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698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9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

【随州市,四】深层阅读赏析(20分)

周日,在家中翻检旧日照片,翻出一大叠黑白照,其中一张是全家福。

还很年轻的父母站在后排,我和姐姐站在前面,大约五六岁的样子,脖子上挂着红领巾,脸上神情十分严肃。

看着看着,我不禁笑了,我想起来,胸前的这条红领巾可还是假的呢……

那已是30年前的事了,我当时随父母在另外一个城市。

我上学很早,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孩子。

第一学年结束时,班上要选出第一批入队的学生,当时还是叫红小兵的。

我觉得老师很喜欢我,而且我成绩也不错,对第一批入队抱着很大的希望。

谁知,在宣布名单的前一天,老师摸着我的头对我说,虽然我表现不错,但是年龄太小了,所以这次没有我,明年再给我争取。

我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一转身,眼泪却流了下来。

回到家,我把这个“噩耗”告诉了奶奶和妈妈,只比我大一岁的姐姐听了也担心的不得了,因为她是除我之外最小的。

第二天全校开大会,校长宣布入队名单,第一个就是姐姐。

我眼巴巴的看着她站在台上,兴奋而庄严的宣誓敬礼,心里真是羡慕极了。

回到家里,看着姐姐依然兴奋的神情,我情绪更加低落。

奶奶拿过姐姐的红领巾说,别着急,奶奶给你做一条,咱也戴。

我和姐姐根本不相信,这么神圣的红领巾怎么可能是做出来的,那是被鲜血染成的。

过了两天,就是星期天,那时候大家只休息一天。

一大早,我们被妈妈叫起来,说带我们去照相。

姐姐欢天喜地的去拿红领巾,我的眼泪又下来了,我对妈妈说,我不去照相。

妈妈亲了我一下,叫我别难过。

这时奶奶拿着一件东西进来了。

她笑着递给我,说:

快看看,这是啥!

我接过来一看,是条红领巾,红的那么鲜红,那么透亮。

我狐疑的问奶奶,哪里来的?

奶奶和妈妈都笑着不说话。

我想:

难道老师觉得年龄小不是问题,又给了我一条?

在我和姐姐的一再追问下,奶奶告诉我们这是她做的,她对比着姐姐的红领巾剪了式样,缝了边,又交给妈妈去染了色,一条以假乱真的红领巾就此出炉。

我爱不释手的摸着这条假红领巾,熟练地戴了起来。

姐姐很不满的在旁边抗议,说妈妈和奶奶犯了大错误,并且指出假红领巾不如真红领巾这么红,假的就是假的。

我忍不住跟他吵了起来。

妈妈解释说我的条件已经够了,不过年龄小,明年一定会入队的,现在只是提前戴而已。

姐姐虽然还是不服气,但也认可了,我知道她心里也很想我能入队。

但出门后我还是摘掉了红领巾,毕竟是假的,万一被同学看到了,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觉得我是坏孩子,说不定警察也会来抓我呢。

虽然妈妈一再保证没关系,我还是心虚的厉害。

照相的时候,摄影师夸了我两句,说这么小就入队了,真不简单。

我骄傲极了,不由挺了挺胸,留下了这严肃骄傲又羞涩的一刹。

第二年,红小兵重新更名为少先队,我也真的入了对,那条假红领巾从此被我扔到了角落里,不知所终……

时间就像一个魔法棒,轻轻一挥,30年岁月流转。

奶奶已经离去了近二十年。

妈妈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而我……也已有了宝贝儿子……我凝视着这张黑白照片,那种单纯的颜色仿佛将30年一笔勾销,我仍是那个渴望荣誉的孩子,而至亲至爱的奶奶仍在我身边……

28.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文章以为线索,由发现一张旧照片引发对往事的深情回忆。

(2分)

29.回忆的内容虽然是细节片段,但奶奶的爱,母亲的善良,姐姐的诚实,“我”的自尊都在叙述描写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请认真阅读全文并概括这些片段的内容。

(4分)

30.“时间就像一个魔法棒,轻轻一挥,30年岁月流转。

奶奶已经离去了……”请指出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述其表达意思。

31.文章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并阐述。

(5分)

32.文章说“姐姐很不满的在旁边抗议,说妈妈和奶奶犯了大错误,并且指出假红领巾不如真红领巾这么红,假的就是假的。

”对姐姐的“抗议”你是持怎样的态度?

