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842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docx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园林艺术》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概述

1、世界园林流派?

中国自然山水园、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法国宫廷式花园、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

2、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诗画的情趣

建筑美与自然的融揉意境的涵蕴

3、简述园林特性?

1)、园林的娱乐性

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解除紧张劳累,获得身心平衡的作用,在于它所具有的娱乐

2)、园林的功利性

实用上满足物质与精神功能的要求,并能在提供观赏游览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物质财富

3)、园林的空间性

园林的空间性体现在景物限定的环境中,它比建筑空间要复杂与灵活得多

4)、、园林的时间性

园林动静交织的艺术,园在动静中组景,人动静中游园,充分体现了园林的时间性。

5)、园林的综合性

以山水画为蓝本,以山水诗的意境为内涵,与文学、绘画融合贯通,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

6)、园林的双重性

表现在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天然与人工相辅相成的关系上

4、园林类型?

自然园林、规则式园林、综合式园林

宗教园林(佛教园林、道教园林)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古典园林、现代园林

农艺园林、湿地园林、生态园林、主题园

第二章园林美造型要素

1、简述色彩的功能感觉?

并试述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1)、温度感:

又称冷暖感。

由色彩产生了一定的联想,则联想到有关的事物产生了温度感。

2)、胀缩感

3)、距离感

实际的园林空间深度感为了加深深远的效果,作背景的树木宜选用灰绿色或灰蓝色的树种,如毛白杨,银白杨,雪松、桂香柳。

4)、重量感:

建筑的基础部分宜用暗色调,显得较稳重,建筑物的基础栽植了宜多选用色彩浓重的种类

5)、面积感:

在面积较小的园林中,水面多,白色和色相的明色调成份多,也较容易产生扩大面积的感觉

6)、兴奋感:

a、色彩的兴奋程度与光度强弱有关。

b、彩的兴奋般与其色性的冷暖基本吻合

2、简述点的特性?

一个点可以在空间界定一个位置;

小的物体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点;

点的特性可以和权力及所有权发生联系,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象征性。

3、简述线的特性?

1)、线只具有位置、长度、方向,而不具有宽度和厚度。

它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

2)、粗线的形态有厚重、豪放有力和紧张感,给人印象深刻。

细线有纤细、轻松、精致、敏锐感。

3)、长线据有持续、速度和时间感。

短线具有断续、迟缓、动感特性。

4)、水平线带有稳定、安全、永久和平意味。

垂直线带有崇高、权威、纪念、庄重的意味。

5)、直线给人明确、简洁和锐利的感觉。

4、简述质感和肌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1)、一般说来室外的公共构筑物工程,常采用粗质感调子,以显示它的耐风化、耐冲击和耐磨浊的坚固性格。

一般公共和民用建筑的室外装饰多数为中间质感调子,而室内装修多数为细质感调子。

粗质感调子性格粗放,显得粗犷有力,表情倾向庄重、朴实、稳重。

细质感的凋子性格细腻、柔美,显得精细、华贵、轻快和活泼,表情倾向于欢快和轻松。

中间质感调子,性格中庸,是两者的中间状态,但表情丰富,耐人寻味。

2)、自然形态的肌理来自自然的纹理质地,给人以大自然的亲切美感;

人工形态的肌理通过机器加工产生,如塑料、合成金属、人造皮革等或粗糙、或光滑,给人以精密、理性、稳定的心理感觉

 

第三章

1、简述园林中比例的类型?

黄金分割比、均方根比例、整数比例、人体模度比、相加级数比、其他比例

2、园林中如何运用尺度进行设计?

1)、单位尺度引进法

既引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

2)、人的习惯尺度法

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休尺度。

3)、模度尺设计法

运用好的数比系列或被认为是最美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正方内接三角形等作为基本模度,进行多种划分、拼接、组合、展开或缩小等,从而在产面,平面或立体空间中,取得具有模度倍数关系的空间。

a、建筑空间1/10理论

指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庭院空间之比至少为1:

10,又称亲密空间。

b、景物高度:

场地宽度=1:

3-1:

6

c、景与墙

D:

H<1:

夹景

D:

H=1:

稳定

D:

H>1:

开阔

d、墙或绿篱

H≤30cm:

图案感

H=60cm:

有边界划分和隔离感

H=90-120cm:

强烈的边界隔离感

H>160cm:

隔断或封闭感

3、简述韵律的类型?

