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503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docx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导学提纲

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绿色植物可分成___、___、___等若干个类群。

二、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一般生活在___,只有少数生活在陆地上___的地方。

2.结构特点:

大多为___个体,即使多细胞也无___、___、___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

细胞内含有___、___等多种色素。

3.存在的意义:

它是浮游动物和某些鱼类的饵料,大气中___的主要来源。

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___。

2.结构特点:

具有真正的___、___、___,且分化出了输送水分和养料的___组织。

3.生殖特点:

叶片背面斑状隆起,里面含有大量___。

4.存在的意义:

绿色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

5.常见种类举例:

___、___、___等。

四、种子植物

1.种子植物主要依靠___繁殖后代。

2.形态特征:

个体一般比较___,根、茎、叶内有非常发达的___。

3.分类:

裸子植物:

只有___没有___,种子___。

大多生活于干旱环境。

如:

___、___等为常见品种。

被子植物:

又被称为___,具有真正的___和___,种子外有___包被。

它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适应性强,种类多。

常见种类举例:

___、___等。

4.存在的意义:

提供粮食、蔬菜,美化环境等。

例题解析

【例1】紫菜的颜色呈现紫红色,原因是()。

A.叶绿素在紫菜的细胞中不呈现绿色,而呈现红色

B.紫色细胞中除叶绿素外,还有大量藻红素,藻红素的红色把叶绿素的绿色掩盖了

C.紫菜细胞中只含有藻红素,没有叶绿素,藻红素呈现红色

D.海水中的红色色素渗入到紫菜细胞中

解析: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光合色素。

藻类植物细胞中除叶绿素外,还有其他光合作用色素,如藻蓝素、藻红素、藻黄素等,这些色素的含量比较高,往往遮盖了叶绿素的绿色,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

紫菜细胞中含大量藻红素,故呈现红色。

答案:

B

【例2】将松树和桃树这两种植物相比较,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

A.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B.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着

C.松树的松球果包被着果皮D.松树的松球果有鳞片

解析:

此题要学生比较松树和桃树最主要的不同,其实是考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这两个植物类群的主要区别,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的包被。

答案:

B

课堂自测

1.下列有关藻类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有的是单细胞,有的是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单细胞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型藻类植物有了根、茎的分化

C.藻类植物繁殖时产生了大量的种子

D.海带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叶

2.大气中氧气约()是来自藻类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

A.10%B.50%C.3%D.90%

3.下面属于水生蕨类植物的是()。

A.肾蕨B.卷柏C.紫菜D.满江红

4.铁树属于()。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藻类植物D.蕨类植物

5.裸子植物已分化出了()。

A.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B.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

C.根、茎、叶、种子等器官D.只分化出了根、茎、叶

6.在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植物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7.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类群?

()。

A.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B.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8.被子植物是当今生物圈中最___的植物类群,又称为___植物。

下图是被子植物的植物体,请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1]___,[2]___,[3]___,[4]___,

[5]___,[6]___。

知能提升

1.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有()。

A.都是多细胞生物体B.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全部生活在阴湿环境中D.不依靠种子繁殖后代

2.下列与蕨类植物生殖有关的是()。

A.孢子B.种子

C.果实D.以上都不是

3.不能说明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高等的是()。

A.靠种子繁殖后代B.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C.茎内有输导组织D.根、茎、叶发达

4.我市某中学教学楼门口有一棵高大的雪松,同学们就其特征进行了讨论,下面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A.此树又被称为“喜马拉雅杉”B.此树在秋天方可结出果实

C.此树属于种子植物的一种D.此树是终年常绿的

5.从本质上讲,银杏树上结的“白果”是()。

A.果实B.种子C.孢子D.假果

6.(2008·益阳学业)生物小组的同学对调查的校园植物进行了分类。

他们将油松、雪松、苏铁、水杉归为一类,而将垂柳、白杨、樟树、玉兰归为另一类,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A.按照植物的经济价值B.按照植物的观赏价值

C.按照植物的生活环境D.按照植物的形态结构

7.平时我们吃的粮食作物、水果、蔬菜、花卉等大多是()。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8.下列各组生物中,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最相似的一组是()。

