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286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5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docx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全册学案

高二地理新人教版高二地理

选修6全册学案

目录

1.1我们周围的环境1

参考答案3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4

第1课时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及特点4

参考答案6

第2课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7

参考答案9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0

参考答案13

2.1水污染及其成因14

参考答案18

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9

参考答案21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22

参考答案26

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26

第1课时淡水资源短缺26

参考答案29

第2课时我国的耕地和矿产资源29

参考答案33

3.2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33

第1课时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33

参考答案36

第2课时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37

参考答案41

3.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41

第1课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41

参考答案44

第2课时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45

参考答案48

4.1森林及其保护48

参考答案52

4.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52

参考答案55

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56

参考答案59

4.4生物多样性保护60

参考答案62

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63

参考答案66

5.1认识环境管理67

参考答案70

5.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71

参考答案74

5.3公众参与74

参考答案77

1.1我们周围的环境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什么是环境

1.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①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生物要素:

森林、②________、野生动物等。

(2)非生物要素:

大气、水、③________、矿藏等。

3.环境的分类

(1)依据:

人类对环境④______________。

(2)类型:

分为⑤________环境和⑥________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是一对⑦________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影响和⑧____________的。

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⑨________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⑩__________越大。

2.关系发展:

最初人类与环境是⑪____________的,但是随着⑫____________的发展和⑬____________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⑭__________的后果。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什么是环境

1.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①大漠盐湖 ②农田 ③工厂 ④极地苔原 ⑤岩石 ⑥畜群牧场

A.①②④⑤B.①④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2.下列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

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

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

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

考查点2 人类与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  )

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

C.人类决定环境的发展变化

D.人类应服从环境的自身规律

4.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

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

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D.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方法技巧练

图示法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为了实现北京未来宜居城市的定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了要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目标。

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方法技巧

(1)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

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表示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馈作用有两种:

一种是良性的(正反馈),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负反馈),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教材P3 思考

1.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类活动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周围事物 ②草原 ③土地 ④影响的程度 ⑤天然⑥人工 ⑦矛盾 ⑧互相制约 ⑨制约 ⑩制约力⑪互相协调 ⑫生产力 ⑬科学技术 ⑭生态环境

基础达标练

1.B [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

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

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

因此,选B项。

]

2.D [人文遗迹是古人留下的人工环境;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环境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人类环境的概念不能等同于自然环境;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人工环境的内容将不断丰富;公园是人工打造的,是人工环境。

因此答案选D项。

]

3.A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4.A [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

其本质就是人与环境的对立性。

]

方法技巧练

A [建设生态城市一方面要搞好城市生态的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另一方面是治理城市污染,③④⑥都属于该范畴。

控制城市化进程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中布置城市用地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

]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1课时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及特点

【学习目标】 明确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当今环境问题的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严重的①______________、环境污染、②____________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

2.资源短缺:

资源需求的无限增长导致③____________,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这个问题。

3.环境污染:

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④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多,造成了严重的⑤____________。

4.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是⑥________的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⑦______________受损害、⑧____________下降、水土流失、⑨____________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5.全球环境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最近50年来,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如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⑪________、生物多样性锐减和⑫____________等问题备受世人关注。

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⑬________________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⑭________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⑮__________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⑯____________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⑰________、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⑱____________。

3.规模的⑲________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国家或地区,而且还影响到其他⑳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下列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破坏热带雨林B.海上油轮泄漏

C.工业垃圾成堆D.酸雨的形成

2.所谓“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真正含义是(  )

A.环境问题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已出现

B.即将出现,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

C.环境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D.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考查点2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3.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规模的全球性D.过程的不可逆性

4.下列环境问题不能够反映当代环境问题的规模全球性特点的是(  )

A.臭氧层破坏B.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C.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问题

方法技巧练

概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森林面积减少,生物物种减少

B.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C.汽车排放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

D.宁夏地区由于灌溉不当造成土地盐碱化

(2)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空中

D.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方法技巧 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一般说来,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而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则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导致环境污染出现,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根据人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种类的不同,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工业“三废”以及危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②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堆积在城市中或郊区,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③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④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造成的海洋污染;⑤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

(2)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主要有:

①由于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②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③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地盐碱化;④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因此在实际运用当中,首先要认真对照两者在概念上的内涵和外延上的差别;其次要仔细分析具体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此类问题。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资源短缺 ②生态破坏 ③资源短缺 ④废物 ⑤环境污染 ⑥植被 ⑦生物多样性 ⑧环境质量 ⑨土壤肥力 ⑩全球气候变暖 ⑪酸雨 ⑫海洋污染 ⑬不可预见 ⑭时间 ⑮不可逆 ⑯干预环境 ⑰化学 ⑱不可逆的 ⑲全球 ⑳国家和地区

基础达标练

1.A [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别。

生态破坏是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的。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

