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3249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

《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docx

遵义专版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篇模块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第3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内容综述

【时代特征】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

个前途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知识概要】

一种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个历史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知识架构

 

第三讲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知识梳理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考纲要求: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八上教材P2-6)

 林则徐虎门销烟

时间

1839年6月

地点

广州虎门海滩

虎门销烟池遗址

背景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

(3)英国商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牟取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原因

(1)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

(2)吸食鸦片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残,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经过

(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不久,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2)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展禁烟。

他缉拿烟贩,并命令外国鸦片商贩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并保证以后不再进行鸦片走私。

同时,他还主张允许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

(3)6月3日,林则徐开始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意义

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评价林则徐

福建省侯官人,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伟大的民族英雄。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领导了虎门销烟,抵抗西方侵略,坚持维护中国的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中华儿女的敬仰。

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主持编译《四洲志》。

被史学界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1785-1850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鸦片

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

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为开辟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

保护鸦片走私

(3)导火索:

中国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

经过

(1)爆发:

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2)发展:

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北上攻占浙江定海。

接着,英军陈兵天津白河口,向清政府提出赔款、割地、通商等无理要求。

道光帝惊慌失措,连忙派大臣与英军谈判,并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3)结束:

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结果

中国战败,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用武力打开封建主义国家(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

战败原因

(1)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2)武器落后,指挥失当

(3)道光帝战和不定

(4)英国船坚炮利,经济发达,实力强大

影响

(1)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3)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政府战败求和的刺激,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1842年8月

地点

南京

主要内容

(1)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危害:

破坏了我国的贸易主权)

(2)赔款:

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危害:

开创了赔款的先例,增加了人民负担)

(3)

割地: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危害:

破坏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协定关税:

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危害: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中英双方代表签订

《南京条约》

影响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华人民反抗

侵略的精神

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御侮自强、救亡图存;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魏源、严复的主要思想

魏源

编写《海国国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详细介绍西方的著作,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和《海国图志》

严复

译著《天演论》,书中“特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知识界探索西方,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考纲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八上教材P8-13)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侵略者

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原因

(1)根本原因:

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要求修约,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

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经过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57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

(3)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大规模出兵。

英法联军相继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

英法侵略者闯入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后又放火烧园

结果

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赔款割地,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

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影响

(1)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概况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林园——圆明园,疯狂掠夺园中珍宝。

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焚烧后的圆明园

评价

这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概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西北、东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

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

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

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危害

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沙俄的侵略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背景

(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1864年7月,清军攻陷天京。

概况

(1)1860年,太平军攻占苏州、常州,进逼上海。

清朝地方官员和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

太平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缴获大量洋枪洋炮

(2)1862年,太平军再次进攻上海,与洋枪队在太仓地区展开激战,不久,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坚持战斗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下,最终失败

性质

农民阶级自发进行的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意义

表现了中华儿女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

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

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新疆局势处于危急中

(2)面对边疆地区普遍出现的严重危机,防御重心是放在东南海疆不是西北边陲,清政府在战略决策上举棋不定。

清朝官员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新疆

1875年,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

经过

(1)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

清军采取“缓进急战”的战术,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节节胜利。

不久,阿古柏兵败自杀。

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

(2)随后,左宗棠积极整军备战,准备进军伊犁

(3)在左宗棠的武力震慑下,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结果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的西北大门,它的得失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主权,更关系着国家的安全

评价

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得到朝野爱国者的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考纲要求: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八上教材P15-19)

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

1894年7月-1895年4月

背景

(1)日本从1868年开始实行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就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2)1894年1月,朝鲜爆发民众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也乘机大量出兵朝鲜,侵略矛头直指中国

经过

(1)开始:

1894年7月25日,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主要战役:

①黄海海战:

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海军提督丁汝昌指挥舰队,迎击敌舰。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

激战中,致远舰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海战进行五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五艘战舰,日本舰队也受到沉重打击

②威海卫之战:

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港,“避战保船”。

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

1895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

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

(3)结束:

日本攻陷威海后,叫嚣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赴日本求和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致远舰冲向敌舰

续表

结果

中国战败,1895年4月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性质

是日本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

失败

原因

(1)主观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

(2)客观原因:

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战争蓄谋已久

影响

(1)对中国:

①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③列强在对华资本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④列强不仅从政治贷款中获得了高额利润,还借此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

中国的国力更加衰竭,国际地位因战败而一落千丈;⑤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对日本:

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来发展自己,很快挤进了帝国主义强国行列

 《马关条约》

时间

1895年4月

地点

日本马关

代表人物

李鸿章(中国)、伊藤博文(日本)

主要

内容

(1)割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危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危害:

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危害:

使外国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李鸿章与日本代表

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

(1)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3)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内地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纲要求: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八上教材P21-23)

 义和团运动

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

概况

(1)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反帝爱国运动

(2)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他们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风暴

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

1900年6月-1901年9月

原因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

(2)直接原因:

义和团农民运动的兴起,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

侵略者

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

续表

目的

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八国联军在

大沽口登陆

经过

(1)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

(2)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敌人,打死打伤侵略军多人。

侵略军狼狈退回天津租界

(3)在北京,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士兵,四处挑衅,不断开枪射杀义和团群众和清军,激起中国军民的愤慨。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战争持续不断

(3)1900年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一路烧杀,于8月中旬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结果

1901年9月,清政府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中国战败原因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虽然有洋务运动的刺激,但是落后的制度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2)八国联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帝国主义实力强大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9月

签订国

清政府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

主要

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危害:

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的空前勒索,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危害:

使“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大本营)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危害: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危害:

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李鸿章与列强各国

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

(1)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

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3)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难归纳

1.近代三大不平等条约比较。

条约

《南京条约》(P4)

《马关条约》(P17)

《辛丑条约》(P22)

时间

1842年

1895年

1901年

签约地点

南京

日本马关

北京

背景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开放口岸

五口(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上海)

四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其他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禁止反帝、允许驻军、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特征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对民族工业危害最大

;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特征

赔款最多的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是列强的侵华工具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五次侵华战争比较。

战争

名称

鸦片战争(P2)

(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P8)

(1856-1860年)

甲午中日战争(P15)

(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P21)

(1900-1901年)

抗日战争(P85)

(1931-1945年)

原因

开辟市场,牟取暴利(根本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借口)

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日本明治维新后征朝侵中,企图称霸世界

瓜分中国(根本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转嫁国内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转移国内人民视线

战争

名称

鸦片战争(P2)

(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P8)(1856-1860年)

甲午中日战争(P15)

(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P21)

(1900-1901年)

抗日战争(P85)

(1931-1945年)

过程

英军攻陷吴淞炮台,溯长江西上,进犯镇江;侵犯南京长江江面

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城

日军进攻北洋舰队;取得渤海、黄海的制海权;占领威海卫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攻陷大沽炮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国共两党由此展开全民族抗战,抵抗日本的侵略

结果

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等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

湖列岛给日本

签订《

辛丑条约》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认识启示】1.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认识。

①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

巨额的赔款,是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新的沉重负担;②以海关税收作保,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④军事上与外交上的条款则使清朝的统治中心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作为

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2.如何认识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后果。

破坏性: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造成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建设性:

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近代侵略与抗争史的启示。

(1)中国近代的屈辱史提醒我们,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中华民族(或中国人民)具有敢于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彻底胜利;我们要学习先辈的爱国精神等。

(2)弱国无外交。

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要保证自己的主权、领土不受侵犯

,并在国际上伸张正义,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军事实力,力争早日进入世界强国之林。

体验中考

 

1.(2011遵义中考)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

1839年6月在虎门当众销烟的是( A )

A.林则徐B.康有为C.李鸿章D.魏源

2.(2013遵义中考)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B )

A.1839年虎门销烟

B.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

C.1842年英军抵达南京

D.1840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3.(2011遵义中考)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B )

A.《北京条约》B.《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