A.水绵、水稻B.大豆、小麦

C.海带、芹菜D.桃树、铁线蕨

9.下图是水绵细胞的结构图,据图回答:

(1)[1]___,[2]___,[3]___,

[4]___,[5]___,[6]___。

(2)其细胞结构中属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10.根据下列特征填空。

(1)是否有真正的花

有真正花的植物:

___。

无真正花的植物:

___。

(2)生殖特点

有种子植物:

___。

无种子植物:

___。

(3)生活环境

水中或潮湿陆地:

___。

主要生活在陆地上:

___。

(4)输导组织

具有输导组织:

___。

无输导组织:

___。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导学提纲

一、观察叶片结构

1.实验方法:

练习制作___。

2.叶片结构:

___、___、___。

3.气孔:

主要分布在___表皮,它是蒸腾失水的___,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___。

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

水分以___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主要结构:

依靠___完成,其张开和闭合受___控制。

3.影响因素:

___、___、___、___。

4.强度:

散失___以上植物体所吸收的水。

5.意义:

促进植物体对___的吸收,促进对___和___的运输,使植物体有效地___。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A.气温37℃,阴天,无风B.气温37℃,晴天,有风

C.气温20℃,阴天,有风D.气温20℃,晴天,无风

解析:

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弱受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因素影响很大,一般光照越强、温度越高、湿度越小、空气流动越快,植物蒸腾作用越强。

答案:

B

【例2】(2007·济南中考)气体是如何进出植物叶片的?

某同学制作了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___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他若用此装片进一步观察细胞分裂,能成功吗?

___。

解析:

此题考查了两部分知识,其中第一个空较为简单,基本上来源于教材原文,学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为气孔;而第二个空考查得较为全面,学生不仅要知道叶片的结构,同时要掌握细胞分裂主要是在分生组织进行,而观察叶片结构时并未涉及到分生组织。

答案:

气孔不能

课堂自测

1.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个结构散失的?

()。

A.根B.茎C.叶D.果实

2.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正确的切片方法是()。

A.迅速地一次切割B.缓慢切下C.迅速来回拉切D.缓慢来回切

3.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下面哪一步是多余的?

()。

A.在载玻片上滴清水B.取材料

C.盖盖玻片D.染色

4.一般来说,植物体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上下表皮气孔的数量关系是()。

A.上表皮多B.下表皮多C.基本相同D.不确定

5.陆生植物叶的气孔多分布于下表皮,你认为有何原因?

()

A.可加快水分蒸腾B.可减少水分散失

C.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D.利于氧气溢出叶片

6.下列哪种物质不通过气孔进出?

()。

A.氧气B.二氧化碳C.无机盐D.水

7.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约有()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

A.10%以上B.50%~60%C.5%以下D.全部

8.下列描述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A.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C.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D.促进植物体对无机盐的吸收

9.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横切面,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1]是___,[2]是___,[1][2]属于___组织,构成[1][2]的主要是___细胞,其特点是结合紧密,___;[3]是___,它由___细胞构成,和其他表皮细胞相比,细胞内有___;[4]和[5]是___,属于___组织;[6]是___。

知能提升

1.俗话说:

“大树底下好乘凉。

”主要原因是()。

A.大树的树冠遮挡住了阳光

B.大树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带走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C.大树根系发达,使周围土壤中水分增多

D.大树能刮风,吹走了周围的热量

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校园内今年迎来了两株千年银杏树。

在移植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古银杏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新陈代谢B.降低蒸腾作用C.阻止呼吸作用D.阻止光合作用

3.昌乐西瓜以其品种全、质量高而闻名。

在西瓜结果的过程中,瓜农往往要大量浇水。

植物所吸收的水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果实膨大D.蒸腾作用

4.(2006·淄博中考)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多。

由此可以说明()。

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

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

5.下列哪种植物一般没有蒸腾作用?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6.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塑料液体喷到叶片上,能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

A.抗呼吸作用B.增强光合作用C.抗蒸腾作用D.增强蒸腾作用

7.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下列哪种细胞间排列最紧密?

