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450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docx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

抢抓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的历史新机遇

——江津借势成渝经济区域规划加快发展的思考

成渝经济区域规划,是继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第四大区域发展规划。

这一规划与陕西甘肃“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区域规划共同组成了我国西部地区纵跨南北、横贯东西的三大规划;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地区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重要引擎。

面对成渝经济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历史契机及区域规划内各城市竞相发展的激烈态势,江津——作为紧临重庆主城、地处成渝经济区南环上的重要城市,如何抢抓机遇,对接产业,借助优势,加快发展,对实现全区“十二五”规划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反复思考,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供新一任区委区政府领导参考。

一、成渝经济区基本概况

成渝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西部大开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合作、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批准设立的以“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陆路骨架交通干线、确定“双核五带”空间布局,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的第四个尤其重要的经济区域。

主要包括四川省15个市和重庆市31个区县,经济区面积20.6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840.7万,GDP总量为1.58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

根据规划,经济区在交通建设上,将率先改善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客(运)专(线)、航空、河运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我国通江、达海、越边的重要交通枢纽。

目前已经完成了以成渝为主轴,成绵乐、渝万为辅轴,绵遂内宜、成南达、宜泸渝、重庆至黔江四条骨架线的“一主两轴四骨架”的《成渝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在产业发展上,将重点规划布局和发展“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业、电子信息产业、民用航空和航天研发制造业、冶金和材料生产业、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业、轻纺食品产业、医药产业”等八大支柱产业;在城市建设上,将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为双核,以遂宁为成渝北弧中心城市,以内江为成渝南弧中心城市,以安岳为成渝直线中心和几何中心城市;以成遂渝、成安渝和成内渝等交通线为纽带,发展包括四川的成都、遂宁、内江、资阳和重庆主城等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集群。

二、江津在成渝经济区中的战略定位

在成渝经济发展板块中,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双核”,而两“核”之间的若干城市都需要在成渝经济区内找到相应的位置。

江津地处成渝经济重庆极的核心区,具有承接重庆主城产业转移和城市扩张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具备大发展的各种资源要素,关键是要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看,象江津这样的城市,或者比江津大的内江、泸州等地级市,在定位时都不应当追求大而全,而是要找准自己的优势产业和资源,实行错位发展,在区域发展中相互补位。

从江津在成渝经济区中的区位和成渝经济区域发展规划看,江津应定位为:

成渝经济区南弧上的重要经济板块,重庆辐射川南黔北地区的桥头堡,重庆西南翼出海的大通道。

三、江津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江津作为成渝经济区重庆极的核心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腹地,是重庆主城拓展的重要区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交通加快建设机遇。

成渝经济区要共建西部发展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并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就必须把改善交通环境、构建完备的大交通网络格局作为第一要务。

大力发展成渝经济区与国内各地及西南邻国之间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管道运输等重大工程建设,使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通江、达海、越边的重要枢纽。

目前,成渝经济区已作出《成渝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了“一主两轴四骨架”的交通布局,拟建成12条城际客专,总里程达到4000公里,将形成从成都—雅安—乐山—宜宾—泸州—重庆—广安—达州—巴中—广元—绵阳—成都的高铁大环线。

江津作为黔西北、川东南、渝西“三区汇点”城市,战略地位十分明显。

加之,“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加紧建设“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和新建11条铁路的建设目标。

其中,多个交通重点项目涉及江津。

这将给江津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带来重大机遇,增强江津对周边区县的影响力。

(二)产业加快发展机遇。

川渝两地地域相连、习俗相同、文化相通,产业融合度密切,经济合作与交流愈加频繁。

成渝经济区的获批,使产业布局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进一步深化两地合作,整合两地资源,发挥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增强两地区域经济实力,形成引领中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并将加快中国西部深化改革、扩大内陆对外开放领域的进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渝经济区将成为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吸纳国际投资的首选之地。