请回答并阐述理由。

(5分)

【答案】四、深层阅读赏析(20分)

28.第一条红领巾(2分)。

29.“我”第一次没有得到红领巾——回忆“我”渴望得到红领巾——回忆“我”因没有红领巾而不愿去照相——回忆奶奶为我做的第一条红领巾——回忆“我”戴上奶奶做的红领巾照相——回忆“我”戴上真正的第一条红领巾。

(满分4分,答对其中4条即可得满分)

30.比喻。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

(3分)

31.“我”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1分);成绩好(1分)、为人诚实(1分)、自尊心强(1分)、荣誉感强(1分)。

32.(开放题。

既可肯定,亦可否定,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台州市,二

(一)】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18分)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

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

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

我大声说:

“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

“读的什么?

没听到啊。

”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

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

“不信你不哭。

”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

我大喝道:

“为什么打人?

”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

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

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

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

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

经常回来吗?

”我问。

老人叹气说:

“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

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

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

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

事情大致是这样:

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

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

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

“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

”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

“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

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父亲接过话说:

“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

“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

”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

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

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

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

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

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

有同学喊:

“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

”他头也不回地说:

“俺娘……会洗的。

”“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

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6.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父母刚离家时,伤心难过——父母离家五年,▲——父母因车祸受伤,▲——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

7.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6分)

(1)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

(结合上下文,品味“晃”和“昂”的表达效果。

(2)他头也不回地说:

“俺娘……会洗的。

”“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为什么李想将“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8.仔细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4分)

9.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

请简述理由。

(4分)

【答案】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8分)

6.(4分)忧郁漠然(孤单悲伤);无动于衷(每空2分,意对即可)

7.(6分)

(1)(3分)“晃"和“昂”形象地写出了李想强忍泪水、绝不低头的情景(2分,“晃”“昂”两字分别回答,意对也可);表现了他的倔强和坚强(故作坚强)(1分)。

(2)(3分)父母回来后,李想得到了父母的关爱(2分),特别开心和自豪(1分),所以他将“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8.(4分)示例:

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

我真是失致啊!

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李想的表现2分,老师的自责2分)

9.(4分)第一种:

原题更好,它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且形象生动。

第二种:

“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更好,它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引发了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思考。

(任选一种,意对即可)

【泰安市,七】(16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9-32题。

(文章残缺)

海市

张抗抗

①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②天很蓝,蓝得像海,一无杂质。

悠悠白云飘来,丝丝缕缕地绕在头顶,天幕有如巨幅浮雕。

地很平,一马平川。

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

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

皱折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

峰顶的积雪分外鲜明,蓝莹莹地闪烁,像一双双苍茫而忧郁的眼睛。

  ③旋风突然就出现了。

风夹裹着黄沙,像一只只倒扣的金钟,呈U字形,底部紧贴着戈壁滩,任意地旋转舞蹈着。

那是一页奇妙的图景,大漠上凝固的黄色成为一块巨大的底版,与游弋的黄色旋风浑然一体。

镂空的风柱又似一支急促的喷泉,安慰着沙漠里的行人。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

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④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

黄沙古道,掩埋了多少流放者饥渴的白骨和焦灼的灵魂。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

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⑤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

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那是海么?

灰蓝色的水波洋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

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

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选自《张抗抗散文自选集》)

29.文中②③两段文字精写了戈壁滩景物,主要突出了什么特点?

对描写海市有什么作用?

(4分)

30.笔下的海市美丽诱人,第⑩段中却为什么说“有一阵寒颤从心头摊过,不敢再看海市一眼“?

