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899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ocx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

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何析儒专业班级:

经济学05-2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

人文经济学院

摘要:

生物制药产业是将生物技术用于医药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正在引发整个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生命科学领域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生物技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已越来越重要和明显。

本文在比较优势理论及市场竞争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对我国生物制药业现状以及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快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生物制药;影响;因素;对策

 

Abstract:

Thebio-pharmaceuticalindustryisthebiotechnologypharmaceuticalwhichisusedforthemedicineindustry,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isleadingtoagreatchangeoftheentirepharmaceuticalindustry,andwillplayanimportantroleonhumanhealth.Alongwithaseriesofmajor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breakthroughsinlifescience,thebiotechnologyindustry,especially,thebiomedicalindustryhasbecomealeaderandastrategicindustryintoday’sglobaleconomy,theimpactofwhich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ialplayonChina'smarketeconomyhasbecomeincreasinglyimportantandobvious,thispaperbaseon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andmarketcompetition,usecomparativeanalysismethod,andamethodsofcombinationof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nalyzethestatusquoofChina'sbiopharmaceuticalindustry,aswellasthefactorsthataffect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proposesuggestionstospeedupthebiopharmaceuticalindustryinChina.

Keywords:

biopharmaceutical,impact,factors,countermeasures

 

1引言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比尔·盖茨预言:

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生物技术领域。

生物技术领域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生物技术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两个领域:

制药和农业。

近20年来,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医药行业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在中国,生物医药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获利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巨头和国内大企业的加盟。

专家预计,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生物制药产值将以不低于12%的速度快速发展。

生物制药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会成为21世纪医药领域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是因为:

第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巨大的医药市场的存在,生物制药也不例外;第二,化学合成新药周期延长,开发新药的费用和难度越来越大,化学药物毒副作用严重等,都使人类迫切需要寻找开发药物的新途径;第三,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基因组学的进展等,为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第四,当前危及人类生命最大的克星—肿瘤和各种遗传病、自身免疫缺陷、HIV、心脑血管等疾病,用现有的化学药物和天然药物很难治愈,而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尤其是基因药物)却为上述疑难疾病提供了治疗希望;第五,基因工程药物的化学本质是多肽、蛋白质或核酸,这些物质用常规方法生产十分困难,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生产成本低,并且能大规模产业化。

从行业盈利水平看,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很高。

一种新的生物药物一般上市后两三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产品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有望高达10倍以上。

如美国Amgen公司1989年推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1991年推出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2007年的销售额已分别超过和接近50亿美元,奠定了其行业领先地位。

目前,我国真正立足于生物制药业并有高技术产品的医药企业,也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

生物制药产业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2003年的非典,2007年禽流感、今年的甲型流感,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生物制药产业的普遍关注,一个国家的生物制药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及该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其影响更是不可忽视,对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研究现状

国内外已有大量学者意识到了对生物制药业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也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

作为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背景,甚至持有两项国际干细胞核心专利的经营管理者,董子平对如何推动国内的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成长发展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战略规划。

现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个倾向,就是研发再转移。

像以前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产业再转移一样,科研研发的平台也在转移。

如果中国在生物医药产业上有一个合适的定位,建立一些和国际接轨的研发平台,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同国际生物医药研发公司的合作。

因为对于大部分国外的研发公司来说,高科技的人力成本是最高的,而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人力成本也具有极大的优势。

国际上很多大的公司已经和正在把部分的研发平台放到中国,来降低成本,其关键是在管理上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

所以对中国而言,目前一个重要机会就是吸引熟悉并能在国内推行国际化标准的管理人才,形成和国际接轨的研发平台,充分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获得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资金,进而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科技,形成中国生物医药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以生物医药产业化为主流经济的强国之梦。

 

1.3研究方法

1.3.1比较分析法

本文主要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发达国家生物制药产业进行比较,将国内处于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等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制药企业进行比较,来分析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1.3.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在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时,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归纳出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1.4研究思路及文章框架

