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899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

《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支付行业报告.docx

移动支付行业报告

 

2017年移动支付行业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一、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支付体系内最强增长点4

二、技术路径:

二维码与NFC将并行发展7

1、二维码与NFC之争:

便宜易推广VS安全便捷支付7

2、RCC:

在支付领域应用前景非常有限9

三、产业链关系:

运营商逐步边缘化,银联和BAT将是未来市场的主角10

四、盈利模式:

从流量模式(通道)向数据模式(服务)转变11

1、手续费:

整体支付规模增速放缓,行业增长空间有限11

2、支付数据:

挖掘个性化消费需求,构建智能商业生态圈12

3、星巴克范例:

巧用移动支付,实现白马转型14

五、数据来源:

中短期内看好通过自有渠道获取数据的企业16

1、增量数据:

详细的商品消费数据17

2、支付系统:

数据高度集中,天然是巨头的领域18

3、商户端:

数据相对分散,最看好平台型O2O和SaaS服务企业19

六、短期看NFC及生物识别硬件普及,长期看支付大数据变现21

七、重点公司简况22

1、恒宝股份: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稳步推进,高估值可期22

2、天喻信息:

支付安全TEE+教育云平台龙头24

3、硕贝德:

天线主业拐点将近,指纹识别受益于行业爆发25

4、迈瑞微:

物联网大格局,指纹识别新机遇26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创造的最重要的两类数据是健康数据和支付数据,基于这两类数据的增值服务必将崛起。

而移动支付创造了支付大数据崛起的最佳基础。

目前移动支付已成为我国支付体系内最强的增长点,无论硬件基础设施还是支付大数据服务都将迎来持续的发展。

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支付体系内最强的增长点。

15年第3季度,我国移动支付金额达18.17万亿元,交易次数45.42亿笔,分别同比增长195%和254%,连续第7个季度实现100%以上同比增长。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目前移动支付金额仅占整体支付体系规模的2%,随着支付资金向移动端转移趋势加快,潜在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从技术路径看,未来二维码与NFC将并行发展,RCC应用前景非常有限。

2014-15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第三方支付(以BAT为代表)推动,技术路径以二维码为主,随着ApplePay于2016年2月18日、SamsungPay将于2016年3月底进入中国,预计NFC支付将加速推广。

二维码VSNFC:

低成本易推广VS安全便捷支付,双方应用场景既有直接竞争又有互补,同时考虑到整体移动支付市场依然处于高速发展初期,预计未来双方将并行发展。

而由中国移动主推的RCC方案,无论在产业链合作、渠道成本、技术兼容性方面均不占优势,预计在支付领域应用前景非常有限。

产业链主导权:

运营商逐步被边缘化,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BAT)将成为移动支付时代的主角。

移动支付技术早已成熟,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利益博弈。

由于ApplePay支持全终端方案、谷歌HCE发力无卡支付,二维码支付则几乎完全绕开了硬件,支付入口均绕开了运营商SIM卡环节。

且RCC方案难以推广开,预计运营商在支付市场将进一步被边缘化。

最终,银联和BAT凭借掌握最关键的几大移动支付入口,它们将获取最丰富的消费者支付数据。

盈利模式:

从流量模式(通道)向数据模式(服务)转变。

移动支付最深刻的意义在于消费者第一次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详细记录个人消费数据。

包括支付的:

金额、时间、地点、频率、商品/服务。

传统银行体系铺设支付通道、收取支付手续费的模式将成为过去,基于支付数据的服务将完整地融入到各类交易分成中去,这将是移动支付创造的最大增量价值,具体服务包括:

征信、精准营销、流水贷、消费金融、用户忠诚管理等等。

数据来源:

由于数据开放和流通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参考国内现状,我们中短期内看好能够通过自有渠道获得支付数据的企业。

支付数据创造价值,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获取数据的渠道。

传统的线上线下支付渠道铺设成本高昂且资质要求很高,注定是少量巨头竞争的领域,最佳方式是与巨头合作。

在传统支付体系之外,移动支付新增的数据主要是消费的商品数据,主要来自于商户端。

一、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支付体系内最强增长点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是指使用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结算的一种支付方式。

主要可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形式。

移动支付融合便利性、安全性和智能化于一身,是支付体系必然的发展方向。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网民和银行卡用户市场,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手机网民代表潜在的支付用户和支付终端,而每一张银行卡对应一个支付的银行账户,这是移动支付发展的最大基础。

根据工信部和央行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6.2亿人,占全部网民比例的90.1%;截至2015年3季度,我国银行卡累计发行52.52亿张,人均持卡3.85张。

