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549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1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初中【最新】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D.

冶炼生铁

2.下列物质为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B.液氧C.五氧化二磷D.矿泉水

3.人处于紧张状态时,维生素的消耗会增加,因此考试期间应多补充的食物是

A.馒头B.蔬菜C.啤酒D.植物油

4.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材料是人类进步的基础。

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锰钢B.玻璃C.塑料D.水泥

5.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氧气B.氯化钠C.水D.汞

6.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溶液pH

D.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7.次氯酸钠NaClO能起杀菌、消毒作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3C.+5D.+7

8.以下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比较适宜的食物是()

物质

橘子

泡菜

葡萄

玉米粥

Ph

2.9~3.5

3.0~4.0

3.5~4.5

6.8-8.0

选项

A

B

C

D

A.AB.BC.CD.D

9.北宅品樱桃、大泽山尝葡萄……为广大市民假日游玩提供了新的去处。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增加葡萄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

C.观光车使用电力驱动,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可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10.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A.2O——“2”表示两个氧分子

B.2NO——“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11.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这两种原子属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12.我市即墨区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下列有关温泉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澈的温泉水只含有氢氧元素

B.活性炭可用于净化温泉水

C.可用肥皂水检验温泉水是否为硬水

D.过滤可除去温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打开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盖,一会儿瓶口会产生白雾

14.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HC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H4Cl

15.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B.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假设恰好完全反应)

C.证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

D.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16.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

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B.X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D.X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

17.科学家最近在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化合物

,此分子的模型如图,其中每个●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〇代表一个氢原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B.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C.该化合物由4个氢原子与5个碳原子构成

D.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18.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试管中,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试管外壁发热

中和反应放热

B

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始终未浑浊

该石灰水定变质

C

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

红色褪去

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

D

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

试管内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

 

A.AB.BC.CD.D

19.现有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溶液。

然后滴加AgNO3溶液,烧杯中沉淀质量变化情况见图A。

(2)再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HNO3,烧杯中沉淀质量变化情况见图B。

(3)另称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情况见图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CO3

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CO3

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Na2CO3

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

二、多选题

2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推理中正确的有()

A.有机物充分燃烧能生成CO2,则燃烧生成CO2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B.NaOH中有OH-,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u(OH)2有OH-,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CaCO3、Na2CO3等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21.某混合气体N可能是由H2、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为了解其组成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假设NaOH溶液可以完全吸收CO2)。

下表中是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据此推测气体N的组成结果正确的是: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气体N的组成

X中液体

Y中黑色粉末

Z中液体

A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

H2

B

不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

CO和CO2

C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不浑浊

H2和CO2

D

变浑浊

变成光亮的红色

变浑浊

H2和CO

A.AB.BC.CD.D

22.青岛是美丽的沿海城市,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能含MgCl2、CaCl2和Mg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提纯粗盐,同时验证可溶性杂质是否存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Ⅰ、Ⅱ、Ⅲ都是过滤

B.该方案最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质量大于粗盐中原有的氯化钠质量

C.沉淀b中含有四种物质

D.此过程中,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顺序可以颠倒

三、填空题

23.请用C、H、O、Ca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①能供给人和动物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

②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_;

③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④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②表示的是________;

(2)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B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3)图2是氧、硫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相同。

四、简答题

25.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8

110

(1)如图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应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20℃之间B20℃~30℃之间C30℃40℃之间D40℃~50℃之间

(2)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

(3)在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NaCl和KNO3固体,再加热到60℃时(假设溶剂不损耗),加热前后,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变大

D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6.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五个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操作如下图:

A

B

C

D

E

(1)实验观察到A、C、E实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A、C、E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的说法是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而B、D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

(2)小组同学得出结论: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如果选择B、D实验中的药品,实验装置必须______。

(3)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某反应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分析以上微观过程示意图,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能得到的信息是(各写一条):

宏观:

______;

微观:

______。

五、实验题

27.化学学习中常常需要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对物质进行探究。

(1)实验一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浸在_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里的Y型管中白磷燃烧;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

(2)实验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纸花喷水后________(填变色或不变色),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后________(填“变色”或“不变色)。

为证明CO2能与H2O反应,还应补充的一个实验是_____。

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三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对比A瓶与________(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28.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实验。

(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a._____b.____

(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装置及其连接顺序为_____(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下列关于氧气制取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实验室制氧气时,应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在此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④实验中为了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使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

将采购的80g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g。

(3)用干燥纯净的氧气对纤维素的组成进行分析实验(资料显示纤维素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装置按“气体→D→A→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装置D的玻璃管中放入纤维素试样的质量为10g,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A的质量增加7.2g,装置C的质量增加8.8g,则纤维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若实验中使用的氧气未干燥,这样测算出的纤维素中的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与实际值比较将___(选填“偏大”“偏小”“基本一致”或“无法确定”)。

六、流程题

29.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若不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

如图是某回收工厂要从X、铜、锌、银四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的流程图:

请回答:

(1)气体Q的化学式为:

_____;

(2)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___;

(3)写出金属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30.在化学课上,老师带来一瓶未知溶液A。

(提出问题1)A是哪一类物质?

