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849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docx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桂林山水

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第四小学张文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谰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旅游拍的风景照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会课文生字词语,通读全文。

2、了解全文写作结构,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处美丽的风景。

一张一张出示图片,老师简单介绍这四处景观的特点:

大海波澜壮阔,西湖水平如镜,泰山峰峦雄伟,香山红叶似火。

2、出示词语: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1)指名读词语,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媒体出示:

“澜”、“峦”。

(2)齐读。

过渡:

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

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

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

(板书课题,齐读)

说明:

这四处景观,课文中用来跟桂林山水相比较以显示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上课前放映,既引出了文中生字,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媒体: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1)“甲”(泛红),在这里指“第一”的意思,“甲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天下第一)板书:

甲天下

(2)作者接着写他们“荡舟漓江”,跟前一句是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因为人们这样说,所以他们来观赏。

(3)指读、齐读。

说明:

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如这两句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以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2、过渡:

桂林的山和水有哪些特点呢?

请大家观赏课文录像,边听边思考:

课文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1)播放课文录像。

(2)读准词语的读音,出示媒体:

无暇、泰山、骆驼、危峰兀立、屏障、奇峰罗列、连绵不断、怪石嶙峋、画卷(“卷”多音字)、攀登。

(3)交流:

课文先总的赞美了桂林的山水,再分别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把山和水联系起来,形容为连绵不断的画卷。

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方法。

说明:

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直观的视听激发起学生心中的美感,使学生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想学,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它的山水有什么特点呢?

(1)指名分节读、纠正字音、交流

(2)山水的特点,板书:

水山

静清绿奇秀险

4、老师这里有一组关联词,出示媒体:

你能试着用上关联词分别概括一下第2、3小节中山和水的特点吗?

出示关联词:

又………又………

建议答案:

桂林不但水又静、又清、又绿,而且山又奇又秀又险。

说明:

运用关联词帮助学生说清2、3小节的节意,让学生接受了一次语言表达的训练。

三、复习巩固

1、指导写字:

笔画指导——澜、峦、瑕

写字指导——兀、翡

2、抄写词语: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体会桂林山、水景色的特点。

(重点)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较,体验对比、排比句和比喻句的作用,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难点)

3、学习课文二——四小节。

一、谈话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漓江的水又()又()又();桂林的山又()又()又()。

(看板书回答)

2、如果我们就这样介绍桂林,能让人感到美吗?

所以和课文中的句子比较,还是课文的句子写得好。

好在哪里呢?

就让我们来欣赏漓江的水。

二、研读课文

(一)品析第二小节:

1、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指名读句子。

(2)(出示图片)看图片了解漓江水的特点: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受)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看见的)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看翡翠图片理解“无暇”——玉上没有斑点。

)(想到的)

板书:

水、静、清、绿

2、如把这句话换个写法,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

为什么?

比较: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自由读句子思考。

(2)交流:

第一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3、把上面的这句话再换个写法。

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

为什么?

(出示媒体)

比较: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请两位学生分别读句子

(2)交流:

这句话运用了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4、再比较,如果把句子中的“真”改为“十分、很、非常”,哪一句好?

为什么?

漓江的水十分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非常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同桌分句读思考。

(2)交流:

第一句话用上“真”字,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写得十分有节奏感,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小结:

作者把游览漓江看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运用了一组句式相同的语句,也就是——排比句来进行描写,这样一来,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说明:

这个重点句子是描写漓江水的精华所在。

俗话说: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在比较感知中,学生对句子差异看得特别清晰,帮助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加深语感。

层层剖析,步步深入,由语言的变化带动情感的升华,体会赞叹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

5、指导朗读:

(1)指名读,正音:

指导“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

真静啊(nga);真绿(ya)、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

(注:

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

本课出现的“啊”让学生读准,读对。

(2)各种形式朗读,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3)配乐读。

说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

学生能够读得有滋有味,可贵的是能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6、既然这2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

出示句子: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1)“玩赏”(泛红),找近义词:

观赏、欣赏。

(2)看图比较: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3)作者没有用上“相比”这个词语,那么他用上了哪些词语来表示“相比”呢?

——看见过、玩赏过、却从没有看见过

说明:

推敲词句,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美。

7、第二小节最后一句话写道: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1)这句话又表现了漓江水的哪个特点?

(静)

(2)这句话跟第1小节中的哪个词语可以联系起来?

(荡舟)

说明:

段落与段落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联系,这个自然段的末句,就照应了上文“荡舟漓江”,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认识。

(3)看着书本读第二小节。

小结过渡:

第二小节用对比、排比、比喻的方法,把作者看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课文的第三小节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写出了桂林山的特点。

(二)品读第三小节:

出示句子: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1、老师引读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

(1)出示图片泰山和香山的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看图片,每座山各不相连,让学生想象: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3)出示句子媒体:

许许多多的的形状,数不尽,这就是──形态万千(泛红)。

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就是──奇峰罗列(泛红)

板书:

2、引读特点之二“秀”:

桂林的山真秀啊……

(1)看图片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泛红)。

板书:

3、引读特点之三“险”:

桂林的山真险啊……

(1)理解“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结合语句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危峰兀立”(泛红)。

(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的矗立着)

(2)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泛红)

4、指导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三)归纳写法特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二、三小节,思考这三个问题。

(出示媒体:

一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

二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三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评议。

总结:

此时作者在船上,这也是作者为什么先写水后写山的原因。

(初读课文时学生的质疑。

)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和由此联想到的写具体了,其间还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2、请同学们看屏幕,齐读一遍“学法指导”。

(出示媒体:

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

1.要确定观察点。

2.要按一定顺序。

3.要抓景物特点。

说明:

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学会抓住事物的具体特征,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和由此联想到的写具体,还可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句子描述具体。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学以致用。

3、看着书有感情朗读二、三小节。

4、桂林的山水有着与众不同的美,看着图片、根据板书试着背诵第二或第三小节。

三、布置作业

1、抄写句子。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2、背诵上面抄写的句子。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1、学习最后一节。

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2、指导学生写字,背诵第二节或第三节。

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乘着船欣赏了桂林山和水,深深感受了它们的不同特点。

拿起书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二、三小节,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看图,指名背诵二、三小节。

二、研读课文第4小节

1、学生看书自读课文第4小节。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让你感到(),真是()。

(1)指名完成填空。

(2)理解:

“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

(联系2、3小节理解)

2、理解“围绕、倒映”是什么意思?

(1)看图说一说。

(2)除了山和水之外,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

3、本文开头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强调了桂林的山和水的独特的动人风姿。

这里又引用了诗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理解句子: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录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愉快)

板书:

人在画中游

4、作者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由愉快引起的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板书:

借景——山水抒情——赞美

说明:

这里采用图片、配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称“桂林山水”为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又从写作方面提示学生这诗句照应了开头;从思想内容方面引出作者对祖国美景的赞美之情。

5、男、女生分读句子,读出赞美之情。

小结:

课文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展开,先把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与其他景物作比较,再具体写出了山和水的特点,最后山水相映,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师指板书)——生齐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

6、有感情朗读全文,用心体会桂林的美。

说明:

学习《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7、当代著名作家袁鹰这样赞美它:

是谁将百里漓江,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铺下片片芳草地,软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人倒影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齐读。

三、复习巩固

1、阅读书后描写桂林的诗歌:

浓碧

2、小练笔:

模仿第2、3节的写法,写一段话。

公园的花真多啊!

公园的花真!

公园的花!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甲天下

借景水山抒情

静清绿奇秀险

山水舟行碧波上赞美

人在画中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