1)、简单韵律

即由同一组成因素反复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等距的种植悬铃木的行道树,等高、等宽的梯级登山道,等高、等距的爬山墙、游廊等。

2)、交替韵律

即由二种以上的组成因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常见于道路景观设计。

如两种树的间种,两种不同的花坛布置交替等距排列,一段梯级与一段平台交替布置等。

3)、拟态韵律

即某一组成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交错布置。

如在园林铺地中,以卵石、片石、水泥板、砖瓦等不同的材料铺地,可按纵横交错的各种花纹,组成连续图案,设计得宜,能引人入胜。

4)、渐变韵律

是某些造园要素在体量大小、高矮宽窄、色彩浓淡等方面有规律的增减,以造成统一和谐的韵律感。

5)、旋转韵律

某些要素或线条,按照螺旋状方式反复连续进行或向上,向左右发展,从而得到旋转感很强的韵律特征,在图案、花纹或雕塑设计中常见。

6)、自由韵律

指某些要素或线条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不规则地但却有一定规律地婉转流动,反复延续,出现自然柔美的韵律感。

4、简述园林中获得统一的方法?

1)、静态均衡(对称均衡)

就是景物以附加轴线为中心,在相对静止的条件下,取得左右(上下)对称的形式,在心理学上表现稳定、庄重和理性。

2)、动态均衡

a构图中心法

既在群体景物之中,有意识地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而使其他部分均与其取得对应关系,从而在总体上取得均衡感。

b杠杆均衡法:

又称动态平衡法。

根据杠杆力距的原理,使不同体量或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而取得平衡感。

c惯性心理法(运动平衡法)

人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习惯重心感,若重心产生偏移,则必然出现动势倾向,以求得新的均衡。

5、园林中对比的类型?

1)、形象对比:

有长宽、高低、大小、精细、方圆、刚柔等等不同形象的对比

2)、体量对比

3)、方向对比: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主副轴线形成平面上方向的对比;山与水形成立面上方向的对比。

方向对比取得和谐的关键是均衡。

4)、空间开合收放的对比:

合者,空间幽静深邃;开者,空间宽敞明朗;在前后空间大小的对比中,景观效果由于对比而彼此得到加强。

5)、明暗的对比:

光线的强弱造成空间明暗的对比,加强了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变化。

“明”给人以开朗活跃的感受,“暗”给人以幽深与沉静的感受。

6)、虚实对比

虚予人以轻松,实予人以厚重。

山水对比,建筑与庭院对比。

虚实的对比,使景物坚实而有力度,空凌而又生动。

7)、色彩对比

万绿丛中一点红

8)、质感对比

利用植物与建筑、道路、广场、山石、水体等不同材料的质感

9)、疏密对比

10)、动静对比:

动静是相对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6、园林中的均衡?

对称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具有计量的意思,既可由一个单位形重叠,可用一个单位量除尽,从集合的某部分能够认识全体。

均衡感是人体平衡感的自然产物。

它是指景物群体的各部分之间对立统一的空间关系。

第四章园林赏景与造景

1、园林中主景与配景手法?

既强调主景突出,又重视配景的烘托.主景是全园的重点或核心,审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是主题式主体所在,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焦点,也是精华所在,具有压倒群芳的气势,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配景起陪衬主题的作用,使主景突出,主配相得益彰.

在不同性质,规模,地形和水体的园林里,主景与配景是不同的.

2、夹景、对景、障景、漏景、分景、隔景、框景?

1)、夹景:

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方法之一.在透视线或轴线的两边用树丛,树列,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狭长空间,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对景上.

2)、对景:

凡是与观景点相对的景称为对景.

3)、障景:

在园内设障景,使视线受阻,令游人产生山穷水尽之感.经改变空间引导方向,园景逐渐展开,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这种抑制视线提高主景艺术魅力的手法叫障景.

4)、漏景:

是由框景发展而来,两者的区别在于框景景色全观,漏景景色若隐若现,使人感到既含蓄又雅致.

5)、分景:

把一片风景用长廊、园门、假山、墙垣等隔成几个部分,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使人产生不同情调。

6)、隔景:

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景域,使各空间具有各自的景观特色,而互不干扰者称为隔景

7)、框景:

把自然景框起来作画面处理的手法叫做框景.

