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1061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docx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教师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汪金权,男,汉族,47岁,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高级教师。

23年前,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在黄冈中学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调到山区学校任教。

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指导学生发表作品百余篇,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先后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无私指导青年教师。

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一、扎根山区回报家乡

  1963年,汪金权出生在蕲北山区狮子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83年,立志做一名传道授业解惑人民教师的他,跨进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校门。

  1987年,作为当时华中师大唯一一名黄冈籍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还是选择了故土,选择了教育,被分配到了蜚声中外的黄冈中学。

仅仅工作一年后,面对当年教育过他的恩师沉重的感慨,以及对家乡教育的忧虑,他在黄冈中学师生们的挽留和惋惜声中,毅然回到了蕲春四中,并坚守至今。

  二、扶贫济困心地善良

  在此后长达23年的教学生涯中,汪金权的工资从最初只有几十元,到而今也只有XX多元,但是,他却资助学生达十万多元。

  汪老师来四中后不久,就开始当班主任。

1989年春季开学,汪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因家贫没来。

他一家家去劝家长:

“让伢们去上学,学费我先垫着。

  以后,这些孩子们的学费从他工资里扣,有时因垫付得太多,到月底时工资都快扣没了,财务人员只好一次少扣点,有时一直要扣到年底。

而这些垫付的钱,数目到底有多少,学生还了或是没还,汪老师从不介意。

  有的学生没钱吃饭了,汪老师也几十上百元的给。

上世纪90年代初,他月工资仅百余元,因帮助学生,常自己借钱吃饭。

22年来,汪老师每年都要帮一二十名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至今累计数百人。

后来,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

  XX届的一对兄妹,父母久病,家境困难。

父亲下岗后,家中的生活更加困难,兄妹俩因此非常自卑。

发现他们低落的情绪后,汪金权主动找到他们,亲切地说“你们是我的学生,也就是我的亲人,你们只管好好学习,学习费用我来负担。

”在汪老师的帮助下,XX年兄妹俩顺利地考上了武汉大学和咸宁学院。

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家里又陷入了苦恼:

兄妹俩一万多元的学费怎么办?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汪金权再一次主动上门,借给他们两千元钱。

兄妹俩知道,汪老师平时省吃俭用,这可是师母和汪老师儿子治病的本钱,说啥都不能要。

汪金权生气了,摔下钱,扭头就走。

就这样,汪金权先后借给兄妹俩的学费和生活费就高达6800多元。

而今,哥哥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妹妹也有了理想的工作。

  有位学生自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阶段(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都是依靠汪金权一手垫付学费的,他说“我欠都是良心债,老师的恩情这辈子都还不了!

”而汪老师还表示要资助他读博士。

  他还资助一些初中家庭贫困学生。

一次汪老师看到一名初中女生蹲在张榜中学校门口掉眼泪,便关切地询问原因,得知那名女生是因为无钱读书时,便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百元钱给她,并让这名女生以后每个月的这一天都来校门口接受他的资助。

这一坚持就是二年多。

  汪老师对学生的好是出了名的。

无论谁遇上困难了,谁没有钱了,不管是不是他班级的,只要找来了,汪老师每回都是“有求必应”。

不仅如此,他还把一些贫困学生安排在自己的宿舍里,“全方位”帮扶学习和生活。

XX年以前,汪老师还是住在学校的出租平房内时,条件非常艰苦,房间窄小的只能摆下一张短小的木床,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汪老师的房间内依然有几口学生用的木箱。

XX年,汪老师搬进了集资楼,于是在汪老师的宿舍内,简陋的房间内更多的摆满了学生们的高低床和学习书籍。

多年来,学生与汪老师同吃同住已成为四中一景。

最多一次,他安排了8名学生住进了自己宿舍。

他把自己的全部空间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

  尽管这样,汪金权老师还认为“我做得太少,回报太多”。

汪老师的感人事迹被媒体曝光后,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种团体,纷纷上门捐赠慰问。

对于慰问金,汪金权都是一笔笔用信封装好,标明日期,交给学校。

甚至捐赠的物资,他也经常赠送给那些来看望他的贫困家长和学生!

