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394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

《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docx

浙江选考总复习高考生物选考部分模块卷3b

模块卷三(B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下列哪项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  )

A.血红蛋白B.递质小泡

C.血浆蛋白D.胃蛋白酶

解析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所直接接触的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内,胃蛋白酶在胃黏膜细胞中合成,分泌到胃部,因此血红蛋白、递质小泡和胃蛋白酶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内环境成分。

答案 C

2.(2016·浙江高三大联考)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

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兴奋传递(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质膜的流动性

B.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B的膜电位改变

C.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

D.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解析 神经细胞A与神经细胞B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称为突触,图中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相当于传递神经冲动的递质,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胞吞、胞吐,依赖的是质膜的流动性;在突触处,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产生神经冲动;突触处兴奋只能单方向的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不能由突触后膜传递到突触前膜;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延长。

答案 D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血浆蛋白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血浆

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解析 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血浆中还含有血浆蛋白,因此选项A、B正确。

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因此选项C正确。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

答案 D

4.(2016·温州十校联考)不同赤霉素浓度对君子兰开花时间和数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与植物开花相关的激素,除赤霉素外还有乙烯

B.赤霉素可影响君子兰开花持续的时间

C.赤霉素处理君子兰,导致开花时间提前

D.高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会抑制君子兰开花

解析 乙烯会影响花的生长和发育,A正确;赤霉素浓度为0时,开花持续时间从3月22到4月26号以后,赤霉素浓度为200mg/L时,开花持续时间从3月22到4月26号结束,故赤霉素可影响君子兰开花持续的时间,B正确;赤霉素浓度为500mg/L时,开花时间与没有赤霉素处理时的时间相同,所以赤霉素处理君子兰,不一定导致开花时间提前,C错误;赤霉素浓度为200mg/L和500mg/L时,单株平均花朵数比没有处理时要少,D正确。

答案 C

5.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称为植物体内第六激素。

某人开展了BR类似物(eBR)和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康乃馨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处理

瓶插时间/d

最大花径/cm

空白

9.64

5.36

6-BA

14.14

6.73

eBR

16.25

6.73

A.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6-BA溶液和eBR溶液

B.需配制6-BA和eBR不同浓度的混合液

C.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切花直径

D.eBR有保鲜作用,6-BA无保鲜作用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BR类似物(eBR)和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康乃馨切花的保鲜效应,因此需要用适宜的浓度处理,比较处理后两者的瓶插时间的长短以及最大花径,本实验不是探究最适宜的处理浓度,因此不需要配制一系列的浓度梯度。

实验结果显示的是单独处理的结果,因此不需要配制二者的混合液。

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两种激素类似物都能延长瓶插时间,增大切花直径,都具有保鲜的作用。

答案 C

6.下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准确

(  )

解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单向传递。

答案 D

7.(2016·绍兴模拟)如图为膝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及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兴奋可在反射弧双向传递

B.若在①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膜电位会发生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的变化

C.在CD段,神经纤维膜正处于去极化过程

D.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

解析 从图中所示可知,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A错误;由于c连接的是屈肌肌群,所以若在①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会抑制c神经元兴奋,B错误;在右图CD段,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处于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C错误;D点时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虽然增大,但仍比外侧低,D正确。

答案 D

8.(2016·浙江嘉兴期末)为保护某淤泥海岸,人工建设了海防林带、灌草丛带、盐生草甸和互花米草带4种主要的植被分布带,各带分布模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类活动会干扰该淤泥海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淤泥海岸中的盐生草甸具有垂直结构

C.该淤泥海岸不同植被分布带的差异不是自然演替的结果

D.淤泥海岸的植被分布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和土壤

解析 淤泥海岸的植被分布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盐度。

答案 D

9.(2016·浙江高三大联考)我国许多地区有计划地接种“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

A.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效应B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辅助性T细胞受刺激后可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

C.巨噬细胞受“流感疫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流感病毒

D.“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解析 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增殖;辅助性T细胞受刺激后可分泌白细胞介素-2,从而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的增殖;巨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吞噬抗原、但识别并不具有特异性;流感疫苗属于毒性弱的抗原,不是抗体,故不能与病毒结合。

