问专家既清楚又方便。

“专家大院”虽然是近几年才开展的便民活动,但还是有37.0%的人爱向专家问长问短。

在科普知识的内容方面,有47.90%的被调查者认为重点应放在特色经济上,指导发展高效农业;有38.80%的农民希望重点放在大宗农作物上。

——得到:

农村公民科学素质低于城镇公民,对科技知识重要性认识不足,没钱学科技用科技。

材料8:

某报记者对全国部分媒体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开展科学报道的媒体相对较少。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晚报等,几乎都没有设置科学新闻版面。

这些报纸一般都有专门的时政记者、娱乐记者、体育记者和财经记者,但鲜有科技记者。

报纸上即使有科技新闻,一般也是安排在比较靠后的版面,篇幅不大。

就图书而言,国家每年印刷的科普图书数量并不算少,但与百姓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国内却出不来一套能够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包罗万象、融汇古今又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百科全书。

 该记者指出,广大科技人员本应是科普工作的依靠力量,是科普作品的源头,但目前科技工作者的科普热情不高,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从事科普创作20余年的某教授坦言:

“写科普作品无名,科普既不能当研究成果,不能为提职添砖加瓦,也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的科技工作者,大部分人都对科普创作不感兴趣。

  该记者还指出,“用大众语言把科学问题讲清楚很难,并不是所有科研工作者都适合做科普工作者,我们需要更专业的科普工作者。

——得到:

科普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图书与公众需求有距离;科学工作者科普热情不高,专业性不足。

材料9:

近年来,每一个成为热点的科普话题,几乎都是由公众关注的社会事件引发的,诸如“非典”的肆虐,让公共卫生及健康教育成为热点;日本核事故及所谓中国出现的“盐荒”,也再次掀起一波与核相关的科普宣传;近期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又使人们对添加剂倍加关注……与此同时,诘问之声不断:

从三聚氰胺、绿豆治病到食用盐脱销、西瓜膨大剂,为什么总是在食品等安全问题发生后,专家学者才出来解答?

为什么科普工作总是滞后?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公众急切想要了解相应的科技知识、消除不必要的恐慌,但与此同时,科学家的声音却十分微弱和迟缓。

对此,一些人认为,“这与我国普遍存在的轻科普现象有很大的关系。

”……

——得到:

社会普遍存在轻科普现象,工作滞后。

材料10:

高考期间,网络上大量转载“丢准考证”的消息,这是网络骗子在利用人们“助人为乐”的心理进行电话吸费诈骗;热点事件中,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现场照片”,其实大部分是陈年旧图,事后证明此类信息多为子虚乌有;诸多反复出现的“生活小窍门”“养生知识”,其实已被权威机构证伪……

2013年8月1日,在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都互联网协会的指导下,6家网站共同发起的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

这是全国首个集宣传、教育、举报、公示、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一上线即整合汇集数据10万余条。

前述的网络谣言、不实信息,被一一呈现,轮流曝光。

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还有一大使命一一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

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增强平台互动性,陆续推出谣言有奖举报、谣言分级评估、防忽悠互动游戏、谣言识别测试等特色栏目。

此外,还将依托“谣言粉碎报告”、“谣言识别测试”等素材,制作辟谣社区宣传册,加大对非主力上网群体的辟谣知识普及力度。

——得到:

公众媒介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知识辨别能力,轻信谣言、不实信息

 材料11:

在2010年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中,相对于劳动人口,大学生群体的CLS值相对较高。

但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一些高校学生的迷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是星座占卜。

学生中流行用星座占卜来预测运程、解说个性,不少学生对星座占卜中所谓的幸运日、幸运数字和幸运色痴迷。

二是算命。

一份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上算命的学生分别达到了41%和5%.此外,还有11%的学生表示遇到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

三是烧香、膜拜,佩带护身符。

遇到考试、升学、求职等问题的时候去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

不少学生佩带护身符,以求得平安。

再比如有段时间,不少大学生到北京卧佛寺烧香,他们竟然能将“卧佛寺”跟英语“office”(“办公室”的谐音)联系在一起。

对此,一位专家评论说,“过去说科普,我们总是在说发了多少书,做了多少讲座,搞了多少活动。

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发达,获取科学知识比以前要容易许多。

当前,公众特别缺乏的是科学精神,这是科普工作更应当关注的。

——得到:

大学生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迷信行为泛滥。

不科学观念普遍存在。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有待提高

第三步:

整合上述要点,按照材料逻辑分条整合。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在:

1.公众科普参与度低,兴趣范围窄,不关心生活之外的科技发展。

2.公众缺乏科学精神,大学生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迷信行为泛滥。

3.公众媒介素养不高,缺乏科学知识辨别能力,轻信谣言、不实信息,不科学观念普遍存在。

4.农村公民科学素质低于城镇公民,对科技知识重要性认识不足,没钱学科技用科技。

5.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有待提高,包括青少年、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