5月24日下午,黄冈市副市长梅香雪一行刚刚离开蕲春四中,汪金权就将收到的一个信封交给该校教研处副主任,里面装着8000元慰问金。

这是一周以来,汪金权第三次上交慰问金。

XX年,蕲春县“四大家”领导专程请他为全县干部群众作师德师风报告,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到学校看望他,县长给予XX元的奖励金和一部手机,但是汪金权收下后,一转手就将钱物资助给了学生。

县总工会知道他的事迹后,赠给他两部手机,他也全部送给了大学生。

6月份的某一天,大同镇一个学生的家长只身来看望汪老师,离开时,深知他家困难的汪老师强行让他带走一壶油和一袋米。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

  他说:

“我只睡得下六尺长的床,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费足够!

”为了切实减轻汪金权的经济负担,大儿子就读的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决定免除其读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还有热心企业资助了他2万元的生活费。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拿出1万元爱心款去帮助身边的贫困同学。

  汪老师自豪地说,20多年来,自己亲手培养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穷,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三、甘守清贫乐观向上

  他不但没能撑起自己的家业,反而成了全村最贫困的人湾落里外出打工的、在家务农的都先后盖起了楼房,汪家住的还是20多年前的土坯房。

不仅如此,墙壁斑驳、摇摇欲坠的家里没有一件电器、没有一把像样的家具,来个客人,捧起的只有老式的“土瓷碗”。

汪本人唯一一套拿得出手的衣物还是他去黄冈市领奖时学校为他买的一套西服,而且一穿就是近十年。

70岁的老母亲、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儿子、患严重智障的小儿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妻子,这些既是汪金权的依靠,也是他心底不愿触及、示人的永远的痛。

镇委书记说“这些年真的是难为了他,汪老师是他们村最伤心(可怜)的人啊!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汪金权总是习惯于买书看书,在他不大的学校的居室里,最值钱的也是唯一一件的电器就是学校配备的收音机,床上、桌上散落的都是各类图书,光是整理出来的图书笔记,堆起来就足有一人高。

没有一件其它电器,房子是学校的,没有装修,还是黑水泥墙面,地面是水泥的。

但他精神饱满,从不抱怨条件的艰辛。

每天精神抖擞,全心微笑教学。

因为他心里认为不能把任何不高兴的事带进课堂。

  四、勤恳教学言传身教

  汪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扎根山区高中22年,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染学生。

从不打骂学生和体罚学生,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学生自尊心。

从不求人人上名牌大学,但要求个个先做合格公民。

  提倡学生轻松学习。

从不布置课外作业,每天只练一页字。

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四会---会读书,会写字,会说话,会作文。

  每一节课给五分钟时间让两到三名学生上台演讲,每个月给每个学生一次演讲机会。

组织学生长年累月练书法。

  组织学生每人每月买一本课外读物,放在班内书架上,这样就组成一个活动书库。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悟,在悟中赏析,并且在朗读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比互评,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产生了自主创新、自由进取的意识和愿望。

  在汪金权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陈卓彬等20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中学生作文竞赛荣获高中组系列奖项,陈未鸣、张玉成等100余名学生的千余篇诗文习作在《语文报》、《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发表。

指导学生陈卓彬(92年省一等奖)张先龙(97年省一等奖)张有良(99年黄冈市二等奖)范绪枝(XX年省特等奖)多人次有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

  对待学生如此,对待同事同样不遗余力进行帮扶。

语文老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找汪老师;英语老师发现学生不愿意记单词可以找汪老师;同事朋友的论文写得不好也可以找汪老师……等等这些,只要有同事提出要求,汪老师还真做到了“有求必应”。

对于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都会鼓励这些教师,并热心地帮助这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改善管理方法。

而在教研教改方面,既不是领导,又不是教研组长的他肯定会参与,并以十二分的热情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亲自示范。

  在他的帮扶下,一个个青年教师变得自信成熟,一次次教研活动获得成功。

他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县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中获一等奖;他指导的县一中青年教师才两年,就成为各自学校骨干;他的几个学生大学并非中文专业,受影响也改行在三中、大同中学教语文课……

  独特的教学方式、出色的教学成绩、较高的教学素养,使他在当地语文教学界渐渐形成了权威。

XX年,汪老师接受邀请到黄冈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讲授德育课程。

  在工作中,汪金权老师遇到“好事”,总会推让再三,经常把评优评模的机会让给别人。

本人先后两次获得评选高级教师的机会,但是都他让给了其他教师。

有人不解,问他为何放弃好不容易才有的机会,他憨厚一笑“年长的老师干了一辈子,得有个盼头;年轻的老师刚起步,要帮一把;我还有机会。

”直到XX年,执拗不过校长的再三要求,他才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五、领导关怀

  汪金权老师的事迹经报道后,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关心。

  省委书记罗清泉批示:

“汪金权同志扎根山区、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为全省广大教师和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

要深入组织对汪金权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的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说:

“汪金权老师二十多年来扎根山区,倾心育人,将青春和心血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精神可贵,事迹感人,充分展现了湖北和全国教育战线广大教师的光辉形象,不愧是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师德模范。

  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在汪金权事迹相关材料上批示:

“汪金权同志的事迹令人感动,不愧为师德楷模,应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李春明批示:

“汪金权老师以其大别山下22年的坚守,以其照亮他人的‘电线杆’情怀,以其承责负重的‘桥梁’精神,为人师表、奉献社会,堪称时代楷模!

  湖北省教育厅、黄冈市委市政府、蕲春县委县政府及各级单位都纷纷发文,号召单位职工向汪金权老师学习。

  22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各级各项荣誉和证书共计65项。

今年五月份以来,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满意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他“湖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湖北省总工会授予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联合授予他“湖北师德标兵”荣誉称号,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合授予他“优秀助学教师”荣誉称号,华中师范大学聘请他为“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导师”。

用生命铸就师魂

  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

“工作是最美丽的”。

而我,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一个患有脑肿瘤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病人,我深切感受到,教育工作最珍贵,值得我用生命去铸就师魂。

  一、坚守岗位,用生命唱响教师之魂

  XX年9月,我被确诊得了脑肿瘤,一个3公分左右的肿瘤就长在我的脑子里。

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好不容易平静下来,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学生:

这才刚开学呀,班集体还没稳定,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怎么着也得撑到期中啊!

于是,我谁也没告诉,照常上班,悄悄部署:

我要在一个月内稳定班集体,组建一支良好的小干部队伍;11月,还有个艺术周,得赶紧准备……只可惜我没能坚持到艺术周,就住进了医院,接受第一次手术。

  当身体可以活动时,我就再也躺不住了,吵着要回校。

也许是我的倔强、执着,打动了家人和校领导,出院两周后,我就回到了课堂,我觉得很幸福!

  之后几年里,虽然每个月都要准时到医院复查,但我都坚守岗位,想方设法利用双休看病、配药,利用假期住院、治疗,做到了治疗、工作两不误。

  6月份的一天,我正上着语文课,突然,感觉到喉咙有点异样,鼻子一阵发酸……不好,我赶紧仰起了头,说了声“请大家把课文读两遍”,就向门外走去。

此时,鼻血已经喷涌而出,我连忙用手去捂,鲜红的鼻血竟顺着手指往下流。

可不能吓到了孩子们,我加快了脚步。

终于来到了洗手池,低头清洗时,鼻血就像拧开了水龙头的自来水,直往下流。

台盆里,台盆边上全是血!

怎么办?

孩子们还等着我上课呢!

我一遍又一遍地用冷水拍打着额头,还用手紧紧按住后颈部,想快点把血止住。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出血量终于没那么大了,我就塞了两团餐巾纸,回到了教室。

  虽然是带病工作,但工作的质量还是要保证的,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所以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公开课,无论是外出培训,还是撰写论文,我都积极参与,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至今已有《评中做,做中评提高小学低语口头回家作业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等7个课题区级立项;《一听二读三跟进小学低段互动式课外阅读网的构建及运用研究》等16篇论文在区级甚至国家级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区级业务竞赛获奖1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上过区教研室调研课3次,镇校级公开课29次。

  XX年,我还参加了教坛新秀的考核,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地选拔之后,我评上了“萧山区教坛新秀”。

  正当我忘却了自己是个病人之时,不幸再一次降临。

XX年12月,我的视力明显减退,经常头晕,磁共振显示肿瘤开始压迫视神经,医生建议马上手术。

可是,即将进入期末复习阶段,此时离开,孩子们怎么办?

思量再三,我又一次隐瞒了病情,给了孩子们一个完整的XX。

  XX年新春的雪特别大,XX年的手术台也格外冰冷。

在监护室,我已经昏迷了一天一夜。

朦胧中,我听到了一声声清脆的呼唤……是的,是我的学生在呼唤我,我紧紧地抓住了一只手,睁开眼……

  父亲握着我的手说:

“孩子,你终于醒了……”

  “爸,我还可以教书吗……”

  我的声音很微弱,但父亲听见了,他转过身去,抹着眼泪……

  活着真好!