答案 B

10.(2016·浙江高三大联考)下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2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解析 生态农业能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合理使用农家肥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但并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种内斗争与种群数量成正比,蚯蚓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能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答案 B

11.(2015·福州期末)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解析 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A错误;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B错误;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C正确;效应B淋巴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B淋巴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D错误。

答案 C

12.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之一,图中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AB段与乙DE段相比,甲的胰岛β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较弱

B.用本尼迪特试剂对B、D点时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只有B点出现红黄色

C.乙FG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

D.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随之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

解析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因此摄取葡萄糖后,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较弱;乙为正常人,开始运动后体内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导致血糖浓度下降;人体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糖氧化分解加强,血糖浓度降低,因此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

答案 D

13.(2016·绍兴模拟)某科研小组开展了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解析 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故A正确;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家兔需进行禁食处理,故B正确;为了不影响家兔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故C正确;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两者的生理作用刚好相反,属于拮抗作用,故D错误。

答案 D

14.(2016·浙江嘉兴期末)下列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HIV能识别人体辅助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

B.HIV是含有两条RNA的逆转录病毒

C.HIV侵入人体会造成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D.HIV的RNA直接整合到人体辅助性T细胞的DNA上

解析 HIV的RNA必须先逆转录形成DNA,再将DNA整合到人体辅助性T细胞的DNA上。

答案 D

15.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积累少

解析 在“玉米→人”这个食物链中,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损失比“玉米→牛→人”的少,但并不意味着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这还与消耗玉米的多少有关,A错误;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一般约为10%,B错误;坚持素食,食物链短,能量损失少,相同量的食物可以养活更多的人,C正确;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积累多,重金属盐通过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体内重金属盐的含量越高,D错误。

答案 C

1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O2、血红蛋白、葡萄糖、胰岛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内环境

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解析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不是血液;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内。

答案 D

17.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Ⅱ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突触后膜

B.静息状态时神经元无离子进出

C.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D.刺激1处,1处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解析 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d表示传入神经,则Ⅰ是突触前膜,Ⅱ是突触后膜,Na+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大量进入突触后膜(Ⅱ)内,引起Ⅱ处的兴奋,A对;静息状态时神经元仍然有Na+、K+等出入,B错;b表示传出神经,刺激b,a会反应,C项错;刺激1处,1处膜内侧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D错。

答案 A

18.下列表格中关于效应B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效应B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A

产生抗体

裂解靶细胞

B

识别抗原

识别靶细胞

C

产生于B淋巴细胞

或记忆细胞

产生于细胞毒性T淋巴

细胞或记忆细胞

D

参与体液免疫

参与细胞免疫

解析 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答案 B

19.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哪一项不正确

(  )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兴奋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A、B正确,C不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部位的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D正确。

答案 C

20.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组别

顶芽

摘除

保留

保留

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

0(mg·L-1)

2(mg·L-1)

0(mg·L-1)

A.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

B.甲和丙对照说明细胞分裂素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C.乙和丙对照说明外源激素对侧芽的生长影响更大

D.丙的结果说明顶芽合成的大量生长素对侧芽生长的抑制

解析 乙和丙对照说明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甲和丙对照说明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丙的结果只能说明顶芽可能对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

答案 A

21.某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让绵羊的红细胞吸附x物质,然后将这些细胞与含有某种免疫球蛋白y的溶液混合,发生凝集反应并形成红细胞集团。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物质x

B.y物质与酶、神经递质三者发挥作用后均立即失去活性

C.机体中产生y的细胞只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D.巨噬细胞清除红细胞集团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解析 图中y物质为抗体,它和酶一样,发挥作用后并不立即失活;机体中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既可由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也可在二次免疫时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巨噬细胞清除红细胞集团的过程需消耗能量。

答案 A

22.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D.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解析 在正常的情况,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会导致更多的K+外流到膜外,所以静息电位更低,绝对值更大。

答案 C

23.下列有关神经肌肉接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每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乙酰胆碱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受体蛋白作为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后膜去极化

D.同一个体不同突触的突触后膜上递质受体种类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差异

解析 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多个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兴奋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B错误;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C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突触的突触后膜上递质受体种类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是相同的,D错误。

答案 C

24.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

B.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D.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

