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419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docx

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主要内容:

①“授民授疆土”:

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朝觐、纳贡和服役;共同抵御“蛮”“夷”“戎”“狄”。

作用:

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扩展了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7、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主要有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18、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

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

1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

20、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

 其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在“葵丘会盟”上确立了霸主地位。

2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楚庄王。

22、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

23、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24、公元前356年,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称为商鞅变法。

目的:

富国强兵。

主要内容有:

①(集权)编制户口,加强刑法;推行县制(对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我国“县”这一地方机构最早设立的开始)

②(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最能体现变法的封建性);统一度量衡;

③(强兵)奖励军功。

意义: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

①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商鞅最终被诬告遭受车裂而死,商鞍变法失败了吗?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鞍最终虽被处死,但秦国的变法并没有废除,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因为秦国经过商鞍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5、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

★26、了解历史的途径:

实物资料、口头资料、文字材料等。

27、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28、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思想体现在“仁”和“礼”两部分;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有: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9、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的崛起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

孟子或孔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制,中央集权

道家

庄子或老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治理国家:

儒家——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法家——用“刑罚加强统治

道家——无为而治

影响:

奠定了整个封建文化的基础,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

30、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1、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32、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完成统一,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割据争霸的局面。

启示:

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

33、 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4、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建立皇帝制度。

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秦始皇首创)

(2)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

(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作用:

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不同: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世袭。

★35、巩固统一的措施

交通上:

统一车轨、驰道。

经济上:

(1)统一货币: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2)统一度量衡。

作用:

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作用:

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思想上:

“焚书坑儒”。

危害:

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军事上: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6、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

①思想上: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②政治上:

由于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③监察制度上:

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十三刺史.

④民族交往上: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影响:

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37、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目的;第二次是在公元前119年,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意义: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8、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39、西域开通后,世界出现了一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

路线:

以丝绸为代表的手工艺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意义:

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40、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

★①造纸术:

西汉前期发明了纸。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3——4世纪时,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相当普遍。

意义:

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②医学:

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被人们誉为“神医”;

③数学: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1、秦汉时期昌盛的文化:

①宗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②史学: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反映出秦汉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42、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43、公元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火烧赤壁”)

4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

国号

人物

都城

220年

曹丕(帝)

洛阳

221年

刘备(帝)

成都

222年

孙权(王)

建业

45、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②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自然

条件十分优越。

表现:

①农业上,开辟出了大量湖田,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②纺织业上,技术进步,官府建立起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③冶铸业上,发明了灌钢法;④青瓷烧制业上,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影响: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6、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目的: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内容:

A、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

作用: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启发: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是富国强兵的重要途径。

★47、祖冲之南朝的科学家。

他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48、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农学家。

他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49、郦道元是北魏的地理学家。

他写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50、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

他改变了前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的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后人称为“书圣”。

51、东晋的顾恺之是著名的绘画家。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2、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它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1课: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

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

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

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

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

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

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

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

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

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

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

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1、科举制的产生: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

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中宗时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3、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4、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第6课: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岛;“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

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

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

5、唐朝时,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7课: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李白盛唐时期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诗仙”

杜甫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诗歌深刻放映历史时代“诗圣”

白居易辉煌不在的唐中期直如白话,通俗易懂

第8课:

1、唐朝著名书法家有:

颜真卿和柳公权。

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

柳公权自创“柳体”,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

2、唐朝著名的画家有:

阎立本和吴道子。

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

3、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因为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

第9课:

1、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5、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在临安(杭州)。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如何评价岳飞?

——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8、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10课:

1、★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④、江南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了江南。

2、宋朝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广。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棉花和茶叶也在江南广泛种植。

3、宋朝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4、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是——临安(杭州)。

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第11课:

1、宋朝人的衣:

宋初崇尚节俭,后来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宋朝人的食:

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肉食以羊肉、鱼为主;

宋朝人的住:

住四合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院内还种有花草;

宋朝人的行:

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

宋朝人的娱乐:

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宋朝人的节日:

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元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

第12课:

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

3、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4、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

元政府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已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5、宋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

(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4)回族开始形成。

第13课:

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欧洲国家有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思想家·培根(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指的是中国发明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第14课: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

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

3、苏轼(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两宋之交),词风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辛弃疾(南宋),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看。

”——辛弃疾

4、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5、《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该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第15课:

1、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

3、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

1、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2、设立锦衣卫和东厂,加强对臣民进行监视;3、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4、八股取士。

4、“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这句话的意思是八股的危害相当于秦始皇的焚书,而摧残人材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要严重得多。

这句话表明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危害很大。

5、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于君权的加强。

6、“靖难之役”指的是燕王朱棣反对建文帝的战役。

第16课:

1、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这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2)、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

(3)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影响):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海波平”的意思是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

这句话表现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达了他抵御外辱,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17课:

1、明朝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1)设置内阁和六部,同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3)大兴“文字狱”。

4、“文字狱”的消极影响:

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

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18课:

1、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并开发台湾。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占领雅克萨和尼布楚。

清朝康熙皇帝带领清军和各族人民,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结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4、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