随着用户流量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我国手机支付用户数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电子设备的使用,移动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居民的日常生活。

据CNNIC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达3.58亿人,占全部手机网民的57.74%,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潜在用户规模依然庞大。

目前,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支付体系内最强的增长点。

15年第3季度,我国移动支付金额达18.17万亿元,交易次数45.42亿笔,分别同比增长195%和254%,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目前移动支付金额仅占整体支付体系规模的2%,随着支付资金向移动端转移趋势加快,潜在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二、技术路径:

二维码与NFC将并行发展

1、二维码与NFC之争:

便宜易推广VS安全便捷支付

二维码的优势在于渠道成本低、产业链关系简单,易推广。

2014-15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主要由以BAT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动,技术路径以二维码为主。

二维码无需改造硬件(或只需要扫码枪),且产业链关系简单,第三方支付公司即能独立推广,这使得二维码的推广非常便利。

NFC的优势在于支付安全性与便捷性统一,这两方面均要优于二维码。

以最主流的ApplePay为例,无需密码刷手机即可完成支付(过程约1秒),尤其适用于大客流快速消费的场景,比如公共交通。

同时用touchID+TEE+eSE三重方式保障安全,每次支付除用指纹识别代替密码外,由eSE芯片产生一次性的token代替支付账号,更加安全。

NFC的劣势在于渠道成本高,产业链复杂,推广较难。

NFC的支付渠道需要更换NFC手机和NFC-POS机,同时产业链参与方较多(包括银联、手机厂商、运营商),各方利益难以统一。

过去银联与移动一直就近场支付的标准与入口展开争夺,使得行业迟迟无法发展。

同时,前期ApplePay迟迟无法进入中国,也是由于苹果和各大商业银行难以在支付手续费分成等利益问题上达成一致。

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是应用场景。

目前二维码已大举进入了商超、饭店等传统银联POS系统覆盖领域,同时还向POS无法覆盖的小微商户等长尾市场渗透。

在线下支付领域银联依然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随着银联POS系统全面向NFC升级,支付安全性和便捷性都将显著提升,我们认为银联系统有望再次在商超、饭店等传统支付场景确立自己的领先优势。

公共交通将是未来NFC支付最频繁、最刚需的应用场景。

参考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经验,NFC的便捷性及技术兼容性优势,使得其最初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开来。

考虑到我国拥有全球最庞大最繁忙的公共交通市场,一旦产业链各方利益达成一致,NFC支付必然迎来大发展。

总体来看,二维码与NFC应用场景既有直接竞争又有互补,考虑到整体移动支付市场依然处于发展初期,预计未来双方将并行发展。

2、RCC:

在支付领域应用前景非常有限

此外,我们认为中国移动之前推出的2.45GHz的RCC方案在国内支付领域市场空间非常有限。

从技术上来看,目前手机和POS机安装的NFC模块并不能支持RCC,如要推广RCC需要重新改造支付入口,成本较高,消费者是否接受也未可知;另外,NFC采用的13.56MHz通信频率是全球通用的近场支付标准,并且在公共交通领域也适用,显然兼容性比RCC要好很多;同时从产业链博弈角度看(这更关键),中国银联为确保对于移动支付入口的控制也一直抵制中国移动的RCC方案,自13年13.56MHz标准胜出以后便全面拥抱NFC方案,目前想让银联支付体系再接受RCC是非常难的。

RCC的优势在于知识产权几乎全部由中国企业控制,相对而言更加安全。

但其实这样的安全优势并不明显,无论NFC还是RCC本质上都是一种信息无线传输技术,其传输的支付信息全部都是被银行体系加密的,账户安全的关键在于这套加密的函数,而非传输方式。

所以综合来看,目前RCC推广既不具备成本优势和技术兼容性优势,也不具备产业链合作的渠道优势,想要大规模推广是比较难的。

但作为我国掌握完全知识产权的近场通信技术,我们认为RCC在非支付的近场通信领域依然可能有机会,我国线下近场通信场景多种多样,像在商超内进行商品信息推送、优惠券分发等,结合商家智慧营销依然大有可为。

目前A股市场上【国民技术】是RCC技术最直接受益标的,与中国移动就RCC已有多年合作,一旦这一市场有所启动预计将直接受益,建议投资者可保持关注。

三、产业链关系:

运营商逐步边缘化,银联和BAT将是未来市场的主角

各项移动支付技术早已成熟,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利益博弈。

产业链博弈的关键在于:

(1)移动支付标准的确立;

(2)移动支付入口的控制。

目前从支付标准上来看,NFC方案和二维码方案胜出基本已确定,RCC方案难以推广开,运营商已基本无力主导支付标准。

从移动支付入口的争夺来看,主流的技术路线包括:

ApplePay使用全终端方案(SE芯片放臵在手机中);谷歌推出HCE方案(采用云技术虚拟化SE芯片),二维码支付则几乎完全绕开了硬件(除了部分场合使用扫码枪),主流技术方案基本都绕开了运营商的SIM卡环节。

但未来运营商仍可通过发行SWP-SIM卡争夺一部分的移动支付入口,但预计单凭运营商自身推广能够获得的支付入口数量有限。

所以整体上来看,运营商在支付市场将进一步被边缘化。

最终,银联和BAT凭借掌握最关键的几大移动支付入口,将获取最丰富的消费者支付数据,它们将是未来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头。

四、盈利模式:

从流量模式(通道)向数据模式(服务)转变

1、手续费:

整体支付规模增速放缓,行业增长空间有限

支付行业传统的收益来源是手续费,其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效应。

银行支付体系参与方包括:

发卡行、收单方、清算方,三方手续费大致按7:

2:

1的比率划分。

不同行业手续费率不同,整体在0.25%-1.25%之间。

可以看到传统的支付服务本质上是一种通道服务,追求将更多的交易流量纳入到支付体系内。

但随着我国支付体系建设逐步完备,目前整体支付规模的增长已经放缓,市场发展已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转移方向变化。

目前,虽然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张,但是对于整体支付体系来说,其实质是交易资金的转移,即从现金和卡转向智能手机,在手续费率稳定的情况下,支付体系并没有创造更多的利润。

所以依靠支付手续费盈利的模式将成为过去,支付行业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注:

图13中,12-14年我国支付规模大体稳定,而15年开始支付规模大幅增长,我们判断主要是由于央行采取一系列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

2、支付数据:

挖掘个性化消费需求,构建智能商业生态圈

移动支付最大的意义在于,支付媒介从银行卡和现金转换到智能终端以后,消费者和商家的支付数据第一次可以被精准的记录。

数据在微观上实现对于消费者和商家个性化行为的精准刻画、在宏观上可以了解全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而基于这些支付数据将衍生出庞大的创新生态体系。

支付通道业务已经成熟,基于数据的增值服务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

就像已经在通信领域发生的一样,运营商逐步被通道化,而在通信终端上建设生态圈的企业则越发强势。

银行系统目前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它们迫切需要在原有信贷业务之外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而基于支付数据的增值服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而传统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则早已意识到了此类数据的价值,预计未来双方都将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

未来基于支付数据的增值服务将完整的融入到各类交易分成中去,并最终重塑整个行业。

具体增值服务包括:

征信、精准营销、流水贷、消费金融、用户忠诚管理等等。

随着个人消费电子智能化的逐步实现,未来的商业竞争将不再是单个商品、同一产业链内的竞争,而是打通大量智能化商品之后生态与生态之间的竞争。

它们比拼的是整体生态提供的服务、内容、体验,最终的目的是把生活中各个时间、空间连接起来把生活变得简单,并挖掘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来实现总需求的增长,而打通这所有智能终端生态环节的关键将是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认为消费者的支付数据和健康数据是人体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两类数据,基于这两类数据的增值服务必将迎来大发展。

3、星巴克范例:

巧用移动支付,实现白马转型

星巴克过去的成功是依靠领先的‚第三空间‛经营理念。

创始人舒尔茨认为除了家和办公室,星巴克应当成为消费者的第三空间,所以星巴克对于店内环境设计高度重视,使得咖啡不再仅仅是一杯饮料,而成为一种生活体验。

这种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业内鲜有匹敌。

但随后公司战略出现错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服务品质的改善逐步停滞,使得星巴克品牌开始‚快餐化‛。

此后由于餐饮业的激烈竞争和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从08年开始星巴克单店的增速出现连续负增长。

其结果是公司股价自2007年开始一路下滑,资本市场对公司前景更加悲观。

痛定思痛,星巴克开始进行新一轮转型,除了着力提升传统服务品质外,其主旨是将科技元素放到公司的核心战略中,引入了移动支付+LoyaltyProgram。

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Schultz)曾经这么总结:

‚星巴克是一个致力于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品牌,即所谓‘星巴克体验’,而非仅仅一杯咖啡。

当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便重新定义了自己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方式,这让星巴克意识到数字营销的重要性。

星巴克移动支付以虚拟会员卡StarbuckCard为媒介,其功能不断优化。

2009年公司推出星巴克APP,2011年整合移动支付功能(与PayPal或信用卡绑定)实现二维码支付,再到后来与苹果的PassBook合作,最近星巴克更是接受了ApplePay的NFC支付。

