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788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

《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八 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docx

专题八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

专题八选修课的开设和教学

第一讲 

主持人:

各位老师,大家好!

欢迎参加“高中语文新课程远程研究视频课程”的研讨,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有关选修课的教学这样一个专题,我们想从7个方面来展开我们的讨论。

大家都知道高中语文课程必修课完成以后进入到了一个选修课的阶段,实际上,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经常会面临一种非常困惑的情况,传统上,我们的必修模块是5个模块,他手上拿到5本教材,在必修阶段的时候,他还能看到一个模块一本,这个时候他会觉得和传统教学相比,我的教学还是可以应付的,突然到了选修课这里,以江苏教材为例吧,他有17种教材,当这17本书摆在老师面前的时候,他真正觉得我没办法展开我的选修课教学了,其实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一个学校,开哪些选修课开到何种程度,算是比较合适的呢?

哪些课是必须开的呢?

巢宗祺:

我是这么考虑的,课程标准里面设定,语文教学的总学分大体上是24个学分,那么除掉10个学分必修,剩下14个学分就供选修了。

从学生那头来看呢,他从理论上说,修满了10个学分的必修课以后,他可以不再学语文了。

但实际情况上,学生都在选修。

这是好事,我们非常欢迎。

从满足课程标准上看,要选7门课,14个学分。

当然具体到一个学校,要开多少门,那还是要看各个学校自己的条件,还要看学生的需求。

从道理上讲,我们就分析到这一步了。

后面就是究竟开哪一门选修课比较合适,这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我觉得唐校长和夏老师可以结合你们自己学校的情况、实例,来讨论讨论。

主持人:

首先呢,有个概念是必须要澄清的。

就是我们的课程标准所列的选修课是有序列的。

那么在这些序列当中,某一个出版社或者开发机构它能够开发出来的这个教材的品类的繁多性,从理论上来讲,是不可穷尽的。

他可能就不是这17种,到了明年就是27种,甚至37种,只要能通过国家教材委员会的审议,你这个教材序列里所对应的教材是很多的,那么头一个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不能够把教材的品种当成我们选修的门类。

巢宗祺:

不是说你跟着出版社走,他出了多少教材你就要开多少课。

你说有的出版社出了17种教材,少一点的可能12、3种。

那么就12、13种对一个小规模的学校,如果这个学校总共高中语文老师也就6、7位,那他的负担就太重了。

这种时候就要看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有多少力量,或者我们现阶段有多少力量能够开设多少门选修课,如果学校想多开发一些,那也可以逐步逐步地建设,不用一次开发完成。

我想听听你们学校里面为了开设选修课作了哪些安排?

你们学校开了多少课?

主持人:

高中的新课程,特别是语文课程,对学校整体的课程建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果说过去的课程要求对学校领导者的课程领导力,包括对教研组长的要求并没有提出太高的标准的话,面对我们的新课程,必须首先有一个整体上的规划。

我们就想在我们进入高一的时候,进入课程改革的时候,就应该来整体地筹划选修课的教学了,否则进入高二,一般是国庆节以后马上就进入选修课教学,你连教材都订不到。

这必须是事先对于你的学校的选修课要有一种整体性的规划。

那么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呢,是把这些选修课先分一个类型分些类别:

这第一类,我们把它称之为一种核心的选修课程,实际上对待这些课程我们的一个基本做法就是学校层面上的一种选定。

比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根据我们师资的条件,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发展的一些需求,根据这三个条件在学校层面上来选择一些选修课程作为我们学校的共同选修。

然后把这些内容,交由我们的老师全体攻关,来协同来把它做好。

夏雷震:

这是课程设置的一个出发点。

主持人:

我们应该是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如果你就是放开让学生选择,我们90%以上的学生还是会选择这样一些课程,那么既然有这么多的学生去选择,你所对应的老师投放量也是很大的。

那么我预先就把这样一些课程作为我们共同的课程。

比方说,写作。

这门课程,你学语文到最后的高中阶段,要形成完备的语文素养,写作这种能力的欠缺是很不利的。

这是很重要的方面,可能是大家共同选的。

这样的课程我们大概有那么3—5门吧!