2.D [解答此题关键是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理解。

影响范围广、规模大、危害深的,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是全球的环境问题,可视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生态破坏等区域性的环境问题也正发生动态变化形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

3.A [人工合成的DDT在大规模使用的几十年中人类只知道它在杀虫方面的特性,却没有预见到它对环境方面产生的危害,故本案例反映的是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

4.D [局部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其他几项环境问题都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

方法技巧练

(1)C 

(2)D [第

(1)题,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属于环境污染,A、B、D选项都属于生态破坏。

(2)题,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而A、B、C是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导致环境污染。

]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2课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习目标】 以某种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①________的原因,也有②________的原因,而以③________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1)资源的④________与人类需求的⑤________的矛盾;

(2)短期⑥____________与长远⑦____________的矛盾;

(3)⑧____________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⑨____________的矛盾。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

这主要反映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  )

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方法技巧练

框图记忆人类的活动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随着人口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

据此完成

(1)~

(2)题。

(1)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

A.所有环境问题都有全球化趋势

B.已经能够被人类准确预见

C.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D.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2)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其原因是(  )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生物等要素不断运动、循环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 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变化 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方法技巧

 

教材P6 思考

1.该漫画形象地刻画了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地球带来的巨大压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降解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这幅漫画反映了世界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从而导致了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诱发了资源紧张、地区冲突及贫困等问题。

人类对物质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人口数量。

教材P7 思考

1.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带来的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

3.对这场争论的看法,首先要建立在深入理解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兼顾环境保护,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达到“双赢”。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自然 ②人为 ③人为 ④有限性 ⑤无限性 ⑥经济利益 ⑦环境效益 ⑧局部利益 ⑨大众利益

基础达标练

1.C [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多指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产物。

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超过自然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导致环境恶化,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2.B [材料说明美国只顾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

方法技巧练

(1)C 

(2)A [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

地球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使全球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局部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大气、水、生物等要素的不断运动,扩大甚至蔓延到全球。

]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

(1)概念:

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____________,也称为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关系论。

(2)功能:

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________,并制约着人类在⑤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

是一种⑥____________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____________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

是⑧______________或⑨____________的环境观,认为⑩________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⑪________和⑫________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提出背景:

人类在经受了人口膨胀,⑬__________短缺,环境⑭________和⑮________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⑯_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⑰________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一是要⑱________,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⑲____________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⑳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保证资源的

________________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

____________。

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

___________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了《

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一种新的环境观

人类在与环境的长期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只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

D.环境观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人类活动的行为

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始终

考查点2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财富

B.加强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合理开发资源不危及未来人类需求

方法技巧练

图表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差异

面对人口的急剧膨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据此完成

(1)~

(2)题。

                

(1)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的状态

②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③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

④人类已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天人合一B.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D.围湖造田

方法技巧

新的环境观要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趋于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区别如下表: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目标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增长就意味着发展

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增长方式

粗放式(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

集约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

文明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发展的

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

最大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

发展的

空间尺度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的发展方式

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

调控手段

依靠市场

经济手段

强调政府的

宏观调控

 

教材P10 活动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

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

教材P11 图1.10 我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译文:

在阳春三月里,为使山上的草木与河湖中的鱼鳖得以生长,不允许携带工具登山砍伐和下河捕鱼。

用排干湖水的办法捕鱼,怎能捕不到鱼,但明年就无鱼可捕了;用烧荒的办法种田,怎能没有收成,但明年就无兽可猎了。

知道满足才不会遭到折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失败,才会长久持续。

草木茂盛成长期间,不许携带砍伐工具进入山林,是为了不断绝其生长;水生动物繁殖期间,不许携带捕捞工具进入河湖,也是为了不断绝其生长;由于不失时节地做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四件事,才使粮食生产不断,百姓有余粮;由于能按时节对河湖池沼认真地实行禁捕,才使百姓有吃用不完的优质水产;按时节采伐、养护,山林才没有变得光秃不毛,百姓才有用不完的木材。

教材P13 思考

关注乡土环境问题,注意本地建设项目,是使正确观念见诸行动的主要办法,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思考1:

通过实际调查进行统计。

思考2:

运用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评价得出结论。

思考3:

意见书可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长远影响及可能产生的恶果方面进行综述。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基本认识 ②自然观 ③人地 ④态度 ⑤生产和生活中 ⑥人地对立 ⑦征服自然 ⑧“天人合一” ⑨“人地归一” ⑩人类 ⑪平衡 ⑫协调 ⑬资源 ⑭污染 ⑮生态 ⑯当代人 ⑰后代人 ⑱发展 ⑲自然界 ⑳鼓励经济增长 

可持续利用 

全面进步 

科教兴国 

中国21世纪议程

基础达标练

1.D [环境观是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环境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行为。

]

2.B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