3、障景的作用?

1)是屏障景物,改变空间引导方向,

2)是作为前进方向的对景

4、借景的类型?

借景可分为:

1)、近借。

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3)、邻借。

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

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

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6)、俯借。

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7)、应时借。

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第五章园林水景艺术

1、论述园林水景的表现形式?

一为流水:

急缓、深浅;流量、流速、幅度

二为落水:

线落、布落、挂落、条落、多级跌落、层落、片落、云雨雾落、壁落

三为静水:

色、波、影

四为压力水:

喷、涌、溢、间歇水

五为拟水:

枯山水、模拟波纹、模纹花坛

六为有色有味的水:

啤酒、牛奶、巧克力、稀泥、红色喷泉

2、水景布置?

1)、疏水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2)、水按三远,聚散有致

三远:

扩远、迷远、幽远

3)、循型应变,各辟蹊径

4)、因地制宜,因境定型

5)、活体各情,景不一面

3、试述驳岸处理形式?

1)、草驳岸

2)、散石驳岸

3)、假山石驳岸

4)、石砌驳岸

5)、混凝土驳岸

6)、阶地(台地)驳岸

第六章地形艺术

1、地形的作用?

1)、基础骨架

2)、造景

3)、形成环抱空间

2、造山要法?

(1)胸有丘壑,方许作山:

(2)主次分明:

组合有致

(3)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

(4)延伸变化,莫为两翼

(5)左急右缓,收放自如

(6)前暄后寂,幽旷两宜

(7)山形面面观

(8)山之三远

3、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

(1)作建筑物的基础、台阶—以散石处理建筑附近

(2)护坡、驳岸、挡土墙、花台

(3)室外自然家具或器设、如石椅、石桌

(4)石垫—围护住倾斜古木、树洞

(5)篱笆墙

(6)汀步、小石路

(7)模纹花坛

(8)其它,摸崖石刻、碑、导游牌

第七章园林植物造景

1、园林植物的分类?

乔木、灌木、草地、花卉、藤本、竹类、水生

2、园林植物观花、观干、观叶、观果、观形、观枝、观根、观香,分类举五种。

1)、观花:

牡丹、玉半、山茶、一串红、蝴蝶兰

2)、观干:

酒瓶椰子、佛肚竹、白桦、竹、梧桐

3)、观叶:

苏铁、棕竹、红背桂、红桑、异叶南洋杉

4)、观果:

金柑、冬珊瑚、五色椒、乌柿、风船葛

5)、观形:

巴西木、君子兰、盘槐

6)、观枝:

红瑞木、红茎木、野蔷薇、山杏、山桃

7)、观根:

菊芋、铜锤草、大丽菊、仙客来、秋海棠

8)、观香:

米兰、含笑、茉莉、栀子花、桂花

3、乔灌木的种植类型?

1)、孤植,是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2)、对植,是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

3)、行列栽植,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的种植

4)、丛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几株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

5)、树群可以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

6)、林带,在园林中用途很广,可屏障视线,分隔园林空间

7)、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构成林地或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或树林

8)、绿篱及绿墙,凡是由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称为绿篱或绿墙。

4、草在园林中的应用?

1)、环保作用;

(a)净化和清新空气,分泌杀菌素,减少空气里的有害气体;

(b)调节温度和湿度,形成小气候,减少水土流失。

2)、美化环境,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

作为背景、配景、烘托其它景物的作用

3)、造景作用

4)、其它方面的作用;

(a)固土护坡;

(b)地下有工程设施需常维修的地方配置草坪;

(c)土层比较薄的地面。

5、不让游人践踏草坪的方法?

1)、设置障碍

2)、树立提示语

3)、合理的设计

6、园林草坪的养护?

