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各发展期年龄段
产前期(受精-出生)胚芽期(受精-第2周)胚胎期(2-8周)胎儿期(第8周-出生)
婴儿期和学步期(出生-3岁)
学前期(3-6岁)
儿童中期(6-12岁)
青春期(12-20岁)
成年早期(20-40岁)
成年中期(40-60岁)
成年晚期(60岁-死亡)
第一章序论
毕生发展:
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行为的发展、变化和稳定模式的学科领域
生理发展:
考察身体构造方式——大脑、神经系统、肌肉、感觉,以及饮食和睡眠的需要如何决定个体行为
认知发展:
考察智能的发展和变化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
人格发展:
对生命过程中将个体和其他人区分出来的独有特性的变化和稳定性的研究
社会性发展:
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及其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和保持的方式
社会建构:
对现实的共有观念,这种观念被广泛承认,却反映了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个人主义:
强调个人同一性、独特性、自由和个人价值,是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哲学
集体主义:
团体的利益重于个人
同辈团体:
生于相同时代、相同地域的人类群体,某些重大的社会事件,会对一个特定的同辈团体成员产生相似的影响
同辈效应提供了对于历史方面影响的有效例证,所谓历史方面的影响,就是与特定历史时刻有关的生物和环境影响
年龄方面的影响:
是对特定年龄阶段个体产生相似作用的生物和环境影响,无论这个个体是何时何地成长起来的
社会文化的影响:
对于一个特定的个体而言,社会和文化因素出现于一个特定的时刻,这取决于个体的种族、社会等级和所属的亚文化群体等变量
非常规生活事件:
某一时刻发生于特定个体生活中特殊的、非典型事件,而类似的事情则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在大多数人身上
连续变化:
渐进的变化,每一个水平的成就都建立在之前水平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是量的变化,推动变化的潜在基本发展过程在人的一生中都是保持不变的
不连续变化:
变化发生在截然不同的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和变化带来的行为都与先前阶段的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关键期:
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中,特定的事件会造成重大的影响
敏感期:
有机体对所处环境中特定种类的刺激有更强的易感性,但特定环境刺激在敏感期阶段的缺失,并不总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坏结果
论述:
为什么要研究毕生发展?
1.发展的成长和变化持续发生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中
2.每个人周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他身边的人群,即个体的社会环境,为了全面理解社会环境对特定年龄个体产生的影响,我们必须考察向个体提供这种影响的广泛人群
3.毕生发展同时涉及了获得和丧失,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技能变得更为娴熟老练,而另一些技能则开始消退
4.毕生发展的各个时间点上,个体也在转换着投入自身资源的方式
先天:
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特质、才干和能力,包括遗传信息在预先确定的实现过程(成熟)中产生的任何因素
后天:
塑造行为的环境影响
理论:
对所关注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提供了一个用来理解有事实和原理间关系的框架
心理动力学:
很多行为都是由那些并未被个体觉知和控制的内在力量、记忆和冲突所激发的,内在力量来源于某个人的儿童时期,持续影响着个体行为,并贯穿生命始终。
精神分析理论:
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无意识力量决定了个体的人格和行为
本我:
人格中未经加工组织的,天生的部分,在个体出生时即存在,代表了与饥饿、性、攻击、非理性冲动有关的原始内驱力。
遵循快乐原则:
目标是满足的最大化和压力的缓解
自我:
人格中理性和理智的部分,遵循现实原则:
抑制本我的冲动以维持个体安全,并帮助个人整合到社会之中
超我:
代表个人的良知,用以区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形成于个体5、6岁的时候
精神分析论中童年期人格发展模式:
性心理发展,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儿童经历一系列不同的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儿童通过特定生物学功能和身体部分获得愉悦感和满足
固着:
由于冲突未被解决,而反映了某个发展早期阶段的行为方式
心理社会性发展:
该理论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和交互作用的变化,以及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行为观点:
理解发展的关键内容是可观测的行为和外部环境中的刺激
经典条件作用:
一种学习形式,有机体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中性刺激进行反应,而这种刺激一般不会唤起此种反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种自发反应由于其正性或负性后果而得以加强或削弱的过程
强化:
是一个提供刺激的过程,该过程增加了先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惩罚:
呈现不愉快或令人痛苦的刺激,或移除令人愉快的刺激,将会减少先前行为在未来出现的可能性
行为矫正:
一种用来促进理想行为出现频率,同时减少不受欢迎行为的发生次数的正式技术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被观察的对象被称为榜样
认知观点:
关注人们认识、理解、思考世界的过程,强调人们如何对世界进行内部表征和思考
图式:
表征行为和动作的有组织的心理模式
同化:
人们根据当前认知发展的程度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某种体验的过程
顺应:
个体为了应对遇到的新刺激或新事件,对现有思维方式的改变
信息加工理论:
旨在确定个体接受、使用、贮存信息方式的模型
社会文化理论:
认知发展如何作为同一文化成员间社会交互的结果而进行的
认知神经科学理论:
通过对大脑加工过程的透视,考察认知的发展
人本主义观点:
人们具有天生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决策,或控制自己的行为,强调自由意志,即人们对自身生活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自我实现:
是人本主义者认为的生命的首要目标,人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实现最高潜能的一种状态
演化观点:
旨在确认我们从祖先遗传下来的基因所形成的行为
习性学:
考察我们的生物构成影响行为的方式(康德拉·洛伦兹)
行为遗传学:
考察遗传对行为的作用,并试图理解我们如何继承特定的行为特质,以及环境如何影响我们表现出这些特质的可能性
发展的生物生态学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四个层级的环境同时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微观系统<儿童日常生活的直接环境>、中间系统<为微观系统众多方面之间提供了联结>、外部系统<代表了更广泛的影响>、宏观系统<作用于个体的更大的文化影响>)时序系统是上述所有系统的基础,涉及时间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强调影响发展的各个因素间的相互联结
科学的方法:
采用谨慎的、控制的技术,包括系统化、有条理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过程
假设:
以一种可以被检验的方式所陈述出来的一种预测
相关研究:
旨在确认两个因素间是否存在一种联接和关系,并不能确定一个因素是否导致另一个因素的改变
实验研究:
被用来发现多个因素间的因果关系
相关系数:
两个因素间关系的强度和方向用一个数值所表征
相关研究的类型:
自然研究——在不干涉情境的条件下,对自然发生的行为进行观察(无法控制感兴趣行为/儿童改变行为)民族志学:
人类学中用来调查文化问题的方法,研究者通过仔细的、长期的考察,来理解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和态度个案研究:
涉及对一个特定个体或少数个体进行详尽、深入的访谈调查研究:
被选择的一组人群将代表更多人数的总体,他们需要回答自己对于某个特定主题的态度、行为或想法的问题
自变量:
研究者在实验中操纵的变量
因变量:
研究者在实验中进行测量,并期望由实验操控而带来变化的变量
随机分配:
被试依照且仅依照几率被分派到不同的实验组或条件中
样本:
被选择参加实验的一组被试
现场研究:
在自然发生的场合下进行的调查研究
实验室研究:
是为保持事件恒定而专门设计的控制场景中进行的调查研究
理论研究:
专门为了检验一些对发展的解释以及拓展科学知识而设计的
应用研究:
旨在为当前的问题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法
纵向研究:
随着一个或多个研究对象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被多次测量(可以提供对时间流逝发展变化的大量信息,考察单独个体变化的能力大量时间,被试亡失,练习效应,行为受到观察者影响
横断研究:
在同一个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相互比较,提供不同年龄组之间发展差异的信息(同辈效应选择性流失<某些年龄群体的被试更容易退出实验>无法告知个体身上或群体内部的变化)
序列研究:
研究者在不同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考察(弄清年龄变化和年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第二章遗传和产前发展
配子:
来自父母的性细胞,在受精时融合成一个新的细胞
受精卵:
通过受精过程形成的新细胞
基因:
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
组成基因的物质,决定体内每一个细胞的性质和功能
染色体:
由DNA组成,呈杆状,组成23对
单卵双生子:
遗传上完全相同的双生子
双卵双生子:
两个单独的卵子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与两个单独的精子受精产生的双生子
显性特征:
当两个相互竞争的特征同时存在时得到表达的那个特征
隐形特征:
在有机体内存在而不被表达的特征
基因型:
有机体内部存在而不外显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表型:
可观察到的特征,实际可见的特征
等位基因:
基因配成对控制那些具有两种可选择形式的特征的基因对
纯和:
就某个给定基因来说,遗传自父母双方的相同基因
杂合:
就某个给定基因来说,遗传自父母双方的基因的不同形式
多基因遗传:
一个特征的产生是多对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
反应范围: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某种特征实际表达的潜在变异程度
X连锁基因:
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被认为是隐形的基因
行为遗传学:
研究遗传对行为和心里特征的影响
自发突变:
基因可能会因为未知原因自发改变它的结构
唐氏综合症:
一种由于第21对染色体上出现一条额外的染色体而引起的障碍,曾被认为是先天愚型(年龄小和大的母亲)
脆性X综合征:
因X染色体上某个特定的基因损伤而引起,表现为轻度到中度的心理迟滞
镰形细胞贫血:
一种血液障碍,患者红细胞成镰刀形
泰伊萨克斯病:
死亡前会失明和肌肉萎缩的障碍,没有治疗办法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
存在一条额外的X染色体而引起的障碍,生殖器发育不良,身材异常高大,乳房增大
遗传咨询:
致力于帮助人们处理和遗传障碍有关的问题
怀孕早期筛查:
这个检查结合了血液检验和超声成像,在怀孕11-13周进行
超声成像:
高频声波冲击母亲的子宫,形成胎儿的图像,评估胎儿的大小和形状
绒毛膜取样(CVS):
怀孕8-11周进行
羊膜穿刺:
怀孕的15-20周进行
气质:
个体稳定、持久特征的唤醒和情绪性模式
多因素传递:
特征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基因型只提供表型可能实现表达的范围
遗传不仅对智力产生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加强
神经质和外向型:
与遗传因素有关
神经质:
一个人的性格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稳定性
外向型:
一个人希望与他人相处、外向及喜欢社交的程度
遗传和环境:
生理因素、智力、人格、精神分裂症
桑德拉·斯卡尔:
父母给孩子的遗传天赋不仅决定他们的遗传特征,还会积极地影响他们的环境1.儿童积极关注那些能让他们发挥由遗传所决定能力的环境方面2.父母的遗传特征为儿童提供特有的环境3儿童由遗传得来的气质会激发一定的环境影响
