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687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

《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docx

文言文阅读一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五

文言文阅读

(一)

一、(山东济南市质量调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

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②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

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

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③,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

“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

请退。

”吏白胜之。

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躧履④起迎。

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

“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

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

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

至昏夜,罢去。

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

京师吏民敬其威信。

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

“有所平反,活几何人?

”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言语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⑤,衣黄襜褕⑥,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

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

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

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或曰:

“是非未可知,且安之。

”不疑曰:

“诸君何患于卫太子!

昔蒯聩⑦违命出奔,辄⑧距而不纳,《春秋》是之。

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

“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

”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

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

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汉书·隽不疑传》)

[注]①直指使者:

汉代官职,平时穿绣衣,负责监察官员,调动军队,可以诛杀各地官员。

②军兴:

指战时的法令制度。

③櫑(léi)具剑:

古代长剑。

④躧(xǐ)履:

趿拉着鞋。

⑤旐(zhào):

技旗的一种。

⑥襜褕(chānyú):

直裾禅衣(古短便装)。

⑦蒯聩(kuǎikuì):

卫灵公太子。

⑧辄:

蒯聩之子。

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奔,辄立位后拒绝他返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治《春秋》,为郡文学     治:

研究

B.收捕,皆伏其辜辜:

罪过

C.诣北阙,自谓卫太子诣:

到……去

D.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距:

离开

【答案】D

【解析】通“拒”,抗拒,拒绝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表目的的连词。

A.才,副词;竟然,副词B.但是,表转折的连词;并且便并列的连词D.暂且,副词;而且,表递进关系的连词

3.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

①治《春秋》,为郡文学

②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

③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

④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⑤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⑥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⑥D.①②⑤

【答案】C

【解析】②指暴胜之的穿戴与行为⑤说刘泽想谋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就是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

可是,暴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B.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郡国豪杰,欲谋反。

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

隽不疑被提拔为京兆尹,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

C.隽不疑巡查郡县,都要认真平反冤狱,而且得到母亲的支持。

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而不凶残,与他母亲对他严格要求有关。

D.天子和大将军霍光非常赞赏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

【答案】A

【解析】“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原文无此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时没有放出的,他的母亲就生气,因此而不吃饭。

(2)卫太子冒犯了先帝,逃跑而不接受死刑,现在却自己来到这里,这是罪人啊。

(3)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承受(或接受)。

【参考译文】

隽不疑,字曼倩,是渤海郡人。

研究《春秋》,做渤海郡的文学官,一举一动一定以讲求礼仪,在整个渤海郡闻名。

汉武帝末年,渤海郡盗贼蜂拥而起,暴胜之做直指使者,身穿绣衣,手持斧仗仪节,追捕反叛的盗贼,并督促渤海郡赋税,向东一直到渤海边,如果有不服从命令的人,都以军法论处,威势震动渤海郡。

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贤能,到了渤海郡,就派遣差役邀请隽不疑,和他相见。

隽不疑戴进贤帽,带櫑具剑,佩玉环,穿宽衣,绕长带,盛服到暴胜之门上拜见。

守门的差役想让他解下腰上配剑,隽不疑说:

“剑是有品德人的武装兵器,是用来保卫自身的,不能解下,请你们退下。

”差役禀报暴胜之。

暴胜之开门迎接隽不疑,远远看到隽不疑相貌非常尊贵庄严,穿戴十分伟岸,暴胜之快步起身迎接。

到厅堂坐定,隽不疑以手按地恭敬地说:

“我居住在海边,听说您暴公子的威名已经很久了,现在才有幸见到。

凡是做官的,如果太刚强就会受挫折;如果太柔和就会被罢免,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这样,就可以永远享受皇上的俸禄了。

”暴胜之知道隽不疑并不是平庸的人,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深深地用礼仪接待他,询问当世实行的政策。

暴胜之手下各个从事都是从州郡中选拔的优秀官吏,在旁边听了隽不疑的说法,没有不吃惊的。

到了夜晚才离开。

于是,暴胜之上书推荐隽不疑,皇上用公车征召他,官拜青州刺史。

过了很长时间,汉武帝驾崩,汉昭帝登基。

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有名望的人造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

刚开始隽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们,他们都低头供认自己的罪行。

皇上提拔隽不疑做京兆尹,赏赐百万钱。

京城官吏百姓都敬重他的威信。

隽不疑每次到县里审查记录犯人的罪状回来,他的母亲总是问:

“有可以平反的人吗?