本文在国际生物制药迅速发展达到大环境下,参考相关数据,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影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各类因素进行了较为浅显的分析,归纳出我国生物制药业的现状,影响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全文具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1.1本文框架

2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及市场分析

2.1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业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1989年国家批准了第一个在中国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有80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

我国生物制药业虽然起步稍晚,但基本上能跟踪世界生物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基因治疗、组织工程、诊断试剂和芯片等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与世界前沿差距不大。

我国有100多种生物药物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基因工程胰岛素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销售额前10位的基因工程药物,我国能生产8种。

目前,我国已有110多条生物技术制药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22个生物技术药物实现了产业化,其集群效应也正在逐步形成和放大。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

2.1.1区域分布

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主要分布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和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

2007年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为405亿元左右,其中华东地区的产值约为170亿元左右,排名第1位;华中、华北的产值在65亿元左右,分列第2、3位;其次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比例最低。

从各区域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来看,华东地区占了42%,再次是华中17%,华北16%,其余区域分别所占比重都在10%以下。

华东、华中、华北三区域的总比重为75%,其余四个区域比重为25%,说明生物、生化制品产业分布不均匀,存在地域差异。

2007年生物、生化制品的销售市场分布与其工业产值的分布类似,也是华东居首位,华北和华中次之,三个区域合计的比重达到78%,同样呈现出区域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继国家科委建立了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和成立基因工程药物、生物制品及疫苗等3个研究开发中心之后,又在深圳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基因药物生产企业—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这表明我国生物科技产业将进一步向广东省转移,也标志着中国已具有一定的生物技术药品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并掌握了最新的基因工程上游技术和下游生产纯化技术。

2.1.2所有制形式

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私营和外资合资等,股份制企业占主导地位,其市场占医药工业总销售收入的44.52%,居于首位,其次是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占22.49%,国有企业只占15.23%,工业产值增长最快的是外资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

外资企业起点高,经营比较规范,私营企业比较灵活,股份制企业比较有实力,这三类企业工业产值增长较快,而集体及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其他类型企业,说明体制因素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

然而,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情况与工业产值的增长有类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外资合资、私营企业的产品销售增长速度都很快,集体企业几乎停滞,其他类型企业增长也较快,股份制企业增长反而并不快,说明股份制企业产销衔接出现一些问题。

无论大、中、小型企业,资本负债率都比较稳定,都在50%以下,同时也说明对于生物、生化这类高科技产品,银行发放贷款是比较谨慎的。

除集体企业的资本负债率明显偏低外,其他类型企业的资本负债率基本在正常范围,都在50%左右,其中外资合资及股份制企业相对偏低一些,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类企业资金来源较其他类型企业占优势。

从资金利润率来看,国有企业最差,私营企业其次,最好的是股份制企业,其他类型企业及外资企业也相对较好。

资金利润率与管理水平关系紧密,股份制企业及外资合资管理体系相对比较健全,而私营企业不够规范,国有企业不够灵活,所以导致这些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有较大差距。

从销售收入来看,外资企业的人均销售额最高,超过40万元,国有企业人均销售额最低,为13万元左右,其他类型企业的人均销售额也较高,达38万元左右,股份制企业与股份合作制企业类似,都接近人均30万元;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差不多。

从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来看,外资合资企业相对最好,股份制企业相对较好;集体企业及国有企业则相对较差,反应出老体制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竞争;私营企业在一些经营指标上没有优势,但成长速度很快,从中国整个经济结构来看,是极具潜力的一支生力军;股份合作制企业属于相对尴尬的体制形式,其各项指标有优有劣。

2.1.3政策支持

对于生物制药这样的朝阳产业,政府明显早就意识到了其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和意义,一直努力为其快速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

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草药是在中国医疗领域广泛使用的三大药源。

我国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在国际上处于先列,但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到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

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

目前,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国内已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行业和高新技术中的支柱产业予以扶持,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将生物技术产业定为需要加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近年来,全国有11个省市把医药产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国内主要城市和地区政府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建设及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并对该产业的壮大和发展进行政策引导及支持。