受精:
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是每个人生命的开端
胚芽期:
(胚泡)产前期的第一个阶段(受精-2周),是最短的一个阶段,以系统化的细胞分裂、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壁为特征,细胞数量增多,也越来越专门化
胚胎期:
(胚胎)怀孕第2-8周,主要器官和基本解剖结构开始发展,胚胎发育成3层,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神经系统大约在第5周就发挥功能
胎儿期:
第8周-出生,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主要器官开始分化,生长迅速,结构日趋复杂,让外界知道他的存在,大脑更加精密复杂,听到声音并感觉到声音带来的振动
胎儿:
怀孕第8周到出生这段时间,发育中的个体称为胎儿
不孕:
尝试怀孕12-18个月仍然无法怀孕,发生率与年龄负相关
人工授精:
由医生直接把男性的精子放置到女性阴道的受精过程
体外受精(IVF):
是指从女性卵巢取得卵子,并在实验室使其与男性精子受精的过程
流产:
胎儿可以在母亲体外存活之前妊娠终止的情况
人工流产:
孕妇自愿终止妊娠
致畸剂:
导致先天缺陷的环境因素(时间、剂量、种族、文化),快速发育期影响最大,不同器官在不同时期对致畸剂的易受性不同
母亲的饮食:
出生后婴儿得到充足的营养可以将早期营养不良所带来的问题部分缓解
母亲的年龄:
卵子质量下降,更高的孕产期并发症,唐氏综合症
母亲的产前支持:
青少年母亲
母亲的健康:
孕妇患病的时间怀孕11周前患风疹
母亲的药物使用:
非处方药,处方药,数十年后的障碍,避孕药/受孕药违法药物
母亲的烟酒使用:
胎儿酒精综合征——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大量喝酒引起的障碍,导致胎儿智力低下、心理迟滞、生长迟缓、面部畸形
胎儿酒精效应:
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喝酒,从而导致孩子表现出胎儿酒精综合征中部分症状
父亲与产前环境:
避免吸烟,避免使用酒精和非法药物,避免身体和情绪上虐待母亲增加母亲紧张水平
怀孕:
按顺序采取预防措施吃得好不要饮酒和使用其他药物监控咖啡因的摄入不要吸烟有规律的锻炼身体
第三章婴儿出生和新生儿
新生儿:
刚刚出生的婴儿
分娩过程开始:
受精后约266天
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发多种激素释放
催产素——积累一定浓度,子宫阶段性收缩
怀孕4个月后:
子宫偶尔宫缩,为最后分娩做准备,希克斯收缩(虚假临产)
分娩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阵痛宫缩16-24小时收缩达最大强度-转变期)
第二阶段(婴儿娩出90分钟)
第三阶段(脐带胎盘娩出几分钟)
外阴切开术:
做切口以增加阴道口大小,使得婴儿能够通过
阿普加量表:
通过收集一系列指标信息,以确定婴儿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测量系统外貌、脉搏、面部反应、活动性、呼吸
缺氧症:
婴儿在生产过程中持续几分钟的缺氧,可能会造成脑损伤
联接:
即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父母和孩子在身体上和情感上的紧密联系,有些人认为它对父母和孩子之后的关系有影响
心理助产法:
帮助缓解宫缩疼痛,通过调整呼吸和转移注意
家庭分娩中心
母亲在生产之后应和孩子在医院多留一些时间
早产儿:
尚未完全成熟的婴儿,受精后不足38周就出生的婴儿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克的婴儿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
由于延缓的胎儿生长导致出生时体重不足同样妊娠期婴儿平均体重90%的婴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由于肺未完全成熟,在氧气的获取上存在一定困难
保温箱:
含氧量低(婴儿痛苦)含氧量高(视网膜损伤,永久失明)
早产儿出现问题:
随年龄增长可能性变大
极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时体重低于1250克或在母亲子宫中少于30周的婴儿
存活年龄提前了约22周,即比正常分娩提前了4个月,早于25周存活几率低于50%
过度成熟儿:
在母亲预产期两周后还未出生的婴儿
剖腹产:
一种分娩方式,婴儿通过外科手术从母亲子宫中取出来,而不是通过产道分娩出来
胎心监护仪:
一种测量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心跳的装置
