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097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

《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docx

诗词曲赋讲义选修课

第一讲诗歌意象

一、意象:

表意之象,诗人内在之意诉诸外在之象。

v“表意之象”大概与《易经》的“爻”有关。

中国文字的特点:

以图像符号表意。

以形象或图像来表情达意,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

寄情于景,寓意于象,借助可以被感知的具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欣赏:

《诗经·小雅·采薇》(节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v意象不仅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触觉的,甚至心理的幻象。

与纯客观物象有别,常常具有象征、隐喻或明喻的意义。

欣赏:

江雪柳宗元滁州西涧韦应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v诗人言志抒情,常常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创造一系列意象。

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香草美人”、“秋水伊人”等意象(“美人”是隐喻,喻所思恋者,可能是朋友,可能是恋人,也可能是君王。

二、现代诗中的意象

v中国现代诗人追求出人意表、别出心裁甚至是怪诞的意象,以表达现代人更加复杂微妙、更加个性化的心理感受。

如冯至《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的没有言语/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伴侣/心里害着热烈的相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又如,余光中的《乡愁》。

普通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成为奇特的乡愁意象。

顾城的《感觉》是典型的意象诗。

没有抒情,没有议论,只是两组意象的对比,表现诗人的一种“感觉”。

天是灰色的在一片死寂之中

路是灰色的走过两个孩子

楼是灰色的一个鲜红

雨是灰色的一个淡绿

诗人借助独特的意象来象征、隐喻某种思想情感时,所象之意常常很晦涩,而且也难以解释。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表达的局限性。

“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解释的局限性。

所以,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感悟重于理解。

课后熟读与赏析: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苏幕遮 范仲淹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渔家傲》范仲淹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二讲诗歌意境

一、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意象:

是“表意的象”,是“意”与“象”的交融契合,将主观情思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是带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艺术形象。

可以是自然的意象(《诗经》),也可以是社会意象(《庄子》)。

不少物象经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成为具有象征性的原型“意象”(明月、秋风、落花、杨柳…)

意境:

是“意中之境”,是“意”与“境”的浑融契合,是作者微妙的、独特的内心观照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表现在作品里“情景交融”,分不清哪是情,哪是景,虚实相生,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引发作者或鉴赏者无限想象。

如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①游冶处:

指歌楼妓院。

玉勒雕鞍游冶处①,楼高不见章台路②。

②章台:

汉长安街名,歌妓聚居之地。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是“意象”的有机组合。

一般先有“意象”后才能产生“意境”。

“意象”偏实,“意境”偏虚,“意境”含“象外之象”,有丰富的心理想象活动。

如薛道衡《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三、“意象”构成“意境”的常见方式

(一)意境可由多个意象叠加而成:

绝句四首(其三)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意境也可只由一个主体意象构成: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v意境不仅是意象的组合,更是组合之后的升华

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境有更自由的创造天地,更辽阔的艺术空间,更丰富的想像余地。

即使是一个意象构成意境,也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呈现出强大的艺术张力。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三、司空图论意境

v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意境”有“实境”和“虚境”。

v实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句句在目,历历如画,此为实境。

v虚境: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独钓寒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

司空图认为:

1、虚境与实境“体势自别,不可废也”。

即虚实相生。

2、意境的最高境界是“超诣之境”——“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

诵之思之,其声愈希”,达到“不知所以神而自神”的艺术奇境。

如嵇康的《赠秀才入军》: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郢入逝矣,谁与尽言。

“高古”之境

v高古:

“畸人乘真(乘天地自然之真气),手把芙蓉。

泛(超越意)彼浩劫,窅(yao)然空踪。

月出东斗(星宿名),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洁净的心灵),脱然(超越)畦封。

黄唐(黄帝唐尧)在独,落落(超脱貌)玄宗”。

如李白的《山中问答》: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四、王国维论意境

1、翻新意境为“境界”: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2、“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何以谓之有意境?

