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518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4.docx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

的参与

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D.

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A错误;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故B错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浆中;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2.正常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稳定在80~120mg/dL,血糖的来源不包括()

A.消化食物后吸收

B.肝糖原分解

C.肌糖原分解

D.非糖物质转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其来源主要由以下三条:

消化食物后吸收获得;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等,而肌糖原无法分解产生葡萄糖,C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血糖的平衡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血糖的三条来源。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参与的调节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

D.神经元细胞膜内钾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抗利尿激素调节作用下,渗透压变低会抑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都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内环境稳态不仅仅是温度、PH、渗透压,还有其他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离不开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就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各种离子的进进出出也离不开内环境,C正确;钾离子外流,导致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D正确。

【考点定位】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内环境稳态

4.(2015秋•保定校级月考)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④二氧化碳⑤乙酰胆碱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⑧尿素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⑦D.③⑤⑥⑧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解:

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正确;

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错误;

③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场所是线粒体,不属于内环境,③正确;

④二氧化碳是细胞代谢后直接排入内环境的,属于内环境,④错误;

⑤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属于内环境,⑤错误;

⑥甲状腺激素是通过血浆运输的,属于内化境,⑥错误;

⑦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场所的消化道,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⑦正确;

⑧尿素是细胞代谢后直接排入内环境的,属于内环境,⑧错误;

⑨维生素是细胞从内环境中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属于内环境,⑨错误.

故选: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5.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C.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②细胞而不是③组织液.所以A描述错误.②为肝细胞a处是动脉血,氧气浓度高于b静脉血.所以B能使正确.③组织液可以进入①淋巴,①淋巴不可以进入、③组织液.所以C描述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组织液、④血浆.所以D描述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A正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内环境稳态应澄清的两种误区

(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7.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解: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后,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内环境,由内环境直接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所以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故选:

B.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8.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B.循环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

D.当人体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项正确;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循环系统是稳态调节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系统,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使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液成分也是如此,不是保持不变,C项错误;当稳态被破坏、不能维持时,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疾病发生,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人体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

A.淋巴

B.淋巴和组织液

C.组织液

D.组织液和血浆

【答案】B

【解析】人体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考点定位】内环境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不变的状态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于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稳态是指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从而使得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恒定不变,A项错误;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离子的含量有关,B项错误;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于消化道的吸收,组织液的渗透和淋巴循环,C项正确;产生渴觉的部位为大脑皮层,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

【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12.下列关于下图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①中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B.②中的某些糖类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更多地进入①

C.③是大多数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D.④中蛋白质含量比②、③中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主要成分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①组织细胞中液体为细胞液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

胰岛素可以促进②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原储存,降低血糖浓度,B正确。

③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所处液体环境,C正确。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②血浆中,有少数蛋白质会进入③组织液和④淋巴中,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13.如图代表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Z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

B、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存在于淋巴中,B正确;

C、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故选:

D.

1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环内环境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故A错误;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故B正确;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外界环境的变化不一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故C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在下列物质中,一般情况下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过氧化氢酶④二氧化碳

⑤淀粉⑥甲状腺激素⑦尿素⑧维生素

A.②③④⑥B.①③⑤C.①③⑦D.③⑤⑥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血红蛋白、过氧化氢酶属于细胞内部的物质,淀粉在胃液中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血浆中的1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

A.5层B.3层C.6层D.4层

【答案】B

【解析】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途经是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再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则葡萄糖需要经过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和1层组织细胞膜,膜层数共3层.

【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17.下图代表人体的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

B.X、Y、Z的成分和含量的差别主要在于X含有较多蛋白质

C.一次性服糖过多将会导致血糖的暂时升高,并使得肌糖原增多

D.缺氧条件下,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不会导致X、Y、Z的pH明显下降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A正确;X、Y、Z的成分和含量的差别主要在于Y即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B错误;一次性服糖过多将会导致血糖的暂时升高,并使得肌糖原增多,C正确;缺氧条件下,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乳酸能够及时被内环境中的缓冲对分解,故不会导致X、Y、Z的pH明显下降,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构成及稳态。

18.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A.葡萄糖、氧、钠离子、血红蛋白

B.甲状腺激素、尿素、氨基酸、二氧化碳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答案】B

【解析】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的成分,A错误;

B、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B正确;

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19.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20.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参与机体稳态的调节,是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中的钠离子、钾离子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稳定性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得到能力;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参与机体稳态的调节,是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功能,A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中,B错误;内环境中的钠离子、钾离子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稳定性,C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正确。

【点睛】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21.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

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

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

向肠袋中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

0.7%NaCl

10mL

0.9%NaCl

10mL

1.1%NaCl

10mL

0.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

1mL

3mL

5mL

9.9mL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

甲组从;丙组从。

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处流向溶液浓度处。

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的参与

【答案】

(1)肠腔进入血液血液进入肠腔低高渗透作用

(2)Na+载体蛋白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可知,0.9%的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

实验开始时,甲组中注入0.7%NaCl溶液,其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因此甲组肠腔中的水从肠腔进入血液;而丙组正好相反,血液中的水进入肠腔;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低处流向溶液浓度高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2)乙和丁中加入试剂的差异为是否加入“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丁中的溶液量基本没有减少,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Na+载体蛋白的参与。

考点: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2.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

a表示_____________,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字母)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d表示。

(2)以上b、c、d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_。

(3)c液与b液相比,c液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4)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但机体能够通过体液调节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1)组织细胞[b]组织液血浆淋巴

(2)内环境(细胞外液)

(3)蛋白质

(4)升高神经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题图,a为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即图中的b;c为毛细血管中的液体,表示血浆;d为毛细淋巴管中液体,表示淋巴。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该环境称为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4)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通过水平衡的调节,可以使机体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和水平衡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a、b、c代表不同的系统或组织器官,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外液.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A表示.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运动员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仍然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

(4)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是通过泌尿系统和(器官)排出体外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下进行.

【答案】

(1)呼吸消化组织液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NaHCO3

(4)皮肤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可知,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

解:

(1)分析题图:

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

(2)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3)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会是血浆中PH降低,血浆中NaHCO3可以与乳酸反应,使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无机盐等代谢废物是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的.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进行.

故答案为:

(1)呼吸消化组织液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NaHCO3

(4)皮肤神经﹣体液﹣免疫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4.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

d表示,图中的虚线框表示。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

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每空1分)

(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组织液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2)组织细胞内的C0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NaHC03

(4)如图:

【解析】

(1)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图中的虚线框表示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3)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0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红细胞携带的氧气通过血浆进入组织液,然后进行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通过循环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