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0533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一)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

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

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例1)、存折(例2)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例3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式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例4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例如,例1通过冬天教室里和教室外的气温对比,室内、室外的气温分别是零上16℃和零下16℃,引入负数。

因为气温是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信息,从气温引入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出现负数的必要性。

再如,例2通过明细中存入和支取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其他地区的时间,等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

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建议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比较就可以了。

3.本单元内容可安排4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负数---------------------------------2时

单元测试---------------------------2时1、负数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

我们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

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层(下降1层)。

2、下面我们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00元(取出了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

(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00元。

(亏了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

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图片出示:

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首先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我们先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

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

小格呢?

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

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

(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

(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

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教师结合,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

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

与南京的0℃比起,又怎样了呢?

(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

(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吗?

(4)比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比划一下。

+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

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

(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

我们可以用-4℃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

跟老师一起读一下。

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小结:

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

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

(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

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脚到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老师把有关网页带了。

(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字介绍)。

谁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

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看x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

(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大家再想想:

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

+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

-1米。

(板书)

(2)小结:

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

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

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

提出疑问:

0到底归于哪一类?

(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

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

(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

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

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

但对于正数和负数说,它却必不可少。

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这节我们就和大家一起认识正数和负数。

(板书:

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

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

(以原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

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

(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

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

要到地下3层呢?

六、堂小结

这节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由“看温度计说气温”这一场景,从上海、南京、北京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再引导学生认识到“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不同,由此提出问题“在数学上怎么表示呢?

”,从而引出负数。

这样设计,使学生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流畅自然,简洁明快,教学的有效性更强。

而例题二,由于前面在认识气温时有了一定基础,所以本环节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知识,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这在例1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本节,学生刚刚接触负数,为了让学生更真切的认识负数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零度、海平面是分界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弄清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

而且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不但巩固所学内容,更为下节进一步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作了较好的准备不足之处:

对于刻度的教学,可能还不够详细,后者说还不到位,学生错误较多。

针对这一现象,我觉得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你能接受的,学生不一定能接受,还是要细致,到位。

 

第二时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

(1、2、3、4、、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

(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总结:

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

从0起往左依次是?

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和-1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和-1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

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

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或(0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数学实例,为堂服务。

《认识负数》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

负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

本阶段中所指的负数,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可以直接感受的负数。

学生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价值。

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有利于认识负数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相反意义的量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已有经验。

始我让学生记录老师的话“今天的气温零下4度到零上7度”。

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教师叙述的意义。

有的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列表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用数的方式进行记录。

通过展示,学生对不同的记录方式进行融合与比较,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了负数的意义,同时对用数字符号表达信息的简捷性有了不同的体验。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对负数的了解

初步认识负数以后,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举一些生活中可用负数表示的例子。

学生对负数获得了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

三、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初步认识负数后,我通过生活情境:

以树为起点,一个向东走米,一个向西走米,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对于正数和负数获得了更深的认识。

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负数,右边大于左边;二是,两个负数,数值大的反而小。

这样学生才会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获得主观的认识,从而提高知识的活力。

四、借助于具体的数据,使学生获得一些生活的常识和社会的知识

教材中安排的许多习题有的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我国的最低点、南极的温度等。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会读数,还应该让学生对于这一些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实现数学的综合化。

本单元教起似乎觉得轻松,学生学习起也看似轻松,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如:

同学聚会,约定下午1时开会,早到30分钟记作+30,迟到10分钟,记作(),甲同学是+1,乙同学是—,这两位同学前后相隔()分钟。

典型错误为相隔10分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呢?

在数学程标准中提出对认识负数教学要求的定位是:

初步了解。

了解的意思是: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由于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意义的量,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实际生活情境下的正负数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思考的问题。

由于问题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办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教材的编排作了重新的审视。

在教材编排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学习负数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经历“具体情境中的数——解释数的意义”这样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负数与正数

表示相反的意义。

教材让学生在丰富的显示情境中体会负数的含义后,出现了数轴,这是一个关键。

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要重点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排列特点。

而这也是想学生利用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的把手。

其次,如何在教学的后期,弥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尝试着将数轴与现实问题结合起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步:

心中有一把“尺”,这把尺就是一个数轴。

第二步:

确定基准点。

根据实际的情境确定每个数在这把“尺”上的位置。

第三步:

根据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

也就是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试图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借助图形有效的解决问题。

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这种方法,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在反思的过程中越发觉得,如何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尺度是新教材对教师的一种挑战。

《负数》测试卷

一、填空。

1、如果下降米,记作-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米;如果+2千克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2、二月份,妈妈在银行存入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

三月一日妈妈又取出1000元,存折上应记作()元。

3、+87读作(),-2读作()。

4、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海拔高度为+4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18分表示(),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6、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边,所有正数都在0的()边。

7、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8、比较大小。

-7○-1○20○-24-31○31

二、判断对错。

()1、零上12℃(+12℃)和零下12℃(-12℃)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0是正数。

()3、数轴上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小。

()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A、+002B、-002、+018D、-014

2、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

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

A、30B、-30、60D、0

3、数轴上,-12在-18的()边。

A、左B、右、北D、无法确定

4、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8吨记为-8吨B、1吨记为+吨

、6吨记为-4吨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

、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

净重(10±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克。

A、1B、10、14D、160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里。

36、-9、07、+204、-6、100、-13、-261、+48、109

 

正数负数

2、写出A、B、、D、E、F点表示的数。

3、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1-12-343-4、下面是六

(1)班6名女同学的身高。

以她们的平均身高为标准,把平均身高记为0,超过的身高记为正,不足的身高记为负,用正负数表示她们的身高。

五、智慧屋。

新标第一网收集

1、一个点从数轴上某点出发,先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长度单位,这时这个点表示的数为1,则起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请你用图表示出。

2、下面是林林家二月份收支情况。

2月8日:

妈妈领工资1000元

2月10日:

交水电费、管理费180元

2月12日:

林林买衣服用去60元

2月1日:

爸爸领工资1200元

2月18日:

去公园游玩用去0元

2月20日:

妈妈买衣服用去10元

2月22日:

爸爸买书报杂志用去130元

2月28日:

本月伙食费合计用去820元

⑴请你用正负数的知识填写后表。

⑵尝试计算林林家2月份的结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