夏雷震:

有5门。

写作,语言规范与创新,还有唐诗宋词鉴赏,现代诗文,现代散文选读,史记选读。

巢宗祺:

我觉得这样一种考虑是有他的道理的。

我也听到不少学校,你们刚才讲的是5门,有的学校是3门,有的学校是4门。

写作,我听到的都会选,他们这么考虑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因为必修课,一个学年再加半个学期就结束了。

后面的选修课呢,可能也会让学生写东西,但是跟系统的培养他写作能力的这么一门课的要求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老师都会选择开设这么一个选修课来弥补必修课在写作教学上的不充分。

我觉得这个考虑是很有道理的。

另外从教材来看呢,新课程实施以后,教材编写单位几乎都开发了写作教材,在这方面有很多新的探索,因为他要构成一个写作教材,过去写作没有教材,写作就是附在阅读后面,是阅读教材后面一个附属性的练习,对于培养他的写作能力不是很有利,那么现在就是逼着去考虑,怎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从教材环节考察课程设置是很有利的探索,刚才您还说到《史记》这一类,当然有的编写单位把它当成“文化论著选读”课,但是很多学校又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么一门课来考虑。

两个目标结合在一起。

而且有的实验区学校,我去走访了一下,他们讲在教学上老师备课很辛苦,是困难。

但是一个模块学下来以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在必修课中间,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文言文的阅读量是大大减少了,比不上过去三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的阅读量,那么这个课也可以作为一个补充。

这些情况许多学校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涉及核心课程也好,选修课有他们的叫法,总是有那么几门,3——5门。

就是刚才谈到的开哪些合适。

大家都有这样一个考虑。

所以一个原则是把这些选修课分分类,里面可能有些是面对绝大多数甚至是几乎所有的学生的。

有这么些课是第一类。

那么你们刚才谈到的第二种呢?

主持人:

第二种是这样,按照江苏整体的课程改革方案,高考方案也在其中,对于选择历史这个类型的时候。

在历史的必修读完以后,把历史作为选修课的时候,这些学生在将来选择大学类型可能就是偏文科。

然后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他们选择物理作为他选考科目的学生,他将来发展的类型可能偏重理科和工科。

江苏的高考方案是另外一门你随便选,选择你擅长的,爱好的,即使你选择历史,你还可以选择化学,但是你将来的身份类型给你定义在人文科学这样一个领域里面,那么事实上形成这样一种分流之后也给我们语文课的第二种选修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在江苏语文,对于选择历史的学生还提出了另外的要求,那么针对这样一些类型的班级,他的选修就应该有所不同。

而对于选择理工科的那一类的同学,他们可能就在戏剧啊等方面的选择就少了一点,他们可能就更关注实用文本的阅读。

我觉得这个和应试不是一回事,这就是未来的一种发展类型决定他们在语文的课程选择上面呈现出不同的需求,我们就会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来安排相应的教师团队来开发这样一些课程。

巢宗祺:

这里面实际上是根据他自己的发展需要,同时,唐校长也不回避将来对他参加高考有利,其实我觉得这个考虑也是很切合实际的。

你不能说我学的是这个,但是将来跟考试距离很远。

要对他有帮助,而且确实是他需要的。

所以在设计选修课的时候,把将来怎么能够更好地参与被选拔结合起来,是切合实际的考虑。

主持人:

有的学生对选修课的考虑,是阅读能力的检验,是照顾到选择的类型的,有的你可以去选择一些论述类的,有的属于实用类的,那么我们江苏课程里就专门有“实用阅读”这个课程。

你选了它以后,可能对你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就更有好处,但是我们总感觉得到所有这些东西之外,必须要考虑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有的同学他对某一个选修课兴趣是在校的时候就养成了。

他是完全超越了学习类型的这样一种的考虑,我们必须还保持一部分这样的课程,用于满足学生个性爱好的需求。

比方他虽然选择的是理科类型,高考的时候也不会涉及到《红楼梦》的考查,我们有一门课是《红楼梦选读》,结果他就是对《红楼梦》感兴趣,虽然我以后从事科学研究,但是我对这个感兴趣,而且高中阶段有这门课,我就想去学它,还要给他们留有一个空间,满足他们这样一种需求。

