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058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docx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

产品初始状态描述

1.制造商名称:

2.电源性质:

单相交流[]三相交流[]直流[]交直流两用[]

3.防触电保护类别:

0类[]0Ⅰ类[]Ⅰ类[]Ⅱ类[]Ⅲ类[]

4.防护等级:

IP

5.器具类型:

便携式[]手持式[]驻立式[]

固定式[]嵌装式[]

6.器具控制方式:

电子线路[]定时器[]其他[]

7.电源线插头型式:

单相两极[]单相三极[]三相四极[]

8.与电源连接的方式:

不打算永久性连接到固定布线:

----装有一个插头的电源软线[]

----输入插口[]

----直接插入到输出插座的插脚[]

打算永久性连接到固定布线:

----连接固定布线电缆的一组接线端子[]

----连接柔性软线的一组接线端子[]

----一组电源引线[]

----连接适当类型的电缆或导管的一组接线端子和电缆入口、导管入口、预留的现场成形孔或压盖

9.电源线连接类型:

X连接[]Y连接[]Z连接[]

10.电源线入线口的结构形式:

装有衬套[]外壳注塑成形[]其他:

11.电源线夹紧装置:

螺钉—绝缘压板式夹紧[]迷宫式夹紧[]模压护套式夹紧[]

压扣夹紧[]其他:

12.器具电源线的连接方式:

接插件式[]螺钉式[]钩焊[]铆接[]

熔焊[]压接式[]其他:

13.电源线的规格:

类型:

长度:

m截面:

mm2

14.热断路器:

自复位式[]非自复位式[]

电风扇产品作业报告

15.接地措施:

接地螺钉材料:

铜[]不锈钢[]其他:

提供接地连续性部件的材料:

铜[]不锈钢[]其他:

提供接地连续性部件的镀层厚度部位及厚度:

μm(可分别表示部位)

带有接地导体的可拆卸部件[]

16.防止触及带电部件的保护方式:

安全特低电压[]保护阻抗[]防护罩[]

17.电机元件的描述:

电容电机[]罩极电机[]串励电机[]直流电机[]其他[]

18.产品特殊描述:

吊扇[]台扇[]落地扇[]隔墙扇[]管道扇[]壁扇[]

吸顶扇[]夹子扇[]台地扇[]其他[]

扇页材料:

金属[]非金属[]

扇页直径:

mm

29.与覆盖产品型号差异说明:

20.检测结构对覆盖产品型号差异说明判定描述(若有)

6.分类

6.1

电击防护(0、0Ⅰ、Ⅰ、Ⅱ、Ⅲ类器具)

6.2

管道扇至少为IPX2(GB4706.27-2003)

7.标志和说明

7.1

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围(V):

电源性质的符号

额定频率或额定频率范围(Hz):

额定输入功率或额定电流

制造厂或责任承销商名称、商标或识别标记

器具的型号、规格

Ⅱ类结构的符号(对Ⅱ类器具)

IP代码(IPX0不标出)

7.6

正确使用符号

7.8

除Z型连接以外:

—专门连接中线的接线端子用字母N标明

—接地端子用符号

标明

—标志不应设置在可拆卸的部件上

—应标出单极保护装置的对应接线端子

7.10

开关和控制器应用数字、字母或其它方式表示

7.11

控制器应标出调节方向

7.12

使用说明(书)应随器具一起提供,以保证器具能安全使用

7.12.1

应提供安装或维护保养的详细内容

安装说明应包括:

(GB4706.27-2003)

安装于风扇上的照明器具的型号和类别(GB4706.27-2003)

隔墙扇,是否可以安装于窗户或墙壁外(GB4706.27-2003)

安装于较高位置的风扇,叶片应高于地面2.3米以上(GB4706.27-2003)

对于管道扇和隔墙扇,必须注意气体从敞开的气道或其他明火设备回流到室内(GB4706.27-2003)

7.12.3

说明书中应指出,能与温升超过50k的部件接触的供电电线,应选用带T标记的。

7.12.4

嵌装式器具,其说明(书)应有下述内容:

—空间尺寸

—支撑和固定装置的尺寸和位置

—通风孔的最小尺寸和正确布置

—器具与电源的连接,和各分离元件的互连

7.12.5

电源软线的更换,X型连接

电源软线的更换,Y型连接

电源软线的更换,Z型连接

7.13

使用说明(书)和其它要求内容应使用官方语言文字

7.14

标志应清晰易读并持久耐用

7.15

标志应在器具的主体上

开关、控制器的标示应标在这些元件附近;如果引起误解则不应设置在可拆卸部件上

8.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

8.1

应有足够的防止意外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

8.1.1

所有状态,包括取下可拆卸部件后的状态

用试验指进行检查,应不能触及带电部件

8.1.2

用试验销进行检查,应不能触及带电部件

8.2

Ⅱ类器具或Ⅱ类结构上,应对基本绝缘以及仅由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隔开的金属部件有足够的防止意外接触的保护:

10.输入功率和电流

10.1

器具在额定电压且在正常工作温度下的输入功率与额定输入功率之间的偏差应不超过表中的示值;实测输入功率(W);额定输入功率(W);偏差:

20.稳定性和机械危险

20.1

器具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倾斜试验,倾斜角度10︒(器具放置的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器具不应翻倒

高度超过1.7m和重量超过10kg的便携式落地扇放于水平面上,在1.5m高处施加40N的水平力,风扇不应翻到(GB4706.27-2003)

20.2

运动部件应适当放置或封盖,以提供防止人身伤害的保护

防护性外壳、防护罩和类似部件应是不可拆卸的

试验指不应触及危险的活动部件

20.101

除安装在较高位置使用的风扇外,扇叶应加以防护,除非扇叶的边缘和前端平滑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GB4706.27-2003)

在网罩上,沿电机轴线施加20N的推力和拉力(GB4706.27-2003)

试验后,用20.2中的试验指不能触及危险运动部件(GB4706.27-2003)

22.结构

22.5

在触及插头的插脚时,应无电击的危险

22.11

对电击、水或接触运动部件提供必要防护等级的不可拆卸零件的可靠固定

对于紧固风扇网罩的夹持件,用15N的力(GB4706.27-2003)

22.12

手柄、旋钮等以可靠的方式固定

用于指示开关和类似元件档位的手柄、旋钮等应不可能固定在错误的位置上

22.14

不应有在正常使用或用户维护期间对用户造成危险的粗糙或锐利的棱边

不应有在正常使用期间或用户维护期间,用户易触及的自攻螺钉等暴露在外的尖端

22.30

用作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部件应固定得使之不受严重损坏就不能拆下,或

其结构应使它们不能被更换到一个错误位置上,而且若被遗漏,则器具便不能工作或明显不完整

22.31

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能因磨损而减小到低于29.1中规定值

如果导线、螺钉等类似零件变松或脱落,附加绝缘或加强绝缘上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应减小到低于29.1中规定值的50%

22.34

操作旋钮、手柄、操作杆和类似零件的轴不应带电,除非其上零件取下后轴是不易触及的

22.35

在正常使用中握持或操纵手柄、操纵杆和旋钮即使绝缘失效,也不应带电

此类部件若用金属制成,且它们的轴或固定装置在绝缘失效时可能带电,则它们应用绝缘材料充分覆盖,或用附加绝缘将其易触及部分与它们的轴或固定装置隔开

22.37

Ⅱ类器具的电容器不应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连接,符合22.42的除外

Ⅱ类器具的电容器的金属外壳应采用附加绝缘将其与易触及金属部件隔开,符合22.42的除外

22.101

管道扇使用的热断路器应是非自复位(GB4706.27-2003)