(实验探究1)进行如下实验:

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1)____,说明A是一种酸。

(提出问题2)A是哪一种酸?

老师要求甲、乙同学利用反应后的溶液B分别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甲同学:

A是稀硫酸;乙同学:

A是稀盐酸。

(实验探究2)

(评价交流)

(2)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另一位同学的结论错误原因是(3)_____。

(实验探究3)将实验1实验3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4)____,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5)_____。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可以得出:

选择试剂鉴别溶液中的待测离子时,如果待测溶液中含有干扰离子,则应在鉴别前,另选试剂将干扰离子除去。

八、综合应用题

31.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水“晒盐过程中可得到粗盐和卤水。

粗盐中常含有多种杂质,必须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卤水经常用作工业制镁的原料。

(1)实验室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步骤为: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在三步中都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

(2)若要除去食盐固体中含有的少量CaCl2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固体,实验操作步骤为:

将食盐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然后向烧杯中先加入过量的____(填化学式)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填化学式),最终蒸发结晶。

(填化学式)

(3)在一烧杯中盛有Mg(OH)2和MgCl2的固体粉末6g,向其中加入20g水,经充分溶解后,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烧杯中溶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稀盐酸30g时(即图中A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填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稀盐酸73g时(即图中B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错误;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根据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D

【详解】

A、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五氧化二磷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微量的矿物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

D。

【点睛】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B

【解析】

A馒头中富含糖类,不符合要求。

B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符合要求。

C啤酒中含有较多的麦芽糖,属于糖类,不符合要求。

D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油脂,不符合要求。

考点:

食物中的有机物

点评:

知道常见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成分进行回答。

4.C

【详解】

A、锰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B、玻璃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错误;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正确;

D、水泥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错误;

故选:

C。

【点睛】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及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D

【详解】

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A。

7.A

【详解】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0,则x=+1价。

故选:

A。

8.D

【解析】

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进食的食物应该是显弱碱性的食物.

A、橘子的pH味2.9~3.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泡菜的pH为3.0~4.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葡萄的pH为3.5~4.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玉米粥的pH为6.8~8.0,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A、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污染,不能为了增加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错误;

B、焚烧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正确;

C、观光车使用电力驱动,可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正确;

D、使用可降解地膜可有效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故选:

A。

10.B

【分析】

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详解】

A、2O——“2”表示两个氧原子,故A不正确;

B、2NO——“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故B正确;

C、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不正确;

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11.A

【详解】

A.Mg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等于12,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不变,则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

B.这两种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在同一周期,故B错误;

C.Cl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则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故C错误;

D.镁离子(Mg2+)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电子层数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2.A

【详解】

A、清澈的温泉水中还含有许多的矿物质,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温泉水,故B正确;

C、硬水与肥皂水作用是有较少的泡沫、并出现浮渣,而软水与肥皂水作用时有较多的泡沫,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C正确;

D、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故D正确。

故选:

A。

13.B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不会产生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4.A

【详解】

A、反应后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析出,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H4Cl,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NH4HCO3、NaCl、NaHCO3、NH4Cl均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均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反应后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析出,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故正确;

D、反应后的溶液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NH4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15.C

【详解】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可以证明分子不断运动,故A正确;

B、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可用氧化铁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故B正确;

C、证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要求选取的酸是同一种酸且浓度相同,故C错误;

D、黄铜属于铜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所以二者相互刻画能证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故D正确。

故选C。

16.C

【详解】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不相同,单位时间内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等,Mg比Al活泼,相等时间内镁反应的速率快,产生的氢气多,斜率不同,此选项错误;

B、X表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Y表示反应所用时间,由于镁比铝活泼,产生等量氢气所用时间应该是镁少铝多,此选项错误;

C、X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因为根据化学方程式,在滴加稀硫酸时由于滴加硫酸的量很小,金属相对于硫酸就是过量。

此情况下,每滴入的等质量的稀硫酸全部与金属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因此后来Mg反应完后Al继续反应,Al消耗的硫酸质量比Mg消耗的硫酸质量多,此选项正确;

D、X不能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因为X相同时,即质量相等的Mg和Al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不同,即Y值不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17.C

【解析】

【详解】

A、该物质的分子由五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所构成,因此该物质的化学式可写为C5H4;故A正确;

B、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B正确;

C、该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

D、C5H4的相对分子质量=12×5+1×4=64;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物质的分子的模型图,可判断分子的构成,利用分子的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解题的关键。

18.C

【详解】

A、取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试管中,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试管外壁发热,不能证明中和反应放热,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