死产:
娩出的婴儿本来就已经死亡的分娩情况,发生率低于百分之一
婴儿死亡率:
婴儿在他们生命头一年内死亡的比率
产后抑郁症:
母亲在孩子出生一段时间的深度抑郁
反射:
没有经过学习,在特定刺激出现的时候自动产生的有组织的自然反应
胎粪:
新生儿消化系统排泄的废弃物,呈黑绿色,是新生儿在胎儿阶段的残留物
新生儿黄疸:
淡黄色的身体,与肝脏并不能有效工作有关
婴儿学习的三个基本过程
经典条件作用:
有机体以特定的方式的对一个中性刺激进行反应,而该刺激通常不会引起此种反应的学习形式
操作性条件作用:
自发的反应通过与其相配的正性或负性结果而被增强或减弱
习惯化:
某个刺激重复呈现多次后对其反应降低
唤醒状态:
不同程度的睡眠和清醒状态,从深度睡眠到高度兴奋
新生儿大脑仅为成人1/4吮吸、吞咽、定向三个反射
第四章婴儿期的生理发展
支配发展的四个原则
头尾原则:
身体发展遵循先从头部和身体上半部开始,然后至身体其他部分的模式
近远原则:
发展从身体中央部位进行至外围部位
等级整合原则:
简单技能一般是独立发展的,然后这些简单的技能被整合成更加复杂的技能
系统独立性原则:
不同身体系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
神经系统:
由大脑和贯穿全身的神经所组成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细胞单位
突触:
神经元间的微小间隙,神经元以化学方式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相联系
突触修剪:
没有被婴儿经历刺激的某些神经联接,这些联接就会被消除
髓鞘:
一种脂肪般的物质,有助于神经元间绝缘和增加神经冲动的传递速度
2岁儿童大脑可达到成人脑重和脑体积的3/4
大脑皮质:
大脑皮层,由灰质构成
大脑的可塑性:
发展中的结构和行为随着经验改变的可修剪程度
敏感期:
是一段特殊的,但有一定时间限制的时期,通常在有机体生命的早期。
在这一阶段,与有机体发展有关的一些特殊方面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敏感期可能和某种行为相联系,也可能与身体结构的发展相联系
节律:
反复的,周期性的行为模式
状态:
婴儿所显示出的对内在和外在刺激的觉知程度
快速眼动睡眠:
在年长儿童和成人身上所发现的一种睡眠阶段,与做梦有关
自动刺激:
研究者推测婴儿在类似快速眼动的积极睡眠阶段中,大脑刺激自己的方式
婴儿猝死综合征:
看似健康的婴儿在睡眠中突然死亡的一种障碍,是导致一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某些反射消失的原因(几个月后消失):
1.婴儿控制肌肉能力增强,自主控制行为增多2.反射可能是今后形成更为复杂行为的基础,这些复杂行为包含了早期反射3.反射刺激了大脑中管理更为复杂行为的部分,有助于这些行为的发展
婴儿早期反射:
定向反射踏步反射游泳反射莫罗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张开脚趾)惊跳反射(某种噪音)眨眼反射吮吸反射呕吐反射吞咽反射颈强直反射(防止翻身)
强制性颈反射:
当婴儿仰躺着的时候,他的头会转向一侧,摆出击剑者的姿势,伸出他喜欢的那一边的手臂和腿,弯曲另一边的手臂和腿。
能阻止新生儿由仰卧滚向俯卧或由俯卧滚向仰卧
婴儿粗大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爬行8-10个月坐6个月
动力系统理论:
发展心理学家埃斯特·泰伦提出,描述运动技能如何发展和协调起来的一种理论
常模:
某个特定年龄段大样本儿童的平均表现水平
Brazelton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NBAS):
用来测定婴儿对其所处环境的神经和行为反应的测量工具是阿普加测量的补充
营养不良:
营养不适量和不平衡的情况
营养不足:
饮食中某些成分的缺乏
消瘦:
一种会使婴儿停止生长的疾病,由于身体吸收蛋白质和卡路里严重不足造成,将导致身体日益瘦弱并最终造成死亡
夸休可尔症:
因恶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儿童胃部、四肢、脸部水肿
非器质性发育不良:
由于缺乏父母的刺激和关注,导致儿童停止发育的一种障碍,常出现在婴儿18个月大时
肥胖:
个体的体重超过其身高所对应标准体重的20%
固体食物:
出生6个月左右即可食用,但9-12个月才需要
母乳喂养: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生命的前12个月
感觉:
感觉器官对物理刺激的反应
知觉:
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来自感觉器官和大脑的刺激的心理过程
新生儿的视敏度:
婴儿的视力范围一般是成人的1/10至1/30,6个月大的婴儿视力几乎可以达到20/20.