能让多少人活下来?

”如果隽不疑说多数有平反的人,他的母亲就高兴,吃饭说话也与其他时候不一样;有时说没有能释放的,他的母亲就生气,因此而不吃饭。

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忍。

始元五年,有一个男子乘坐黄牛车,树画有龙蛇的黄旗,穿黄袍短衣,头带黄帽,到北门,自称卫太子。

公车差役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上下诏让公卿将军中二千石官职的人一起去辨认。

长安官吏百姓几万人聚集观看。

右将军在阙前列兵,用来防备意外的情况。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石的人都没有敢说话的。

京兆尹隽不疑后到,命令跟随的差役拘捕。

有人说:

“是与不是不能确定,应该慢慢处理这件事。

”隽不疑说:

“各位怎么害怕卫太子呢!

以前蒯聩逃命出奔,蒯辄拒不接纳蒯聩返回卫国,这是《春秋》上记载的。

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跑而不受死刑,现在却自己来到这里,这是罪人啊。

”于是,送进监狱。

天子和大将军霍光听说后赞赏这件事,说:

“公卿应当用经术明确大义。

”因此,隽不疑的名声在朝廷上更受到敬重,在官位的人都自己认为比不上他。

大将军霍光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坚决推辞,不肯承当,过了很长时间,因病辞官,死在家里。

二、(河南郑州市第二次质量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

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

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

“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

”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

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搒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

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

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

“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

”帅遂已。

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

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

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

以母老,得知南康军。

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

“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

请付文思。

改知明州。

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

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

良肱谓:

“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

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

”弗听。

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良肱言:

“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暍,藉荫以休。

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

”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

执政虽怒,竟不为屈。

改太常少卿、知润洲,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

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逋米数千石逋:

拖欠

B.岁责里胥代输输:

运送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

闻名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病:

困苦

【答案】B

【解析】输:

缴纳。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②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 ③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④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⑤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④⑤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③说的是余良肱为被诬陷之人仗义执言,并不表现其执政为民;⑤的主语是执政大臣,而非余良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良肱擅长断案。

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行凶的)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自逮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

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

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

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建议。

【答案】D

【解析】执政大臣并没有采纳余良肱的建议。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人靠近府吏的耳朵说了几句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就是盗贼,马上逮捕并审问他,搜获了全部赃物。

(2)朝廷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

【参考译文】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

进士及第,调任荆南司理参军。

属县捉到一个杀人疑犯,他自己已经认罪,余良肱检验尸体和(行凶的)刀刃,怀疑此人不是真正的凶手,说:

“哪里有刀刃满一尺而伤口却不到一寸长的?

”向官府说明情况并请求让他自己去抓捕凶手,不久,他果然捕获了真正的杀人凶手。

百姓中有人丢失财物超过十万,官府逮捕了几十个平民,正逢天气炎热,拷打嚎叫的声音在外边也可听到;有人靠近府吏的耳朵说了几句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就是盗贼,马上逮捕并审问他,搜获了全部赃物。

余良肱改任大理寺丞,又出任湘阴知县。

县里拖欠税米几千石,每年责令里胥代为缴纳,余良肱上书陈述这件事,于是皇帝减免了登记册上的这笔欠款。

他又改任杭州通判,江中潮水容易泛滥,冲毁了官员和百姓的房屋,余良肱堆积二十里的石堤以阻挡潮水,潮水不再为害。

当时王陶是属官,常常因为耿直冒犯府帅,府吏中有人控告王陶,府帅挟私恨想查办王陶,余良肱不同意,说:

“假使王陶因为得罪您而离职,这是因为他耿直而不能被您容纳。

”府帅于是不再追究。

后来王陶在朝廷做官,果然以耿直闻名。

后来(余良肱)任虔州知州,士大夫死在岭外的,丧车大多经过虔州,服丧的多是弱小的子女和守寡的妇女。

余良肱尽力救济保护他们,没有依靠的孤女,他拿出俸钱来帮她们出嫁。

后来因为母亲年老,余良肱求得南康军知军一职。

服母丧,期满后,任三司使判官。

正值陕西一带打仗,朝廷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

内府拿出锈蚀的货币给三司,三司的官吏将要接受,只有余良肱说:

“如果发给各路军队,军人会怨恨;如果不发给军队,就要用它们来购买百姓的货物,百姓就会因此困苦。

请求交付文思院(重铸)。

余良肱改任明州知州。

朝廷正要治理汴渠,留余良肱任提举汴河司。

汴水淤积,水流很慢,执政大臣持使河道变狭窄的意见。

余良肱认为:

“善于治水的人不和水争地。

当冬天水干涸时,应当从京城东边疏通治理,并治理到京城的西边,经过三年,可以使水重新在河道中流淌。

”执政大臣不听。

执政大臣又提议砍伐汴河堤岸上的树木以使河道变得狭而深。

余良肱说:

“从泗州到京城一千多里地,从长江、淮河来的漕运兵卒接连不断,暑天行路都以热渴为苦,靠树荫来休息。

再者那些树木的根盘缠交错在堤中,使堤岸坚固,砍伐它们不利于治水。

”余良肱多次反对却不获许可,于是请求不参与治理汴河的事。

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

余良肱改任大常少卿、润州知州,又升任光禄卿、宣州知州,政绩为江东第一。

余良肱请求告老还乡,掌管洪州玉隆观,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三、(江苏常州市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

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

父益之,粱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悉达幼以孝闻,起家为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

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

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

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

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

使其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

景平,粱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据有上流,留异、余孝顷、周迪等所在锋起。

悉达抚绥五郡,甚得民和,士卒皆乐为之用。

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亦遣赵知理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

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

齐遣行台慕容绍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

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已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

琳不得下,乃连结于齐,共为表里。

齐遣清河王高岳助之,相持岁馀。

会裨将梅天养等惧罪。

乃引齐军入城。

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高祖见之,甚喜,曰:

“来何迟也?

”悉达对曰:

“臣镇抚上流,愿为番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亦深矣。

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

”高叹曰:

“卿言得之矣。

”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

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悉达虽仗气任侠,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

迁安南将军、吴州刺史。

遭母忧,哀毁过礼,因遘疾卒,时年三十八。

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史臣曰:

彼数子者①,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通侯。

(选自《陈书》卷十三《徐鲁周荀周传》)

[注]①鲁悉达是与徐世谱、周敷、荀朗等人合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悉达抚绥五郡绥:

安抚平定

B.乃连结于齐结:

联合

C.曰:

“来何迟也?

”迟:

D.悉达勒麾下数千人勒:

约束

【答案】D

【解析】勒:

率领。

11.下列句子中,表现鲁悉达“识运知归”的一组是(  )

①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

②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

③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

④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⑤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

⑥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A.①③⑥B.③④⑤

C.①②⑥D.④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表现的是在社会动荡之中,鲁悉达保全地方,安抚百姓。

②表现了鲁悉达的仗义任侠。

③是鲁悉达弟弟的所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侯景叛乱时,以孝道而闻名乡里的鲁悉达,组织当地人保卫新蔡一带,致力于耕田,储积谷物,安抚灾民,被他救济而存活的人很多。

B.在梁末动荡之际,王琳想沿江而下,利用地势之便,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篡国,但受鲁悉达势力所阻。

事实上鲁悉达保护了陈高祖。

C.在西受王琳的威胁、东受陈高祖的袭击、北受北齐的进攻的形势之下,鲁悉达始终保持中立,最终没有投向任何一方。

D.鲁悉达任侠仗义,颇好诗书,又能礼待贤士,并恪守孝道,年轻时就以孝而闻名,后因母丧而染病身亡。

年仅三十八岁。

【答案】C

【解析】鲁悉达后来投向了高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鲁悉达对双方的封赏都予以接受,但他拖延观望,谁那里都没有赴任。

