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493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docx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数学与应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姓名:

冯杰

学校:

周口广播电视大学

学号:

081170399

指导教师:

赵学海

完稿日期:

2009年12月15日

 

目录

论文提纲2

摘要3

关键词3

一、为什么要使数学教学生活化3

二、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4

(一)联系生活实际,重组教材,感受生活中数学4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4

(三)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6

1、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6

2、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7

(四)增强生活中的数学意识8

1、利用家庭的资源,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8

2、运用社区资源,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8

3、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8

(五)在练习和作业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9

1、在练习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9

2、在作业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9

参考文献10

 

提纲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化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表明,通过主体作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并在练习和作业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价值,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冯杰

内容提要: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化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表明,通过主体作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并在练习和作业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价值,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情景

一、为什么要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新课程标准“应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生活化数学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它注重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数学的枯燥无味,让学生远离对数学的畏惧,亲近数学。

它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二)现实的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探索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来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是了解知识的结论。

综观当前的数学教学,一些弊端也日渐显露:

(1)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缺少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导致学习过程缺乏感性的情感体验,对所学的知识难于内化,以至难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学习数学书上的知识,做数学书上的练习,因此,听课效率低下,视作业为负担,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热情不够,常常是被动、机械跟随教师的思维,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因此,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也让我们的学生能更为轻松的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教育家卢梭认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联系生活实际,重组教材,感受生活中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贴近生活。

首先要善于用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

我在教学“平均分”时,以课本中的分饼干为例子:

我买了两大包动物饼干,给每个小小组不同的块数,让他们以小小组为单位,怎么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分一下,……最后得出小组中每人一份,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的概念,每个人手中所拿的一份就是总数的其中一份。

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对新概念更容易接受。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对数学的亲切感,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

再者,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情况灵活整合教材。

如在教学减法认识“小胖下车”时,我改变书上的练习,采用小朋友熟悉的乘车游戏,教师扮演司机,同学扮演乘客,去森林公园游览儿童乐园、水上乐园和动物园。

汽车行进过程中有乘客下车,通过下车的不同人数,学生很快地列出减法算式,理解了减法的含义。

如原来车上有9位乘客,到了儿童乐园下去了2位,车上还剩下几位?

学生列出9-2=7,汽车又开到了水上乐园,又下去了4位,这时车上还有几位?

学生列出7-4=3,最后,汽车到了动物园,下去了3位乘客,这时车上还有几位?

学生很快列出3-3=0,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就会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合作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

例如教学一年级《节日的快乐》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

小朋友快要加入儿童团了,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庆祝活动,分成4个小组进行各种游戏比赛:

如吹泡泡,猜谜语,词语接龙等,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提问题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复习了10以内的减法运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

2、运用媒体创设情景: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画面、文字于一身,它既可以将现实生活原汁原味地再现,比如现实生活的录像,又可以对客观现实生活进行加工和提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如:

教学《分类》一节课时,播放动物王国鹿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儿女到文具店购买文具的动画课件,这一课件的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以小朋友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基本知识。

又如在讲轴对称的概念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一下“飞”上屏幕,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同学这时也活跃起来。

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其他的实例。

在这种形象化的情景教学中,同学们一点也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发现了轴对称的一些基本性质,从而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又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动手操作创设情景。

很多数学知识就隐藏在儿童的身边,让学生动手,把隐藏知识的情景显现出来,对学生理解知识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符合低年级学生直觉思维的学习特点。

如在认识“线段”时,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毛线是怎样的,用什么办法使它变直呢?

学生两手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线就直了。

这时告诉学生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捏住线段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即线段有两个端点。

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对线段的认识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初步认识了线段的特征。

在教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正方体”一课时,首先我用魔方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新课,当学生看到平时的玩具进入课堂,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

接着,带着高涨的情绪我让学生观察这个魔方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讨论后得出魔方的每个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进而再引导出正方形每条边都一样长,接着再让他们选择合适的小棒自己搭一个“魔方”的框架。

学生们一下子兴奋极了,每个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通过自主探究以后,学生的成功率上升了不少。

4、模拟生活创设情景:

孩子的生活有较大的局限性,但丰富多彩的生活又对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为克服这种局限,在教学中创设模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真实的数学知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

4个学生一组,有的扮演售货员,有的扮演顾客,小顾客拿出手中准备好的人民币,很有礼貌地购买所需物品,售货员热情地报出商品的价格,紧张地计算着商品的总价值和应找顾客的钱数。

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小组交流,研究策略,掌握了“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上、中、下、左、中、右”时,我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分别表演。

孩子们的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情趣与知识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因此,我们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生活教学情景,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三)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它们之间有什么作用。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1、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使他们感受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之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到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春游对孩子来说是一件足以引起他们快乐的事情。

