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78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

《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docx

云南省中考物理评价报告

2008年昆明市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学科命题总结

物理学科命题组

昆明市是云南省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从79年开始已独立命题30年。

全市所辖14个县、区、市(五区八县一市)2000年已基本实现普及“两基”,2003年已完成“普实”任务。

本届全市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的共48237人,全部都是按新课程要求教学的学生,全市统一使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司南版”物理教材。

试卷采用网上阅卷。

一、学科评价标准

1、学科评价标准的内容

(1)指导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要能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勇于科学探究,乐于在生活中应用物理;要体现课改精神,引导教师关注课程改革,积极改进初中物理教学。

(2)科学性试题要符合教学大纲及物理学科的规范,试题正确、无科学性错误,表述简明、严谨、流畅,问题明确,试卷布局合理、规范、美观、有利于考生作答。

(3)公平性试题要体现选拔考试的功能,注重能力及方法考查。

不出繁、偏、怪试题,重点题不使用陈题。

(4)适切性试题要符合昆明市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实际,控制试卷难度及难度分布,以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较好的体现考试的选拔性功能。

2、确定学科评价标准的依据

本学科评价标准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联系本地实际制定的。

二、内容分析

1.组织命题的准备工作

考试内容是依据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上海科技出版社》编《司南版》(物理)八年级和九年级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制订。

在制订考试内容时注意结合具体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切实加强与实验有关内容的考查。

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内容详见《2008年昆明市高中(中专)招生统一考试考试说明》。

根据《关于2008年昆明市高中(中专)招生考试改革意见的通知》,物理学科考试形式采用笔试、闭卷的方式进行。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物理学科今年的中考力求体现以下一些特点:

(1)联系社会或生活实际的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实验题达到引导中学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目的。

笔试部分实验题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实验,目的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态度以解决具体问题,引导教学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通过一定题量的开放性试题、设计性试题,让学生有较大自由发挥的余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4)试题要有效地考查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

(5)注意在具体情境中,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2.命题与审题工作

(1)命题组成员

表一:

命题教师基本情况

姓名

职称

说明

(2)试题来源与预期考查目标

表二:

2008年昆明市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难度

要求层次

考查知识点

试题来源

分值

合计

理解

认识

了解

选择题

1

物质的微观结构

改编

2

18

2

物质的分类

改编

2

3

正负电荷的规定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改编

2

4

物态变化

改编

2

5

电磁感应、能量转化

原创

2

6

凸透镜成像

改编

2

7

家庭电路

改编

2

8

液体压强、压力

改编

2

9

电功率、欧姆定律

改编

2

填空题

10

机械能

改编

2

22

11

乐音的三要素,电磁波

改编

4

12

电路,滑动摩擦力

改编

2

13

能量的转化

原创

2

14

机械功、滑轮组、机械效率

改编

2

1

15

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

改编

1

1

16

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

改编

2

17

杠杆,力臂

固体压强

原创

1

1

18

力的合成,力的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

原创

1

2

1

作图

和实验与探究

19

(1)

力的示意图

改编

2

34

(2)

光的反射、折射

改编

2

(3)

电流的磁场

改编

2

20

(1)

刻度尺的读数

改编

2

(2)

电流表读数

改编

2

(3)

电能表读数

改编

2

21

伏安法测电阻

改编

7

1

22

平面镜成像

改编

4

2

23

力和运动的关系

原创

2

2

24

改变内能的多方式

原创

1

3

综合题

25

热量计算

改编

6

26

26

压强、浮力、密度

改编

6

2

27

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改编

4

2

28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二力平衡,速度,机械功率

原创

3

3

说明:

(1)全卷共28题,其中原创题7题;改编题21题。

(2)力学35分,电学33分,光10分,热学12分,另10分

(3)易中难比例为67∶25∶8

(3)审题情况

审题成员为朱珩老师,昆明市第十二中学特级教师,有丰富的命题和教学经验。

试卷试做后,为使题干的叙述更准确、精炼,对部分题目的文字作了修改。

其余试题都无更动。

3、试题特点

(1)试题兼顾了基础性和选拔考试的功能。

基础题注重了初中阶段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第1、2、4、5、6、10、11、12、13、15

(1)、16、17(第一空)、19、20、21、22、23、25等近60分的考查内容属于基础题,只要愿意学习的考生应该都拿到了这部分分,体现了难易分布中“6”的比例要求。

