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46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951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8046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8046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8046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8046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8046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8046知识点.docx

《28046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046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8046知识点.docx

28046知识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章音乐的本质与功能

1、音乐的起源:

音乐起源与人类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

2、音乐的发展:

音乐起源的过程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个发展过程从总的规律上说是一个不断分化,不

断融合,不断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运动变化的过程。

3、音乐的本质:

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主观反映的结果。

所以,音乐也只能是人类对现实存在的一种特殊

形式的主观反映。

4、音乐的基本特征:

以听觉感知为主要感知手段;在时间流动过程中展开和完成其艺术形象的塑造;艺术形象的感知

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情感体验具有更大的个人性和不确定性。

音乐作为独立的艺术具有以下特征: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是情感艺术。

5、音乐的功能:

是指音乐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政治功能)很早就被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育功能)音乐的教育功能是音乐的社会功能中发展最早的功能之一。

历史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不同阶级

的思想家都认为:

音乐可以教育人。

(其他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稳定和进步,作为社会成员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手段。

论音乐教育的功能:

音乐教育对儿童的身体、智力(语言与认知)、情感(情感与意志)、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和音乐素质(歌唱能力、韵律活动、打击乐器的演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价值倾向发展)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

第二章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

1、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应该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提高肌体的运动能力;维护和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2、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与认知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扩大词汇积累,增进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帮助语言发展有缺陷的儿童获得发展方面的矫治或补偿。

理想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整个认知系统的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生产新信息的意向和能力。

3、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情感和意志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儿童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帮助儿童形成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事物的积极的态度倾向,而且有助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4、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发展他对音乐及音乐活动的独特的个人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系统;同时在儿童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及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与他人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理解、交往与合作,帮助儿童形成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儿童打下最初的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意识的基础。

第三章现代儿童音乐教育

1、五种重要的近现代外国儿童音乐教育体系: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瑞士教育家1900创立了体态律动。

课程内容包括合乐动作、即兴表演、视唱练耳等三

方面的内容体态课程有两种训练组成:

身体的运动训练和身体对音乐的运动反应的训练

二、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

匈牙利20世纪柯达依教学法体系。

他的贡献创造了一种立足于本国民族、民间音乐传

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德国音乐家20世纪创立了奥尔夫体系。

贡献在于:

创造了一种致力于通过创造性参与活动,

使幼小儿童能够更自然地进入音乐世界的音乐教育体系。

四、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日本音乐家20世纪创立了才能教育体系。

贡献在于将日本民族对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崇尚

融入了儿童小提琴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中,创造出了以大量模仿优秀范例的艰苦训练为主线,严格督促、热情鼓励与母亲“伴学”同伴“榜样”为辅线的音乐教育体系。

五、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

20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曼哈顿维尔学院牵头进行研究的一项成果。

该研究运用了现代

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加强调学生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2、五种重要的近现代中国儿童音乐教育发展阶段

一、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的儿童音乐教育

强调音乐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二、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儿童音乐教育

强调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三、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功能

四、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音乐知识、概念和学习读写乐谱和乐器学习开发智力与创造力

五、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的儿童音乐教育

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第四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

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对儿童产生的教育影响是整体地对儿童发生作用的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审美过程对儿童施加整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

在儿童与音乐作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顺带教儿童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会有助于更好的通过音乐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教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游戏性、综合性、整体性

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

实践原则、和谐原则、低耗高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四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安排的与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

二、专门性的与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三、显性的与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

第五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1、教师的世界观与行为特征

2、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

1、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情绪性质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

2、辨别音乐作品基本结构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

3、识别音乐作品的年龄适应性的能力

4、察觉音乐作品的潜在教育价值的能力

3、教师表现音乐的能力:

应用嗓音、身体动作、乐器和其他艺术符号等等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4、教师音乐与文化涵养

5、教师的教育涵养

第六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社区与家庭

1、家庭音乐生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社区音乐生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五章幼儿园的歌唱活动

1、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歌唱能力发展:

歌词、音域、节奏、音准、呼吸、情感体验与表达、独立性、合作性以及创造性等九个方面

2、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教育目标

本身的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发展幼儿的艺术认知能力和创造性艺术表达能力

2、发展幼儿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能力和进行自我情感控制的能力

3、发展幼儿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积极、独立的个性品质

4、发展幼儿守纪律、负责任、能合作、善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品质。

3、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教育内容:

歌曲、歌唱的表演形式、理解和表现歌曲的简单知识技能、嗓音使用和保护的简单知识技能、在歌唱活动进行合作交流的简单知识技能等等。

4、幼儿园歌唱材料的选择:

歌词的选择、曲调的选择、歌曲的整体选择

曲调选择的特点:

1、音域较狭窄

2、节奏较简单

3、旋律较平稳且以五声音阶位骨干

4、结构较短小工整

5、词曲关系较简单

5、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导入

1、动作导入

2、歌词创编导入

3、情景表演导入

4、故事简述导入

5、歌词朗诵导入

6、游戏导入

7、填充参与导入

8、副歌前置导入

9、无意义音节玩唱导入

10、直观形象导入

6、共鸣位置与歌唱的美好声音

帮助学前儿童获得正确的共鸣位置和美好自然的声音的主要方法有:

①教师和儿童同伴的正确示范——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②轻声入手,养成有控制的情感表达习惯。

③从较高音区开始,从上逐渐往下唱

7、咬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

1、教师和幼儿同伴的正确榜样

2、从情感体验入手,由内向外,以情带声

3、教师从歌曲情感分析入手,结合歌曲的情感表达分别指导幼儿唱好“连音”、“跳音”、“重音”、“保持音”等基本演唱方法

4、教师的伴奏以及讲解、指导语言具有良好的情感感染性

第六章幼儿园的韵律活动

1、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韵律活动能力发展

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

身体运动能力、运动合乐能力、独立性、合作性以及创造性等五个方面。

理想的音乐教育能够全面的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是儿童能够自如的自我享受的舞蹈和舒适的与他人共同舞蹈。

2、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目标

韵律活动本身的发展目标:

1、让幼儿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合艺术动作语汇

韵律活动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1、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艺术表达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能力和进行自我情感控制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积极、独立的个性品质

4、发展幼儿的守纪、负责、公正及能合作、善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品质

3、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

1、韵律活动(基本动作;模仿、象征性动作,舞蹈动作)

2、韵律活动及其组合(韵律动作和韵律动作组合)

3、韵律活动的类型和表演形式

类型:

律动、舞蹈、歌表演以及伴随音乐或歌曲进行的动作表演游戏

形式: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和领舞群舞

4、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技能

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使用、制作道具的知识和技能

5、韵律活动的常规

活动开始和结束时布置和清理场地的常规;听信号或指令开始和停止活动的常规;上、下位以及各种空间站位、移动的常规;分组、结伴以及分配角色的常规

4、幼儿园韵律活动材料:

动作、音乐和道具

5、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导入

1、观察导入

2、回忆导入

3、基本动作复习或练习导入

4、队形复习或学习导入

5、舞谱导入

6、动作创编导入

7、游戏导入

8、故事导入

9、音乐欣赏导入

6、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如何利用韵律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①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②选择、安排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序列。

③从较慢的速度开始,并采用儿童最舒适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

④可以从儿童自然动作开始的动作,应先从儿童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

⑤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7、发展动作的随乐性

8、发展动作的表现性

9、创编动作:

1、自由的即兴表演2、有引导的动作创编

10、创编动作组合:

1、按情节创编2、按音乐创编

11、提出其他创造性意见或建议;

对学习中程序或方法;对韵律活动的队形变化或人际交流方式;对分组、角色分配、道具使用等问题

第七章幼儿园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1、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能力发展

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

操作乐器的能力、合乐性、合作性以及创造性等四方面。

理想的音乐能够全面地促进儿童这些能力的发展,使儿童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应用打击乐器与音乐交流、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教育目标

打击乐器演奏本身的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享受参与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

打击乐活动全面发展教育目标:

1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艺术表达的能力

2发展幼儿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能力和进行自我情感控制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积极、独立的个性品质;

4发展幼儿的守纪、负责、公正及能合作、善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品质。

3、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教育内容

1、打击乐曲

一类是伴随歌曲或旋律器乐演奏的器乐曲;