面对着低年级的小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

“准备去春游,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到商店去买食品”。

电脑屏幕上显示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名称、单价。

老师请孩子们自愿选择,并设计购物方案。

购物方案:

编号

物品名称

单价

选购数量

A

面包

4元/只

()只

B

饮料

3元/瓶

()瓶

C

果冻

5元/袋

()袋

D

火腿肠

2元/根

()根

E

薯片等

6元/包

()包

孩子们十分有趣地设计着自己购物的方案,计算着所付的钱数,老师又要求同学们选择购物方案后列出算式。

同学们兴趣盎然,在购买食物的有趣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

接下来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允许用15元可以怎样搭配购买食品。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地将食品搭配,出现了多种答案。

▲只用15元购买食品。

能买A、C、E,列式4+5+6=15(元)

能买A、B、D、E,列式4+3+2+6=15(元)

能买B、2C、D,列式3+5×2+2=15(元)

……

以春游购物为主线的这节数学课在同学们兴奋之中落下了帷幕。

老师做了简短的课堂小结:

“你们为春游购物做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今天课堂上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没有离开两个字----数学”。

同学们恍然大悟。

噢,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2、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不能单纯地以学生考试成绩,解答数学题的正确率来衡量,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否通过数学教学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衡量。

教学中我既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更注重把数学概念、法则、定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了“时间”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让每一个同学安排好一日学习生活的教学环节。

学生在设计活动中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人人争做时间的小主人,从而学会合理科学安排自己一日的生活。

考虑到学生小,书写能力较弱的特点,课堂上提供了多种学习活动图片、资料卡片任学生选择。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为自己安排“六一”儿童节一天的活动,一幅幅活动安排表充分表现出孩子们兴趣和智慧。

又如:

在学习分类后,拿出一些生活中的用品让大家分一分,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乐于创新。

教师应该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多给学生创造一些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并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大胆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增强生活中的数学意识

1、利用家庭的资源,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如教学“人民币”以后,让学生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帮助爸爸妈妈和营业员算算帐,应付多少钱,实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回学校后和其他小朋友们交流。

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2、运用社区资源,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利用暑期社区活动班,统计一下所在的小区在小学读书的各年级小朋友人数。

3、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方式。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通过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猴摘桃子”等游戏,让学生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学了“年、月、日”后,我按1—12月出生的顺序,挑选12名学生戴上头饰排成一行。

师:

请上半年月份的同学站到老师这儿来。

请下半年月份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一季度月份的同学举手,第二季度月份的同学蹲下,第三季度月份的同学向前走,第四季度月份的同学跳一跳。

请出生在大月的同学向前一步走,请出生在小月的同学向后一步走。

表演的同学很认真,深怕自己做错,看的小朋友也很仔细,一心想找出别人的错误。

游戏继续进行。

师:

“八一”建军节那月份出生的小朋友,请向前一步走。

你想对解放军叔叔说什么?

生:

祝解放军叔叔节日快乐!

师:

请教师节那个月份出生的同学走出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生:

我祝教师们节日快乐!

师:

请“妇女节”那个月份出生的同学走出来,你想说一句什么呢?

生:

我爱奶奶、妈妈,您们辛苦了!

在愉悦的氛围中,游戏结束了。

(五)在练习和作业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

1、在练习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

学生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

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生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为进一步训练学生正确而熟练地口算,我采用的课堂练习形式有读算、打手势算、听算、抢答等各种生活化数学游戏,使学生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的口算水平得到了提高。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但让学生轻松地学,而且让学生从教学中感受到生活真有趣。

又如在学习了“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后,我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自己双休日中一天的活动情况,再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学会珍惜时间。

作为教师,应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更加热爱生活。

2、在作业中渗透生活化的内容

如我在教学“千克和克”后,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第二天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性的问题:

如方便面上印着总量:

105克,面饼90克,从而知道调料包和包装袋共重15克。

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后,可以安排这样的一个作业。

儿童节快到了,妈妈带你去体育用品商店让你挑选喜欢的,价钱在50元以内,你准备挑选什么呢?

体育用品商店部分商品价格表

商品

单价(元)

数量()

总价(元)

足球

12

滑板车

37

凉鞋

14

书包

21

运动裤

22

溜冰鞋

40

羽毛球拍

18

乒乓球拍

15

今天回家后,就请同学们把你设计的挑选方案交给爸爸妈妈,看看设计是否合理,好吗?

在这个实践活动中,不但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而且让他们要节约用钱。

我觉得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运用于生活。

从这个作业中看到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利用已学的知识加以计算,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此,我觉得教师设计的习题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尽量避免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无意义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

《上海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斯苗儿著: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3.郑俊选著: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4、李美榭:

《小学数学生活化》,浙江教育网,2004年5月4日。

5、吴正宪《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