而我区具有紧靠主城和重庆外环城市带以及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等优势,在成渝经济区中可抢占产业引进和发展先机,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够促进“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材料工业、食品工业、电力能源”六大支柱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迅速成长为集群式产业。

江津极有可能作为国家和重庆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来打造,成为外环万亿工业走廊的核心支撑;双福新区将积极承接西永微电子工业园的配套产业,并与永川凤凰湖电子工业园联合打造为云计算及IT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这些重大机遇将有力推进江津产业加快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三)城市加快扩张机遇。

江津既是承接重庆主城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又是分流主城人口的重要卫星城市。

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沿江和成渝南弧城市群,以及重庆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主城向外环拓展必然加快推进,这些因素给江津城市的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在外环高速区域内,江津区可作为城市建设拓展的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几江、德感、双福、支坪四个街道办事处和先锋镇,为“双百”城市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的建设和几江的即将动工,滨江新城城市主骨架公路建设进度加快,城市迅速东进北拓,加快融入重庆主城,“一江两岸”的城市新貌可望在三、五年后变为现实。

(四)城乡加快统筹机遇。

2007年,成渝两地就被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三年多来,成渝两地摸着石头过河,先行先试,大胆改革,不断突破关键领域,先后在土地流转、土地置换、推进现代农业、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而今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成渝经济区”后,一是将更有利于加强成渝两地统筹城乡发展的交流、研讨与合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如:

借鉴双流县、啤县、龙泉驿实施城乡统筹“三集中”模式积极推进城乡统筹改革;二是成渝经济区将带来交通大建设、产业大发展和城市大扩张,使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宽,加快推进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三是重庆将江津列入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加快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新的政策将赋予我区含金量高的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政策,如在我区建立各项改革政策的优先示范区,使全区城乡统筹的渠道增加、力度加大、进度加快。

四、江津对接成渝经济区域规划的思考

当前,共建成渝经济区的集结号已在川渝大地吹响,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应牢固树立稍纵即逝的紧迫感和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切实增强危机意识、主动意识、抢抓意识、实干意识和创新意识,用好、用足、用够成渝经济区各项政策,及时跟踪其产业布局与发展,找准参与成渝经济区规划发展建设的突破口,积极谋划和思考发展措施,努力确保我区与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无缝对接,在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中抢占制高点,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

(一)以交通大建设促进经济大发展为基础,构建“半小时主城、一小时周边”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打通成渝经济区域的连接通道和出海通道,实现水、路、铁无缝对接

江津要抢抓机遇,交通必须先行。

“十二五”期间,我区应以“打开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为重点,以重庆、成都两核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支撑,着力构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为建成西部经济高地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加快推进和完善“三弧七射”公路干线交通建设。

江津要在成渝经济区中加快发展,应依托重庆主城核心,把打造江津“三弧七射”公路交通网络作为实现“半小时主城、一小时周边”的关键之举,不断增强江津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弧”即:

内弧(绕城—渝泸高速江津下道—江津长江大桥—双福街道连接外环,涉及双福、支坪、先锋、几江、德感、滨江新城等区域);二弧(永川—江津—綦江快速通道,途经永川陈食、江津吴滩、油溪、龙华、西湖、广兴、綦江古南镇);外弧(重庆三环高速江津境内线)。

“七射”即:

一射西江大道接绕城和成渝高速进入重庆主城;二射江津至璧山快速通道;三射江津至永川快速通道;四射渝泸高速(江津至合江);五射江津至贵州习水快速通道;六射江津至綦江快速通道;七射江津至珞璜高速,通过快速通道连接巴南区。

建设好“七射”的公路交通网络,既会加快我区融入主城的步伐,更将增近我区与周边区县的经济联系和文化旅游交融,增强辐射和影响周边区县乃至出海的能力。

——提前开工建设5、7、12轨道交通,抢抓“京昆高铁、渝黔新线、两环六射”三大机遇。

轨道交通是重庆构筑国家五大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设轨道交通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缓解城市人流输送压力,并拉近我们与主城之间的距离,增强区域合作。