能够重返讲台真好!

我感谢至爱的亲人!

感谢医生!

感谢生活!

更感谢让我魂牵梦萦的孩子们!

没有对他们的牵挂,没有他们的深情呼唤,我不会如此顽强地与病魔作着不懈斗争。

回到学校后的我,依然是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不折不扣地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热爱学生,用爱心谱写教师之魂

  记得有个叫小峰的学生,课堂上从不专心听讲,也不写作业,还经常跟同学打架。

几经了解,才知道小峰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不回家。

看来,小峰的任性源于亲情的缺失,他的空白源于对学习缺少尝试。

于是,我给予小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经常为他添置一些学习用品。

课间,带着他一起做游戏;中午,给他讲故事;傍晚,也和奶奶约定了时间,及时给他辅导。

  一段时间下来,小峰的进步很大。

上课专心多了,作业认真多了,也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了。

奶奶还告诉我,小峰比以前懂事多了,在家还经常说长大了要当“谢老师”呢!

  苦心人,天不负吧!

三尺讲台虽小,但孩子们成长的空间,却是无穷的大啊!

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我帮助了无数个“小峰”,也培养了很多个优秀的班集体。

  XX年四、五月份,年级组的两位语文老师先后因车祸及身体原因请了假,两个班的语文课就悬在了半空。

当时的我已经怀孕六七个月了,但是想到自己是年级组长,教材我最熟悉,学生也比较了解,就主动找了领导,硬是要求接下了他们的语文课。

  距离预产期还有一周的时候,我去做产前检查。

医生考虑到我的身体比较特殊,就要求我入院待产,可是第二天就是期末考了,接下来还有许多的期末工作要做,我又怎么放得下。

最终是在我签下了“责任自负”的承诺之后,医生才让我离开医院的。

  说来也巧,就在我把成绩单发到学生手里,把他们送出校门之后的那天晚上,我肚子痛了。

第二天清晨,我生下了我的女儿。

那份幸福,那份喜悦无以言表!

当时,同事们送我一个雅号“铁人”,我很喜欢,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铁人。

  三、播撒阳光,用热血铸就教师之魂

  现在的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XX年,我开始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本科自学考,积累了不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并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学有机融合。

无论是班级活动,还是课堂教学,我都会依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来组织、设计。

  也许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课堂吧,他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每堂课总是听得那么专心,回答得那么精彩。

区教研员邬文香老师用“完美”来评价我的课,区教研员虞勇军老师则用“做你的学生是幸福的”来评价。

  虽然与病痛相伴,频繁出入医院,但是我都不曾放弃过自己的学业,不曾间断过自学考。

XX年,终于取得本科学历,欣喜之余,我组织教研组办起了阳光心理辅导站。

  心语信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学期就收到学生来信200多封,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会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把回信赶出来。

在信件的往来中,我们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倾听了他们的故事,解开了一个又一个心结。

  我还通过问卷调查,量表分析,写出了论文《小学生学习归因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获得了萧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专业论文评比一等奖。

  我很享受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

  3月8日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捧着教材去上语文课,走到教室附近时,就听到了从里面传来的笛子声。

咦?

我走错了吗?

抬头一看,是我们305班呀!

走进教室,我直奔课程表,这节是我的语文课呀!

怎么回事?

吹上笛子了?

看着大家那一脸的认真劲,我都舍不得打断他们,就细心聆听起来。

原来大家正在吹奏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虽然音不是很准,还时不时地窜出来几个杂音,但我听出来了,真的是在吹“世上只有妈妈好”。

  笛音渐止,大家整齐地站了起来,对我说“谢老师,节日快乐!

”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17年来,有太多这样的感动。

虽然被病痛缠绕,但我庆幸,我始终在教师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工作和奉献着,牵挂着每一个学生,忙碌着每一个日子,滴下的汗水全都变成了珍珠:

孩子们优异的成绩,汇成了我生命中的彩虹;“区美德标兵”“区劳动模范”“区优秀班主任”“区教坛新秀”“区教师培训工作先进个人”“镇首届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师”等荣誉称号,凝结成了我生命中的彩霞;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家长的肯定更是点缀了我美丽的教育生涯。

  尽管许多人说我“太拼命了!

”但在站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我觉得,脆弱的生命,竟是如此得饱满充实、挺拔高大,而所有的付出,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值”。

为了学生,为了我所钟爱的事业,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铸就那闪耀在内心的师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