曰: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宝玉看了《西厢记》后,赞叹道:

“真是好文章,你要是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到一顿饭功夫,已看了好几出了,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长亭送别》选段: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慢慢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头一次)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

(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

v林黛玉听梨香院演习戏文的女孩子唱《牡丹亭》的《游园》一出,始而“点头自叹”,继而“心动神摇”,终而“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游园》选段: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mian,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3、“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v王国维: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即指诗人当时情感活动较激烈,将此心情笼罩在景物上,喜悦时看到一切景物都喜气洋洋,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都黯淡伤感。

v王举“有我之境”诗如下: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王国维: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即指诗人当时心绪宁静,波澜不兴,凭直觉观察外物,在物我交融中创造出的境界。

王举“无我之境”诗如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叙事留别》)。

v王又说:

“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从诗歌创作与欣赏的一般经验看,真正意义上的“无我之境”是不存在的。

4、境界之大小

闺怨王昌龄出塞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v宋徽宗忆念故宫权位是“小境界”: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燕山亭》

“大境界”:

李后主抒发痛失家国、肝肠寸断的诗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园,三千里地山河”。

v崇高、悲壮为大境界。

v优美、愁怨为小境界。

《临江仙》(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165年,作者出知静江府今桂林,七月到任。

次年六月被谗落职北归,途经洞庭湖。

浣溪沙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五、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境形成方式有下面几种:

一是触景生情,情由境发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是移情入境,情赖境显

v“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乡情”(李白《送友人》)

v“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v“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三是双向互动,物我情融

《终南别业》王维《独坐敬亭山》李白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六、意境的提炼

古人云:

“练字不如练意”。

v渡荆门送别李白旅夜书怀杜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练字的实质也是练意

v天仙子张先玉楼春宋祁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送春春去几时回?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第三讲诗与画

一、诗与画的界线

诗:

时间性(从读到听、从前句到后句),延续性。

画:

空间性,瞬间性。

“逼真”与“如画”

《水经注·沔水》:

“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

”有生气,气韵生动。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画是艺术品。

苏轼《念奴娇》: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二、“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

苏轼论王维诗与画: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传王维作的山水画,《雪溪图》、《江山雪霁图》

v王维诗作流传至今者为数颇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确是融入了绘画方面的种种技巧和观念,又兼用笔清丽,刻画细致,诗笔如画笔,堪称诗中有画。

《山居秋瞑》、《过香积寺》

v过香积寺终南山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v青溪山中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v当代画家林风眠的画中洋溢着淡淡诗意,堪称画中有诗。

三、中国传统诗与画的关系

v西方理论家截然分开的诗与画,在中国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v中国诗歌中各类以抒情为主的诗歌与绘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v南朝以来,诗歌的艺术形式愈来愈考究,诗行关系偏于并列、铺排和对比,这对于静态景物的描绘,相当合用。

诗中画意愈来愈浓。

如: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v词曲中之画意,或绮丽或含蓄或阔朗或纤巧,随手撷来,也是佳妙无穷。

v如写江南春色者,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韦庄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v写月者,莫如白居易《长相思》“月明人倚楼”、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轻盈,淡薄,纤丽,晕染而出的国画境界。

v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一首,画的是夕阳下西行的一个背影,洒落无数寂寥与悲伤。

v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v木兰柴王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四、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三者统一

一幅完整意义上的图画,应该是诗、书、画的完美融合。

在唐宋日趋成熟的文人画中,这种诗书画统一的状况为画家和欣赏者所普遍接受,直至今日依然如此。

如唐郑虔、宋四家(苏、黄、米、蔡)及文同、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及徐渭、清代扬州八怪(郑板桥)

峻岭溪桥图

v郑虔

唐寅听泉图

徐渭墨葡萄

板桥石竹图

板桥书法

难得糊涂

v诗心可激活画趣

中国画,尤其是唐以后的文人画,或多或少,总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有时是前人的诗,有时又是自己的诗;有时先诗后画有明显的界限,有时是受一种莫名的情绪所左右而使诗画的创作过程交融在一起。

v画意也可刺激诗情

数量众多的题画诗,便是画意引发诗情的例证。

国画注重“留白”,而恰当地题在空白处的诗词,不仅不会破坏画面,反而生了奇妙的均衡作用,不盈而盈,盈而不盈。

从内容观,优秀的题画诗与画相互辉映,形成完整的艺术品。

如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又如徐渭《墨葡萄》: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除了题画诗,还有咏画诗,作者多不是绘画人。