②然而我之所以自己来归顺陛下,确实是因为陛下豁达大度,就像汉高祖一样。

③(鲁悉达)不因为富贵就轻视他人,很喜欢词赋,招揽礼遇贤才,与他们聚会共同鉴赏辞章。

【参考译文】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郡县人。

祖父鲁斐,在南齐时做了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被封为阳塘侯。

父亲鲁益之,粱朝时的云麾将军,新蔡、艾阳二郡的太守。

悉达自幼以孝而闻名,在家中以平民的身份出任梁朝南平嗣王的中兵参军。

侯景作乱,鲁悉达招集乡里的百姓,保护新蔡县,致力于耕田,储积谷物。

当时兵荒马乱,饿殍载道,南京及上川一带的人饿死的十有八九,有幸免得以存活的,都扶老携幼,归附鲁悉达。

鲁悉达把仓中的粮食分给难民们,被他救济而存活的人很多,他继续在新蔡县供给难民饮食,收留难民。

他招纳收容晋熙等五郡,这五个郡就全归他管理了。

又派他的弟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去讨伐侯景。

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授予了鲁悉达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的职位。

梁敬帝即位,王琳占据长江上游,留异、余孝顷、周迪等,都在各地独霸一方,起兵作乱。

鲁悉达安抚晋熙五郡,很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士兵都乐于为他所用。

王琳授予了鲁悉达镇北将军的职位。

陈高祖陈霸先也派赵知理授予他征西将军、江州刺史的职位,并且各自都赐予了鼓吹女乐等作为封赏。

鲁悉达对双方的封赏都予以接受,但他拖延观望,谁那里都没有赴任。

陈高祖就派安西将军沈泰从小道带军队偷袭鲁悉达,没能攻下。

北齐派遣行台慕容绍宗率领三万军队来进攻郁口诸镇,士兵气势旺盛,鲁悉达与他交战,太败齐军,慕容绍宗仅能自己脱身保命。

王琳想图谋东下进攻南京,觉得鲁悉达遏守长江中流,担心他成为自己进军的障碍,屡次派使者引诱招纳,但是鲁悉达最终没有顺从。

王琳也不能东下,就与齐人联合,互为照应相互支援,齐人派遣清河王高岳帮助王琳。

双方相持一年多,恰好遇到偏将梅天养等有罪害怕惩治,就引齐军进攻城内。

鲁悉达就率领数千军队渡过长江,归顺了陈高祖。

陈霸先见到鲁悉达,非常高兴,就问:

“为何这么晚才来归附我呢?

”鲁悉达说:

“我在您的上流驻守着,情愿做您的番属屏障,陛下授予我官爵,对我的恩情是厚重到了顶点的,沈泰对我的袭击,其威慑也是深刻的。

然而我之所以自己来归顺陛下,确实是因为陛下豁达大度,就像汉高祖一样。

”陈霸先叹道:

“您的话说得对呀。

”授予了鲁悉达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的职位,封为彭泽县侯。

世祖陈蒨即位,晋封为安左将军。

鲁悉达虽然任侠仗义,但不因为富贵就轻视他人,很喜欢词斌,招揽礼遇贤才,与他们聚会共同鉴赏辞章。

鲁悉达升为安南将军、吴州刺史。

遇到母丧,哀痛守丧,超越礼制,因而患病身亡,时年三十八岁。

世租追赐他为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号孝侯。

写史书的臣子说:

他们这几个人,有的在陈朝就已经在仕途驰骋了,有的是在自己家乡拥兵占据一方,但都能看清天下运势,知道自己应做出何种选择,在陈霸先称帝时就像影子一样来归附,官位升至了刺史,爵位达到了列侯。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汉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孙也。

祖宏,仕石季龙;父苗,仕苻坚,皆至二千石。

仲德少沉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

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

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

路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

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

“汉已食未?

”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

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

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