双眼视觉:
大约14周时发育成熟,把来自两只眼睛的成像结合起来得到关于深度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视崖:
6-14个月大的婴儿不会通过视崖
声音定位:
确定声音来自哪个方向在出生到2个月下降,之后开始提高,1岁时到成人水平(头部较小,声音到达时间差小)
多通道知觉理论:
考察各种单个感觉系统所接受的信息是如何整合和协调起来的
情境支持:
特定情境或刺激可以提供的选项
第五章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图式:
我们理解世界的基本建构方式,是机能的组织模式,随心理的发展而调整和改变,表征行为和动作的有组织的心理模式
儿童图式发展遵循的两个原则——
同化:
人们以其当前的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来理解自身的经历
顺应:
遇到新刺激和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改变已有的思维、理解和行为方式
认知发展的感觉运动阶段: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早期的主要阶段,又被分为六个亚阶段
亚阶段1:
简单反射——发生在生命的第一个月,不同的先天反射是婴儿身体发展和认知生活的中心,决定了他与世界交互作用的性质。
亚阶段2:
最初的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发生在1-4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婴儿可能将个别的行为协调成单一的、整合的活动;如果一项活动引起了婴儿的兴趣,他会不停的重复,只是想继续有所体验,婴儿不断重复感兴趣或喜爱活动的图式,这些活动主要集中在他们自己的身体上
亚阶段3:
次级循环反应,发生在4-8个月间,更具目的性,婴儿开始作用于外面的世界
亚阶段4:
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发生在8月-12月,婴儿开始使用目标指向行为,这种行为将几个图式进行合并和协调,产生出解决问题的单一行为,开始预期即将发生的事件。
此阶段发生了客体永存:
即使看不到的人和物体,也能意识到他的存在
亚阶段5:
三级循环反应,发生在12-18个月,有意的行为变化导致希望结果的图式,婴儿通过实行微型实验来观察后果。
对不可预测事件发生兴趣
亚阶段6:
思维的开始,18个月-2岁心理表征或象征性思维的获得
心理表征:
对过去事件或客体的内部意向
延迟模仿:
儿童在一段时间后对某个人曾经的动作进行模仿
对皮亚杰的批评:
罗伯特·西格勒认知发展不是以阶段的方式推进,而是波浪式前进,认知发展存在稳定的波动
忽略了感觉知觉的重要性
低估儿童能力
文化差异
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
致力于确认个体获取、使用、储存信息的方式
信息加工三个基本方面:
编码、存储、提取
编码:
信息最初以一种可用于记忆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过程
存储:
将材料放置于记忆中
提取:
对记忆存储中的材料进行定位,将其带入意识并使用的过程
自动化:
一种活动需要注意的程度
科恩·维恩米老鼠实验婴儿具有初级的数学能力,能够理解数量是否准确
记忆:
信息最初被记录、存储和提取的加工过程
婴儿遗忘症:
一个人的记忆中缺少3岁以前的经历原因:
语言在决定对生命早期记忆进行回忆的方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信息会最初内容回忆起到削弱作用,也会融入原始记忆中破坏准确性
长时记忆的两个系统: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一种有意识的,能够被有意回忆的记忆,出生后6个月
内隐记忆:
被无意识回忆的记忆
发展量表:
阿诺德·格塞尔阐明了最早用来测量婴儿发展的方法发展商数一个总的发展得分DQ(动作技能、语言使用、适应性行为、个人-社会)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
评估2-42个月婴儿的发展的测量工具
婴儿行为的测量与成人智力联系不大
视觉再认记忆:
对先前见过刺激的记忆和再认
跨通道迁移:
先前通过某一感觉体验到的刺激采用另一种感觉进行识别的能力
婴儿期信息加工效率和跨通道迁移能力,与日后的IQ得分中度相关
语言:
有意义的符号的系统排列,为信息交流提供基础
语音:
语言中基本的声音,叫做音素
语素:
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语义:
决定单词和句子含义的规则
前语言交流:
通过声音、面部表情、手势、模仿和其他非语言的形式进行交谈
牙牙学语:
发出类似语言但没有意义的声音2、3个月-1岁
第一个单词:
10-14个月
整句词:
能够代表整个短语的一个单词,该词的含义依赖于使用它的特定情境
第一个句子:
在说出第一个单词之后的8-12个月(双字组合)倾向于采用与成人建构句子相似的顺序
电报语:
说话时省去信息不太重要的词语
泛化不足:
用词过于局限,一般发生在刚刚掌握口头语言的儿童身上
过度泛化:
词语被过度宽泛的使用,过度推广了它本身的含义
参照性风格:
使用语言是为了对客体进行标记
表达性风格:
使用语言主要是为了表达有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语言获得的学习理论观点:
语言获得是遵循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基本法则(缺陷:
儿童如何快速获得语言规则,儿童能够超越他们听过的特定表达,产生新的词组、句子、句法)
先天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