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826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doc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doc

2

“中小企业”的称谓最早出现是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体系和现代商业体系,大企业、大公司也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与大企业相对应,出现了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其人员规模、资本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同时中小企业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过去被称为大企业的,现在可能只是中等企业;而现在是小企业的,若干年后可能会发展成为大企业。

中小企业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定义和标准。

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我国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该标准是根据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来进行规定的。

工业企业中小型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

中型企业要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餐饮业中小企业要符合以下条件:

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要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三)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财务控制薄弱

中小板上市公司一般在规模、资本和技术构成等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也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

受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体制的影响,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财务控制方面一般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现金管理不严

现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其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现金作为企业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企业通常会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以确保日常最起码的支付需要、预防性需要及一定程度上的短期投资或者投机的需要。

但是现金更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不必要的持有现金或者长久的让资金滞留于不盈利的货币状态,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效益。

可见良好的现金管理应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的最大统一。

而在我国,部分中小板上市公司由于自身发展的高风险性,仅凭借最初的投资进行生产,却将产生的效益现金存于银行中,未参加生产周期转,出现资金闲置的情况;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

这些都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使现金产生“断流”,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以至破产。

2.应收账款控制不严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或者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小板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是在信用政策所导致的利润增加和成本增加之间所做出的一种权衡,目的当然是要以最小的成本来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客观的说,中小板上市公司保持一定程度的应收账款,确实能够在增加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减少库存等方面获得一定的优势。

但是,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信用状况不容乐观:

“短期行为”成为了人们行为的普遍特征,无信用几乎已经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

一些企业和个人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问题。

一项有关商业信用的调查显示,因商业伙伴不守信用而遭受损失的企业高达89.3%,而87.3%的企业有不同程度的作假行为。

表3-2关于企业商业信用的问卷调查

问题

有没有因为商业伙伴不守信用而遭受过损失?

有没有因为贷款、筹资或其他情况,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造假?

选项

A、经常有

B、偶尔有

C、还没有过

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来没有

比例

44.6%

44.7%

10.7%

32.5%

54.8%

12.7%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企业把商品赊销出去形成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就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对方的信誉度。

由于中小板上市公司大都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再加上如果对方不讲信誉,就会使资金回收期过长,甚至应收款项不能兑现或造成呆账,最终会引发企业隐性破产和最后的倒闭。

3.存货控制薄弱

企业保持一定数量的存货,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存货成本。

对于上中小板上市公司来说,进行存货管理就是要在充分发挥存货作用的基础上,不断降低存货成本,以最低的存货成本提供维持企业顺利进行生产经营的需要。

通常,在很多中小板上市公司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出于利益上的考虑,销售经理和生产经理倾向于保持大量存货;采购经理可以通过大额订单获得数量折扣,也倾向于保持大量存货;这时抵制保持大量存货的责任就落到财务经理的身上,如果他不能在考虑存货成本的基础上来确定合理的存货水平,那就会造成中小板上市公司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4.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

不少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很重视对现金的管理,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原因。

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的营运能力远远低于大企业,也容易形成资产的浪费。

5.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

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来说,成本是反映和控制劳动耗费的手段,是补偿劳动耗费的标准,是产品定价的基础,更是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而降低成本是优化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永恒话题,但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相对于大企业其固定成本较高,而且成本管理仅限于事后核算与分析,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较低。

(四)企业人员财务素质不高

1.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企业主和管理层财务素质不高

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企业主是一根“顶梁柱”,是企业中最具信息优势,最难以监督的成员,他们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和发展规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

在国外,大多数企业家或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都持有MBA(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而财务管理(公司理财、财务分析)是MBA的核心课程,因而他们已经历了比较正统而又严格的财务素质训练。

但是在中国,据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中小企业主(包括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企业主)竟然看不懂财务报表。

以企业主为中心的中小企业管理层财务素质也不高,对各项资金运用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状况。

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制定了财务制度也设置了专职的监管人员,但违反制度的往往是企业管理层,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监管人员形同虚设,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2.部分财会人员素质低下

在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中,部分财会人员素质低下,造成财务信息失真,无法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而且,中小板上市公司普遍重视对科技人员以及经营销售人员的培养,不太重视对财会人员的素质培养与提高,对财会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财会人员满负荷的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介入财务管理,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在财务核算事务中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进而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无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张余明张娜《中小企业会计控制与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娟田治威张岩《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之我见》.《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3).

[3]张玉明张会丽肖静《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融资缺口及其化解途径》.《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3).

[4]朱文《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08(5).51-53.

[5]李木西《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辽宁经济.2009(4).88.

[6]蒋正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张彦志田玉宝《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111-112.

[8]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9]陈蕾王铠张波《中小企业发展财务诊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0]马忠《公司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1]顾秀莲成思危黄孟复《中国中小企业蓝皮书——现状与政策(2007~2008)》.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12]刘柏霞徐晓辉《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13]Ang,j.s.SmallBusinessUniquenessandtheTheoryofFinancialManagement.JournalofSmallBusinesssFinance.1991

(1)

[14]Berger,A.N.&Udell,G.F..TheEconomicsofSmallBusinessFinance.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98(22)

[15]DavidDeakins,DavidLogan,LauraSteele.TheFinancialManagementoftheSmallEnterprise.CertifiedAccountantsEducationalTrust.2001

[16]Weston,TheEssentialsofManagerialFinance,9thEdition[M],Orland,Fl.TheDrydenPress.1990(12)

[17]LuisCorreiadaSilva,MarcGoergen,LucRenneboog.DividendPolicyandCorporateGovernance.200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