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578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docx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试题一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年6月高一下期期末仿真

模拟考试

(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卡共2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每小题2分,共48分)

1.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著述中解剖了它的“病兆”,并提前开出了它的“死亡”诊断书。

此“人”及其“著述”是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B.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C.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2.《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

3.下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艺术家创作的漫画,题为:

“马歇尔化国家的关系”。

该漫画意在指出马歇尔计划

A.对共产主义遏制终将失败B.加剧了冷战下欧洲的对立

C.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D.使西欧国家丧失了自主性

4.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

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

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

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D.欧洲一体化

5.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牛耕技术的普及是在汉代。

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战国策》中有“以牛田”的记载B.《汉书∙食货志》赵过制作耦犁的记载

C.东汉时期画像砖上的一牛挽犁D.陆龟蒙《耒耜经》记载的曲辕犁

6.对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表明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B.推动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促使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加速铁犁牛耕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7.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

该现象

A.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8.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里写到: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

吴、越、阂、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

”“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

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

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双林镇:

①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②商帮、会馆促进了市镇经济的产生;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④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就说过“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

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

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颁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

”这反映了

A.当时的海禁政策已大大放宽B.朝贡贸易中包含着一定的商业成份

C.高关税保护了国内小农经济D.朝贡贸易是“厚往薄来”的亏本生意

10.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③④⑤D.①②③④

11.关于国民政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币制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②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③促进了物价回升④刺激了生产复苏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扩大了农民土地经营的自主权

C.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13.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

这表明

A.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B.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C.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D.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14.下图是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湖北省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的报道。

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创新了经济发展的模式

C.生产急于求成D.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15.黄安年教授认为:

“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16.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B.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

C.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D.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

17.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鳞爪》一书中记载:

“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同一时期,河南督军冯玉祥却下令:

“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

”上述现象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

A.全盘西化B.男女平等C.西风东渐D.新旧杂陈

18.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工厂”。

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

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B.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

C.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D.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9.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整顿金融,恢复信用D.社会立法,保障改革

20.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署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标志,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此举表明作者的态度是

A.建议政府开拓海外市场B.赞扬新政盘活美国经济

C.呼吁美国应建立极权统治D.谴责罗斯福干涉自由经济

21.列宁认为,在俄国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居民的合作化,俄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没法建成,而没有文化程度、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居民的合作化就难以完成。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列宁言论的主旨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实施的必然性

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集体农庄是苏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之路

D.新经济政策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代

22.有史学工作者收集了下列主题的相关史料,该学者要论述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字号

主题

史料1

俄国具有长期高度集权的沙皇专制传统

史料2

十月革命没能完全割裂俄国历史传统

史料3

蒙古人统治留下的东方专制制度方式对俄罗斯权力阶级的影响

史料4

1921年列宁主持下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

A.斯大林模式的形成B.苏维埃代表会议的出现

C.新经济政策的制定D.赫鲁晓夫改革的必然性

2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24.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再次,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

“它”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B.亚太经合组织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欧洲经济共同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问答题(共52分)

25、材料一我国古代市场交流的商品,最初以各地土特产为主,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商品。

由于不能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农户不能生产盐、铁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就必须依赖市场的供应;同时,封建国家征收货币的制度也促使农民与市场发生关系。

这种以农民家庭手工业形式出现的商品生产与农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但农民从事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不在盈利,而在于纳税和维持生计……不仅商品生产和非商品生产在时间上无法截然分开,生产过程中延长劳动时间和投入的人力资源也可以不计成本。

在个体小农经济中,这种作为农业副业的商品生产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

——雷震《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特点简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商品生产“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換价值生产形式下的使用价值的生产”。

(10分)

 

材料二表格一:

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项目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工业总产值比重

100%

0

表格二: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40%

29%

7%

24%

(2)表格二与表格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6分)

 

材料三:

……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趋势的原因。

(8分)

 

26、材料一表2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651年

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此后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

1690、1693年

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多数进口商品关税从5%增加到20%—25%。

1815年

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

1839年

在伦敦成立了全国性的反谷物法同盟。

1841年

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皮尔出任首相,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了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上风。

1846年

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

1849年

废除《航海条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1852年

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并确立了自由贸易原则。

——据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发生的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10分)

 

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

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6分)

 

(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学术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提出“中心一边缘”论,认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在贸易上不平等,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逐渐向中心汇集,这些优势的汇集不断强化了中心国家地位。

有人还指出,中心国家存在着对创新的不懈动力,通过创新,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网络。

