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901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

《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docx

福师18春《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1:

()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A:

助人行为

B:

亲社会行为

C:

反社会行为

D:

利他行为

 

(单选题)2:

挫折-侵犯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于()年提出的。

A:

1939

B:

1940

C:

1938

D:

1937

 

(单选题)3:

语义差异量表是由心理学家()等人于1957年发展起来的。

A:

维纳

B:

奥斯古德

C:

奥利多斯

D:

李凯特

 

(单选题)4:

社会心理学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包括社会影响)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

A:

社会关系

B:

相互作用

C:

群体效应

D:

社会和文化属性

 

(单选题)5:

()是研究者亲临现场,对被试的某些行为作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一种方法。

A:

档案法

B:

调查法

C:

现场研究

D:

模拟实验

 

(单选题)6:

()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

A:

指向

B:

强度

C:

深度

D:

向中度

 

(单选题)7:

()称为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也就是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A:

印象控制

B:

归因控制

C:

感觉控制

D:

意识控制

 

(单选题)8:

瑟斯通()年最先提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态度是可以被测量的。

A:

1927

B:

1929

C:

1928

D:

1926

 

(单选题)9:

社会心理学起源于()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单选题)10:

平衡理论是()于1946提出的。

A:

海德

B:

海默

C:

霍夫兰

D:

卡茨

 

(单选题)11:

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詹尼斯于()年提出态度改变情境模型

A:

1960

B:

1958

C:

1961

D:

1959

 

(单选题)12: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

A:

增值交换

B:

减值交换

C:

社会交换

D:

个人交换

 

(多选题)1:

沟通的特点包括()

A:

沟通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

C:

沟通是一个过程

D:

沟通的发生是受个人意志控制的

B,C

 

(多选题)2:

减少和消除认知不协调的途径有()

A:

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

B:

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C:

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D:

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深度

B,C

 

(多选题)3:

个人特征包括()

A:

才能

B:

外貌吸引力

C:

个性品质

D:

口才

B,C

 

(多选题)4:

人际吸引的条件有()

A:

熟悉

B:

个人特征

C:

相似与互补

D:

爱情

B,C,D

 

(多选题)5: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分为()

A:

亲密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交距离

D:

公共距离

B,C,D

 

(多选题)6: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A:

档案法

B:

调查法

C:

现场研究

D:

现场实验

E:

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

B,C,D,E

 

(多选题)7:

逆反心理包括()三种形式

A:

超限逆反

B: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

禁果逆反

D:

年龄逆反

B,C

 

(多选题)8:

沟通的类型包括()

A:

语词沟通和非语词沟通

B:

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C:

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

D: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E:

个人沟通与人际沟通

F:

群体沟通与大众沟通

B,C,D,E,F

 

(多选题)9:

沟通的意义有:

A:

沟通是社会概念形成的途径

B:

沟通提供人身心发展必须的信息

C:

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相互联系

D:

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

C,D

 

(多选题)10: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需要经过()阶段

A:

定向阶段

B:

情感探索阶段

C:

感情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B,C,D

 

(多选题)11:

印象的定向作用包括: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光环效应

D:

久因效应

B

 

(多选题)12:

态度由()三个成分构成。

A:

认知

B:

情感

C:

行动

D:

性格

B,C

 

(多选题)13: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A:

经验的情绪后果

B:

需要的满足

C:

知识

D:

家庭

E:

参照群体

F:

文化因素

B,C,D,E,F

 

(多选题)14:

社会心理学研究类型有(?

?

?

)。

A:

现象描述性研究

B:

相关研究

C:

比较研究

D:

验证性研究

B,D

 

(多选题)15: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1958)通过分析典型的态度变化例证,提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的。

这三个阶段包括()。

A:

依从

B:

认同

C:

内化

D:

同化

B,C

 

(多选题)16:

人们的行为受制约于二个方面因素:

A:

性格

B:

态度

C:

外部情境压力

D:

行动

C

 

(判断题)1:

人的自我空间只允许已经在心理上建立起了安全感、情感上已经接纳的人来分享。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2:

敌意与侵犯最大的差别是它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3:

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社会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4:

信息的重复可以增加人们的好感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5:

态度改变是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既有的态度背景上形成新的态度的过程。

其实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6:

内隐人格理论出自心理学家凯利(1955)。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7:

人们的自我概念是相对不稳定的。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8:

内疚是一种行动与自身社会角色不相符和时自我否定性的消极情感体验。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9:

觉察者的情绪状况不会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选择与解释。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0:

过度的从众倾向会使人很容易进入去个性化状态。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1:

人在一种行为上的理由不充分时,会有一种自动寻求补充理由,以维持自己的认知协调。

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为"理由不充分效应"。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2:

所谓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3:

脑力激励法是由心理学家扎琼克1957提出。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4: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阿希发现,情境的模糊性较大,人们较难作出自信判断时,不容易从众。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5:

通过广播、电视等实现的沟通称作口语沟通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6:

在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是最受喜爱的人。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7:

投射作用指人由于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8: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19:

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20:

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仅仅取决于别人喜欢我们的程度。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21:

社会增加对侵犯行为惩罚的强度,不能实现侵犯行为的外部控制。

A:

错误

B:

正确

 

(判断题)22:

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但侵犯不一定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的体现。

A:

错误

B: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