(4分)

31.第⑤段画直线的句子描写的海市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谈一谈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画面的,(4分)

32.结合对生活的认识,谈谈你对文中第

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4分)

【答案】七、[16分]

29.【答案】写出了戈壁滩的荒茫死寂,突出了它的单纯与单薄。

为为下文撰写海市作铺垫以烘托

【评分】每问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30.【答案】美得充满诱惑的海市会让人迷失自己,甚至会摧残生命,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是一个骗局、陷阱。

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因此,对海市失去了兴趣,不愿再看到那害人的幻景。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1.【答案】这段文字描绘出了水的宁静安谧,树影的清晰而精致,水墨画一般,描绘得柔美。

作者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注重色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画面。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2.【答案】美丽的海市积聚着的飞虹都是虚幻的,不现实的,对虚幻的东西不能抱有期望,要面对现实,只有踏实地去做,才能达到目的。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泰州市,二(五)】阅读北齐的《回家的日子》一文,完成18—2l题。

(20分)

①回故乡的路再短,感觉也很长,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长了回家的路。

从定好日子回家开始,心灵已经上路。

从这一刻起,想家的心绪如同进入汛期的河水,每时每刻都在上涨,一次比一次强劲地撞击胸膛。

但是很奇怪,每次见到母亲之前,我总觉得自己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定会情感决堤。

可每当看见母亲,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变成了舒缓的河水。

②听父亲说,从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儿开始,母亲的话明显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

“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要回来了。

”父亲常开玩笑说,你妈把见到你当做上场比赛了——越临近越兴奋。

可母亲每次见到我,都很淡定,就好像我是这天上午刚出门似的。

人说母子连心,看来这话多少有点道理,要不然,我的情感变化怎么与母亲一样呢!

③只要我提前打电话告诉母亲到家的时间,我到家时总是见到母亲在院门边择菜。

每回母亲总是以这种方式等待她的儿子。

如果实在等得太着急了,她也不会到路口去张望,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一定找个由头。

有次我比预计时间晚到家七八个钟头,母亲往路口的小店跑了好几趟,不是买袋盐就是买瓶酱油。

来回十来分钟的路,母亲都要走上半个多小时。

④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问声“回来了”,语气很平常。

我发现,即使我离家再久,母亲也不会像别的母亲见到孩子那样拉着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她好像从不细细打量我。

就是近几年她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了,也从不会离我很近,我也没发现她特意看看我。

可我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母亲总能看得出。

⑤母亲笑得很甜,皱纹爬满了脸,如风吹过水面。

没等我走近,母亲就先进了屋去了厨房,忙着为我做吃的。

⑥我站在母亲身后,发现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个头好像又矮了些。

我想抱住母亲,可抬起的手却是在抹眼角。

我心里酸酸的,眼眶里湿湿的。

我对母亲说,妈,别忙活,说说话吧。

母亲说,没什么忙的,不耽搁说话的。

每到这时候,都是我先说离家这些日子的事,然后母亲会说家里的事。

这些话,平常电话里都是说过的,可我们还是像第一次说那样津津有味。

母亲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手里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

我每次回家与母亲的交流,多半是这样进行的。

有时我在看书或写作,母亲会坐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或择菜,或叠衣服,我不说话,她就静静地坐着。

有时我想和她说话,她会说,你忙你的,我坐在这儿就好。

我知道,母亲只要我在她的目光里,她就很知足。

而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会特别空灵安详。

⑦我为母亲梳头、剪指甲、洗脚捏脚和按摩,让她试穿我给她买的新衣,帮着她提提肩拽拽衣角。

这时,母亲会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动作也有些笨拙。

对我而言,这与其说是为母亲做点事,还不如说是我在借以品味当年母亲为我做这些事时的感受。

⑧每次回家,看我带着东西,见我帮着做这做那,母亲都会说,人回来了比什么都好。

儿子长大了,母亲不图别的,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边看看、说说话。

母亲没想过回报,当然,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母亲那醇厚的爱。

⑨无论离家多长时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回家的日子总是这么平常,在家里的生活,是最没有故事的。

可在家里,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因为平淡而可亲。

⑩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

从这一刻起,念家的种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会生长。

(有删改)

18.文中多处写到“母子连心”的默契,请一一概括出来。

(6分)

19.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1)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

(2分)

(2)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

(2分)

20.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

(4分)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6分)

【链接】我背向着父亲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亲》,有改动)

本文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以歌颂母爱为主题,有人认为可以删除其中有关父亲的文字,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回家的日子》:

《我的母亲》:

【答案】 (五)(20分)

18.(6分)答:

①我与母亲见面前总是很激动,见面后却又很平淡;

②母亲从未特意看过我,但我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母亲总能看见;

