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099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

《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docx

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

 

2016年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行业报告

 

2016年7月

目录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4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5

1、上游6

2、下游6

三、行业壁垒7

1、技术壁垒7

2、人才壁垒7

3、品牌与行业经验壁垒8

四、行业监管8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8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9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0

1、有利因素10

(1)政策支持10

(2)劳动力供给不足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11

(3)我国“工程师红利”逐渐凸显14

(4)工业自动化符合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转型要求14

2、不利因素15

(1)国内企业技术相对落后、高端人才较为匮乏15

(2)上游高端设备供应依然被国外厂商占据15

六、行业市场规模16

七、行业风险特征17

1、人才与技术流失的风险17

2、宏观经济与下游行业波动的风险17

3、政策变动的风险17

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18

八、行业竞争格局18

1、工业自动化产品分销领域竞争格局18

2、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竞争格局19

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工业自动化指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技术。

工业自动化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工业企业通过自动化技术,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原料消耗、确保安全生产等多重目的。

目前,工业自动化技术已成为21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工业企业无论是追求高速、大批量生产还是灵活、柔性化生产,都必须依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对我国工业控制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均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工控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自动化市场白皮书》,近十年来,我国的自动化行业先后经历了投资扩张期、投资刺激期和驱动转型期。

2004年至2007年,受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我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17%,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投资扩张期;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工业增速大幅下降、工业投资显著放缓,这导致2008年我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增速大幅下降至10%以下,2009年我国自动化市场规模更是不增反降、出现负增长;2010年,在我国救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的影响下,我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开始显著回升并重新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行业也随之步入投资刺激期;2012年,在我国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下降,同时下游钢铁、冶金、汽车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与深度整合现象的背景下,我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再次陷入衰退,这标志着行业开始进入驱动转型期。

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驱动下,预计工业自动化行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未来行业预期将进入稳定、低速的增长阶段。

工业自动化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精密化,即通过使用高速CPU芯片、多CPU系统、带高分辨率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等设备,显著提高系统的速度、精度和效率;自动化,即通过智能控制等技术,不断提升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图形化,即改善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使非专业用户可通过窗口菜单进行操作并实现蓝图编程、快速编程、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等功能;智能化,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系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且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可视化,即通过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表达数据,并将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多媒体化,即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处理的综合化与智能化。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行业典型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工业自动化下游客户通常需要完整的、可直接满足自身行业及生产工艺需求的自动化系统,但上游供应商供应的多为标准化产品,软硬件的兼容性与集成度均难以直接满足下游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一供需矛盾给公司所处的产品分销与系统集成两大细分领域创造了发展空间。

具体地,产品分销环节创造的价值为:

产品分销能够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同时降低上游设备制造商的销售成本、控制其资金风险,使上游设备制造商能够专注于标准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系统集成环节创造的价值为:

系统集成商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及个性化、本土化、长期的技术服务,而这是上游设备制造商所难以做到的。

1、上游

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的硬件设备与相关软件。

其中,硬件设备主要为压力变送器、质量流量计、温度变送器、传感器、分析仪器仪表、变频器、PLC、调节阀、主机、分机、电源、服务器等。

以上软硬件市场上供应商较多,货源充足、渠道畅通、价格透明,产品质量、供给状况均能满足行业需求,但部分高端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依然被国外知名品牌所垄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下游

下游行业涵盖了冶金、化工、能源、食品、制药、汽车、造纸、市政等多个流程工业行业。

近年来,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部分下游行业均经历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同时,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也对工业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下游需求持续增长的刺激下,公司所处行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工业自动化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均对企业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核心技术是行业内企业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新进入行业的企业要建立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建立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还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对下游行业需求的深入了解。

因此,新进入行业的企业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

2、人才壁垒

工业自动化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行业内企业不仅需要技术经验丰富、对下游行业有深刻理解的技术人才以支撑其技术实力,还需要具有行业知识背景和管理经验的综合型销售人才与管理人才。

目前,行业内的高端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且多集中在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