咏画诗中多寓欣赏赞美之意,亦论及画之笔墨意趣,虽并非质实画论,但往往能阐奇发幽,令人勃然动好画之心。

第四讲诗与音乐

一、音乐的产生早于诗

v《礼记·乐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v《吕氏春秋·古乐篇》: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清沈德潜在其《古诗源》所说的“康衢击壤,肇开声诗”即天平唐尧之世,有老人在那渭水河畔扬声歌唱的《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诗经·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v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v诗与乐有割不断的联系:

v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汇集了当时十五国的民歌、朝廷的歌筵娱乐及宗庙的祭祀之歌,皆为当时之流行音乐。

在美妙而绚烂的音乐中,我们后世所称为“诗”的文字自然完美地从旋律中流淌出来。

正是这种先天的与音乐不可分割的联系赋予了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即使在它日后脱离了母体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时,其音乐性仍是其最为重要的特质之一。

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乐府,诗在其母体——音乐——中吸足了整整五个世纪的养分,直到魏晋才完全脱离其母体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唐代诗与乐

v诗与音乐之间几乎从未中断过相互的靠近,两者的“合作”在唐代达到鼎盛。

v在唐代,诗被用于配乐演唱,“歌诗”、“声诗”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繁荣。

v唐人所唱之诗大概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诗人主动为乐曲填词,二是诗被民间乐人采之以入乐。

v《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就成为广泛流传的送别歌曲,歌手们在演唱时对诗句反复叠唱,《阳关三叠》因此得名。

唐以后,该曲被谱出多种曲调,歌词也在反复叠唱中不断扩展。

清末张鹤《琴学入门》所载的琴歌《阳关三叠》,歌词已由七绝扩而为长短句了。

阳关三叠

v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

宜自珍,宜自珍。

v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

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

日驰神,日驰神。

v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

能酌几多巡?

千巡易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悲。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麟。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v噫!

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v李白也是擅长歌诗的诗人,既作乐府旧题,如《关山月》,又为新曲造新词,如《清平调词》。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v清平调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v《长生殿·惊变》选曲【泣颜回】

花繁浓艳想容颜,

云想衣裳光粲。

新妆谁似?

可怜飞燕娇懒!

名花国色笑微微,

常得君王看。

向春风解释春愁,

沉香亭同倚栏杆。

诗乐结合的多样形态

v晚唐,失意的才子文人寄身歌楼,以按谱填词为乐,终日在莺歌燕舞间、在杯酒留恋间,流放着自己无奈的生命,“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种心态和这批才子,使歌诗的娱乐性得到无与伦比的扩大,同时也使歌从诗的依赖性中脱离,转而成为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词。

v可以说直到词的出现,中国才有了专业的歌曲创作。

v从五代的小令到宋的长调,词成为文人雅士们不可缺少的感情抒发形式。

但日臻完美时,也就是脱离民间的口和手而仅仅成为文人的案头创作的时候。

于是,在词逐渐与乐分离时,元曲,又出现了。

元散曲

v盛于元代的一种新诗体。

亦如词,为长短句,形式比词更加灵活。

在行句的正字之外,与句首或句中可加衬字,对仗也比诗词灵活,形式更有利于运用口语,以表现真切的情感。

最著名的有:

马致远的《秋思》,关汉卿的《不伏老》,雎景臣的《高祖还乡》,刘时和的《上高监司》。

还有元好问、张可久、张养浩等著名散曲家。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节选)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

  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

  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啊,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v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史·张养浩传》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登天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v【南吕】四块玉·闲适关汉卿

旧酒投,新醅泼,

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

闲快活!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江南无名氏杨柳枝白居易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鱼戏莲叶间。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v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