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区应抓紧做好轨道交通5、7、12号线开工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力争5号线(江津段)在今年底前开工建设,推进7号线、12号线在“十二五”期间相继动工。

同时,我们应以“北京-郑州-重庆-昆明”的高铁建设为契机,力争在江津支坪设立重庆西南站;全力支持和配合做好渝黔铁路新线和渝昆铁路江津段修建工作,并借此机遇,将珞璜和支坪建设成重庆向西南(广西或缅甸)出海的重要工业基地、货运枢纽中心和综合物流中心;全力以赴力争重庆“两环六射”铁路建设规划在江津布网设点。

——加快港口建设,着力将江津打造成重庆第四枢纽港。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主枢纽港口城市,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将在三年内打造成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目前,以寸滩、果园和黄谦三大枢纽港为中心的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年吞吐能力近800万标箱。

而江津以其距离主城最近和得天独厚的长江航道优势,沿江码头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集散商品的重要功能,成为重庆规划的五个重点港区之一。

近年来,全区港口建设进度加快,滩盘、石门、兰家沱、猫儿沱、珞璜等深水良港基本改扩建成投入使用。

但江津要打造成全市第四枢纽港,还应以“十二五”期间即将动工的“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为契机,不断加大港口码头建设,有力推进猫儿沱、兰家沱、五举沱、白沙、朱杨、油溪、仁沱、珞璜等深水货运港口的上档升级,提高港口吞吐能力,逐步推进几江、滨江新城至重庆主城的客运和水上游艇建设。

(二)以打造“双百”城市为目标,加快“一核两翼三中心四补充”城市体系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川南黔北能力

江津是重庆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也是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充分抓住机遇,结合重庆市情、江津区情,按照打造“双百”城市目标,加大“一核两翼三中心四补充”城市体系建设,使江津成为为重庆辐射西南的“桥头堡”,并加强与川南黔北的联系,从而带动整个江津的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一核两翼”大城市建设。

“一核二翼”即是按照建100平方公里和拥有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为目标,沿绕城、渝泸两条高速和长江两岸规划区域,以几江半岛和德感坝为城市核心区,以双福新区连滨江新城、支坪和先锋地区为城市发展的两翼,通过发挥核心城区向两翼的辐射和拓展功能,依托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使两翼迅速向核心区靠拢,尽快建成特大城市的骨架。

集中力量打造集行政、文化、商业、居住、体育健康、城市生态绿化“六大中心”为一体的的宜业宜居大城市,重点发展公共管理、教育医疗、城市商业、居民服务、生活居住等第三产业。

——确立“三中心”,建成中小城市标准。

根据交通设施布局、地理位置和对周边的区域影响,我们把交通功能完备、产业和城市发展基础较好、区域相对集中的白沙、珞璜、油溪三个中心镇定位为中小城市,重点进行规划、打造和发展。

其中:

白沙镇可定位为江津的第二大城市进行打造,建成城市人口在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大力打造职业技术教育园区,辐射带动石蟆、塘河、永兴、慈云等镇域经济发展,加强与合江县进行产业对接;珞璜、油溪两镇分别处于长江南北,呈东北与西北对峙,对周边镇街影响较大,工业基础较好,可按人口在20万人以下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标准进行打造。

——“四补充”构建城镇建设大发展体系。

朱杨、杜市、石蟆、四面山地处江津边缘,与永川、綦江和四川合江县、贵州习水县接壤且人脉联系、经济交往十分密切。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边贸重镇的作用,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边贸经济,积极通过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特别是产业发展上要与友邻地区要增进合作,形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

如:

杜市镇紧邻綦江县,处于綦河经济带,应联合夏坝、广兴2个镇,以中小企业基地为载体,主动承接綦江和巴南产业转移,促进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四面山镇作为江津城市的后花园,与川黔相结合,应通过构建以四面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山镇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核心的渝川黔旅游“金三角”,带动南部山区镇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朱扬镇可积极承接永川区朱沱和松溉两镇的工业配套产业布局;石蟆镇应借助三环高速穿境而过和紧邻渝泸高速的区位优势,发展与四川省合江县相配套的产业。

(三)以助推经济跨跃式发展为核心,着力构建五大中心,加快推进与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对接和互动

加快产业的对接和互动,是江津积极主动参与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强地区合作,做强规模经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江津应将自己置身于成渝经济区中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充分借助成渝经济区的内外动力,着力构建五大区域性经济中心,加快江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全区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着力打造产业转移“承接中心”。

目前,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区以及泸州、宜宾等市,在机械制造、汽车摩托车、轻工纺织、IT、酒类生产等方面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江津应结合产业互补性较强的特点,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配套发展,将江津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承接中心。

一是抓住成渝经济区列入全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机遇,依托重庆潍柴发动机厂、重庆齿轮箱公司等重点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加强与川渝“机械零部件、单机总成、整机”企业的生产合作,延长产业链和市场供应链,建成成渝经济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重要板块区;二是加强成渝经济的深度合作。

从科学研究、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强化两地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地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集约性和规模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

——着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高新技术推广中心。

四川和重庆是西部的科技强省大市。

国家在三线军工布局时,在四川和重庆也设立了不少科研机构,如重庆的24所,四川的9所、30所等。

目前,随着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和四川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正加强联合协作,以充分整合、利用和发挥两地科教资源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积极作用。

对此,我区应努力创建成渝经济区高新技术应用推广平台,利用双福紧邻大学城与西永保税区的区位优势,深化合作,将双福建设成为西部新城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中心,发展汽摩、IT信息、新型材料等高薪技术产业;利用“国家将在重庆布局飞机生产”的重大部署,我区可联合四川的整机生产和重庆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生产优势开展合作,携手发展航空航天工业或引进相应的科研技术单位;利用吴滩具有重庆第二大机场选址将落户西部机场建设的优势条件,将油溪、吴滩片区打造成为“市级工业基地”,重点发展建材、临港(水、空)工业,为江津打造千亿工业强区添砖加瓦。

——着力打造中国西南战略通道的重要枢纽中心。

目前,国家南下北部湾、西南下孟加拉湾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通道已明确列入《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

西部内陆远离出海口,若是打通经缅甸到印度洋通道,成渝地区到西亚、南亚、北非和西欧的海上运输距离,将缩短4000公里以上,物流成本也大大下降。

从西部交通路网结构看,江津是物流人流大节点城市,是重庆西南通道上的重要门户。

因此,我区应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国家和重庆对江津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的支持,将珞璜建设成重庆西南出海的重要工业基地、货运枢纽中心和物流中心,成为重庆产品输出和资源输入的物流“集散地”与“中转站”。

通过珞璜,把以重庆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的高新技术、重大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工业产品,南向销售到滇、黔、桂等西南省区,并向最有市场潜力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南亚进军;通过长江水路可西向运往四川多省市。

另外,云南、贵州两省资源丰富,仅煤炭储量就达937.86亿吨,通过江津这一重要“中转站”,可为重庆、四川以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加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着力打造西部农副产品输送中心。

川渝两地在重庆直辖前曾称天府之国,一直以来就是粮食、蔬菜和生猪等农产品的盛产之地。

江津水路、公路、铁路俱全,交通十分便捷,农副商品集散输送便捷,加上2009年引进渝惠集团在双福修建了西部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这为我们打造西部农副产品输送中心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江津可借助区位交通优势和现有农业基础,以建设成渝经济圈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为重点,增强农副产品主产地区合作,增强与交通物流企业合作,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机制及流程,构建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外向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建设一批潜质优良的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满足成渝经济区市场需求,使江津成为成渝经济区农副产品的输送中心。