试题3、9、14、15

(2)、18、22、24、26、27等近30分的考查内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对考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能力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

试题7、8、17

(2)、24

(2)、28等11分的考查内容,需要学生对知识做到灵活应用才能正确解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2)进一步注重了实际背景的创设,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的设计,注重了实际背景的创设,注重联系科技实际、生产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是人为编造一些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情景。

以下试题都是有实际背景:

1、2、4、7、10、11、12、13、17、18、20、22、23、24、25、28

(3)注重试题的创新。

要能够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试卷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原始创新试题,或改编得很巧妙的试题。

原创试题情景新,在考查考生的能力方面有很好区分度;改编得好的试题,让人有情理之中,预料之外的感觉,这类试题概念性比较强,如果学生对知识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就容易出错。

今年原始创新的试题,共有7题。

如5、13、17、18、23、24、28。

这些试题的情景比较新,但知识落点却比较低,是学生知识和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4)对教学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的设置注意三个回归:

一是回归教材,相当数量的试题取材于教材,如对物质的分类,所涉及到的物质都是教材中学生见过的;基本量具的读数也是学生在书上学过的;实验题的前三题都是取材于教材中的实验等等。

二是回归课堂,试题的设置引导课堂教学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考查,对练习教学中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如继续07年的做法,要求对一个问题运用两种方法求解,具有很强的导向意图,引导教学应重质轻量,力避题海战术。

第三是回归学生,试题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水平,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不搞知识和能力的超课标题。

(5)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对知识与技能安排一定数量的的试题,在实验题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诸要素的考查,如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评估别人的方案、如何分析论证等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如学科科学方法的考查。

注意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如21题、22题、23题,在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考查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提供的现象,进行实验设计、猜想、评估、分析论证,考察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估的能力;24题则是一个体现科学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试题,学生要能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论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较高;28题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包括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解决问题外,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代数运算的技能才能正确作答。

(6)重视实验考查。

今年实验题共5题28分,有对实验基本知识的考查,有对实验

技能的考查,还有对实验方法的考查。

(7)在确保试题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出一些确有把握、联系当前热点和焦点的题目,如奥运圣火、抗击雪灾,这些题目取材新颖,知识落点低。

(8)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比较典型的如18、28题,这些问题是学生一进入高一就要碰到的一些难点。

4、评卷工作

评卷工作抽调了全市75位具有多年评卷经验、年富力强的教师担任。

其中设大组长三名,其余位按11个题(组)分组,每个题组设组长一名。

大组长负责全组的协调和把握阅卷质量,小组长负责各题的评分标准和阅卷质量。

正式评分前,各题组首先对已知的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讨论,制订详细的评分细则,然后进行试评,在此基础形成统一的、前后一致的评分细则

阅卷中的工序:

评卷采用1+1+1模式,误差均设为零。

对于不同于评分细则的解答,例如实验设计题、计算题,只要原理正确,方法切实可行同样给分。

5、考试效果

(1)考试基本情况

考试总的情况和各题情况见表三、表四和表五

平均分58.91

及格率51%

优秀率(80分及其以上)21%

标准差21.19

人数48237

最高分100分

最低分0分

难度0.59

信度0.9

效度0.57

分数段

0—9

10—19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80-90

90-99

100

人数

117

1143

3583

5627

6521

6662

7077

7603

7019

2829

56

比率%

0.24

2.37

7.43

11.67

13.52

13.81

14.67

15.76

14.55

5.86

0.12

表三:

表四:

题目

答案

没选数量

A

A

B

B

C

C

D

D

1

A

48,236

31,885

0.66

63

31,885

0.66

4,648

0.10

3,124

0.06

8,516

0.18

2

C

48,236

35,678

0.74

47

9,620

0.20

925

0.02

35,678

0.74

1,966

0.04

3

B

48,236

25,248

0.52

68

18,296

0.38

25,248

0.52

3,526

0.07

1,098

0.02

4

D

48,236

37,726

0.78

47

1,851

0.04

5,068

0.11

3,544

0.07

37,726

0.78

5

C

48,236

33,784

0.70

112

6,760

0.14

3,383

0.07

33,784

0.70

4,197

0.09

6

B

48,236

33,472

0.69

113

4,690

0.10

33,472

0.69

6,003

0.12

3,958

0.08

7

C

48,236

11,881

0.25

101

15,157

0.31

19,972

0.41

11,881

0.25

1,125

0.02

8

B

48,236

16,176

0.34

118

5,532

0.11

16,176

0.34

12,833

0.27

13,577

0.28

9

A

48,236

22,820

0.47

132

22,820

0.47

12,706

0.26

10,932

0.23

1646

0.03

试题

总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平均分

标准差

最高分

最低分

难度

区分度

优秀人数

01

2

31,885

0.66

1.32

0.95

2

0

0.66

0.48

31,885

02

2

35,678

0.74

1.48

0.88

2

0

0.74

0.37

35,678

03

2

25,248

0.52

1.05

1.00

2

0

0.52

0.42

25,248

04

2

37,726

0.78

1.56

0.83

2

0

0.78

0.42

37,726

05

2

33,784

0.70

1.40

0.92

2

0

0.70

0.38

33,784

06

2

33,472

0.69

1.39

0.92

2

0

0.69

0.38

33,472

07

2

11,881

0.25

0.49

0.86

2

0

0.25

0.16

11,881

08

2

16,176

0.34

0.67

0.94

2

0

0.34

0.24

16,176

09

2

22,820

0.47

0.95

1.00

2

0

0.47

0.25

22,820

10~13

10

36,589

0.76

7.03

2.20

10

0

0.70

0.78

22,515

14~18

12

22,158

0.46

6.93

3.08

12

0

0.58

0.87

12,632

19~20

12

37,322

0.77

9.20

2.83

12

0

0.77

0.79

27,216

21

8

35,483

0.74

5.70

2.19

8

0

0.71

0.83

22,460

22

6

26,969

0.56

3.54

1.49

6

0

0.59

0.68

15,853

23

4

26,810

0.56

2.55

1.15

4

0

0.64

0.70

11,694

24

4

10,285

0.21

1.85

1.23

4

0

0.46

0.51

10,250

25

6

35,332

0.73

4.41

2.20

6

0

0.74

0.77

33,264

26

8

20,886

0.43

3.76

3.26

8

0

0.47

0.87

14,737

27

6

21,522

0.45

2.99

2.48

6

0

0.50

0.85

17,895

28

6

2,831

0.06

0.65

1.32

6

0

0.11

0.60

1,646

客观试题

18

21,251

0.44

10.31

3.94

18

0

0.57

0.00

6,293

主观试题

82

24,861

0.52

48.60

18.54

82

0

0.59

0.00

11,111

总体

100

24,584

0.51

58.91

21.19

100

0

0.59

0.00

9,904

表四:

从上表可以看出:

整卷的难度0.59,标准差21.19,优秀人数(80分及其以上)9904,满分人数56。

全市平均分58.91分、及格率51%;四城区平均分66.89分、及格率65.27%;郊县、区(市)平均分55.22分、及格率42.81%。

28题中区分度优秀的(0.4以上)22题,其中区分度最高的为0.87;区分度好的(0.3—0.4)3题,区分度不理想的(0.3以下)3题,考试结果与命题时估计的情况基本吻合。

(2)考生答卷中典型问题分析

(一)选择题

1题属于一个记忆性的试题,要求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的数量级有一个了解,但得分率也只有0.66,仍然有三分之一强的学生没有得到分,选择错误答案最多的是分子、质子、原子核,占18%,有8516人。

2题对常见物质的分类,选择错误答案最多的是冰、玻璃、松香是晶体,占20%,有9620人。

3题是考查摩擦起电的原因、正负电荷的规定、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原来设计为一个容易题,但考试结果成为一个中等难度的题(0.52),却是出人意料,其中选择错误答案最多的是“相互吸引”,占38%,有18296人。

暴露出学生审题不仔细,见橡胶棒和玻璃棒就选相互吸引,未审清楚是毛皮与玻璃棒相互靠近抑或不清楚正负电荷的规定而导致错误。

4题是一个容易题,选择错误答案最多的是雨后山上雾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占11%,有5068人。

5题也是一个容易题,选择错误答案最多的是回路中有电流,此过程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占14%,有6760人,说明一部分学生对一些新情景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尚不能做出清楚的判断。

6题选择错误答案最多的是二倍焦距处,占12%,有6003人。

题目已明确是放大,学生却仍然选择此答案,说明这部分学生对透镜成像几个特殊点未掌握好,例如,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应该是学生通过学习而得到的。