巢宗祺:

讲到这里,我听了有些意见想插进来讨论一下。

有的老师评论这个选修教材,认为有的选修课设计编写不恰当,比如《红楼梦研究》,《鲁迅作品选读》,这点呢,我不大同意那种看法,因为我主张要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花大力气读好一两本书。

你开了这门课以后,他就要花功夫去读,读了一遍两遍还不够,以后还要反复读。

我第一遍读过,了解了它的情节,第二遍读,我要关注它的人物,后面很可能还要关注场景描写。

这样下来以后,他不仅是读熟了《红楼梦》,他的语言水平也会提高,还有他读小说的能力也提高了。

你读好了一本书,将来可以去读很多书。

所以有的人不理解,以为读书只要读得广泛。

编教材的话,小说选读可以有不同的编法,(选择面可以窄一些,)也可以宽一些:

选择不同类型的几种小说。

像《红楼梦》这样一本很经典的小说,它值得你花大力气去读,(这样的读书)对于学生的成长,好处更大。

那么究竟怎么样把这个课开好,确实不大容易。

主持人:

这个课开好的第一个问题是教师的问题。

想想我们刚上来的时候看着桌上那么多教材,会非常非常的困惑,我们也能感觉到学校也想把这个开出来,但是老师的备课量就很大,面临着全新的问题,最后就是选修课的开设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或者老师要做怎么样一些事情的。

我们是这样的:

一种就是核心课程,由老师共同开发,协作完成;第二种就是分几个团队,有主攻方向。

你们几个人来开这样一些课程,我们两个人来开《史记》选读,还有咱们几个老师来开《实用文阅读》,另外几个老师是《唐诗宋词鉴赏》。

我们分成几个团队共同攻关,不是说现在全体人马都来开《史记》选读,全体人马都来开唐宋诗词鉴赏,这样太累了!

我们就分成他开这些,你开那些,这样在教学上的问题我们待会再介绍。

第三个呢,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老师有个人的特长,他的特长让他可以独立的开设一些选修课,甚至最近几年我们在引进教师的时候呢,也关注到了他的教育背景与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比方我们引进一个研究明清文学的研究生,那么他去开《红楼梦研究》就比较方便一点。

巢宗祺:

这就是课程资源开发,学校里面的课程资源,教师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资源,有这样一个教师对我们课程资源的开发就带来很大的便利。

主持人:

对,几年下来以后,我们感觉课程的门类和形态都在丰富起来。

巢宗祺:

现在开发了多少门?

夏雷震:

除去前面讲的那些核心课程外,还有鲁迅作品,《红楼梦研究》,实用文阅读,再加上唐诗宋词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

主持人:

就是说我们现在这几个序列都有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家很关注的选修课开设的程序。

巢宗祺:

就是怎么选课?

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问题。

首先,学校先确定在这么个阶段,学校关于选修课有这么个菜单。

那一门选修课有那几位老师承担,现在已经有个菜单了,也有掌勺的厨师了,后面就是学生来选,那么怎么个选法?

你们有些什么经验呢?

主持人:

我们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有几个经验教训吧!

一个就是固定的集中模块的开发模式,比如说我们用0.25个学年,一个学段来开一门课,开了一个《史记》的选读,但是开了以后呢,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他这个学段,0.25个学年,从头到尾,他都在学《史记》,他礼拜一礼拜二都是《史记》,另外还有一些同学,他们在学《唐诗宋词鉴赏》,前几天听听还是蛮好的,一段时间下来,天天都在学,这个就非常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写作课呢,如果天天都在写作的话,就更受不了。

巢宗祺:

你讲到这个地方呢,我要插进来,跟大家介绍这么一个情况。

在研制课程标准的时候,高中的新课程是要按模块来设计课程,那么在这一个模块里面,内容是共同的。

如果按照内容来分,比如必修课,它也按模块来,现代文阅读一个模块,文言文阅读一个模块,写作一个模块,口语交际一个模块,这么弄下来,就会发生刚才碰到的问题了,一个是成为疲劳战,一个就是某个单元里相对轻松一点,但有的某块里面,他的负担特重。

