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515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8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一中九年级(下)段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0•聊城)今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核心筒.其中钢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硅酸盐材料

C.

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复合材料

考点: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生铁和钢.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利用这一知识解题.

解答:

解: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其中钢属于铁的常见合金,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对金属材料的考查,知道金属材料的范围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是解决的关键,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2分)(2010•泰安)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猜想假设

B.

查阅资料

C.

进行试验

D.

交流讨论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酸是否为盐酸,取样,滴加酸化后的硝酸银,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确定该酸为盐酸;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是确认物质最直接的方法.

解答:

解:

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并没做出实验性地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某酸是否为盐酸.故A做法不合理;

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并不能对某酸是否为盐酸做出实验性证明.故B做法不合理;

C、通过向标签残缺的酸中滴加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认标签残缺的酸是否为盐酸.故C为合理做法;

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但却不能代替实验对某酸是否为酸做出实验性证明.故D做法不合理;

故选C.

点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及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行确定物质是化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3.(2分)(2010•泰安)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食用铁强化酱油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B.

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C.

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有害健康

 

D.

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可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考点: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铁的生理作用判断.

B、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判断.

C、根据聚氯乙烯塑料中含有氯元素,长期使用能产生有毒物质判断.

D、根据三聚氰胺有毒,不能食用判断.

解答:

解: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铁强化酱油可以补充铁元素,防止患贫血,所以A正确;

B、废旧电池中含有汞等有毒物质,不回收会污染环境,且废品中的锌皮等金属可回收利用,所以B正确;

C、聚氯乙烯塑料中含氯,受热会产生氯气等有毒的物质,作食品包装袋有害健康,所以C正确;

D、三聚氰胺有毒不能食用,不能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所以D错误.

故选D.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不但可以指导人的生产、生活,而且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食品安全知识,能源、环保知识,燃烧、灭火及生产安全知识,材料分类及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知识更是重中之重.

 

4.(2分)(2010•泰安)一定条件下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

氧气

B.

氧分子

C.

氧元素

D.

氧化物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由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中元素守恒可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解答:

解:

A、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是纯净物,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不会有氧气这种物质,故A错误;

B、纯净物中只有一种构成微粒,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不会有氧分子,故B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物质的组成是用元素来描述的,而氧化物是一种物质的类别,高锰酸钾、氯酸钾都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及氧气的制取,学生应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及实验室制氧气,能从元素及元素守恒的角度来分析解答.

 

5.(2分)(2011•泰安)“2H”表示的意义是(  )

 

A.

2个氢元素

B.

2个氢原子

C.

氢分子

D.

氢离子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了解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注意:

化学符号前加了数字,只表示一个微观意义;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答:

解:

A、元素不论个数,只论种类,故A错误;

B、“2H”表示2个氢原子,说法正确,故B正确;

C、氢分子的化学式为:

H2,而非“2H”,故C错误;

D、氢离子的化学式为H+,而非“2H”,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还考查了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

 

6.(2分)(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A.

NaCl

B.

KOH

C.

MgO

D.

Cu

考点: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根据氯化钠的组成结构及盐的定义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钾的组成结构及碱的定义判断.

C、根据氧化镁的组成结构及氧化物的定义判断.

D、根据铜的组成结构及单质的定义判断.

解答:

解:

A、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一种盐,所以错误.

B、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氢氧化钾符合碱的定义,所以正确.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镁符合定义,是一种氧化物,不是碱,所以错误.

D、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铜符合定义,是一种金属单质,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2分)(2011•泰安)“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

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尼古丁

D.

焦油

考点:

烟的危害性及防治;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一氧化碳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二氧化碳虽然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尼古丁、焦油都是吸烟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解答:

解:

A、容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虽然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故B不正确;

C、尼古丁也是吸烟产生的有毒物质,能致癌,但不与血红蛋白结合,故C不正确;

D、焦油也是有害物质,它的害处不是因和血红蛋白的关系产生的.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生活实际型题型,考查我们身边的化学,了解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知道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吸烟的危害,杜绝吸烟.

 

8.(2分)(2011•泰安)石油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它没有固定的沸点,通过加热气化、冷凝、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考点:

石油加工的产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石油的分离过程属于分馏操作,此操作中均未发生化学变化,也就是说汽油煤油等是石油中原来就存在的物质.

解答:

解:

得到煤油汽油是石油的分馏过程,属物理变化,所以由于石油中含有煤油汽油等物质,故石油是混合物,故选D

点评:

此题是对石油的分类知识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认识分流过程,结合混合物的概念解决此题.

 

9.(2分)(2011•福州)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取一定量的粗盐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固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原则进行分析,

B、根据溶解时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时的操作进行分析,

D、根据滤液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溶解时,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故B正确,

C、在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C错误,

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对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各步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考查,要加以识记.