7题原来的设计初衷作为一个中等难度的试题,但考试结果成为一个难题,得分率只有25%,有31%(15157人)和41%(19972人)的学生分别选择了A(正常发光)和B(能发光,但较暗)。

本来该题是今年学力提升的一个练习,仅是作了一点延伸,没想到学生就那么困难。

说明学生对电路故障的原因未能从本质上弄清楚,一碰到情景新的问题就要出错,应变能力普遍不足。

8题应该说是一个陈题,只不过要学生用比例的关系进行定量计算得出结论,是一个关于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概念的题,得分率为34%,选择C(

F,p)和D(F,4p)答案的分别占到了27%和28%,反映出学生在压强方面,66%的学生概念不清。

9题原设计就是一个中等难度的试题,考试结果与预期吻合得很好。

选择错误答案最多的是B(乙灯较亮),占26%,有12706人。

(二)填空题

10题错误答案主要是第一空,主要错答为“增大”。

初中阶段,动能、势能仅是定性讨论,初中学生不太善于用语言对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进行定性描述,学生不知道怎样记住结论,导致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时容易出错,例如,此题中学生不会紧紧扣住决定动能大小的两个因素质量和速度进行讨论,当然也就不能讨论出正确的结果。

11题错误答案有①“大小”、“强弱”、“音调”、“频率”②“音色”、“音乐”③“340”、“3.6×108”、“3.6×106④”“短”、“高”、“小”。

12题错误答案有①“开路”、“中断”、“瘫痪”、“漏电”②“运动”、“面积”、“压强”、“受力面积”、“接触面积”、“摩擦力”13题错误答案有①②“动”、“机械能”,或颠倒。

14题错误答案有①“80”、“

”②“200”、“320”③62.5%”、“83.3%”。

本题是滑轮组方面的一个基础题,也是一个陈题,但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好。

一些基本物理量含混不清是导致错解的原因,诸如拉力与物重、绳子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确定、哪个力的功和功率等等。

15题错误答案有①“5:

3”、“

:

”②“5:

3”、“3:

8”、“3:

5”。

第一空基本关系没有弄懂导致错误;第二空有的是完全是没有审清题意,对去年中考总结不认真分析、研究。

16题错误答案有①②“不变”、“变小”。

该题如果将热敏电阻换成滑动变阻器,那么绝对是一个容易题,因为学生对这种题做过很多,而且老师采用一种死记硬背的办法教学生。

结果换成一个热敏电阻,学生就不知所措了。

17题第一空错误不多,主要错误是在第二空。

该空设计作为难题,考试结果与预期吻合较好。

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在实际问题中分辨杠杆并找出对应的力臂,要求是比较高的,关键是学生能否建立起杠杆的模型,能否将吊车看作一个形状特殊的杠杆。

力臂的知识到初中就讲完了,而且是作为理解的知识,高中不再讲了,所以在中考中肯定是要考查的内容。

18题错误答案有①“G+f”、“G=f”、“Gf”、“

”、“

”等;②“<”、“﹦”③“静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越来越快”、“越来越慢”。

命制本题的指导思想,是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为高中教学作必要的铺垫。

这个题目涉及到了受力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初高中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部分内容,掌握好这些知识无疑对高中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且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

19~20题难度系数达到0.77,属于容易题,但还不够,应该达到0.8甚至0.9以上才算好。

错误答案有19①“方向错”、“乱标力的大小”②“界面和法线搞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没有掌握右手螺线管定则和磁极间的作用规律而导致的各种错误。

20①”1.45”、“14.55”、“14.6”、“146.5”、“145.50”②“0.5”③“61673”、“3000r”、小数点错。

21题除参考答案外,只要说出滑动变阻器错、电流表接错都给分,但具体描述哪种错误时错误则不给分,如“滑动变阻器未接入最大阻值”、“接在同一点”、“同一位置”、“应接c、d”、“滑动变阻器未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被当作导线”、“电流表量程错误”“电流表示数接错”。

②“无电源”、“无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位置接错”、“无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接为定值电阻”、“无开关”、“电路图画成实物图”③“试验”、“检测”、“试电”、“试查”、“试探”、“接触”、“试摸”。

④“安培”、“伏特”、“R1+R2+R3+R4”、“

”。

22题是源于教材实验的一个改编题,设计为一个容易题,但考试结果为中等难度的题,主要错误有①答“平面镜”的考生占很大比例,另外还有“玻璃镜”、“平板镜”②“光的反射”、“镜面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