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6765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docx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

初三政治基础知识

前言、第一课

1、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是当代青年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社会责任感的确立,应建立在对祖国现实国情、国策认真了解的基础上。

2、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学会思考、体会。

3、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

4、生产劳动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

5、石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工具。

6、火的使用,特别是磨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7、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1)概念: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

劳动者

8、生产力

(2)包括(三要素)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

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3)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劳动对象反映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9、生产关系:

(1)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已

(2)包括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产品的如何分配

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10、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原始人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1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12、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

13、私有制的产生同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同一过程。

14、战俘成为最初的奴隶。

氏族首领成为最初奴隶主。

还不起债的穷人,变成债务奴隶。

15、国家的本质,在阶段社会里,国家是阶段统治的工具。

16、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文字的出现,从奴隶社会起,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17、奴隶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1)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原因A奴隶主卑视体力劳动

18、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B奴隶破坏工具、虐待牲畜等反抗

(2)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表现A新式工具不能广泛应用于生产

B奴隶主庄园普通衰落

(1)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比较自主地劳动

19、封建制生产关系适应(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2)农民有了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还有少量土地

(封建社会具有进步性的表现)(3)农民劳动成果大部分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外,还

能留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1)封建剥削

20、封建土地所有制是

(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3)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

(4)封建等级制度

21、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是:

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所有权,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土地,或只有少量的土地。

(1)榨取地租(主要方式)

22、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和手段

(2)放高利贷

(3)收缴苛捐杂税(4)无偿徭役

(1)森严的等级制度

23、封建专制统治的罗网

(2)暴力统治

(3)无形的精神枷锁

24、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25、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表现:

(1)残酷的封建剥削

(2)封建土地所有制

26、文字的出现,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27、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8、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29、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A第一次在欧洲大国中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是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C标志欧洲从封建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2)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A动摇整个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B把整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30、资本主义的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A、兴起的时间: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

B、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对生产力影响:

带来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

D、对生产关系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E、地点: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第二次科技革命

A、兴起时间:

19世纪最后几十年

B、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C、对生产力影响:

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D、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E、地点:

起源于欧洲、完成于美国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又称新科技革命)

A、兴起时间:

20世纪40年代

B、标志: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使生产劳动从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

C、对生产力的影响:

极大地扩展了劳动对象范围

生产工具更新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

D、对生产关系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E、地点: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1、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但有出卖给哪一个资本家的自由。

(1)资本主义剥削

32、资本主义私有制是

(2)资本主义制度(4)工人遭受资本家剥削的基础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3、工人无法摆脱被资本家雇用的命运的原因:

在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即:

资本主义私有制)。

34、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是:

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新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造成这一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资本主义私有制。

(1)秘密隐藏在资本家以契约的形式使工人进厂以后的生产过程当中

35、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2)秘密是: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剥削秘密的特点是:

具有隐蔽性。

36、资本家通过订立契约(或合同)雇佣工人,以工资形式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37、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叫做剩余价值。

(1)资产阶级的本性;惟利是图。

38资本主义生产

(2)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

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

(3)资本家为了达到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方法):

资本家主要靠采用新

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39、资本家通过采有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让工人在同样时间内生产出更多产品,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却没有相应地增加。

40、资产阶级财富的日益增加、是建立在不断加强对工人阶级剥削的基础上的。

41、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柱都是军队。

42、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4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出现“黄金时代”、工人生活有所改善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这是根本原因)

(2)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原因)

44、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

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

(2)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由什么决定: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

(3)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45、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历史条件。

46、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这是当今国际的基本事实。

47、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48、主要矛盾:

(1)奴隶社会: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2)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3)资本主义社会: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4)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全国取得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至社会主改造胜利):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

(5)社会主义初级阶级: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及其特点:

(1)原始社会:

石器。

(2)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3)封建社会:

A、标志:

冶铁技术的发展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特点:

手工劳动

(4)资本主义社会:

A、标志:

机器大生产。

B、特点:

生产手段的社会化程度很高。

50、国家本质:

(1)奴隶制国家:

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压迫奴隶的工具。

(2)封建制国家:

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压迫农民的工具。

(3)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60、各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1)原始社会:

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2)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4)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私有制。

(5)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公有制

6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同点:

(1)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2)劳动者都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3)劳动产品全部或部分被统治阶级无偿占有。

6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的剥削特点及形成不同剥削特点的原因:

(1)奴隶社会:

A、剥削特点:

剥削是残酷的赤裸裸的。

B、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封建社会:

剥削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明显的。

B、原因:

封建土地所有制。

(3)资本主义社会:

A、剥削特点: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

B、原因:

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二课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社会的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2、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脱离广大劳动人民。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胁迫下。

4、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作用)是: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5、1919年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6、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

(2)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3)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7、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

8、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9、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0、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不同点):

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

(2)联系(相同点):

A、领导阶级相同:

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B、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2、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14、“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16、建国初期,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

(1)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工人阶级处于领导地位。

(2)人民政府有能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建立起来。

(3)人民群众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

(1)造对象:

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17、社会主义改造

(2)完成时间:

1956年底

(3)改造的出发点(略)

18、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

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1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表现):

A、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B、保证人民依法享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21、社会主义本质(包括)

(1)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成就)

A、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

B、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C、社会主义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2)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表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新中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巨变)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表明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4、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

25、“一国两制”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1)含义:

A、“一国”指“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导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

一的国家。

B、“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意义:

A、我国顺利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胜利。

“一国两制”,

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

B、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三课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方面。

2、在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级,阶级斗争(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的原因:

(1)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思想影响还存在。

(2)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从来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

4、除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剥削制度在我国已被消灭。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7、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9、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判断标准: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选择。

1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提高人口素质。

12、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1)人口问题:

A、我国人口状况a、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底

(人口现状特点)b、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B、人口形势严峻a、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

(表现)水平的提高。

b、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由于a、b,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2)资源问题:

A、我国资源状况a、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优势)

(我国资源特点)b、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劣势)

B、资源形势严峻:

a、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现)b、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c、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严重。

C、造成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略)(见课本66页)

(3)环境问题:

A、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a、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b、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

1)人口压力,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

2)中国的工业化。

B、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表现(略)(见课本66页)

(4)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使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胁调。

14、计划生育:

(1)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5、如何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

提高全体人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2)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16、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即我国的基本国情)

制定党的路线的出发点: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心内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8、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19、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由(表现):

A、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C、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特点):

A、总起来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初级阶段的时间:

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至

少需要一百的时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A、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5)认识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如何做):

A、既然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2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5、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6、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这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党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含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理由或原因):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3)由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经受住严峻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

(见课本72页)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改革的目标: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和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A、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意义重要性)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

2)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必须坚持下去、一百年不动摇。

B、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百年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坚持党路线不动摇,在实际要作中要牢牢把握“……”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A、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两个基本点,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8、我国实施两大战略和坚持三个基本国策。

A、两大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三个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

(初三部分)2)对外开放

3)保护资源和环境

第四课

1、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它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表明社会主义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3、公有制经济包括: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A、个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B、私营经济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外资经济

4、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5、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包括:

(1)国有经济:

A、含义:

国有经济都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B、作用(意义):

1)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2)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