1)、乔木:

每年施有机肥料一次,每株施饼肥0.25千克,追肥一次,每棵施复合肥、混尿素0.1千克,采用穴施、及喷洒、水肥等,然后用土覆盖,淋水透彻,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树木自然生长状态,无须造型修剪,及时剪除黄枝、病虫枝、荫蔽徒长枝及阻碍车辆通行的下垂枝,及时清理干净修剪物。

每周清除树根周围杂草一次,确保无杂草。

2)、灌木、绿篱、袋苗:

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采用撒施及水肥等,施后三小时内淋水一次,每天淋水1次(雨天除外),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修剪成圆形、方行或锥行的,每周小修一次,每月大修一次,剪口平滑、美观,及时清除修剪物,及时剪除枯枝、病虫枝,及时补种老、病死植株,每周清除杂草一次。

3)、草本类:

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采用撒施及水肥等,施后三小时内淋水一次,每天淋水1次(雨天除外),水渗透深度10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害,每周剪除残花一次、清除杂草一次,及时剪除枯枝、黄枝。

4)、台湾草:

每季度施肥一次,每667m2施尿素混复合肥10千克,施肥均匀、淋水透彻,水渗透深度5厘米以上,及时防治病虫,及时补种萎死残缺部分,覆盖率达98%以上,每月修剪1-2次。

5)、室内阴生植物:

每天浇水一次,每3天抹叶片尘埃一次,保持植物生长旺盛,叶色墨绿光亮,盆身洁净。

7、简述藤本(水生、竹类)植物在园林里的应用?

8、名词:

花坛、花境

花坛:

实际上是用来种花的种植床,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观赏价值。

花境:

即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的方式,有花径之意。

第八章园路艺术

1、园路设线形式?

1)、直线式:

2)、弧线式:

3)、盘曲式:

4)、经过式:

5)、环曲式:

6)、集中式:

7)、分叉式:

8)、殊途同归式:

9)、若隐若现式:

10)、障碍重重式

2、园路类型?

(一)按规划形式划分

1)、规则式:

由直线、折线、几何曲线形式组成

2)、自然式:

路线型自由流敞

(二)按路面材料分

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料路面

(三)按功能与性质分

1)、主路

2)、二级环路

3)、散步小路

3、园路铺装的形式?

1)、花街铺地:

以规整的砖为骨,和不规则的石板、卵石、碎瓷片、碎瓦片等废料相结合,组成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各种地纹,如:

人字纹、席纹、冰裂纹等。

2)、卵石路面:

采用卵石铺成的路面耐磨性好、防滑,具有活泼、轻快、开朗等风格特点。

3)、雕砖卵石路面:

又被誉为“石子画”,它是选用精雕的砖、细磨的瓦或预制混凝土和经过严格挑选的各色卵石拼凑成的路面,图案内容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4)、嵌草路面:

把天然或各种形式的预制混凝土块铺成冰裂纹或其他花纹,铺筑时在块料间留3厘米至5厘米的缝隙,填入培养土,然后种草。

如:

冰裂纹嵌草路、花岗岩石板嵌草路、木纹混凝土嵌草路、梅花形混凝土嵌草路。

5)、块料路面:

以大方砖、块石和制成各种花纹图案的预制水泥混凝土砖等筑成的路面。

这种路面简朴、大方、防滑、装饰性好。

如:

木纹板路、拉条水泥板路、假卵石路等。

6)、整体路面:

它是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彩色沥青混凝土铺成的路面。

它平整度好,路面耐磨,养护简单,便于清扫,多于主干道使用。

7)、步石:

在绿地上放置一块至数块天然石或预制成圆形、树桩形、木纹板形等铺块,一般步石的数量不宜过多,块体不宜太小,两块相邻块体的中心距离应考虑人的跨越能力的不等距变化。

步石易与自然环境协调,能取得轻松活泼的景观效果。

8)、汀石:

它是在水中设置的步石,汀石适用于窄而浅的水面。

9)、蹬道:

它是局部利用天然山石、露岩等凿出的或用水泥混凝土仿木树桩、假石等塑成的上山的蹬道。

第九章园林建筑艺术

1、名词:

亭、轩、榭、堂等。

1)亭:

“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园冶》

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不调门窗,下半部砌半墙或调半栏。

2)轩:

在园林中,轩一般指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建筑物。

3)榭:

一般指有平台挑出水面观赏风景的园林建筑。

4)堂:

“堂者,当也。

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体量较大,是园主人进行会客、治事、礼仪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2、园林建筑类型

第一类为风景游览建筑。

园林建筑的绝大部分属于此类。

它们都具有一般的使用功能。

对于园林景观所起的作用在于上述四个方面的综合,或者以其中的一方面为主。

第二类为庭园建筑。

凡是能够围合成为庭园空间而独立或丰对独立的庭园的建筑均属此类,这类建筑与庭园空间的关系为密切,往往室内室外互相渗透、联成一体。

第三类为建筑小品。

此类小品虽以装饰园林环境为主,注重于外观形象的艺术效果,但同时兼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如:

园椅、园灯、展牌、园林景墙、园林栏杆……等设施。

第四类为交通建筑。

凡是在游览路线上的道路、阶梯、蹬道、桥梁,以及码头、船埠等均属此类。

第十章园林意境

1、意境内涵?

