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524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docx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

150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

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

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

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

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

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

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

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④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医院、企业文化、提倡职业精神。

3.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3、4学期,建议学时数为150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实践教学82学时。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2.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目标

●会采集、预处理各种微生物检测标本

●会进行细菌的不染色标本制备、涂片、单染色和复染色

●会正确选择临床标本适宜的培养基

●会进行细菌的接种和分离培养

●会观察分析细菌菌落形态

●会细菌鉴定的手工操作

●会正确判断各类细菌生化反应结果

●会细菌的血清学鉴定

●能操作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能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各类仪器的应用与维护

●会使用维护生物安全柜

●会废弃物的分类及处理

●能了解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三、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设计遵循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职业岗位训练,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五位一体”、学生为主体和开放式教学。

本课程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五位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任务化”、“课程教学临床化”和“课程评价多样化”。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努力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

以人为本,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标本、人员及环境的污染。

并结合本课程特点,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仿真化,能力训练岗位化、素质培养行业化。

开放式教学设计,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校内实训中心,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技能竞赛,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理论、实践授课及学术讲座和到临床岗位锻炼。

 

四、递进教学任务安排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递进教学任务安排表

递进

岗位任务

教学内容

建议

学时

理论

教学

培养基制备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及用途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常用设备及使用

微生物检验前期准备

细菌的分布

5

制片、染色及镜检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及用途

微生物绪论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形态检验技术

6

细菌的分离、培养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生物安全实验室与设备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

细菌的控制(物理法、化学法、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检查)

细菌的生理

细菌接种与培养技术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15

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

微生物与感染

细菌生化鉴定技术

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

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

分枝杆菌属和诺卡菌属

厌氧菌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真菌的基本性状

真菌检验技术

常见真菌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检验技术

常见病毒

临床常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细菌的其他鉴定技术

动物实验技术

细菌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36

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质量保证

检验中质量保证

检验后质量保证

2

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

医院感染概述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2

细菌检验的商品化、自动化仪器的使用

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

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和微型化

微生物药敏试验的自动化和微型化

2

校内生产实训

微生物检验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

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技能的训练

培养基制备

制片、染色及镜检

细菌的分离、培养

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

82

校外生产实训

了解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布局、自动化/半自动化仪器操作,微生物检验流程及微生物检验工作过程。

参观医院检验科或独立实验室的微生物检验室以及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

15?

校外顶岗实习

熟悉医院微生物检验室常规操作技术,半自动和全自动仪器操作及分析技术,室内质量控制、医院监测

参与医院检验科或独立实验室的微生物检验室微生物检验工作过程。

实习中完成180

总计

150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岗位任务

(章节名称)

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培养基制备

 

理论教学: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及注意事项,培养基的种类、成分和用途。

2.了解细菌的分布

3.熟悉高温对细菌影响

4.掌握高压锅的灭菌原理

5.掌握培养基的无菌试验测试及效果检测的意义

活动一: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展示

活动二:

演示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式教学

活动三:

PBL教学法

10

(5+5)

实践教学:

实践一: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使用的各种玻璃的洗涤及无菌器皿的准备准备与包装。

学会常用玻璃器皿洗涤和使用方法,无菌器皿的准备准备与包装

实践二:

培养基制备及高压灭菌

熟练进行常用培养基、特殊培养基及干燥基的制备。

培养基灭菌和备用。

及立式高压锅的操作程序。

活动四:

通过示教和分组洗涤,使学生了解各种玻璃器皿的规格、使用范畴和使用方法。

学会使用烤箱。

活动五:

通过录像、示教,分组制备及包装操作,学会无器器皿制备和包装。

活动六:

通过录像、示教,分组进行培养基的配制,学会培养基的分类与保存。

学会超净工作台使用。

活动七:

通过分组进行培养基高压灭菌,学会立式高压锅的操作,会进行培养基的无菌试验测试及效果检测。

具备生物安全意识和能力,具备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

2

 

制片、染色及镜检

 

理论教学:

1.熟悉细菌染色常用染料的性质、用途和分类。

会熟练进行细菌染料各成分计算。

2.熟悉细菌的分类和命名;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基本及特殊结构和细菌L型

3.熟悉不染色标本检查方法。

4.掌握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等常用染色标本的检查法。

活动一:

教师讲授,全程多媒体课件展示

活动二:

动画展示、数码互动教学法

活动三:

现场示教、PBL教学法

13

(6+7)

实践教学:

实践三:

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单染色标本检查。

会进行不染色标本及单染色标本检查

实践四:

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及革兰染色

会进行细菌的涂片、干燥、固定及革兰染色。

能认识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状。

实践五:

抗酸染色

会进行厚涂片、干燥、固定及抗酸染色

活动四:

现场示教、数码互动教学法

识别布朗运动和自主运动

活动五:

分组操作、学生作品展示法

会辨认革兰染色阴、阳性结果

活动六:

学生作品展示法、数码互动教学法

学会镜检抗酸菌及正确报告

3

细菌的分离、培养

 

理论教学:

1.熟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类、布局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实验室中配备的各种仪器使用的原理、使用范围、操作规程、仪器的维护、保养和注意事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基本要求。

2.熟悉造成实验室生物危害的主要因素;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3.熟悉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种类和用途,影响消毒剂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效果监测

4.掌握消毒、灭菌等基本术语

5.熟悉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熟悉细菌的新陈代谢。

6.掌握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体K—B法和稀释法药敏实验。

7.熟悉其他细菌体外抗菌药敏试验和耐药菌株的监测。

活动一:

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活动二:

教师讲授,全程多媒体展示法

活动三:

实物展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活动四:

质疑式、启发式教学

31

(15+16)

实践教学:

实践六: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会使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个防护设备;会使用生物安全柜,懂得各类仪器使用的范畴。

实践七: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细菌生长现象观察

学会细菌各种接种和培养方法。

学会辨认不同细菌菌落

实践八:

细菌分布的检测

学会标本采集、处理与培养以及结果的观察分析

实践九:

消毒、灭菌及结果观察

会进行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和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消毒灭菌

实践十:

细菌生化管接种和生化反应结果观察。

学会如何正确接种细菌生化反应管,会正确判定生化阴、阳性结果,认识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在细菌鉴定中的意义。

实践十一:

细菌药敏试验

学会正确应用药敏实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活动五:

参观BSL-2实验室,熟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布局。

活动六:

动画展示、现场示教,分组进行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操作。

活动七:

学生作品展示法,分组观察、操作,对结果进行分析

活动八:

分组操作、通过检测空气中的细菌、人体皮肤及咽部的细菌,加深对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情况。

活动九:

检验案例六步法

使学生通过温度、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的使用,使掌握细菌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十:

动画展示、现场示教,分组操作。

使学生学会识别不同的生化反应管,学会接种前、接种后的颜色改变,加入试剂后的化学反应。

活动十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检验案例六步法。

通过实践践使学生学会抗生素正确选择,并能根据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对药敏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判读。

4

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

1.掌握微生物概念、分类,微生物检验程序

2.了解临床微生物学的学科内涵和任务,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

3.掌握病原性球菌及检验,肠杆菌科的共性和分类,沙门菌属、志贺菌属以及临床标本中其他常见肠杆菌科细菌检验,弧菌科霍乱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分枝杆菌属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与非典型分枝杆菌的检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等临床常见非发酵的检验,流感嗜血杆菌等临床常见的嗜血杆菌的检验,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

4.熟悉临床上常见厌氧菌及检验,荧光假单胞菌、产碱杆菌属、其他非发酵菌、军团菌及检验,需氧和/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5.掌握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

6.熟悉各类常见临床标本的采集、输送、验收;微生物实验室信息系统应用及管理。

7.掌握临床标本分离培养;临床常见标本细菌学检验。

8.熟悉检测前的信息交流、检测结果报告、解释和咨询的重要性

9.熟悉病原性放线菌属和诺卡属的检验。

10.掌握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及临床上常见的曲霉菌等真菌检验。

11.熟悉病毒概述;病毒形态结构、增殖、噬菌体、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几种病毒感染诊断(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12.熟悉支原体、梅毒螺旋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验。

13.掌握血清学试验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熟练进行血清学试验操作及结果正确判读。

14.熟悉常用实验动物的要求和常用实验动物的接种方法;了解动物试验的种类、用途和外毒素检测的动物实验方法;会进行动物试验的各种接种技术的操作;会进行内、外毒素毒性检测。

15.熟悉菌种培养保存法和菌种保管注意事项,学会按操作规程进行菌种保藏熟悉菌种保存与管理。

活动一:

教师讲授,全程多媒体课件展示

活动二:

演示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式教学

活动三:

动画展示、数码互动教学法

活动四:

现场示教、实物展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活动五:

质疑式、启发式教学

活动六:

检验案例六步法。

86

(36+50)

活动十二:

球菌接种、培养和鉴定

学会常见病原性球菌培养基的选择,染色性状和形态辨认、菌落特征观察、生化反应结果阴、阳性判断。

活动十三:

肠道菌的接种、培养及鉴定

学会常见肠道菌培养基的选择,染色性状和形态辨认、菌落特征观察、生化反应结果阴、阳性判断。

能学会肠道菌血清学鉴定。

活动十四:

非发酵菌鉴定

学会非发酵菌培养基选择、染色性状和形态辨认、菌落特征观察、生化反应结果阴、阳性判断。

活动十五:

弧菌鉴定

学会弧菌培养基选择、染色性状和形态辨认、菌落特征观察、生化反应结果阴、阳性判断。

活动十六:

厌氧菌鉴定

学会厌氧菌培养基选择、染色性状和形态辨认、菌落特征观察、生化反应结果阴、阳性判断。

活动十七:

白喉棒状杆菌鉴定

学会白喉棒状杆菌培养基选择、染色性状和形态辨认、菌落特征观察。

活动十八: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鉴定

学会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培养基选择、染色性状和形态辨认、菌落特征观察、生化反应结果阴、阳性判断。

活动十九:

分枝杆菌鉴定

学会结核分枝杆菌染色性状和形态辨认、菌落特征观察,并学会抗酸染色操作。

活动二十:

真菌检验

学会真菌培养选择、染色性状和形态辨认、菌落特征观察、生化反应结果阴、阳性判断。

活动二十一:

临床标本的接种、培养和鉴定

学会各种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处理,培养基的选择,分离培养,学会生长现象观察,进一步鉴定和药敏试验。

学会对检验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判断及分析。

活动十二:

球菌接种、培养和鉴定

通过临床常见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培养、生化反应的结果归纳示教及讨论,能学会病原性球菌的鉴定技术。

活动十三:

肠道菌的接种、培养及鉴定

通过肠道菌的接种与培养和鉴定,了解肠道菌常用培养基的选择,并学会细菌接种与培养技术。

通过生化反应结果观察,能学会肠道菌的鉴定技术和肠道菌血清学鉴定。

活动十四:

非发酵菌鉴定

通过临床常见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的形态观察、培养特点和生化反应,能学会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一般检验技术。

活动十五:

弧菌鉴定

通过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形态、培养和生化反应的观察,能识别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要点。

活动十六:

厌氧菌鉴定

通过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培养、观察,能识别细菌的形态特征和微生物检验要点。

活动十七:

白喉棒状杆菌鉴定

通过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观察和异染颗粒染色操作,能识别白喉棒状杆菌,并能学会异染颗粒染色操作。

活动十八: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鉴定

通过观看多媒体演示、讨论等,能了解其他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种类、临床意义及一般检验。

活动十九:

分枝杆菌鉴定

通过结核分枝杆菌形态、菌落的观察,抗酸染色,能认识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和菌落特点,并学会抗酸染色操作。

活动二十:

真菌检验

通过真菌的接种,形态、菌落观察,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掌握真菌的鉴定技术。

活动二十一:

临床标本的接种、培养和鉴定

通过临床标本的接种与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药敏试验。

学会按操作规程进行各种临床标本的采集、处理,培养基的选择,进行各种临床标本的分离培养,学会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生长现象)进行细菌进一步鉴定和药敏试验,学会对检验结果及药敏试验进行初步分析,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5

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理论教学:

1.熟悉室内的全体技术人员水平、操作手册、设备和标准菌株的质控;室间质量评价的机构设置、作用以及评价方法

2.掌握室内培养基、染色液及生化试剂、药敏试验质控;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所要遵循的原则

3.了解室间质量评价机构设置及评价方法;了解微生物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活动一:

全程多媒体课件展示、演示示教

活动二:

结果展示、临床现场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室内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检验前质量保证

2(2+0)

6

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

 

理论教学:

1.掌握医院感染概念、医院感染

流行病学概念、特点;医院感染常

见的微生物种类。

2.熟悉医院感染监测内容、类型;细菌污染的监测

3.了解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以及医院感染监测的保证措施

4.掌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实验室诊断,院感监控和分析医院感染结果,指导避免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

活动一:

全程多媒体演示、讨论

活动二:

录像、PBL教学法

学会空气、物品、医务人员手以及医疗器械院微生物检测,学会应用速干手消毒剂对手进行熟练消毒。

学会初步分析医院感染结果,指导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

(2+0)

7

细菌检验的商品化、自动化仪器的使用

理论教学:

1.掌握微量反应系统和数字编码鉴定技术的原理及结果判断

2.熟悉细菌数字编码技术操作和临床意义

3.掌握血液培养瓶的类型

4.熟悉半自动化、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的原理、使用方法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

5.熟悉微生物鉴定卡/药敏卡的类型和半自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系统的原理,使用方法和简单维护和保养。

活动一:

全程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

活动二:

动画展示,启发式教学,演示

6

(2+4)

实践教学:

实践二十三: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编码使用

通过实践学会数字编码鉴定技术的原理、应用及结果判断。

实践二十四:

半自化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系统操作

通过半自化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系统操作学会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系统原理、使用方法、维护和保养。

活动一:

检验案例六步法

使学生能应用数字编码鉴定技术对细菌进行结果鉴定。

活动二:

动画演示、现场示教,分组操作

学会应用半自化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计

150学时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按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平均80人/年的招牛规模,本课程组需配置教师5人,其中

主讲教师3人,要求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双师素质,本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

助教1人,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双师素质,具有1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

实验教师1人,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按专业教师数量1:

1配置蒹职教师。

2.实训基地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基本操作和简单仪器的

操作,用于学生课下练习,校内实训室应参照检验科布局,实现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保

持一致,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供教学使用,弥补校内仪器设备更

新速度慢的不足。

3.仪器设备

建议购置与临床工作岗位相近的仪器设备,可供本课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表1可供微生物检验技术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清单

仪器名称

数量

血培养仪(校外)

一台

CO2培养箱

一台

生化培养箱

4台

厌氧培养箱

1台

冰箱

4台

生物安全柜

2台

离心机

2台

水浴箱

4台

全自动血流变免疫分析仪(校外)

1台

超净工作台

2台

4.课程资源

表2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数量

教学网站

《微生物检验技术》精品课程网站

1个

多媒体课件

理论教学课件

4个模块教学课件

教学做一体课件

4个模块组成课程体系

教学用视频演示

微生物检验实践操作视频、细菌药敏试验视频

2个

实训指导

《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1册

病例分析

不同疾病的检验报告单及分析

30例

学生实验结果与检验报告单对比分析

30例

试题库

执业检验士考试-微生物检验试题及答案

1套

执业检验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试题及答案

1套

章节测试题

1套

仪器操作规程

厌氧箱、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

10种仪器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微生物检验》教学模式的设计遵循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职业岗位训练,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此种模式在教学过程巾,以具体任务为巾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披能,教师将知识融在设计好的工作过程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为依据,将《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子情境,每一个情境的完成,可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从而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

2.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演示教学法、学生作品展示教学法、数码显微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采用“点对点”分组式教学,夯实基础,提高动手能力

目的:

规范技能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

大班授课,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不能发现同学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

应充分利用临床人员和仪器设备的优势,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分组,由多名临床一线教师分别带教的方式进行。

通过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师纠错,学生反复练习的环节实施教学。

(2)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

目的:

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使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实施:

将临床真实的病例引入教学,例如在讲肿瘤抗原检测项目时,通过对具体病例具体检测项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肿瘤抗原检测的意义和价值;在进行结果报告与分析时,临床错误的检验报告可以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帮助同学分析,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理论课的内容,也教育学生分析错误报告结果如果发出去,对患者的危害,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

(3)PBL启发引导式教学

目的: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坐临床逻辑推理能力。

实施:

十二个子情境中,有很多类似的知识内容,例如免疫缺陷疾病检测项目,在讲到

样本采集和处理时,因为前面讲过其他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在这里,会给学生一个问题:

免疫缺陷疾病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

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关键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很大。

(4)角色扮演

目的:

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提高临床沟通能力。

实施:

通过患者和检验工作人员互换角色,演绎患者诊疗过程,通过患者准备,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