③我们总是一边做着各自的事,一边说话时;

④我为母亲做事,品味母亲当年为我做事的感受;

19.(4分)

(1)(2分)答:

①通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母亲情绪的细微波动②表现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与思念之深切;  

(2)(2分)答:

两次使用“一……就……”强调了我对家的依恋,对母亲的爱之深,依恋之深。

   

20.(4分)答:

①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和我当时内心的感动心理;

②为下文写我为母亲做事回报母亲而母亲不求我回报的无私、伟大作铺垫。

③生动地表达出母亲心中的喜悦激动之情以及在被儿子照顾时怕给儿子带来麻烦的紧张不安之情;④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21.(6分)《回家的日子》:

通过侧面描写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深,以及渴望见到儿子和即将见到儿子的激动之情,为下文写与母亲实际见面时母亲内心的平静形成对比,表达了母亲爱的深沉,爱在内心。

《我的母亲》:

通过侧面描写,写出母亲虽然宠爱自己的儿子,但是不溺爱儿子;表达了母亲的通情达理、深明大义;同时通过写母亲看见我挨打时的语言、神态,更能突出母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天津市,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清秋书简》,回答17—20题。

清秋书简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

“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

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

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

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

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

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

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

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

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

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

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

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

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

“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

”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

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17.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概括。

(3分)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19.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

(3分)

20.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7.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3分)

  18.排比、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天籁的迷恋和陶醉。

(4分)

  19.在秋夜静静聆听,并以心灵去感受那细小的音韵。

(3分)

  20.自然界中的秋虫之声,富有音律美和节奏感,如同动人的音乐;由此联想到古典文学秋虫的意象,具有文学的抒情美,令人回味;在秋虫的吟唱中,或邀友品茶,或倚灯夜读,这种诗意的生活令作者的内心宁静、温暖而美妙。

(6分)

【威海市,三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

(19分)

享受高考

蒋子龙

1994年夏天漫长而奇热,我想跟社会爆炒高考有关。

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哪,社会就已经把高考的气氛造得十足了,学校召开家长会,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传媒天天是高考、高考,开讲座,设专栏,将学生该怎样复习,怎样应考,怎样调节自己的心理。

对考生家长讲的就更多了,要照顾好考生,给他们做好处的,增加营养,又不要让孩子感到是专为他们做的,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千万不要给考生施加压力,家长不得老谈高考的事,要劝孩子多休息,多陪他们外出散步,缓解紧张情绪。

社会把高考锣鼓敲得惊地动天。

这一年我们家是“高考户”……

很快就到了7月7日,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开始了,考生们必须自己上阵,别人无法替代。

老天可怜,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变阴,稍微凉快一些了。

学校嘱咐过,不能让考试吃得太饱,喝水太多,以免考试中途去厕所。

早饭要精致,营养丰富,水分还要少,这并不难做到。

考场离我的家甚远,骑自相车大约要半小时,我提出要送女儿去考场,在家长会上她的老师也是这样要求家长的,怕自行车万一出点问题,耽误考试。

女儿起初不同意,我平时上学比去考场更远,您为什么不送?

为什么不担心我的自行车出问题?

这就不怕增加我的心理负担?

我说,你心里无负担,我给增加一点也无妨。

她笑了,笑得很甜,很可爱。

我检查了她的准考证、文具盒,没有准考证是不准入考场的。

我和女儿穿好雨衣,用塑料袋把她的准考证和文具盒裹好。

刚出家门天上就开始掉雨点,好像我们的脚蹬子连接着播雨机,越往前蹬,雨点越大,越蹬得快,雨点越密。

行至中途,已是倾盆一般,许多骑自行车的人都下车躲到商店廊下去避雨。

我和女儿仍旧骑在车上,且有点兴致勃勃。

我问她感觉怎么样?

她说棒极了!

对,的确棒极了,你属龙,我也属龙,两条龙一起出动奔考场,就该有大雨相随,这叫雨从龙。

好兆头,预示着你的高考必定顺利,旗开得胜。

你敢不敢大声说三句:

我一定能够考好!

女儿说这有什么不敢,果然大喊三声。

我哈哈大笑,周围一片哗哗的雨声。

我觉得心里轻松多了,我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