()。

A.叶表皮细胞B.保卫细胞C.叶脉中的细胞D.叶肉细胞

8.(2006·湖北中考)在大气湿度高时,发育中的果实内常缺钙,因为此时()。

A.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B.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C.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

D.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强,影响钙的运输

9.一片植物叶的正面和背面颜色深浅不同,正面一般比背面的颜色深一些,这是因为()。

A.上表皮细胞的叶绿体多B.下表皮细胞的保卫细胞多

C.栅栏组织含有较多的叶绿体D.海绵组织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10.夏天移栽植物时,植物常会出现萎蔫甚至死亡现象,原因主要是蒸腾作用大于根的吸水能力。

根据这个原理想一想,移栽植物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这种现象出现,以此来提高栽培成活率?

 

11.某同学为了验证植物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该装置有何不足之处?

请帮他设计一个较为科学的实验装置,并预测实验结果。

 

1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叶的蒸腾作用。

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棵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枝条保留全部叶,丙装置枝条去掉全部叶,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装置放到35℃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5℃环境中,两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

请分析回答问题。

该实验可分为两组___实验:

一组是___和___,其变量是___,实验结果是___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___;另一组是___和___,其变量是___,实验结果是___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___。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导学提纲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1.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___。

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

隔水加热酒精的目的是___。

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部分为___。

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___,产物是___。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___。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和___。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反应式:

___。

2.光合作用通过___,利用___,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___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四、光合作用的应用

农业生产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有___、___等。

例题解析

【例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包括两种实验方法:

一种是___实验,利用的是淀粉遇___变___色的特点,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结论是___;另一种是___实验,形成对照的部分是___和___,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解析:

该题目目的是考查同学对实验的理解,该实验包括两种实验方法:

一种是验证实验,一种是对照实验,因此得出两个结论。

答案:

验证碘蓝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对照叶子遮光部位未遮光部位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

【例2】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经光照后,脱去叶绿素,滴上碘酒后叶片的变化是()。

A.变蓝B.边缘不变蓝,其他部位变蓝

C.不变蓝D.边缘变蓝,其他部位不变蓝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条件的掌握,首先要知道银边天竺葵中的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边缘部分无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变蓝。

答案:

B

课堂自测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后滴加碘液

A.④③②⑤①⑥B.④③⑥①⑤②C.②③④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进行,并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有淀粉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D.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

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在验证实验结果以前要用酒精脱去叶绿素,目的是()。

A.避免叶子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B.避免叶绿素颜色干扰,以使结果不明显

C.增加叶片内淀粉的含量

D.减少叶片内淀粉的含量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①光②叶绿体③二氧化碳④水⑤氧气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⑤

5.白菜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叶脉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终将光能贮存在()。

A.叶绿体B.叶绿素C.淀粉D.氧气

7.在金鱼缸内放些新鲜的水草,对金鱼的意义是()。

A.美观B.为金鱼提供营养

C.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增加水中氧气的浓度

8.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效率,下列哪些做法是可取的?

()。

①合理密植②尽量密植③间作套种④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9.从本质上看,光合作用中有两个转化:

一是物质转化,由___物转化为___物,并且释放出___;二是能量转化,由___能转化为___能。

10.下图是某同学为验证“氧气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分析:

(1)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___装置,要证明此气泡是否是氧气,可以________。

(2)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乙、丙能否构成一组对照?

___。

为什么?

_________。

知能提升

1.(2007·临沂中考)将暗处理后甲叶片的主叶脉由图示处切断,乙叶片C处两面均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如图所示)。

置于阳光下,四个小时后,将甲、乙两叶片同时取下,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发现B、D部分变蓝色,A、C部分未变蓝色。

该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二氧化碳B.叶绿素和阳光C.水和阳光D.水和叶绿素

2.把绿色的叶片放在黑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

本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③B.②④C.①⑤D.③⑤

3.检验金鱼藻是否进行光合作用,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

A.叶内细胞淀粉的形成B.氧气的释放

C.二氧化碳进入叶的速度D.水分消耗的多少

4.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是()。

A.阳光和氧气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C.阳光和温度D.阳光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5.王明种植的萝卜喜获丰收,使萝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6.(2006·日照中考)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条件的实验装置分别是()。