文言文或者你刚才讲的什么唐宋诗词鉴赏,这里面很可能经常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要求背诵,连续这么搞,学生肯定受不了。

写作构成一个模块,半个学期,就把这个模块学习完了。

每堂课都要求写作,他觉得这个作业受不了。

那么对于老师来讲,你每堂课写,但是我每堂课评改作文,也受不了。

所以经过反复讨论,必修课呢,最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模块,还是按照我们传统内容把许多内容错开。

主持人:

实际上我们尝试了某种模块的内容来集中选修,后来我们采用了一种组合模块内容的选修,什么叫做组合模块的选修呢,比如写作是0.25个学年,但实际上我放的时间更长,就是放一个唐诗宋词鉴赏,再放一个实用文阅读,再放一个现代文阅读,再放一个《史记》选读,我们把这三个组合成一个大的模块。

夏雷震:

大的模块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学习。

主持人:

也有可能在0.75个学期里学习。

我交叉着进行,总体上完成三个模块的学习。

总的时间上是保证的。

我不是一个时间集中的,而是整合的。

巢宗祺:

其实你们这种做法就是一个模块不是在一个0.25个学年里完成,而是把这个模块拉长了,教学总量不变。

还是36个学时,而不是集中一个阶段,三个模块平行的。

夏雷震:

写作模块拉得比较长,写作模块最早开始,而且贯穿在一又四分之三的时段里面。

巢宗祺:

我个人认为这样一种方式,你讲经验教训也好,首先是教训,后来就这么做了,但是做下来,效果还比较好。

咱们在这里讨论我觉得对那些新进入试验区的老师呢,会有启发。

怎么安排选修课?

首先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主持人:

所以我们刚才说的,我们选定一部分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我们还有一部分课程作为学生发展类别的课程,还有一部分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特长所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把它灵活的来安排。

只要我能保证一个模块的教学总时量是不变的,第二个呢,就是我们保证学生所要修的总学分是能够满足的,在这两个前提之下,我们是采取集中式的安排还是分散式的安排,我觉得学校是应该拥有这样一个自主权。

巢宗祺:

我倒是赞成,因为在这个前两三年吧,在有些省里,有些教研员对我说,他们也有这个想法,然后和我讨论,我说我觉得可以。

你就在这么规定的课时里头,36课时,我把它拉长一点,本来是一个阶段里面,一个学期里面,第一个阶段开设一门课,第二个阶段里面开设一个课,我现在,比如说是一个学期里同时开两门,贯穿一个学期,总的课时量不增加,我觉得这个还是可以的,也是切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的。

也比较符合我们的课程特点。

主持人:

我们刚才有一点可能没有交待清楚,我们现在的老师和我们对应的课程关系是交叉的。

我们所说的分散的一种模式,这种组合的模式其实还可以有两种教法,第一种教学方法就是针对具体的教学班级而言,就是具体的行政班级而言,采取固定的教师负责制,比方说我们现在的夏老师,他是带高二

(1)班的,那高二

(1)班所有发生组合的课程都由他一个人来承担,你要上《史记》选读,就上《史记》选读,你要上唐诗宋词,就上唐诗宋词,你要上写作,你就上写作,这也是一种形式。

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固定的教学模块的负责制。

比方说高二

(1)班,到了高二一班的这一节《史记》选修这一节是夏老师去,到他们这个唐诗宋词的时候呢,是我去上的,我是上好多班的唐诗宋词,他是上好多班的《史记》选修,我觉得这两种方式都是好的,而且在一定的阶段,还是各有优势。

巢宗祺:

我觉得这还是很有需要的,因为选修课的门类很多,你让每一位老师什么都精通,他做不到,这个很难。

这样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专业化的发展,必修课我都能承担,选修课的话,他是在文学方面特别是唐宋文学方面,或者唐宋散文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他可以把这个课上的特别有心得。

那另外一个老师他可以从写作方面下工夫,那么上这样的课他不仅是要教而是要有研究,研究这门课,还要研究这些学生。

学校在这些课上头有适当的专业分工,我觉得还是有利于我们选修课的建设。

主持人:

我们现在感觉选修课既然是称之为选修课的,可能有两种倾向都要注意,第一个是太理想化的追求,一谈选修课呢就是要彻底放开,就得马上把行政班打散,马上形成一个教学班,造成学生拎着书包满世界跑,找那个老师去上课,中国的的确确有学校这样做,而且做得不错。

但是我觉得对大多数学校而言,可能是超越了发展的阶段性,用此标准要求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这样办理的话,可能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可能会给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也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

巢宗祺:

首先在很多学校他的教室不多,你如果要同时开设那么多选修课,不单单是语文呐,其他课也有选修课,大家都要去选的时候,一个老师开设了那么一个选修课,十几个学生,本来你一个教学班应该有几十个学生,现在只有十几个,还有学生跑到另外一个班去了,那么你的教室势必要比原来的多,很多学校就是场地不够用。

还有就是要选修了,学生背着个书包满世界跑,这也不是办法。

所以有的学校呢,是在走廊里打了很多柜子,每个学生都有存自己的书包和饭盒的地方,就像超市里的寄存柜,学生会稍微方便一点,学生到用的时候可以去取,但是有的学校是没有条件去打造这么多的柜子的,所以学校还是要因地制宜。

主持人:

我们学校搞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有好多年了,在我们的经验里呢,要彻底打造这个走班选课制度呢,我们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来满足。

第一个就是您说的教学资源应该非常充足,我们搞的时候是以20人为底线,这样一来,就从18个行政班变成20几个教学班,我要充分考虑我的教学成本和我的教学条件等等的问题,第二个条件就是一旦形成走班制之后,我们要形成一套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能够跟上。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现在的班主任到语文老师那里去问,说我们班的同学在语文课上表现如何,你可以给我反映一下。

我们有的老师可以说某个同学最近几天又没有集中注意力,或是怎么样。

或者在日记上发现什么问题都可以及时反馈和家长及时沟通,还有的时候,家长去找我们的任课老师,我们的老师也会和家长有些交流。

那现在这样一变的话,就不是原来这种情况了,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班主任一问,某老师啊,我们班的同学在你那儿怎么样?

他只来了36课时,他是你们班的吗?

是哪个我还没有搞清楚呢?

今天一个班里有一班的,有二班的,我再要去和他们原来的班主任再沟通再交流也很麻烦,那么我们的家长来问我们的班主任,我孩子的语文怎么样?

我要说你要去问他的《史记》选修老师,你要去问王老师,你要去问李老师。

这个就是挑战了我们一些传统的观念和模式。

实际上,我们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学校,他们的班主任制度已经有了一点变革,把它发展成辅导员制度,辅导员制度针对的不再是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他就是我看好了那些学生,我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发展,他们的课程选择。

夏雷震:

他就只带10个以下学生,他对各个学生都很熟悉。

主持人:

这是一个必要的条件,第三呢就是对我们现在的学校的整体管理和评价也提出了要求。

从校本课程的经验上来看,人人有自己的一个课程单的情况是我们的美好远景,但不是我们现在进入选修课程初始阶段就必须来进行的一种模式,这只能是一种倾向。

第二种,也不能因为这些事情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挑战和麻烦,我们就规定死了要选什么,学校给你们选什么,规定好了,把选修课变成学校统一的必修课,那也就失去了我们选修的意义和价值。

巢宗祺:

这就是我们在第一个专题里谈到的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这样一个理想,这样一种理念,就给消灭了。

我还是听听两位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学校里面学生是怎么选课的?

有了菜单和选课,就是语文课的一些选修课,哪一门选修课里有哪些老师来承担,你说学生怎么选法?

因为在新的实验区里面,有些老师他还不知道这个课该怎么选?

