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docx
《《孙权劝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模板汇总9篇
《孙权劝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最好达到背诵。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教授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平时你不学习或不做作业时,你家人都会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你们家里人都会苦口婆心的劝你们“还不赶紧做作业啊”,“作业不做,学习不学将来就没有好工作”。
而在三国时期,也有这么一位大将,他曾经追随周瑜打破曹操于赤壁,曾经为孙权立下赫赫战功,他就是吕蒙。
孙权十分的信任他,可他有一坏毛病,就是不爱学习。
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学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劝说的,劝成功了没有。
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概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学有所成,得到鲁肃的赏识。
2.简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发展。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研读课文
1.孙权劝学。
①要求学生找出来文中的句子。
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②请同学朗读,对照注解翻译重点字词与整个句子。
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
”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忙,比得上我吗?
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
”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博士:
专掌传授经学的学官;涉猎:
粗略的阅读;往事:
历史。
③揣摩孙权劝说的语气。
一劝:
语重心长的,威严的。
二劝:
语重心长,但又有点生气,却还是委婉。
④劝学的结果。
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
2.鲁肃赞学。
①吕蒙学成了吗?
你是从哪知道的?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如今的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吴县的阿蒙了!
)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对于有抱负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
②你怎么理解鲁肃“遂拜蒙母”的行为?
一是侧面烘托吕蒙学有所成,二也表现了鲁肃惜才、爱才。
③学习成语。
吴下阿蒙:
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3.分角色朗读。
①全班试分角色朗读。
②模仿表演。
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
然后进行对话表演。
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
③师生点评。
④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延伸
1.吕蒙从不学到学的这个过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结合课文内容多角度理解)
从孙权:
当你劝说别人的时候要有耐心
从吕蒙:
读书的重要性,要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懂得不断改变自己进步
从鲁肃: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要有礼貌重视朋友。
2.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
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
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五、作业
1.结合页下注释,巩固背诵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一劝又劝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孙权劝学》教案篇2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
先集体背诵课文。
预设:
大多数同学背的不错。
还有几位同学不熟。
所以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对一些不肯用功学习的同学应该如何劝导他呢。
无独有偶,三国时,孙权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怎么劝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了解作家作品
谁能简介作家作品,要求背着说。
二、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根据你们的学习经验,你觉得本课我们应重点学习什么。
(提示:
知识、写法)
认定目标:
学生根据所学参与确定学习目标。
师总结出示目标。
孔子云:
“学然后知不足。
”教师云:
“自主学习,体会深刻。
”专家说:
“喂大的学生是无能的学生。
”现在你们就自己动手,丰富头脑吧。
出示自学提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并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三、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一)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们是烧多大的火呢,谁来说说你的疑问。
学生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
竞争促进合作,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哪组能把文中的人物读活。
(分旁白、孙权、鲁肃、吕蒙)
(二)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幸运总是爱给有准备之人的,智慧之花会落入谁家呢?
(三)备选题目。
由学生自选人物。
点击后直接链接到备选题目中的某一道题。
然后教师给小组打分。
张弛有度,紧张过后我们一起来思考。
(四)思考讨论
1.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板书)劝-学-赞
2.课文在情节详略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引申出文章重点在劝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果我把后两个情节改一下: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侃侃而谈。
你看如何?
3.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
预设:
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
看来劝中有深意。
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
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设置意图:
为了让学生体验本课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
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
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
看来劝中有深意。
为了让学生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我一改以往的直接提问:
你从对话中感受想像到了人物的何种心理和神态。
因为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
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先做示范:
然后,我鼓励学生超越范例进行写作练习。
下面就是课堂片段:
学生练习。
陈思宇:
吕蒙暗自高兴,想:
鲁肃既然如此说我,想必我的进步真是不小。
当初听孙权的话真是对了。
现在我已文武双全,由此看来,读书真是受益不浅呀。
想到这,不由自主道: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聂艺菲:
孙权心想:
“吕蒙这个人物有的是勇气,缺少的是智谋。
如果多读书,就会弥补这些不足的。
那样我身边就会多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好将军了。
那样,我何愁难以创建大业呢。
想到这,孙权便苦口婆心地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政掌权,可不能不学习呀!
”
孙海清:
鲁肃面容可掬,心里想道:
“这个吕蒙,如今不仅武功高强,居然也知兵法,懂谋略。
与以往的那个吕蒙比起来,真是焕然一新,真让人大吃一惊。
说道:
“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不读书的阿蒙了。
”又想:
这回我应该与他结为兄弟,以后对我也有帮助,否则,岂不可惜了。
于是结为好友而别。
四、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还记得我的那个难题吗。
司马光老先生教了我们这么多劝的艺术,你们也一定会是个优秀劝解员了吧。
那就帮我劝劝他们吧。
设置劝学语言情境,进行对话描写训练(见课件)。
杨胜男:
“学无止境,以后的日子还长者呢!
现在苦点累点,以后就会苦尽甘来的。
你现在的问题是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改进学习方法后,你会更棒的!
”
赵倩:
其实学习方法和心态很重要。
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学起来就不费劲了。
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什么都是白学,因为他根本就没用心学。
如果把学习当成乐趣,不也是很好吗?
徐德漩:
爸爸,您还是需要学习的。
学无止境,如果把知识比作海洋,您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弥补我们的不足。
那样您就更受别人尊重了。
王雪:
爸爸,社会在进步,不能因为学历高就不学。
还有许多的新鲜知识等着你去学,有许多新的事物等你去发现呢。
不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李丹:
不要找客观理由,我是领导,但现在还得学习呢!