解析 由题图中神经节位于④处可知,⑤为感受器,④为传入神经,③为脊髓中的突触,②为传出神经元,①为效应器。

刺激传出神经元②,神经冲动不会逆向通过③传导到大脑皮层,故D错。

答案 D

25.下图1、2为实验的初始状态,以下关于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1和图2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而图3则能说明生长素作用有两重性

B.图1的实验结果a、b都不弯曲,但原因不相同

C.图2中的实验结果是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D.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少

解析 题中图1、图2和图3的实验结果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图3茎卷须中生长素含量外侧比内侧多,因而外侧生长快,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图1的实验结果是a、b都不弯曲,a是由于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b是由于尖端没有接受到单侧光刺激,二者原因不同。

图2中放M的胚芽鞘与放N的胚芽鞘没有尖端,都不弯曲。

答案 B

 

26.右图为生物学中某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图,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若M表示类囊体膜,①代表光能,则②③分别代表ATP和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

B.若M表示巨噬细胞,①代表抗原,则②③分别代表B细胞和T细胞

C.若M表示一级消费者,①代表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量,则②③分别代表呼吸量和次级生产量

D.若M表示体温调节中枢,①代表寒冷刺激,则②③可代表骨骼肌战栗和皮肤血管收缩

解析 若M表示巨噬细胞,①代表抗原,则②可代表T细胞,但③不代表B细胞。

答案 B

27.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所以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仅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引起

C.领域行为是一种调节社鼠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

D.若社鼠的生活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则社鼠的个体数量变化也会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解析 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动引起的,B错误;领域行为是一种调节社鼠种群数量的内源性因素,C错误;若社鼠的生活环境因素发生变化,社鼠的个体数量变化符合逻辑斯谛增长(S形曲线),D正确。

答案 D

28.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也能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量均增加,细胞耗氧量增加

D.人体温的相对恒定和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都主要是依赖激素调节

解析 图中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图中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但不能抑制下丘脑的分泌,B错误;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故寒冷环境下血液中①②③量均增加,细胞耗氧量增加,C正确;由题图可知,人体温的相对恒定和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都是依赖神经和激素调节,D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29.(10分)血糖平衡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如图为某同学绘出的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图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指的是________细胞。

(2)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3)图中①~④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的是________。

①和④均能作用于A,但效果不同,④过程说明血糖平衡调节中有________调节机制。

(4)如果某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却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患者症状,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学者曾设想提取哺乳动物的胰岛素,但将绵羊的胰脏制成研磨液,却难以直接分离出胰岛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A指的是胰岛β细胞。

(2)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图中存在信息传递的过程有①②③④,其中④属于负反馈调节。

(4)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与靶细胞信息交流障碍均会引起糖尿病。

(5)胰脏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能分解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胰岛素。

答案 

(1)胰岛β 

(2)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3)①②③④ 负反馈 

(4)胰岛素作用的信号通路受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胰岛素被胰蛋白酶消化

30.(10分)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科研人员将HPV外壳L1蛋白基因与在人体中不能复制但能有效表达的痘苗病毒重组,制备新型疫苗。

(1)为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用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病毒疫苗100μL,2组注射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疫苗作为对照,3组注射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

(2)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C3细胞(含有HPV基因的癌细胞),观察、记录小鼠成瘤情况,结果如表。

组别

各组平均瘤重/g

1

0.192

2

0.347

3

0.916

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但实验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点),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接种重组病毒疫苗的小鼠体内表达L1蛋白作为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C3细胞时,HPV引起______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相应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免疫学知识,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________免疫,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

(3)若欲检验重组病毒疫苗是否有治疗作用,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恰当的是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先注射C3细胞,一段时间后注射重组病毒疫苗

b.先注射重组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C3细胞

(4)若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为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用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病毒疫苗100μL,2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作为对照,3组注射100μLPBS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

(2)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但实验组小鼠平均瘤重较小,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接种重组病毒疫苗的小鼠体内表达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C3细胞时,HPV引起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根据免疫学知识,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细胞免疫,才能有效清除癌细胞。

(3)若欲检验重组病毒疫苗是否有治疗作用,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最恰当的是先注射C3细胞,一段时间后注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