6.社会普遍存在轻科普现象:

科普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图书与公众需求有距离;人力资源不足,科学工作者科普热情不高,专业性不足,缺少一线经验,工作滞后。

第二题、阅读给定材料,结合实际,请对当前我国社会“轻科普”的原因进行分析。

要求:

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第一步,审清题意,定位全部给定材料

第二步,寻找材料关键信息,挖掘每则材料的信息点。

本题是概括原因,要注意数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以及材料前后总结性的词语,对这些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的词语可以直接拿来用。

还要注意从文中出现的方法和对策中反推出问题,即原因。

材料3:

200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确定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明确提出了“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为确保到2015年实现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的目标,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提供强力保障。

三是做好重点人群工作,扎实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大力组织实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努力提高城镇居民、青少年、农村妇女、边境地区群众等重要群体的科学素质。

四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大力提升科技传播能力。

五是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3年,中国科协先后与北京、山东、江苏等20个省级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

与此同时,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等省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了政府考核工作中。

有些省级政府还分别与其所辖市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其所辖地区“十二五”末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值和科普经费保障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得到:

缺乏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保障体系;缺乏长效机制建设,《科学素质纲要》未落到实处。

材料5: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科普工作提到国家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台,明确规定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科普方面的职责,提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科普工作的推进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共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

其中,科普专职人员23.42万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12.95%.也就是说,加上兼职人员,全国每万人口中拥有的科普人员仅为13.55人(2009年全国科普兼职人员人均投入作量为1.46个月)。

“我们要号召科技战线的人员都投入到科普工作第一线去,研究怎么将科普工作、科学道德和社会的道德精神建设结合起来。

”某专家向媒体这样表示。

——得到:

人才匮乏,缺乏一线经验

材料6:

某专家发表文章说,文革前,由于多年科学常识的普及和反对封建迷信的教育,虽然在民间可能残留一定的迷信观念,但是至少在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上,这种东西基本没有什么市场。

文革结束后,原来的极“左”政策得到迅速纠正,但与此同时,一些宣扬封建迷信的东西也死灰复燃。

文章中提到,气功本是我国传统文化优秀宝库中的一部分,但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科学介入得不够,气功中很多超乎实际的功能被无限夸大,为一些骗子行骗开了绿灯。

再往后,迷信的东西逐渐泛滥。

算命、看相、风水、卜卦等活动,一一浮现,像野草一样疯长。

某些高校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提出要开风水课,说这不是迷信。

文章指出,现在不要说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们,就是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迷信意识严重,迷信行为甚至成为一种时髦。

他们的行为,丝毫都没有体现出他们受过科学教育。

这让人感到很困惑。

——得到:

迷信、伪科学泛滥、传统文化功能被夸大

某报记者对全国部分媒体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开展科学报道的媒体相对较少。

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晚报等,几乎都没有设置科学新闻版面。

这些报纸一般都有专门的时政记者、娱乐记者、体育记者和财经记者,但鲜有科技记者。

报纸上即使有科技新闻,一般也是安排在比较靠后的版面,篇幅不大。

就图书而言,国家每年印刷的科普图书数量并不算少,但与百姓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国内却出不来一套能够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包罗万象、融汇古今又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百科全书。

 该记者指出,广大科技人员本应是科普工作的依靠力量,是科普作品的源头,但目前科技工作者的科普热情不高,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从事科普创作20余年的某教授坦言:

“写科普作品无名,科普既不能当研究成果,不能为提职添砖加瓦,也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的科技工作者,大部分人都对科普创作不感兴趣。

该记者还指出,“用大众语言把科学问题讲清楚很难,并不是所有科研工作者都适合做科普工作者,我们需要更专业的科普工作者

——得到:

科学报道媒体少,记者少,缺乏科学新闻版面和宣传教育平台;未充分利用新媒体;科普人员积极性不高、专业性不强,

材料9:

近年来,每一个成为热点的科普话题,几乎都是由公众关注的社会事件引发的,诸如“非典”的肆虐,让公共卫生及健康教育成为热点;日本核事故及所谓中国出现的“盐荒”,也再次掀起一波与核相关的科普宣传;近期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又使人们对添加剂倍加关注……与此同时,诘问之声不断:

从三聚氰胺、绿豆治病到食用盐脱销、西瓜膨大剂,为什么总是在食品等安全问题发生后,专家学者才出来解答?