移动支付除了提升支付便捷性,星巴克还推出了‚提前点单,到店取货‛功能,减少用户的排队等候时间。

同时,星巴克移动支付与奖励体系打通,充分发挥数字精准营销的优势。

用户不仅可以利用购物积分兑换免费咖啡,通过记录消费者的消费数据,还可以发现不同客户的口感偏好(有的人偏爱拿铁,有的人偏爱美式咖啡),针对消费者的口感爱好推送相应的定制化优惠信息,实现更加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其结果是,在苹果的ApplePay推出以前,当谷歌钱包、Square、电信业的ISIS、PayPal等巨头为移动支付市场展开激战时,星巴克居然成为了全美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2013年全美移动支付消费约16亿美元,而星巴克占据了90%的份额。

2015年,星巴克APP用户量高达1600万,移动支付的交易额达到了其总收入的21%。

星巴克的付出最终带来了回报,其全球单店营收增长达到8%,公司整体收入保持了12%的增长,其股价也从2009年到2015年底涨了近20倍。

五、数据来源:

中短期内看好通过自有渠道获取数据的企业

大数据就像原油,其价值毋庸臵疑,基于这些数据将产生出庞大的增值服务体系,它们将是未来各行业创新的基础。

目前大数据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可流通的数据不足,大部分企业采用的依然是自有数据。

根据我们对产业链的调研,国内最大的数据交易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中心目前面临的市场特点是,想要购买和使用数据的用户和企业很多,但是愿意把自有的数据拿到交易所去交易的企业很少,主要担心商业安全和法律问题。

数据的开放和流通必然是社会发展大趋势,但这也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中短期内我们看好的还是能够通过自有渠道获得相关数据的企业。

1、增量数据:

详细的商品消费数据

完整的支付数据包括:

支付金额,支付时间,支付地点,支付频率,支付商品。

目前有三种途径可以获得消费者的支付数据,包括支付体系,商户端,消费者端。

支付系统参与方包括:

银联,收单方,第三方支付,银行。

无论是以BAT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还是以银联为代表的POS系统,其本质都只是支付中介,它们完成将资金金额在消费者和商户两个账户进行划付。

一般支付系统可以了解到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频率、交易总金额,但是无法获悉具体的交易商品和服务,也无法了解到所消费商品的数量和单价,所以总体来说是不够完整的。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支付水电煤费用、打车等等单一支付账户对应单一服务的领域,银联和BAT是可以了解到商品和服务信息的,但这只是部分领域。

而在单一支付账户对应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领域,比如餐馆,支付体系就只能了解交易金额,而无法知道消费者具体点了什么菜,也无法了解消费者的口味。

所以总体来说,支付系统内数据一般仅与资金信息有关,而无法精确到商品信息,且在移动支付出现之前便可采集,本质上并没有创造增量的数据。

移动支付真正带来的变化,在于商户和消费者端。

智能化的支付终端(包括智能手机、智能POS)能够采集除支付资金数据外的交易商品/服务信息,商户端和消费者端可以了解完整的交易数据,包括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频率、交易商品、交易金额。

但因为消费者本人一般不会去主动记录这类数据,所以目前完整的商品交易数据主要来自商户端。

增量数据在哪里,行业的新增投资机会就在哪里。

2、支付系统:

数据高度集中,天然是巨头的领域

支付系统数据的优势在于支付场景覆盖非常广,数据高度集中于几大支付通道中,缺点在于无法掌握部分非常细节化的商品和服务数据。

因为支付渠道建设需要巨大的成本并依赖于规模效应,当前主流支付渠道已被BAT和银联垄断,所以这里注定是巨头之间的战争,我们看好与银联和BAT就支付大数据展开合作的企业。

主要合作方式有两种:

(1)银联和BAT的支付体系内原本就沉淀了海量的支付数据,但是过去缺少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如果有专业大数据分析的公司能够帮助挖掘此类数据的潜在价值,那么市场空间将非常广阔;

(2)利用银联和BAT广阔的支付渠道入口,在银联和BAT的支付体系前端加载各类服务平台(需要银联/BAT,商家,平台开发商三方协作),比如优惠券/积分兑换,使得部分交易信息在进入支付体系之前就能够被记录(所有支付数据一旦进入支付通道都会被加密)。

但本质上这类数据还是来自支付体系之外的,银联和BAT只提供了推广这类平台的渠道。

前面提到支付体系内的数据是不完整的,但阿里巴巴是例外,它在支付大数据领域遥遥领先。

支付宝既是个人支付终端,同时天猫和淘宝网又是庞大的商户网站,它几乎同时覆盖了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商户,所以它可以获得最庞大、最完整的支付数据,目前看来,国内支付大数据领域没有企业能够超越它。