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了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主要有上海药谷、北京生物医药基地、广州基因岛和深圳基因产业区等,在深圳、广州、上海、兰州、长春等地,一些生物技术骨干企业已经迅速崛起。

2.2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市场分析

2.2.1市场占有情况

我国医药工业目前仍然是以化学制药行业为中坚,而生物制药行业则紧随其后。

相对于传统制药行业,生物制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一批优势企业正在崛起,并且已逐步形成细分领域的领导型企业。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并有不断加快的趋势,而整个医药产业的增长率仅为10%。

我国生物药品的市场销售额远不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然而,近年来销售的平均增长速度一直能保持25%以上的增幅。

无疑,随着生物药品开发进度加快和各种疑难病症不断出现,生物药品的销售额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

目前从市场销售状况看,世界市场最畅销的前20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大部分已在我国上市。

“十五”期间,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年增长率均在15~20%。

本世纪初生物制药药品的销售增长率达21.6%,大大高于医药行业12%的增速。

2006年生物制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48.95亿元,同比增长22.08%。

生物制药工业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14.22%。

2007年我国中等规模以上的生物生化制药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达到了336.9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37%。

全年累计资产总额为464.6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销售收入303.13亿元,同比增长30.21%,占我国医药产业销售收入构成的7.54%(见图2.1),一些重点生物制药业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比增幅较大(见图2.2),实现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21%;其它如资金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人均销售率指标都有不同幅度的上升,而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

再从2008年上半年销售和利润情况来看,生物制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5.88亿元,同比增长29.51%;实现利润1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6亿元。

2008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然保持在15%的稳定增速;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90.56亿元,同比增长25.5%;实现利润41.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9亿元。

图2.12007年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构成(单位:

亿元)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2007中国统计年鉴

图2.22007年我国重点生物制药业销售收入及同比增长情况(单位:

亿元)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2.2.2市场潜力分析

由于中国生物制药企业规模比较小,再加上厂商的市场销售网络不全,因此,目前中国生物药品已开发市场较小。

生物药品集中在以下5个类别,即单克隆抗体、反义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可溶性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

其中单克隆抗体的市场需求最令人瞩目,鼠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是惟一的国产单抗,在整个抗体药物市场所占的份额不足1%,其他均为进口品种。

抗体药物已成为生物药物中最重要的大类之一,特别是转基因抗体药物有独占市场鳌头的趋势。

据国内医药信息刊物报道,我国正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的单克隆抗体产品至少有数十种。

这类国产新型抗体药品一旦投放市场,就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和消费国。

由于对疫苗研制投入的逐步加大,疫苗市场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随着国内已完成和即将完成临床研究的乙肝免疫复合物治疗疫苗和高剂量乙肝治疗疫苗等一批新疫苗上市,尤其是国产基因工程新药物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必将打破国外的生物药品长期垄断我国临床用药的格局。

总之,我国生物医药产品市场已呈快速成长态势,潜力巨大。

预测到2012年,我国生物药品市场将超过西欧很多发达国家的相关市场,而成为全球第五大国家生物药品市场。

2.2.3部分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运行态势分析

我国生物技术这一高科技朝阳产业,已催生出一批迅速发展的生物制药企业上市。

这些上市公司大体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开始上市时就是从事生物制药或主营业务是生物医药的,另一类是通过参股、控股而进入生物制药行业的。

其一,通过具体盘点2007年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从以生物制药为主营业务的天坛生物、丰原生物、广西北生药业、复星实业、星湖生物科技等公司业绩看,规模竞争优势效应已开始显露(见表2.1),尤其是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生物制药公司已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如,天坛生物公司作为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背靠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在生物预防疫苗产品的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研发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

近年来,依靠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等主导生物制药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收入获得快速增长,主营收入、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16%和31%。

表2.1可比公司2007年获利能力分析单位:

万元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

净利润

每股收益

(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元)