咱们俩现在有可比性吗?
没听过:
“活到老,学到老。
”吗?
学习对工作也有帮助呀!
现在还有老年大学呢!
再说了,工作干好了,还能加工资呢,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王艺学:
爸爸,知识永远是新鲜的,即使对老人也是。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还学会了好几门外语呢!
所以你也应该学习,再说,你如果博学些,您的下属不是会更钦佩您吗?
你工作不就更好做了吗?
咱们俩一起学吧。
王彬:
学习是你的唯一出路啊。
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日后回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你看我,以前不学习,成绩倒数。
现在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用心学了,也从中体会到了乐趣。
你也试一试吧。
五、反思总结,质疑求学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文质兼美。
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深刻的内涵都会启迪着我们。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贵在反思和质疑。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吗?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吗?
六、分层作业,异步达标
必做题:
用成语“刮目相待”和“吴下阿蒙”造句。
把你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选做题:
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用300字以上的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后记:
我们学校所进行的“创建新课堂、构建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要求课前展示教学目标,我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体会本课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能主动有意识地掌握学习重点。
从我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感受到让学生先体验,他们就会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感知,这样才会触发他们拥有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渴望。
并且探索后的收获会让学生欣喜不已从而铭记在心。
实践证明我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又能在体会理解课文的重点和特色时得以写作上的训练。
从课后学生的作业中也能看出学生文学素养在提高,有的还能熟练地运用古文去扩写。
例如,附学生作业举例:
周鸿基:
受到辅导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真应对他刮目相待了。
佟佳:
几天前,他还是个淘气包,现在,他懂事了,知道用功学习了。
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崔浩然:
你现在知识如此丰富,再也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邵丹:
他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却宛如一位学者,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从课后作业中能看出大多数同学都能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心理,揣摩出人物的神态。
徐德漩:
肃想:
蒙不过是个只知弄兵器的武夫,才疏学浅。
我难为难为他,也好让他知道打仗不能只靠硬拼。
于是开始谈论兵法,没想到,吕蒙的回答竟很有见解。
他十分惊讶地说:
“你今天的才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阿蒙了。
王翘楚:
当鲁肃寻阳时,吕蒙与他大谈破魏、蜀之道,讲的精妙之极。
鲁肃大惊道:
“以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张灿宇:
蒙谈了一会军机大事,也想趁机嘲讽一下吕蒙的才疏学浅。
不想,待鲁肃讲完后,吕蒙就事论事,侃侃而谈,借古喻今,头头是道,直说的鲁肃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惊呼道:
“吕大人今日的才干和谋略,再也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了。
姜楠:
你今天的才学已在我之上,你过去武艺过人,英勇善战,今又文才非凡、真是文武双全,再不是原来的吴下阿蒙了。
我东吴又添一人才啊!
王迪峰:
初,孤令卿当涂掌事、,乃因卿有治军军平战之勇。
而卿之智术浅短,诚不可做大事。
孤拒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欲内修政务,卿不可不学!
汪澜:
肃与蒙论议,知蒙羞于兵法,厌读兵书。
故,初欲使蒙难堪。
奈何!
今日之蒙,非复吴下阿蒙。
实乃一博学将才。
遂叹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肃思之,吾应与之交好,此乃真博学矣!
《孙权劝学》教案篇3
教与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难点:
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
并查阅司马光的有关资料。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
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
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用多媒体出示)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
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
(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
提示:
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强调: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提示:
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议一议: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学法指导:
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研讨学习要点一:
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
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要求:
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
)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学法指导:
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提示:
①“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
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
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提示: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1、精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神情和内心世界,揣摩其作用。
提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
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
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语言)
学法指导:
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之极。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
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师适时点拨与补充。
例如:
1、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出了孙权的什么语气?
3、“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你如何理解。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三、课堂练习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
提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四、拓展延伸
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五、教师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
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
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
(300字以上)
七、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论议―吕蒙大惊――结友
八、学后记:
教后记:
《孙权劝学》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3.我们大声自由朗读;
4.提示字音,卿(qing)涉(she)孰(shu)遂(sui)(为wei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涂,邪-耶,表反问语气,语末助词,译成吗;
6.下面我们齐读;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我们了解一下,看注解①。
再找人读。
7.请同学们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8.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一个代表,说不全的可以补充。
9.重点句子,找出,画出,对不懂的字句或字义,找开课件,用黑色加粗的条纹加重;
10.在译句子时重点词不能漏译;
咱们对号入座,调整顺序的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博士一词是官名,可以留用(国号、年号、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以照录不译);
11.文言中古今异译,但:
只,只是,今是转折性连词;
12.找一找古今异译的词;
13.文言文译文五字法,展示课件,并找人读取;
14.一起朗读课文,出示课件中的四幅图,(一、孙权劝吕蒙学习图,二、孙权现身说法图,三、鲁肃与吕蒙论议图,四、吕蒙与鲁肃结友图)。
研讨:
怎样读出语气?
因为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要读出语气,就要从读言上下功夫,我们看看孙权的语言,我们结合孙权的身份。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郎,孤学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一句,严励、关心的语气;
第二句,怒气;
第三句,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这一段,孙权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告吕蒙,我们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孙权,爱惜人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
我们再看吕蒙,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意见;
鲁肃,论职位、论才能都高于吕蒙,爱才、敬才、有礼;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师生之间互动)
文中出现了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找同学造句子。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
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