3、商户端:

数据相对分散,最看好平台型O2O和SaaS服务企业

商户端虽然可以了解完整的交易数据,但缺点在于覆盖面小数据相对分散。

单一商户仅能了解本品牌下消费者的交易数据,且不同商户之间的交易数据一般无法流通。

此时,提供平台型O2O服务的企业凭借对商户资源的集中,可以集合众多商户的完整交易信息。

像饿了么、美团外卖等提供在线点单、结算的O2O公司,它们可以了解到消费者下单的详细内容和金额,这些支付数据汇聚之后可以精准的刻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潜在价值很大。

O2O领域竞争门槛较高,整体市场已进入成熟阶段,行业集中度已经很高。

除了与O2O网站合作之外,目前商户也开始衍生出建立自有的营销系统的需求。

因为平台型O2O网站本质上也是中介,它一般不会让消费者和商户直接发生关联,而必须通过它的撮合实现交易。

这样所有的消费者本质上都是O2O网站的会员,而不是单一商户的会员,消费者对于商户的黏性依然很弱;同时,O2O网站的回款周期较长,增加了商户的资金成本;最后,网站的分成也降低了商户的利润。

一些大型连锁商户会倾向于自建支付体系和营销体系(APP和O2O平台)。

代表企业就是星巴克,另外像沃尔玛等连锁超市也会选择自建体系,凭借庞大的受众群体进行会员关系、精准营销等服务,构建自有的闭环生态圈。

而中小型商户出于成本考虑,则倾向于选择与会员营销类SaaS企业合作。

用SaaS服务模式建立自己的会员营销和O2O服务体系,其功能包括积分管理、优惠券分发,在线购物、储值等。

会员营销类SaaS服务企业可以积累众多小商户的会员消费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变现。

除了单店会员范围内的精准营销外,还可以在不同的店面之间进行导流服务等等。

代表企业有一卡易。

考虑到中国有6000万中小微商户,这是一个庞大的长尾市场。

目前针对中小型商户的会员营销类SaaS服务在国内刚刚兴起,市场发展非常快。

六、短期看NFC及生物识别硬件普及,长期看支付大数据变现

随着ApplePay进入中国,我们预计NFC+指纹识别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标配,相关产业链企业都有望显著受益:

硬件领域:

NFC天线:

硕贝德、顺络电子、盛路通信、信维通信;

NFC磁条:

天通股份;

NFC-POS:

新大陆、新国都、证通电子;

NFC芯片:

复旦微电子;

SWP-SIM卡和TSM平台:

恒宝股份、天喻信息、东信和平;

二维码扫码枪:

新大陆。

生物识别:

TEE(可信安全环境):

天喻信息;

指纹识别设计:

汇顶科技、迈瑞微、敦泰科技(非上市公司);

指纹识别封装:

硕贝德、欧菲光。

长期内来看,基于支付大数据的增值服务将是未来智能商业生态圈的重要一环,这将是移动支付领域带来的最大投资机会。

其提供的服务包括精准营销、消费金融、征信服务、流水贷、会员忠诚管理等等。

支付大数据:

西藏旅游(拉卡拉借壳)、新大陆、恒宝股份、梅泰诺、新国都、证通电子。

七、重点公司简况

1、恒宝股份: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稳步推进,高估值可期

公司本身是一家出色的智能卡制造业企业,围绕传统主业向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安全服务领域转型,战略布局合理;凭借已有的渠道优势,目前转型业务高速推进,未来高估值可期。

公司本身质地优秀,围绕主业推动转型,战略布局合理。

转型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公司凭借硬件智能卡市场之优势,切入与主业高度相关的商户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个人移动支付安全领域,战略布局合理,目前转型所需渠道、资金、执行力、市场战略、技术储备均已具备,预计16-18年将是业务多元化高速推进的时期,整体估值将显著提升。

公司拥有关键渠道优势,互联网金融转型大概率将超预期推进。

(1)子公司一卡易是国内最优质的商户SaaS服务商:

凭借产品性能优势,最近2年其业绩与数据入口量均翻倍增长,预计15年底一卡易会员营销系统覆盖门店数将达15万家;

(2)恒宝拥有关键渠道优势: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非常成熟的银行、政府民生项目供应渠道,过去主要供应智能卡产品,预计16年公司‚mPOS+会员营销系统‛组合将借助已有渠道快速切入全国市场,同时项目制的推广方式有助于实现系统覆盖门店数量与密度的双增长,而门店密度的提升是构建区域商圈最重要的基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