每股净资产

(元)

600161

天坛生物

34335.86

18910

6899.95

0.21

0.4

2.05

000153

丰原生物

326131.36

32135.45

13906.35

0.144

0.4

2.38

600556

北生药业

40321.36

22714.33

7927.32

0.313

0.65

2.84

600196

复星实业

298852.68

89617.36

15903.07

0.191

0.226

2.87

600866

星湖科技

59742.28

2282.96

1297.93

0.025

0.09

1.68

资料来源: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其二,从由主营业务由西药制造介入生物制药的公司来看,东阿阿胶、三九医药、双鹤药业、升华拜克、哈药、华北制药、中新药业这类公司与新兴生物医药公司相比,具备新药立项和生产、销售、管理上的天然优势,只要选择好进军生物医药领域的切入点,就一定会有成功机会。

如华北制药集团从2000年开始运作抗生素原料药等生物新药,现已成为我国生物制药的基因龙头。

2007年总资产近260亿元,销售总额79.06亿元,位列2007年度我国企业500强的第321位。

该集团发展潜力很大,适合于长线持有。

又如,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

该公司有10种产品通过了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检验局)认证,9种药品通过了欧盟同类机构COS的审查,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还获得欧洲COS注册。

由于具有丰富的产品储备和完整的产业链,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较大。

其三,再从主营业务为非医药产业,后通过控股、参股而介入生物制药的一些公司业绩来看,由于刚开始处于投资建设阶段,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尚未突显,但后发优势、潜在竞争力正在形成,前景也较为乐观。

2.2.4中小生物制药板块战略投资价值分析

以2006年7家中小生物制药企业板块个股成长性比较的业绩统计表(见表2.2)为据,比较清楚地看到生物个股成长性高的明显特点;同时平均股价和市盈率整体水平较高,显示这些小型公司未来价格的预期较高。

表2.27家中小生物制药企业板块个股成长性比较

股票名称

股价

2005PE

2006PE

2006年净利润

增长率%

PEG

达安基因

15.8*

54.21

43.37

26.79

1.62

华兰生物

18.86

35.58

30.92

14.4

2.15

华邦制药

15.25

33.89

29.33

13

2.26

京新药业

13.13

34.55

32.02

9.23

3.47

新和成

17.83

29.23

27.43

7

3.92

鑫富股份

18.71

38.18

35.3

8.32

4.24

科华生物

15.61

30.02

28.38

5.88

4.82

资料来源: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再从这7家中小生物制药企业2007年经营业绩(见表2.3)看,经营绩效表现较好,基本保持领先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态势。

这些中小生物制药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处于市场细分行业中的支配地位,往往具有一定的规模效益和产品定价优势,具有扩张潜质和进一步挖掘机会,能够推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表2.37家中小生物制药企业2007年经营业绩单位:

万元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主营收入

主营利润

净利润

每股收益

每股经营

每股净

净资产

(元)

现金流量(元)

资产(元)

收益率(%)

002030

达安基因

16247.19

8761.29

2629.72

0.31

0.33

3.21

31

002007

华兰生物

36127.7

12007.48

5254.29

0.52

0.98

5.24

52

002004

华邦制药

27350.48

20631.28

5249.94

0.4

0.33

3.26

13.9

002020

京新药业

30188.12

9554.31

1845.47

0.27

0.91

4.17

27.2

002001

新和成

125665.7

113408.9

6118.14

0.36

-0.23

4.42

35.7

002019

鑫富股份

26931.44

7803.22

2048.1

0.3

0.35

4.69

30

002022

科华生物

30056.55

16587.37

5642.75

0.68

0.9

4.13

68.3

注:

资料来源: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3影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3.1有利因素

3.1.1生物技术已列入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我国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政策。

未来10年,我国要在生物技术领域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包括靶标发展、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等。

生物制药行业将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和天然药物,解决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招牌已打向了世界。

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布局将形成“一体两翼”,即以长三角生物经济模板为主体,珠三角、环渤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