另一类是纯粹由打击乐器或替代性的打击乐器来演奏的打击乐曲;

2、打击乐器演奏的简单知识技能

①与乐器有关的知识技能

②与配器有关的知识技能

③与指挥和看指挥演奏有关的知识技能

3、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①场地的管理常规

②乐器管理的常规

③乐器演奏的常规

4、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材料:

乐器、音乐、配器方案

5、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导入

1总谱学习导入

2总谱创编导入

3主要声部学习导入

4主要声部创编导入

5音乐欣赏导入

6故事导入

7韵律活动导入

8歌唱导入

6、舒适有效的演奏

7、有表现力的演奏

8、发展节奏感与织体感

9、参与配器设计

打击乐器的编配步骤。

①熟悉音乐

②揣摩、分析

③安排节奏形和音色的布局

④试奏和调整

⑤记谱和转换乐谱

10、即兴指挥

11、提出其他创造性意见或建议

改变节奏性;改变音色;改变个别乐器演奏方法;提出增加新的特色乐器等的意见或建议

第八章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

1、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发展

音乐欣赏能力包括倾听、理解、创造性表达和个人音乐趣味倾向等四方面。

理想的音乐教育能够全面促进儿童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儿童能够形成有关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2、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

①让幼儿享受参与性音乐欣赏活动的快乐。

②发展幼儿运用各种媒介表达自身音乐感受的能力。

③发展幼儿倾听和感受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④让幼儿积累自己的优秀音乐主题或片段库存。

音乐欣赏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发展的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艺术表达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能力和进行自我情感调控的能力;

3、发挥幼儿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积极、独立的个性品质

4、发展幼儿的守纪、负责、公正及能合作、善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品质

4、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育内容

⑴倾听周围环境中的音响

⑵欣赏音乐作品

⑶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技能:

1、了解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常见表演形式

2、了解常见乐器的名称

3、能听出并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绪、内容、形象及作品的主要结构

4、能分辨常见人声和乐器的音色

5、能根据音乐作品的音响展开想象、联想

6、能运用一定的媒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幼儿园音乐欣赏材料:

音乐作品、辅助材料

5、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导入

1、从完整作品开始

2、从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

3、从某些辅助性材料开始(动作材料、语言材料、视觉材料)

第九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

1、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因素:

儿童、社会、学科、心理学以及教育哲学中的价值取向五点

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

目标筛选、目标整理和目标表达三个阶段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分层结构:

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独立教学活动目标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分为认知、情意、行动;

从音乐的角度可以分为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音乐欣赏;

按社会互动理论可分为与人的互动和与物的互动。

5、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意义

1、对教师工作的意义:

教师只有通过提出和撰写教学活动目标的工作,才能更加明确自己在实施教学活动方案时的努力目标,才能按照目标的要求来控制自己的行动,以保证目标的切实达成。

2、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教师只有通过提出目标和撰写教学活动目标的工作,才能随时检查和提醒自己是否考虑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才能越来越注意通过目标的提出和撰写工作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育质量,以确保儿童的全面发展。

6、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首先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其次,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观念的获得与积极的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2系列化原则(首先,能力目标系列化,其次,材料目标系列化)

3、行为化原则(首先,必须针对将要实施教育的特定儿童群体的现状和发展,其次,必须针对将要使用的音乐教材内涵的教育潜能,第三,必须针对教师或儿童的特定的可见行为)

7、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方法

1、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提出。

首先,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其次,本阶段的音乐教育目标,第三,本阶段本班教育工作的问题或重点,第四,所选的特定音乐教材的教育潜能,第五,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三个原则

2、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撰写。

首先,必须固定以幼儿或教师为行为出发的主体,陈述是主语可以不出现,其次,必须陈述可以看得见的行为,必要时可以补充说明隶属哪一类发展目标,第三,必要时还可以补充说明该行为的附加条件及行为反应水平等方面的限定语。

第十章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指导与评价

1、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结构功能、类型及设计原则

结构功能:

“适应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

结构:

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类型:

按音乐实践可分为:

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前三属音乐表现后属体验

活动目的可分为:

音乐课、音乐角活动、音乐会或音乐娱乐活动

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的设计原则:

①有重复有变化的原则

②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

③动静交替的原则

2、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的书面结构

①活动的名称(含年龄班)②活动的目标③活动的准备④活动的过程⑤活动的指导要点和评价要点。

3、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指导的方法:

示范和演示

4、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指导的原则

①教师、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②面向全体儿童、尊重个别差异的原则

③在整体审美情景中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原则

5、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评价的内容、方法、原则

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评价的内容:

①活动的基础

②活动的目标

③活动的内容

④材料和环境

⑤活动的过程

⑥活动的效果

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评价的方法:

①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②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

③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

④独立片段评价和连续评价

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评价的原则:

①诊断性原则②针对性原则③建设性原则

第十一章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调节

1、适宜唤醒理论

儿童音乐活动过程中影响儿童心理唤醒的五种因素(289)

①幼儿因素:

分为幼儿的即时因素与长时因素。

即时因素是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即时需要。

长时因素是指产生上述即时需要的生理、心理基础。

②教师因素:

分为教师的即时因素与长时因素。

教师的即时因素包括教师的情绪因素和教师的行动因素。

长时因素包括教师在先前的实践基础上已经形成的态度倾向和行为倾向。

③材料因素:

指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作为教育影响因素使用的所有的有形材料和无形材料。

④程序和方法因素:

程序因素主要指相互联系的有关教学片段(步骤)的活动性质、活动内容、先后秩序、相互关系、结构功能等。

方法因素主要指教师与儿童的教学实践方式,如旁观与参与、模仿与创造、识记与探索、独立活动与协作活动等。

⑤时间和空间因素:

时间因素指整个活动的进行时间,活动各环节、步骤、内容等的持续时间,以及这些时间片段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

1、观察法2、调查法3、试验法4、行动研究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基本观念

1、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

1、从本体论角度看,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的一种生命活动

2、从认知论角度看,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3、从情感表现角度看,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4、从认知角度看,学前儿童的美术是整体智慧的发展的一部分

5、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个性的表现

2、审美教育:

又称美育,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目的:

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形态、结构等的感受、鉴赏、创造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操,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

审美教育的特征:

①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教育

②审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与体、智、德、劳各育之中。

学前儿童审美判断的特点。

主要是一种印象的批评,即凭借第一印象,直接依清新、强烈、活跃的感觉而下的判断。

他们往往对欣赏的对象不加过多的分析和综合,而凭带有强烈感情的感知来判断欣赏对象是美的还是丑的。

这种判断大多是一种直觉反映,而被判断为美的对象就成了学前儿童审美欲望产生的源泉。

3、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内容和种类

内容:

①艺术知识,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②艺术欣赏,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③艺术创作,包括创作作品的构思能力和表达技能

种类:

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

4、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①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包含,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本手段,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审美教育

②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经验会相互迁移,相互促进,他们相辅相成,都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①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②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

③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发展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发展的阶段与年龄特征

阶段:

①本能直觉期(0—2岁)

②艺术符号感知占优势时期(2-7岁)

2、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与年龄特征

学期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

1、涂鸦期(1.5-3.5岁)

2、象征期(3.5-5岁)

3、图式期(5-7岁)

幼儿绘画教育内容

①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②绘画的形式语言:

线条、形状、色彩、构图

③绘画的题材:

景物、人物等

3、学前儿童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①拟人化

②“透明”画

③张开式

④夸张法

4、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阶段与年龄特征

手工发展的阶段:

①无目的活动期(2-4岁)

②基本形状期(4-5岁)

③样式化期(5-7岁)

幼儿手工教育活动的内容

①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

②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剪撕、编织等

③手工的题材:

玩具、装饰等

5、学前儿童美术的心理机制

①儿童美术行为是其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与意识相结合的产物

②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启示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基本理论体系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纲要》的艺术领域目标:

①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②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③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

《纲要》的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

①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②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③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④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巧和能力

⑤指导他们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术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⑥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纲要》中对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长远在发展

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学前儿童美术基本技能:

①手的动作,包括手眼协调、手的控制能力。

②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③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利用。

提供范例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