主持人:

我们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对语文课有个分类,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核心课程,那么在核心课程里学生的选择权是体现不出来的,就是学校已经替你选好了,你就学这些课程,是哪个老师给你教呢,也是学校给你安排好的。

第二个呢,他的选择性体现在他是分个类型的,常常体现为我们的组合模块的教学,这个时候呢就是有一个选择性的问题了,但是这个时候的选择性还是在课程类型上的选择,没有进入到教师里面去,第三种就是个性化的彻底的选择,那这样一种选择我们是采取统一的课位安排,那就是说这节课是我们语文的一节课,我们同时开放出多少多少门选修课,选修课之后呢,在选修课里面,老师首先会发布选课指导,就相当于课程广告,来介绍课程内容是什么,老师有些什么特色,可以放到校园网上,也可以给学生印发成册子,看完以后呢就去填写单子,我们没有采取那种计算机选的方法,他去填写单子,我想选某某老师的课。

夏雷震:

给他三个方向,就是志愿。

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他去选。

主持人:

选完之后,我们采取分流的方式,分流的时候采取两种方式,比如说有的人想选择《红楼梦》研究,但是夏老师就带了一个班,想学的人太多,有一百人想学这个课,如果他是冲着《红楼梦》研究来的,而不是冲着夏老师来的话,我们的方法是满足他们的需求,再请一位老师再开《红楼梦》研究,但是如果他一定是冲着夏老师,非要学这门课,而我们学校又没有其他老师可以开这门课,那就只好请他下次再选。

这个0.25个学年没有选上,那别着急,夏老师下个0.25个学年再开。

夏雷震:

考虑他的第二个志愿先选就是了。

主持人:

我们这些课安排的周期都比较长,而且以一个学年为期限来开设的,然后来给学生选择,然后根据他们的选择再组合,再分班。

巢宗祺:

要讨论的第四个问题刚才已经说到过了,集中模块的选择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排课的时候,按照你们的经验,还有哪些问题对新的实验区的老师有所帮助。

夏雷震:

排课的时候,是这样,就是几门学科几个模块并行开设,比如说一周,这个学期开设唐诗宋词鉴赏,现代散文鉴赏还有一个写作模块,我一周里面,某一门选修课,他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话,我们估计他是两个课时就完成的话,那么这一周就是唐诗宋词两课时,然后现代散文鉴赏也是两课时,写作是一课时,那么如果说唐诗宋词鉴赏要用三个课时的话,那么我们就安排三个课时,倒过来,现代散文阅读就只安排一个课时,或者也用2课时,写作推到第三周去,他两个课时顶在一起。

这样做就是有了一个并行的开设基础,另外一个是它的灵活性,不是限死了星期一、二是唐诗宋词,星期三、四必须是现代散文阅读,星期五必须是写作。

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根据他课程内部的一个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课程安排,课时设置比较灵活。

主持人:

有的时候这不单是一个排课的问题,而是老师对教学进度的考虑了。

有的时候还可以说这两周集中的进行一个专题的唐诗宋词的教学。

然后到了下两个礼拜我就换掉了,我就变成现代散文的教学,然后到了下两个礼拜再换,当然每周换的时候都会写出来。

夏雷震:

你每周看到的课程计划是犬牙交错的,不是平行的。

主持人:

总体教学的时段固定,模块教学内容也是固定的,组合的方式是自主的,(夏插:

总量是36课时,这是确定的)

巢宗祺:

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你们是六年了。

这个选修课的开设啊管理啊,经历了某些阶段,还有哪些经验跟大家分享。

主持人:

我们感觉有这么几条,第一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这个规划显得非常的重要,从很小的技术层面上来说,包括教材的拟定等等这都是在规划里面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是必须发挥教研组的合力,要合力开发我们的课程,面对这么多丰富的门类,如果我们仅仅只开发几门课程,教师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我们是人人开发那么多课程,我们教师的精力也不堪承受。

(巢插:

课程效果也有问题)所以在这个方面既要有重点地开发,人人都应该开发,也要有选择的攻关,各自承担一些课程。

第三呢,就是还要把我们的选修在学校层面上分成几种层次,我觉得既要考虑到我们现实发展的基础性,又要能体现我们课改的导向性。

我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是要有那么一些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去选择他们想学的语文课程,不能连这点门都全部关掉,我想的是这个门我可以越开越大,最后走向我的理想状态,上来就把这个门关掉,有违我们课改的初衷。

巢宗祺:

也不利学生的个性发展。

主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