23.内部布线

23.1

布线槽应平滑且没有锐边

布线应加以保护,以防与毛刺、散热片等接触

应有效防止布线与运动部件接触

23.6

用作内部布线的附加绝缘的套管,应采用可靠的方式保持在位

23.7

黄/绿双色线只用于接地导线

23.8

铝线不能用作内部布线

23.9

多股绞线在承受压力处不应使用铅-锡焊将其焊在一起,除非

夹紧装置的结构使得此处不会由于焊剂的冷变形而产生不良接触的危险

25.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

25.1

不打算永久性连接到固定布线的器具,应具有下述的电源连接装置之一:

—装有一个插头的电源软线

—不带插头的电源软线

25.3

永久性连接到固定布线的器具,应允许其被固定到支架后再连接电源线

器具应提供用于连接26.2规定的标称横截面积的软线或固定布线的一组接线端子

器具应提供允许连接柔性软线的一组接线端子

器具应提供容纳在适合的隔间内的一组电源引线

25.5

电源软线安装到器具的方法:

—X型连接

—Y型连接

—Z型连接(便携式风扇)(GB4706.27-2003)

X型连接:

专门制备软线

25.6

插头只应装有一根柔性软线

25.7

电源软线不应轻于以下规格:

—不超过3Kg的器具,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为GB5023.3-1997表7中的RVV、RVVB型(IEC227的52号线)

—超过3Kg的器具,普通聚氯乙烯护套软线为GB5023.3-1997表8中的RVV、RVVB型(IEC227的53号线)

25.8

电源软线的标称横截面积应符合表9的规定;额定电流(A);横截面积(mm2):

25.9

电源软线不应与尖点或锐边接触

25.10

Ⅰ类器具的电源软线中应有用于接地的黄/绿芯线

25.11

电源软线的导线在承受接触压力处不应使用铅锡焊将其合股加固,除非

夹紧装置的结构使其不因焊剂的冷变形而存在不良接触的危险

25.13

软线入口应带有衬套,或其结构应使电源软线穿入时不存在损坏的危险。

25.13.1

软线入口衬套的形状应使其能防止损坏电源软线

软线入口衬套应是不可拆卸部件

25.13.2

在软线入口处,电源软线的导线与器具外壳之间的绝缘应由导线的绝缘层,和另加下述的绝缘构成:

—对0类器具,至少有一层单独的绝缘

—对其他器具,至少二层单独的绝缘

若软线入口处的外壳是绝缘材料的,则只要求一层单独绝缘;

此单独的绝缘由下述构成:

—至少与符合GB5023.3或GB5013.4的软线护套等效的电源软线护套

—对附加绝缘而言,为符合29.2要求的绝缘材料的衬层或衬套

25.15

通过软线固定装置的使用,使得电源软线的导线免除张力,扭曲和磨损

应不可能将软线推入器具,达到能使软线或器具内部部件损坏的程度

电源软线的拉力和扭矩试验,按表10的示值:

拉力(N);扭矩(非自动卷线器)(Nm):

软线的最大位移为2mm,导线在接线端子上的位移不大于1mm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减少到低于29.1的规定值

25.16

对X型连接的软线固定装置,其结构和位置应使得:

-软线的更换方便可行

-它们应适合于不同类型软线

-若软线固定装置的夹紧螺钉是易触及的,则软线不能触及这些螺钉,除非

-易触及的金属部件用附加绝缘隔开

-软线不用直接压在其上的金属螺钉夹紧

-至少软线固定装置的一个零件被可靠地固定在器具上,除非是特别制备软线的一部分

—如果适用,则在更换软线时必被操作的螺钉,不能用来固定其他元件

—若迷宫式装置能被旁路的话,则仍要经受25.15试验

—对0类、0Ⅰ类和Ⅰ类器具:

除非软线绝缘的失效不会使易触及金属部件带电,否则它们应由绝缘材料制造,或带有绝缘衬层

—对Ⅱ类器具:

它们应由绝缘材料制造,或若是金属,则要用附加绝缘将它们与易触及金属部件隔开

25.17

用于Y型和Z型连接的适当的软线固定装置

25.18

软线固定装置只有借助工具才能触及

或其结构使得软线只能借助工具才能装上

25.19

对X型连接,压盖不能作为便携式器具的软线固定装置

将软线打成一个结,或用绳子将软线拴住的方法都不允许

25.20

对Y型和Z型连接的电源软线的导线应具有适当的补充的绝缘

25.21

为连接固定布线或电源软缆或为X型连接的电源软线提供的空间,其结构应允许在装盖罩之前能检查导线在正确的位置且是正确的连接,无损坏的危险,导线脱出也不能与易触及金属部件接触

对便携式器具,导线的无绝缘端头应防止与易触及金属部件的接触,除非软线的端部使导线不可能滑出

26.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

26.1.1

X型连接的器具和连接到固定布线的器具,应提供用螺钉、螺母或等效装置进行连接的接线端子

26.1.2

X型连接可以用钎焊来连接,但导线定位或固定的可靠性不得单一地依赖于钎焊

26.3

电源软线的接线端子应适合于其使用目的

26.4

X型连接的和连接到固定布线用的接线端子应被固定得以使其在拧紧或松开夹紧装置时:

—连接端子不松动

—内部布线不受到应力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应减少到低于29.1条的规定值

26.6

X型连接的接线端子,应不要求导线的专门制备,其结构或放置应使得导线不能滑出;除了专门制备软线接线端子和连接到固定布线的接线端子

26.10

不借助工具应触及不到接线端子

26.11

X型连接的接线端子,其位置和防护应使得:

即使多股绞线的一根导线丝滑出,在带电部件和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不存在意外连接的危险

对Ⅱ类结构,在带电部件和仅用附加绝缘与易触及金属部件隔开的金属部件之间,也不存在意外连接的危险

绞线试验,去掉8mm长的一段绝缘

27.接地措施

27.1

0Ⅰ类和Ⅰ类器具的易触及金属部件,应永久可靠地连接到一个接地端上

接地端不应与中性接线端子连接

0类、Ⅱ类和Ⅲ类器具不应有接地措施

27.2

夹紧装置应充分牢固,以防意外松动

27.3

接地连接应在载流连接前完成,且在载流连接之后断开

如果软线从软线固定装置中滑出,载流导线在接地导线之前先绷紧

27.4

除金属框架或外壳外,用于提供接地连续性的带或不带镀层的部件,都应充分防腐蚀

提供接地连续性的钢制件,应在其基本表面上提供厚度至少为5μm的电镀层

仅打算提供或传递接触压力的带或不带镀层的钢制件应充分防锈

28.螺钉和连接

28.4

用于载流机械连接的螺钉或提供接地连续性的螺钉应可靠固定防止松动

用于载流连接且承受扭力的铆钉应可靠固定防止松动

29.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穿通绝缘距离

29.1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应小于表13的规定值

29.2

穿通绝缘距离,对于附加绝缘应不小于1.0mm;对加强绝缘应不小于2.0mm。

29.1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

工作电压大于130V至250V

结果

整改措施或建议

爬电

距离

电气

间隙

爬电

距离

电气

间隙

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件之间:

1.对正温度系数(PTC)电阻,

包括其连接导线,如果有防止

水汽或污物沉积的保护

1.0

1.0

2.有防止污物沉积的保护

2.0

2.0

3.无防止污物沉积的保护

3.0

2.5

4.漆包线绕组

2.0

2.0

带电部件与越过基本绝缘的其它金属部件之间:

1.有防止污物沉积的保护

属陶瓷材料或纯云母等

2.5

2.5

属其它材料

3.0

2.5

2.无防止污物沉积的保护

4.0

3.0

3.带电部件为漆包线绕组

2.0

2.0

4.管状铠装电热元件末端

1.0

1.0

带电部件与越过加强绝缘的其它金属部件之间:

1.带电部件是漆包线绕组

6.0

6.0

2.其它带电部件

8.0

8.0

用附加绝缘隔离的金属部件之间:

4.0

4.0

在电器安装面的凹槽中的带电部件与固定表面之间:

6.0

6.0

备注(再次整改内容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