——着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中心。

旅游业是“一兴百兴”的产业,发展江津旅游业,重点是做大做强“名山、名水、名镇、名人、名文”等名字品牌,借山水之灵气,打名人之招牌,引四海之游客。

要积极融入巴蜀大旅游圈,推进区域联动,资源共享,逐步做到两地信息互送、线路互达、组团互惠,建立渝川黔“无障碍”旅游区。

要以四面山为龙头,融合中山、塘河、白沙等旅游资源,联合贵州赤水、习水以及四川合江佛宝森林公园,共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开发和培植精品旅游线路,增强“金三角”的对外知名度和竞争核心力,实现“渝川黔金三角”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要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依托现代农业园区、花卉苗木基地,以乡土休闲、生态观光、德国风情为特色,打造乡土休闲生态观光旅游精品。

要突出“温泉旅游度假基地、国际化会议会展中心、生态宜居新城”的建设方向,坚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强力推进、尽快形成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效应。

把江津打造成为成渝经济区内著名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中心。

(四)以增强区域综合实力为重点,突出“依重庆、瞄成都、联川南”三大发展战略,加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江津地处川渝、渝黔结合部,是重庆对外辐射的桥头堡,是连接川渝、渝黔之间的桥梁和通道,要想又好又快地融入成渝经济区,必须加强区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打好阵地战,实行优势互补,领跑渝西川东。

——依托双核,主攻重庆。

重庆是成渝经济圈中双核之一,融入成渝经济圈必须依托双核,对于江津只有紧紧贴近重庆主城,同时结合区位和环境优势,江津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江津距重庆主城半小时的车程,且紧邻成渝高速、渝黔高速,同时重庆外环高速、渝滇高速交会于此。

5、7、12号轨道交通建成后,江津将成为我市除主城区以外率先通轻轨的区县。

届时,江津将会成为重庆主城的后花园。

此外,江津双福工业园毗邻九龙工业园区和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地处重庆外环与内环之间,距重庆主城只有15分钟车程,是承接两江新区产业扩展和延伸的最佳平台之一。

江津应着力把这一区域打造为重庆继茶园、西永之外的第七个副中心,以在产业链条上寻求同主城的延伸和互补,实现错位发展,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使江津全面融入主城。

——瞄准成都,优势互补。

成都与江津产业既有同构性也有互补性,江津在成渝经济圈产业转移中的地位并不单纯是被动的承接,也要积极、主动的转移,吸收和转移并重,即“双向转移”。

所以,我们应依托成都的轻纺类、电子工业、建材、旅游等重点行业,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采取挂靠联的办法,抓出几个配套企业和产品。

同时还要大力吸引成都地区重点行业的大型企业到江津投资建厂,或通过企业重组等方式,加入成都产业经济供应链。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和重庆都作为国家城乡统筹一体化示范区,但其“三集中”的成功范例为产业化、城镇化释放了能量,值得在江津推广,为江津的产业环境变化提供软性支撑。

——立足川南,领跑一圈。

江津和永川共同构成了重庆对接成渝的“西大门”,但永川的战略支点位置明显优于我区,随着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永川极有可能成为继万州之后的重庆第三大城市。

因此,江津如何在这轮区域竞争合作中及时抢得先机,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对接一圈、川南的整体规划,打破一圈各自为政、争相领跑的局面,争取使江津成为重庆对接川南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区、重庆对接成渝经济区的试验区、重庆西部对外开放的带动区。

其次,要将川南定位与江津自身发展战略相结合,加快交通、产业多个方面的良好对接。

第三,要争取国家、重庆赋予江津创建先行试点区的政策支持,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市公共建设资金等向江津倾斜,加大在重点项目布点、项目审批、土地利用等环节的支持,确保江津对接成渝经济区先行先试的“主动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