A.甲与乙,甲与丁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D.甲与乙,乙与丙

7.冬季河水中见不到水绵,而春暖后就可见到水绵丝团漂浮在水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水绵光合作用旺盛,放出大量的氧气

B.河水温度的升高

C.水绵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D.春季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8.下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

A.叶肉细胞B.保卫细胞C.叶表皮细胞D.三者都是

9.如图表示的是在CO2浓度为1%和0.03%两种情况下,某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关系曲线图。

据图分析,限制图中Q点光合作用的因素是()。

①CO2浓度②光照强度

A.①B.②

C.①和②D.与①②无关

10.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将B处的上、下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出现的变化。

分析回答:

(1)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

(2)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___色,这是因为叶片中的___溶解到酒精中去了。

(3)加碘液后,发现A、B两处均不变蓝,原因是:

A处:

__________________。

B处:

__________________。

(4)C处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

(5)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

一组是___和___,其变量是___,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另一组是___和___,其变量是___,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1.准备如图实验装置(甲装置的槽内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的槽内盛的是清水,两个烧杯中盛的都是清水),将两装置放在黑暗处48小时,然后放到光下几小时,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脱色、漂洗后分别滴加碘液。

(1)暗处理的作用是_________。

(2)此实验说明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将燃烧的火柴放入乙装置中,火柴___,这说明光合作用______。

12.(2007·济南中考)如图为一测定叶片光合作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叶室由透明玻璃材料制成。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夏季上午将此装置放到阳光下,气体分析仪能测到含量逐渐减少的气体是___,该气体含量逐渐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导学提纲

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

细胞内有机物在___的参与下被分解成___和___,同时释放___的过程。

2.反应公式:

_________。

3.观察种子呼吸现象的演示实验。

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___。

蜡烛熄灭说明呼吸作用吸收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

4.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以___的形式散失,其余主要用于维持___。

二、呼吸作用的应用

1.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___。

2.粮食、蔬菜、水果贮藏需要抑制呼吸作用。

例题解析

【例题】下列哪些活动所需能量只能是来自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

()。

①矿物质的吸收②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③细胞的分裂与生长④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该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呼吸作用意义的理解。

能量有多种形式,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一般只能来自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化学能。

答案:

C

课堂自测

1.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所有绿色细胞B.所有非绿色细胞C.所有活细胞D.叶片上的细胞

2.某同学想证明植物的叶具有呼吸作用,下面哪项条件是必需的?

()。

A.必须在光下进行B.必须在暗处进行

C.必须在最适宜温度下进行D.必须选择被子植物

3.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细胞中的()。

A.细胞核B.叶绿体C.线粒体D.以上部位都可以

4.瓦盆养花比用瓷盆好,原因是()。

A.瓦盆容易保持水分B.瓦盆透气,利于根部的呼吸作用

C.瓦盆能给植物提供更多无机盐D.瓦盆便宜

5.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在白天进行B.只在晚上进行

C.只在最佳温度下进行D.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

6.呼吸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

A.糖类B.水分C.二氧化碳D.能量

7.新鲜水果用保鲜袋装起来,可以延长贮藏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A.水分散失少B.抑制了呼吸作用C.保温D.减少了损伤

8.农民经常给农作物松土,其主要作用是()。

A.促进植物进行蒸腾作用B.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有利于根的生长

9.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

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B.叶从空气中吸收的

C.光合作用制造的D.呼吸作用制造的

10.将萌发的黄豆种子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两份分别装入甲、乙保温杯中,将另外两份煮熟并冷却后分别装入丙、丁杯中,甲、乙、丙、丁杯中各插入一只温度计。

请分析:

(1)甲、乙、丙、丁中温度升高的是___。

由此得出结论:

植物呼吸释放了___。

(2)拔掉甲、丙杯的塞子,将点燃的小蜡烛分别放到两瓶中,结果,甲中的蜡烛___,丙中的蜡烛___。

由此可得出结论:

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

(3)将乙、丁两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结果乙瓶中的气体使石灰水___,丁瓶中的气体使石灰水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___。

由此可得出结论:

植物的呼吸作用___。

知能提升

1.小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天竺葵的叶片会发黄

B.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天后,挤压塑料袋,石灰水会变浑浊

C.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

D.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塑料袋内的温度有可能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