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871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

《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docx

完整版教育学单项选择题120题含参考答案

教育学单项选择题专项训练汇总和答案

1.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B)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D)。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出自(B)。

A.《学记》B.《论语》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

4.提倡“德治”和“礼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A)。

A.孔子B.墨子C.荀子D.朱熹

5.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人或团体都是(A)。

A.教育者B.教育主体C.教育因素 D.德育指导者

6.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是(D )。

A.教育学科 B.教育理论 C.教育规律 D.教育科学

7.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初期D.封建社会晚期

8.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B)。

A.陶行知B.杜威 C.康德 D.马卡连柯答案:

9.提倡终身教育的是(A)。

A.郎格朗B.斯金纳C.布鲁姆D.赞可夫

10.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为(C)。

A.校外教育B.配合教育C.家庭教育D.社区教育

11.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周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B)。

A.社会发展B.儿童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点

C.自然条件D.教育年限长

1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B)

A.物质基础作用 B.主导作用 C.决定作用 D.发展作用

13.教育理论来源于(C)。

A.社会实践 B.生产劳动 C.教育实践 D.科学实验

14.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15.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B)。

A.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B.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C.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D.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16.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

A.教与学的矛盾

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17.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C)。

A.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C.教育要求

D.教育影响

18.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B)。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19.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20.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D)。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21.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A)。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22.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B)

A.自然环境

B.社会生产

C.人口状况

D.政治制度

2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C)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管理现代化

C.教师素质现代化

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24.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C)。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人口功能

25.(A)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需要起源论

26.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着作是(B)。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27.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D)。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8.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C)。

A、教育自身 B.教育评价 C.教育实践 D.培养的人才质量

29.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着的主编是(A)。

A.凯洛夫 B、赞可夫 C.马卡连科 D.苏霍姆林斯基

30.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D)。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31.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C)。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32.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D)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A.生物性和社会性

B.生物性和阶级性

C.历史性和阶级性

D.受教性和可教性

33.教育上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34.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C)。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35.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D)。

A.身体发育不良

B.智力发育不良

C.认识水平较差

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36.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37.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C)。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8.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D)。

A.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3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A)。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40.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D)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41.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了适应(C)。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42.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D)。

A.身高体重

B.骨骼肌肉系统

C.循环和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

43.少年儿童中,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A)。

A.3%

B.10%

C.15%

D.20%

44.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称(B)。

A.身体发展 B.人的素质 C.心理发展 D.奠基工程

45.人的发展指的是(D)。

A.思想发展 B.身体发展 C.智力发展 D.身心发展

46.儿童身心的发展总是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这是身心发展的(C)。

A.阶段性 B.可变性 C.顺序性 D.稳定性

47.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B.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C)。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49.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B.杜威、洛克

C.杜威、孔德

D.涂尔干、赫尔巴特

50.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C)。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5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学生

D.教师

52.小学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A)。

A.自我服务劳动

B.社会生产劳动

C.社会公益活动

D.勤工俭学活动

53.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54.培养学生审美(A)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55.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C)中的教育目的。

A.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6.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A)是否得以实现。

A.教育目的 B.教育价值 C.教育思想 D.教育理论

57.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B)。

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58.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D)。

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59.主张教育目的取决于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这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

A.夸美纽斯 B.孔德 C.涂尔干 D.那托尔卜

60.教育制度的主体是(B)。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61.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C)。

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10月

D.1958年9月

62.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B)。

A.单轨制

B.分支型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三制

6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C)。

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D.初等教育

6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A)的责任交给地方。

A.基础教育B.中学教育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

65.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B)。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66.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B)。

A.孔子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布鲁纳

67.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C)。

A.杜威 B.布鲁姆 C.布鲁纳 D.赞可夫

68.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A)。

A.文法、修辞、辩证法

B.文法、几何、天文

C.算术、几何、修辞

D.几何、天文、音乐

69.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D)。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70.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环节的课的类型是(A)。

A.单一课 B.活动课 C.劳技课 D.综合课

7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D)。

A.团队活动 B.班级活动 C.政治工作 D.教学

72.“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B)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73.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和__。

(A)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74.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75.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76.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D)。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77.班级授课制创始于(B)。

A.15世纪初

B.16世纪初

C.18世纪

D.19世纪初

78.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C)。

A.德育工作

B.智育工作

C.教学工作

D.学生

79.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C)。

A.孔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亚里士多德

80.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D)。

A.一种实践活动

B.一种主体活动

C.一种文化活动

D.一种认识活动

8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C)。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82.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B)。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杜威

83.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C)。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D.集体教学模式

84.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B)。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85.教学工作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课堂教学 D.现场教学

86.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 A)。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手段

87.教师在上新课之后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A)。

A.巩固性谈话 B.启发性谈话 C.指导性谈话 D.交接性谈话

88.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B)

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89.(C)中说: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大学》

90.教学原则反映了(B)。

A.教育现象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 D.师生关系

91.“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D)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2.夸美纽斯指出: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C)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93.“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的提出者是(D)。

A.德国教育家威廉?

洪堡

B.美国教育家杜威

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D.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94.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C)。

A.讲解

B.讲读

C.讲述

D.讲演

95.(A)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96.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B)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97.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C)。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9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B)的特点所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99.我国的教师节是(D)。

A.6月1日

B.9月1日

C.10月10日

D.9月10日

10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D)。

A.教学工作

B.班主任工作

C.德育工作

D.教书育人

101.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10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劳动具有(B)。

A.责任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103.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初期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现代社会

104.《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A)。

A.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105.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6.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D)。

A.义务教育要求 B.素质教育要求 C.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 D.奠基工程

107.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C)。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108.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A)。

A.中心任务 B.教育任务 C.一般任务 D.基本任务

109.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B)。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10.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D)。

A.正确的政治方向B.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道德行为规范D.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111.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B)。

A.榜样法 B.说服法 C.评价法 D.陶冶浩法

112.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B)。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11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D)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14.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B)。

A.幼儿老师 B.父母 C.长辈 D.小学一年级老师

115.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116.课外活动是(A)。

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即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

117.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118.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A)。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119.社区教育的实质是(C)。

A.教育的社会化

B.社会的教育化

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D.全民接受教育

120.社区教育的对象是(C)。

A.社区内的少年儿童

B.社区内除学生以外的社会成员

C.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

D.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