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040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探究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表现。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探究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

[自主预习·探新知]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

(1)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

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石犁,后来出现耒耜。

(5)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6)生活方式:

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1)概况

耕作工具

出现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耕作技术

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

农作物

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2)影响

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图解历史] 古代中国的原始农业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

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

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3)东汉:

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耕作方式: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

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2)西汉:

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

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

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

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耕作方式”的内涵

“耕”指的是农田的开垦技术及方式和农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方式,而“作”应包括农业的经营技术模式。

此外,“耕作”还应包括农业的组织经营方式。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2.原因

(1)农业的耕作方式的转变,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2)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

(1)组织形式: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2)生产结构:

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4.评价

(1)地位: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进步性:

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3)局限性:

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7“学思之窗”,思考: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下的生活。

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2.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

3.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合作探究·攻重难]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史料一] 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

[史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铁锄    铁犁      铁镰

[史料解读] 史料一中关键词“伐木”“火耕”反映了当时的耕作方式,从其方式上分析其影响。

挖掘史料二图片隐含信息:

一是工具的类型为“铁器”;二是工具的种类从耕作到收割一整套的农具,由此分析其现象及其所反映的本质。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

有何影响?

(2)史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提示】 

(1)经济形态:

反映了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影响:

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这种耕作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2)经济现象:

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影响: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

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

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史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史料二]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史料解读] 史料一关键词“亡日休息”“水旱之灾”“急征暴赋”“取倍称之息”反映出农民的现状。

注意史料二中“农夫……耕稼”“妇人……纺绩”,据此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素。

(2)史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1)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特点

(1)分散性: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

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

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5)保守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影响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一定的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高。

③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政策。

(2)不利因素

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

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

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堂达标·固双基]

1.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耒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导学号:

071820xx】

A.青铜  B.骨头

C.铁D.钢

B [从题干材料“制耒耜,教民农耕”可知反映的是原始农业的起源,故选B项。

青铜农具在商周时期用于农业生产;C、D两项在原始社会没有出现。

]

2.“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西周B.春秋战国

C.唐代D.宋代

B [“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反映的是铁犁牛耕的使用,这一技术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

3.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

【导学号:

071820xx】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C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

]

4.《荀子·富国》认为: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导学号:

071820xx】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B [材料“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强调的是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选B项。

]

5.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引导B.国家统一的完成

C.生产工具的进步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

C [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工具,故本题选C项。

]

6.汉代时,我国古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C [这两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耕耘和纺织,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选C项。

图片反映的情境并未体现出乡村生活祥和富足,故排除A项;材料与商品经济无关,故排除B项;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在图片中无从体现,故排除D项。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071820xx】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四表明中国古代耕犁在制作材料和动力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图四所示耕犁的诞生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何特点。

[解析] 第

(1)问,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制作材料从石制到铁制,动力从人力到畜力;图四是曲辕犁,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信息进行归纳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封闭性、保守性;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等角度归纳作答。

[答案] 

(1)变化:

制作耕犁的材料由石料到生铁;动力由人力到牛耕。

影响:

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小农经济。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封闭性、保守性;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