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新兴国家层出不穷,许多原在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半边缘位置的国家,部分半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中心位置的国家,一旦形成多个中心,则新的中心又会涌现出来。

——据张康之、张桐《在“中心一边缘”结构中重新看世界》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关于¨中心一边缘”的观点进行阐述。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年6月高一下期期末仿真模拟考试

(一)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解析】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是工业革命背景下,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和指引无产阶级斗争的宣言书,B正确;A和D是18世纪;C是17世纪。

2.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是指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四月提纲》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故C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B项二月革命已经实现,应排除;D项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结合《四月提纲》的内容和意义分析解答即可。

3.D【解析】由图片看出,马歇尔计划下,西欧国家受到美国的束缚,受美国控制,丧失了自主性,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关系,无法体现“对共产主义遏制”,A错误;图片无法体现“冷战下欧洲的对立”,排除B;图片反映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达到扶植和控制西欧的目的,C材料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4.D【解析】根据“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强调欧洲经济的自由贸易化,故本题选D;A项属于国家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不仅仅涵盖了欧洲,排除。

5.C【解析】汉化石属于出土的原始史料,最能证明历史真相,C正确;A、B和D均属于二手史料,使用的时候要和第一手史料相互印证,排除。

6.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

表格反映的信息是人口越来越多,而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提高粮食产量,B正确。

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C与材料无关;铁犁牛耕技术在东汉时已经推广到全国,D错误。

点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我国春秋以前主要是采用的石器耕作;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

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7.D【解析】根据“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表明商人和官僚把他们的财富主要用来购买土地,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这造成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绅衿商贾拥有大量田产,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排除B;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判断得出商人和官僚把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上,使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积累。

8.C【解析】据题干“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以及“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可知双林镇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较高,①正确,据题干“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可知由于外来商人的增多,才形成了各类会馆,即市镇的发展促进了会馆的产生,②错误,故A、B、D三项排除;据题干可知此时为“元明时期”,而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正确,据题干“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可知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产生了变动,④正确,故C项正确。

9.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官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不能体现海禁政策的放宽,故A项错误;“况其心利交易,……而又可以藏富于民”说明朝贡贸易虽然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但是也包含着一定的商业成份,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到高关税的政策,故C项错误;“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而又可以藏富于民”说明中国在朝贡贸易中所付出的代价并不大,并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厚往薄来”的亏本生意,D项错误。

10.A【解析】图片中①反映的是自然经济,②反映的是洋务经济,③反映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④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反映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自然经济的彻底结束,①错误;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②④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进步有严重的阻碍作用,③正确;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弊大于利,⑤错误。

②③④正确,因此选A。

 

11.D【解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币制改革”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扭转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白银大量外流的情况,故①正确;规定白银国有,不得私自流通,按要求兑换法币,这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故②正确;金融市场逐步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价回升,故③正确;法币改革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物价回升,刺激了生产的复苏,故④正确;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12.B【解析】材料反映毛泽东时期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散经营,故B正确。

两者都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二者都不是反映农业的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因此ACD项错误。

13.B

14.C【解析】从材料中“小麦亩产3530斤”可以看出这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说明这个时期是“浮夸风”盛行的时期,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材料不能反映;B选项错误,没能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错误,这是严重的浮夸风问题,与实际不符。

点睛:

解答本题可以注意题中所给出的时间:

1958年6月12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因此材料反映出的是这一时期“浮夸风”的问题,明确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

15.A【解析】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邓小平理论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A项是二人的不同之处,故答案为A项。

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的改革都消除了各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严重困难,都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二人的改革都没有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其他三项是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的相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点睛:

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型试题考查它们的相同点,对比型试题考查它们的不同点。

本小题属于对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不同点。

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16.D【解析】由于路途的遥远导致地主要求儿子学习西方科技,显然是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近代化,不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A错误;B不是材料主旨信息;C中民众生活受到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

17.D【解析】“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属于改良的服装,“着绸服则加税”属于倡导传统服饰,体现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新旧杂陈,D正确;A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B中男女平等说法错误。

18.A【解析】材料中的例子从科学理论诞生和生产紧密结合,体现出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电力对于人类发展作用,B错误;C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变化;D是生产力发展标志。

点睛:

垄断组织

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应该是有利于发展外贸,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经济,属于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故选B;ACD是针对国内调整生产关系和民生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

20.D【解析】漫画显示蓝鹰标志演变为法西斯标志,说明漫画对于罗斯福干涉自由经济不满,D正确;A不符合漫画主题;B和C与漫画意思相反。

21.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俄国比较落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还未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抛弃了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