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周练卷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2452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滚动周练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滚动周练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滚动周练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滚动周练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滚动周练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滚动周练卷二.docx

《滚动周练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动周练卷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滚动周练卷二.docx

滚动周练卷二

滚动周练卷

(一)

[测试范围:

第2章第1~5节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题 号

总分

得 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C )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解析】A.地震是地壳的变动引起的,地震时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地震波是一种声波,声波的传递需要介质,所以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可以将声音传到地面上搜救人员的耳朵里,搜救人员获得求救信息才能营救被困人员,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海洋里,歌声、风声、汽车喇叭声……这些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 A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D.频率

【解析】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响度。

故选A。

3.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城区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析】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故B错误;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

4.在下列所述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

A.景物在水中的倒影

B.人在路灯下的影子

C.筷子在水中弯折

D.穿透树林的阳光

【解析】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景物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人在路灯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于水面下的筷子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

所以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穿透树林的阳光,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

如图1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 A )

图1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解析】日食、月食、月相的变化等现象都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6.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D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7.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 C )

A.是方形的

B.是长方形的

C.它是太阳的像

D.是方形孔的像

【解析】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8.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到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C )

图2

【解析】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反射后射向了上面,因此需将反光镜向下旋转。

故选C。

9.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3。

他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B )

图3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

【解析】从点光源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SO1、SO2,入射点分别是O1、O2,画出法线O1N1、O2N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O1A1、O2A2;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④。

故选B。

10.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D )

A.逐渐变小,且逐渐离开镜面

B.逐渐变大,且逐渐靠近镜面

C.大小不变,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1.如图4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

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

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A )

A.Pa,Pb,Pc,PdB.Pd,Pc,Pb,Pa

C.Pc,Pd,Pa,PbD.Pb,Pa,Pd,Pc

图4

【解析】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a点上,同理,当水面处于b时,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到右壁上,再发生反射,射到左壁的Pb点上,当光c、d两点时,先发生反射,再发生折射,射到左壁的Pc,Pd上,如右图所示:

故选A。

第11题答图

12.如图5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C )

图5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也可能等大,这主要取决于物与小孔的距离及光屏与小孔的距离。

1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较小,传播速度较大

B.“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C.雷电发生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先发生闪电后产生雷声

D.某人敲了一下自来水管,声音经空气、水管同时传播,另一端的人可能听到两次声音

14.[2013·台州]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C )

图6

【解析】A.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不合题意;B.看见水中的桥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不合题意;C.林中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D.看到缸中的鱼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不合题意。

故选C。

15.[2013·衢州]如图7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图7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

【解析】A.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说法正确;B.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说法正确;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说法错误;D.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说法正确。

故选C。

16.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

图8中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C )

图8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但像的左右相反。

17.人在水面看到水中的一条鱼P,如图9四条光路中正确的是( B )

图9

A.PO1Q  B.PO2Q  C.PO3Q  D.PO4Q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

18.把一块玻璃砖放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则( A )

A.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虚像

B.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实像

C.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实像

D.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虚像

【解析】透过玻璃光线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变高的虚像。

19.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 C )

A.20°、20°B.20°、70°C.70°、20°D.70°、70°

【解析】入射角为70°。

2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阳光被空气中的小水珠折射后,发生色散形成的,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改变,垂直进入时传播方向不变;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在水面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0分)

21.声是由发声体__振动__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声源处__(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2.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大,音调较__低__。

图10中(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甲__(填“甲”或“乙”)是蓝鲸发出的。

图10

2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反射__定律。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屏上,称为__虚__像。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4.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

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12__m;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23__m。

【解析】彩灯在水中的像与水面的距离及水深无关,只决定于灯与水面的距离。

25.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回想我们的实验过程,我们是选用了__玻璃__作为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位置__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6.如图11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

__CO__是入射光线,玻璃在__NN′的右侧__。

图11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可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MM′为法线,NN′为界面。

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玻璃在NN′的右侧。

27.如图12所示,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一玩具车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应该等于__45°__。

图12

图13

28.小芸同学用一支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13所示。

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顺时针__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逆时针__方向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A点是光的反射到达的点,B点是光的折射到达的点。

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知,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变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光线由MO变为DO,反射光线由OA变为OA′,所以应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知,当入射角变小时,折射角也变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则入射光线由MO变为CO,折射光线由OB变为OB′,所以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得分

评卷人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格3分,共30分)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图14

(1)如图14所示,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与A蜡烛完全相同),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完全重合__为止,说明像与物的__大小____是相同的。

(2)实验中三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其目的是__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__。

【解析】

(1)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其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30.[2013·湖州]小唐了解到电视机遥控器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

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

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同,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

实验二:

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

(1)小唐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__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__。

(2)实验二现象能证明__A__。

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

(1)根据实验一可知,小唐探究的问题是:

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2)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说明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故选A。

31.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图15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15所示。

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P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

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把Q到A′的距离当成像距(或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厚度等合理即可)__。

【解析】在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由于玻璃板的厚度是0.5cm,导致PQ两个面都可以成像,解题中没有正确分析物距和像距。

32.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

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16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16中的__B、D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图16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17所示,经分析可知: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__油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图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