新进入行业的企业要建立起具备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与较高的成本。

3、品牌与行业经验壁垒

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潜在客户群体来自冶金、化工、能源、食品、制药、汽车、造纸、市政等多个行业,其中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

此类客户对供应商的行业经验有较高要求,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会考察其行业经验与品牌影响力。

同时,此类客户也较为注重供应商的稳定性,一旦与供应商开展合作,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客户粘性较高。

因此,新进入行业、缺乏客户资源和成功案例的企业很难与行业经验、客户资源均较为丰富的企业展开竞争。

四、行业监管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工业自动化行业整体上属于自由竞争市场,各种所有制企业均可自主决策、合法经营、公平竞争。

目前,我国的工业自动化行业基本形成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等宏观指导性政策,同时各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的监管体制。

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行业协会主要包括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港口协会港口自动化分会等。

此外,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冶金、化工、能源、食品、制药、汽车、造纸、市政等众多下游行业,各下游行业的自动化行业也分属该下游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与行业相关的主要政策如下表所示: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支持

工业自动化作为我国工业实现转型升级、迈向工业4.0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的政策支持程度不断上升。

早在2006年,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强调要重点研究开发“基于生态工业概念的系统集成和自动化技术,流程工业需要的传感器、智能化检测控制技术、装备和调控系统”。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也将工业自动化列入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2012年,国务院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再次提出要“提高成套系统集成能力,推进制造、使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可见,工业自动化行业在我国享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2)劳动力供给不足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供给不足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这为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带来了契机。

首先,从劳动力人口看,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如下所示: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劳动力指满15岁至不满65岁之间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而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15至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自2010年达到历史高位后持续回落,而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则持续上升。

劳动力人口变化背后的基础是人口出生状况的改变。

1954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状况的变化情况如下所示:

可见,我国在1962年至1973年间经历了一段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500万人的“婴儿潮”阶段。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于1974年开始实行,我国出生人口与出生率逐年下降。

但随着第一波婴儿潮阶段的出生人口进入婚育年龄,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第二波生育高峰。

自1990年起,我国的出生人口与出生率开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于2003年后基本趋于稳定。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我国目前城市人口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

而体力劳动者由于劳动强度大、对身体状况要求高,通常会比其他劳动者提前1至5年退出劳动市场。

若假设我国的劳动者平均在55岁左右退出劳动市场,那么我国第一波婴儿潮的出生人口将大约于2015至2030年之间退出劳动市场。

而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口,在全国

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所受教育程度整体较高,因此从事重复、简单、繁重体力劳动的意愿普遍低于之前出生的人口。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预计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尤其是愿意从事简单重复体力工作的劳动力供给,将在2015年后经历一段较为漫长、持续而明显的下降过程。

在劳动力供给下降的背景下,各行业企业都会争夺日渐稀缺的年轻劳动力,这将导致劳动力单位成本的上升。

以能够粗略反映我国制造业中简单重复工作劳动力成本的农民工工资水平为例,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逐年显著上升,上升趋势如下所示:

综上分析,我国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很可能经历劳动力(尤其是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体力劳动力)供给持续下降、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密集型的流程工业将受到较为显著的冲击。

受到冲击的企业要维持目前的生产规模与竞争力,必将大力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以替代劳动力,因此工业自动化行业将直接受益。

(3)我国“工程师红利”逐渐凸显

随着我国劳动力(尤其是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体力劳动力)供给持续下降、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但与此同时,我国就业市场上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正在迅速增加,工程师供给不仅较为充裕,其成本也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的工程师成本,这种新型的人口红利也被称为“工程师红利”。

“工程师红利”可使我国的工业自动化企业、尤其是系统集成企业在面对国外竞争对手时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有利于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

(4)工业自动化符合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转型要求

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已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我国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依赖高资源投入所实现的增长,资源产出效率较低,工业生产中依然普遍存在“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的现象。

国务院在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因此,我国工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利用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改造传统产业可大幅提升我国工业的生产的效率,使我国工业生产朝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