(1)情景交融说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是意与境的浑然融彻,具体地说,它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契合无间,艺术形象的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说是宋代提出,到明清时期在诗论、词论、画论中触目可见。

但是“情景交融”说只是揭示了艺术形象的一般特征,只是在艺术形象层面来谈意境的生成的初步基础。

(2)典型形象说

典型形象说认为意境是具有某种高度、深度和广度,即具有某种本质真实的“典型的情景交融”,是具有某种典型意义的形象、图画与情思的高度统一。

意境是一种典型化的人类情思;一种趋向于本质和理性化了的内容;一种理想化的艺术和审美境界;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和普遍性、哲理性的人生蕴含。

(3)境生“象外”说

“境生象外”、“象外之象,境外之境”、“韻外之致”、“言外之意”。

意境有两个层面,一层是作者要表现的诗情画意,他认为这就是“境”;另一层就是语象,即文字描写的形象,他认为这是“象”。

这两个层次的关系是“境生于象外”,“境”在深层,人们不能见到,要通过语象的描写,在语象的浅层之外才能追寻到。

(4)“生气远出”说

“气”的概念是先秦以来的一个原始范畴,后人看到意境必须是生气灌注的,于是移“气”论来解释意境。

意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生气远出”或“气韵生动”,只有这样才一能感染人。

宗白华先生对此也有所寓意,他认为意境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生命力的活跃”。

宗白华在引了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宇所引别人的话“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

终境,格胜也”之后说:

“‘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

(5)哲学意蕴说

意境就是在感性的日常生活和生命现象中,直接呈现某种形而上的意味。

这是意境不同于一般艺术的特点,那“意”往往是形而上的哲学意蕴,如象外之象所蕴含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

(6)对话交流说

意境的本质特征规定在于“象外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味外之旨”,是独立于接受主体之外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还是在与接受者的对话交流中产生的,这是一个问题。

意境是一个变量,而不是定量,同一部作品见之于不同的接受主体其意境的形态或产生的方式、实现的程度都千差万别。

2、意境层次?

一是感性的艺术形象,这一层次以物象为基础,是“象内之象”,中对客观物象的再现,是写实,具有强烈的感官性;

二是艺术情趣、艺术气氛,这其中有情感,有理解,是主观的,有趣味,气韵,氛围,感染力,张力,是主客观结合的;

三是前二者触发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即形象外之“象”,这是主观的。

虽然分了三层次来理解,但这三者是浑然一体,不可割裂的。

3、园林意境含义?

园林意境就是造园家所创造的园林景观(实境)与欣赏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所触发的联想与想象(虚境)的总和。

4、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1)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如状写、寄情、言态、比喻、象征、寓意、点题等,创造园景意境;

2)借助文学诗词等多种形象语言,使园景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3)运用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刻、音乐、建筑等,触类旁通,熔铸一体,使园林意境深达,表现出十分广泛的人生观和情趣。

5、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一、主题立意的意境创造

1)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2)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

3)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4)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5)运用优秀诗文,追求诗情画意

二、园林设计要素的意境创造

1)、山水意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山之三远、水之三远。

2)、植物意

(1)单一种植物的意境营造

(2)几种植物结合的意境创造

(3)与其它造景材料一起营构意境

3)、建筑意

4)、虚景

(1)光

(2)影

(3)香境

(4)色境

(5)声境

6、园林意境的生成动因?

没有造园家所营构的园林景观,园林意境无从谈起。

没有欣赏者欣赏,没有审美主体,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就没有实际意义,园林意境也就无法整体生成,同时艺术欣赏又不能脱离欣赏环境。

其它

1、园林布局时以小见大的手法?

2、园林中需重点布局的地方?

3、举例园林中游园入口的布置方式?

 

4、试说出荆州市常用行道树种?

悬铃木、椴树、白榆、七叶树、枫树、喜树、银杏、杂交马褂木、樟树、广玉兰、乐昌含笑、女贞、青桐、杨树、柳树、槐树、池杉、水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