 

10.(2分)(2012•广元)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

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

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考点: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灭火;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使人触电;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卡开所有门窗,会使火势更猛;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会引起爆炸.

解答:

解: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使人触电,造成伤亡事故,故B错误;

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大开所有门窗,因为有了充足的氧气会使火势更猛,故C错误;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会引起爆炸,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结合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11.(2分)(2012•泰安)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

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电子尽可能排布在离核近的、能量低的电子层上,故最外层电子的能量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2分)(2012•泰安)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的要求.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农作物

大豆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5.0~5.5

7.0~8.1

4.8~5.5

 

A.

大豆

B.

C.

玉米

D.

马铃薯

考点: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经常降酸雨的地区的,因此不适合种植在显碱性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的植物,结合pH与酸碱性的关系分析即可;

解答:

解:

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而经常降酸雨的地方土壤显酸性,因此不适合种植在显碱性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的植物,分析图表可知玉米适宜的土壤pH是7.0~8.1,对土壤的要求是土壤显碱性,所以不适宜在此地生长,而其它物质均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故选C.

点评:

化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本题考查的就是化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课本已有的关于酸碱度的知识进行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3分)(2012•泰安)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的概念以及元素只表示宏观不表示微观来分析;

解答:

解:

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属于宏观;故对

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错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不变;故对

D、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故对

故选B

点评:

本题在考查概念的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认识元素,注意对元素知识的认识和把握.

 

14.(3分)(2012•泰安)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C.

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

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特征: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

解: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原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原子的体积没有变化,故A错误;

B、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而酸的共同特征是所含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所以正确;

C、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不同,当两种物质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运动到对方的间隙中,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来两者的体积之和.故正确;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毒品中含有的分子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能找到毒品,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了解分子的性质及其应用: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原子.

 

15.(3分)(2012•怀柔区二模)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氧气验满

C.

液体加热

D.

量9.5mL液体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氧气验满:

注意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

解答:

解: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故A错误;

B、氧气验满:

图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了,故B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故C正确;

D、量取9.0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液体的加热方法和酒精灯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6.(3分)(2010•泰安)已知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R+CuSO4=Cu+RS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

 

C.

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

D.

该金属一定是铁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专题:

实验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间发生反应的事实,可由金属单质与可溶性盐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分类及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关系;

由金属活动顺序表,铜处于氢之后,所以处于氢前的活泼金属都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置换出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式RSO4,可判断金属R的化合价,而判断金属R的可能.

解答:

解:

根据金属R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CuSO4=Cu+RSO4,该反应为金属单质R与化合物硫酸铜反应生成金属单质铜和化合物RSO4,属于置换反应;由于R能置换铜所以R排在铜前,而R还可以是排在铜前的其他金属可能是铁但不一定是铁;金属R在置换反应中表现为+2价,而金属铝只有+3价,金属R一定不是金属铝.

综上所述,B正确;

故选B.

点评:

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可以判断反应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

 

17.(3分)(2010•泰安)下列有关人体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香烟烟气中的CO会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B.

某些无机盐和水虽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必需的

 

C.

胃液中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D.

低血糖病症发作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考点:

烟的危害性及防治;酸的化学性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血红蛋白极易与CO结合,不能再与氧气结合;无机盐和水也是人体必需营养物质;胃液中少量的盐酸即胃酸可以帮助消化;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所以喝葡萄糖水效果更快.

解答:

解:

A、香烟烟气中的CO会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正确;

B、某些无机盐和水虽不能提供能量,却是人体必需的.正确;

C、胃液中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正确;

D、低血糖病症发作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慢,因为葡萄糖可以直接吸收,而馒头需要经过细化后慢慢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利用.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8.(3分)(2010•泰安)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都是带电荷的粒子

B.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

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及分子、原子的概念来解答.

解答:

解:

分子、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故选B.

点评:

了解微观粒子的概念及性质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19.(3分)(2011•泰安)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Fe+CuSO4═FeSO4+Cu

B.

2H2O

2H2↑+O2↑

 

C.

CaO+H2O═Ca(OH)2

D.

NaOH+HCl═NaCl+H2O

考点: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参与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变化特征是“一变多”利用此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

解:

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即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可以看出ACD选项均不符合要求,只有B符合此特点.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反应类型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分解反应的特征,并利用特征进行判断即可.

 

20.(3分)(2011•泰安)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

浓氢氧化钠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

饱和食盐水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选择暴露于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且溶液质量变大的物质即可,选项中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盐酸质量会减小,浓硫酸质量会增大,食盐水质量基本无变化,利用这些知识可解决此题.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即2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