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6543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1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3.答卷前,请将答题卡上及答题纸密封线内的有关要求填涂清楚。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曾说:

“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3.弗朗西斯•福山曾指出:

“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4.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

“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

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

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这段话()

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5.《十二铜表法》规定,借贷的固定年息最高为8.33%,给予无力还债的债务人以30天的“宽限时间”,监禁时不能使其挨饿以及在“市集”期间,可将债务人带至广场,允许别人赎取。

这些规定最能体现其()

A.有习惯法痕迹B.保护平民利益C.保护私有财产D.维护贵族利益

6.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C.强调主权在民D.突出法治

7.“(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8.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9.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10.“冷战时期,西方曾对列宁有过一种错觉,以为他最擅长的手法乃组织突袭。

殊不知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人唯一的真正财产,在于能认识及把握群众的需要,并能追随群众,进而领导群众”。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列宁“认识及把握群众的需要”的是()

A.提出《四月提纲》B.推翻临时政府

C.建立苏维埃政权D.颁布《和平法令》

1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

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柏林墙的修建尼克松访华不结盟运动标志

A.“冷战”下的世界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D.第三世界的兴起

12.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

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C.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13.《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体,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14.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5.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16.毛泽东曾经指出: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

A.宋代国家统一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民族融合

18.《重燃中国梦想:

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一书指出:

公元1~1839年是“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

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的含义是中国古代农业(  )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下的低效率生产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19.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

“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20.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

21.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

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

①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2.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23.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了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24.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

“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

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25.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此话的真正意思是美洲的发现(  )

A.促进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B.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原始积累

C.导致了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

D.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会合交融

26.“紧随西班牙之后崛起……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这个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荷兰D.葡萄牙

27.菲律宾在1512年被麦哲伦发现后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王储、后来的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Philippines)。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

A.带有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28.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29.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

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

A.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

30.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③

31.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

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

计量单位)。

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B.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D.工业革命促进农业发展

32.《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33.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34.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

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

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35.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江南制造总局,这两个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兴办于东南沿海B.是否使用机器生产

C.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D.投资者是否为清朝官员

36.(2014·长春)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从根本上反映的是(  )

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晚清官员对创办近代工业的畏难情绪

C.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D.人们对近代化的认识不同

37.“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

……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

”材料描述的是(  )

A.收回利权B.实业救国C.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

38.张謇曾说: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

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39.下面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

1872~1894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第二时期

1895~1913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以下不能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商办企业规模小、资金少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在外资压迫下纷纷破产D.外资工厂资本雄厚

40.右图是晚清甲午之前工业企业资本构成图,对图片理解正确

的是(  )。

A.出现的根源在于社会的性质

B.外国资本对中国毫无影响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买办和官僚资本实质是私人资本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41小题14分,第42小题14分,第43小

题12分,共40分。

41.(14分)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l)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4分)

材料二1781年经13州批准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生效,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邦联制国家。

它规定:

“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

”但实践证明了它的不可行性,美国迫切需要新的政治制度挽救国家。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

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

分权原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

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

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

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

(4分)

 

材料三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取得的最突出成就。

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4分)

 

4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材料二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材料三 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

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

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

(3分)

(2)从材料二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在经济上的表现。

“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5分)

4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

同时,在巨大的人口压力下,东京原有的东、西两市无法应付城市给养和物资供应,于是首先在汴河两岸兴起的行市逐渐在全城扩展。

皇室生活的奢华习气自北宋中期开始从上到下感染到黎民百姓,成为当时的社会时尚,东京处在时尚中心,俨然一座消费或寄生的城市,为了满足种种消费需求,城市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应的商业、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

——摘编自《城市发展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时造成东京市坊分离制度破坏的因素并指出其根本原因。

(5分)

 

材料二直到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

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开始缓慢增长。

踏入十八世纪,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超过了同爱尔兰和欧洲的贸易,利物浦开始发展。

而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起来,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

同时这里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

到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利物浦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XX百科《利物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

(3分)

 

材料三上海英租界是最早的租界,1845年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划定,1863年与美租界合并而成上海公共租界,租界内实行自治管理,不由英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

租界因享有公民领事裁判权,中国政府不能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公民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

——摘编自搜搜百科《外国租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公共租界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4分)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答案卷

41、(14分)

(1)

 

(2)

 

(3)

 

42、(14分)

(1)

 

(2)

 

(3)

 

43.(12分)

(1)

 

(2)

 

(3)

 

高三第二次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DBCCB6-10ACCCD11-15AACBC

16-20DCCCD21-25DCBCB26-30CDAAA31-35DADDC36-40ABCCA

41、

(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2分)

变化: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4分)

(2)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州,同时各州也享有一定主权(或:

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联邦和州政府都只拥有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利;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都来自于宪法(或:

联邦法律至上)。

(4分)

(3)突出成就: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2分)

特点:

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并举。

(2分)

42、

(1)模式: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1分)特点: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分)

(2)信息:

国家税收总额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3分)

特征: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3分)

(3)表现:

社会经济的专业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明显,商品经济活跃,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3分)

因素: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2分)

43、

(1)因素:

政府放宽抑商政策;城市人口增长;物资需求压力;沿街、沿河分布的邸店和行市大量出现;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

(4分,答出四点即可)

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1分)

(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工业革命。

(3分,答出三点即可)

(3)背景:

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特权。

(1分)

影响:

租界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和司法主权,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前沿;提高上海城市管理水平,传播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科学文化、生活方式;为政治流亡者和战时平民提供庇护。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