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0043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考点20农业区位因素

专题八区域产业活动

考试内容及要求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

(2)不同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

a

b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b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d

评价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4.农业地域类型

(1)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2)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及区位条件

c

c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5.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

(2)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3)环境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b

d

c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2.阐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6.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集聚的影响

b

b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7.交通运输与聚落

(1)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2)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关系

c

b

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b

考点20 农业区位因素

[问题思考] 说明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区位条件。

A.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____________

B.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____________

C.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____________

D.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____________

E.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____________

F.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从业人员。

__________

G.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____________

H.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I.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____________________

J.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

________

K.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量进入我国北方市场。

____________

L.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跌。

____________

答案 A.气候(热量) B.水源 C.地形 D.地形 E.培育良种(科技) F.技术装备(高度机械化) G.生产技术(滴灌技术) H.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I.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

J.市场 K.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 L.市场

[知识归纳]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或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气候

不同的光、热、水分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和复种制度

我国东部季风区发展种植业,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畜牧业。

作物熟制:

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南方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

我国的糖料作物:

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植甜菜

玻璃温室,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

水源

降水不足或不稳定的情况下要考虑灌溉水源,发展灌溉农业

位于干旱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灌溉,成为“塞上江南”;新疆的绿洲农业

吐鲁番盆地利用坎儿井引水发展灌溉农业

地形

各种地形由于水热条件及坡度不同,农业的生产方式不同

平原发展耕作业,且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耕作;山地发展林业、畜牧业

沿等高线修筑梯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

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肥力高低、酸碱度、质地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世界各大洲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多半是农业发达的地方;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丘陵地区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水稻土

②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案例

改造或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

决定生产类型和规模

工矿区、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和园艺业,“订单”农业

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生产以及园艺业

交通

运输

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显著

园艺业产品和牛奶、肉、蛋等易变质腐烂,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

政策

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

我国宏观调控下农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化农业基地的建设

退耕还林,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对农产品进行补贴,促进农业发展;推进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消费

状况

影响农产品的种类和农业的生产类型

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居民喜食米饭,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和乳制品

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劳动

需要的劳动力数量:

种植业大于畜牧业,经济作物生产大于粮食作物生产,水稻生产大于小麦生产

亚洲的水稻种植精耕细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少、素质高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价格影响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

技术

装备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

技术

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温室农业,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培育良种,提高产量,扩大农作物区位范围;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耕作

制度

及方

是落实农作物布局的具体形式

我国北方的玉米和大豆间作,冬小麦和玉米套种等

间作、套种、增加作物熟制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环境

因素

化肥、农药的使用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量,也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

将农业生产布局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并通过对光、热、水、土、地等因素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

考向预测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2.对影响农业的因素的改造

3.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

考向一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典例剖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

同期,上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2)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地处低纬)雨热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2)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解析 第

(1)题,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温和、水量适宜等。

该地区位于赤道地区,且海拔高,气候温暖,年温差小,蒸发较小,雨量较充沛,光照相对充足,适宜花卉生长。

(2)题,花卉生产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市场。

该地自身市场较小,只能利用航空运输运到北美、欧洲等主要花卉消费市场;该地劳动力廉价,成本较低;政府政策的扶持,有力地推动了花卉种植和出口。

方法指导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半干旱、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玉米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

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2)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跟踪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 

(1)分布规律: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

(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解析 

(1)据经纬网及区域轮廓判断,该区域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农场应沿河流布局,分布在绿洲地带。

该地区光照条件好、灌溉水源稳定、砂质土壤等,均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新疆长绒棉质优易储存,主要消费市场是我国东部地区,陇海—兰新铁路连接棉花产区与消费市场,便于棉花外运。

(3)制约该地区商品棉生产的因素包括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劳动力不足等。

考向二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典例剖析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示意图”。

完成1~2题。

1.下列各组作物中,热量适应范围较狭小的为(  )

A.葡萄、苹果、小麦B.水稻、可可、小麦

C.咖啡、葡萄、可可D.茶、苹果、咖啡

2.仅从气候条件考虑,若热量充足,小麦在年降水量760mm左右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

据此推测下列最符合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

A.我国的黄淮平原B.印度河平原

C.亚马孙平原D.湄公河三角洲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纬度跨度较少的农作物品种,就是热量适应范围较小的;从图中可看出咖啡、葡萄、可可纬度跨度较小,故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是C。

第2题,结合四个备选项涉及地区的气候可判断,秦岭—淮河为800mm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区,则我国的黄淮平原降水量在760mm左右,最适合小麦种植。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湄公河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都在1500mm以上;印度河平原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符合题干要求。

跟踪训练

 下图是“我国柑橘优势区域及生产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粤赣闽地区相比,汉中地区为我国柑橘生产的最北端,该地能生产柑橘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热量更丰富

B.土层深厚,红壤更肥沃

C.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

D.北部有山地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入侵

2.提高汉中地区柑橘单产的最有效途径是(  )

A.增加化肥的使用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减少其他水果的种植面积,改种柑橘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图中汉中地区北部为东西走向的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