为什么科普工作总是滞后?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公众急切想要了解相应的科技知识、消除不必要的恐慌,但与此同时,科学家的声音却十分微弱和迟缓。

对此,一些人认为,“这与我国普遍存在的轻科普现象有很大的关系。

”……

——得到:

社会普遍存在轻科普现象,工作滞后。

材料10:

高考期间,网络上大量转载“丢准考证”的消息,这是网络骗子在利用人们“助人为乐”的心理进行电话吸费诈骗;热点事件中,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现场照片”,其实大部分是陈年旧图,事后证明此类信息多为子虚乌有;诸多反复出现的“生活小窍门”“养生知识”,其实已被权威机构证伪……

2013年8月1日,在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都互联网协会的指导下,6家网站共同发起的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

这是全国首个集宣传、教育、举报、公示、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一上线即整合汇集数据10万余条。

前述的网络谣言、不实信息,被一一呈现,轮流曝光。

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还有一大使命一一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

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增强平台互动性,陆续推出谣言有奖举报、谣言分级评估、防忽悠互动游戏、谣言识别测试等特色栏目。

此外,还将依托“谣言粉碎报告”、“谣言识别测试”等素材,制作辟谣社区宣传册,加大对非主力上网群体的辟谣知识普及力度。

——得到:

缺乏媒介素养,迷信、伪科学、谣言泛滥。

 

材料11:

在2010年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中,相对于劳动人口,大学生群体的CLS值相对较高。

但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一些高校学生的迷信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是星座占卜。

学生中流行用星座占卜来预测运程、解说个性,不少学生对星座占卜中所谓的幸运日、幸运数字和幸运色痴迷。

二是算命。

一份调查显示,“有点相信”、“很相信”网上算命的学生分别达到了41%和5%.此外,还有11%的学生表示遇到某些难以决定的事,会以网上算命为决定依据。

三是烧香、膜拜,佩带护身符。

遇到考试、升学、求职等问题的时候去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

不少学生佩带护身符,以求得平安。

再比如有段时间,不少大学生到北京卧佛寺烧香,他们竟然能将“卧佛寺”跟英语“office”(“办公室”的谐音)联系在一起。

对此,一位专家评论说,“过去说科普,我们总是在说发了多少书,做了多少讲座,搞了多少活动。

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发达,获取科学知识比以前要容易许多。

当前,公众特别缺乏的是科学精神,这是科普工作更应当关注的。

——得到:

迷信泛滥,重科技知识,轻科学精神

第三步:

整合上述要点,按照材料逻辑,分别用政府、传播、人力、社会四个角度分条整合答案。

一、政府支持保障不力:

1、缺乏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保障体系。

2、缺乏长效机制建设,《科学素质纲要》未落到实处;3、投入力度不够。

二、传播教育能力不足:

1、科学报道媒体少,记者少,缺乏科学新闻版面和宣传教育平台;2、未充分利用新媒体;3、宣传教育不接地气,科普活动和图书缺少吸引力。

三、人力资源水平不高:

1、人才匮乏,专业性不强,缺乏一线经验;2、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缺少激励机制,科普人员积极性差;3、专家工作滞后。

四、社会普遍存在不科学观念:

1、重科技知识,轻科学精神;2、科学介入不够,传统文化功能被夸大;3、缺乏媒介素养,迷信、伪科学、谣言泛滥。

第三题、阅读给定材料,结合实际,请就如何解决大学生等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的迷信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要求:

建议合理可行,内容全面、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第一步,审清题意,定位全部材料。

第二步,寻找材料关键信息,挖掘每则材料的信息点。

材料出现的数字和例子比较多,注意在数字和例子前后总起或总结的句子,通常是得扥点,还需留意较为规范抽象,概括性比较强,与题目密切相关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或句子。

注意本题是提出建议,也就是对策,可以按照上道题对题目的梳理,以国家、学校、媒体和个人的逻辑展开。

注意既要抓住现有的对策、从问题反推对策,适当根据题意归纳总结对策。

材料3:

200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确定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方针,明确提出了“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基本目标: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

为确保到2015年实现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的目标,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提供强力保障。

三是做好重点人群工作,扎实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大力组织实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努力提高城镇居民、青少年、农村妇女、边境地区群众等重要群体的科学素质。

四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大力提升科技传播能力。

五是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3年,中国科协先后与北京、山东、江苏等20个省级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

与此同时,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等省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了政府考核工作中。

有些省级政府还分别与其所辖市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其所辖地区“十二五”末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值和科普经费保障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得到:

加大科普投入,提高保障能力。

材料5: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科普工作提到国家兴旺和民族强盛的战略高度。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台,明确规定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科普方面的职责,提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科普工作的推进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共有科普人员180.84万人。

其中,科普专职人员23.42万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12.95%.也就是说,加上兼职人员,全国每万人口中拥有的科普人员仅为13.55人(2009年全国科普兼职人员人均投入作量为1.46个月)。

“我们要号召科技战线的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